付振虹;盖鲁粤;韩宝石;王禹;刘宏斌;杨泉;杨庭树
目的 提高临床对老年人非人类免疫性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肺孢子虫所致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例非HIV感染者肺孢子虫所致HAP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84~96岁,均有严重的多种基础疾病,4例因肺部感染诱发严重呼吸衰竭,经人工气道长期应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期间反复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并因此长期反复应用多种广谱抗生素,1例为脑血管病后遗症伴有意识障碍反复多次发生HAP,亦反复应用多种广谱抗生素.5例患者均有长期发热,均伴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4例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及干鸣音,另1例仅闻及吸气相干鸣音.5例患者中有3例X线胸片显示双肺弥漫性斑片影,1例为右肺大片状阴影,左下肺少许斑片状阴影,另1例为右肺大片状阴影;1例有网状纹理,3例有双侧胸水,1例为单侧胸水.5例患者中3例痰找肺孢子虫和肺孢子虫PCR阳性;另2例为痰肺孢子虫PCR阳性,痰找肺孢子虫阴性.5例患者HIV抗体均阴性;5例患者中有3例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减少,CD4/CD8比值降低.确诊肺孢子虫肺炎(PCP)后,4例患者中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或单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3例治愈,复查痰找肺孢子虫和肺孢子虫PCR均阴性,1例应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3 d后因原有肾功能不全恶化而停用,2个月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未治死亡.结论 老年、反复应用广谱抗生素、血CD4减少者,即使没有HIV感染,在长期应用呼吸机期间或反复发生HAP,发生肺孢子虫所致重症HAP是可能的,死亡率高.
作者:方保民;孙铁英;柯会星;李佩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研究表明,谷氨酸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线粒体膜上的谷氨酸载体不仅影响到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而发挥的作用,而且还可能参与谷氨酸对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性毒性作用的过程[1].血小板的生物化学和药理方面类似于神经元,已被用来作为研究AD的外周模型[2].我们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观察AD患者血小板线粒体膜谷氨酸载体活性和乙酰胆碱等药物对其影响,探讨线粒体膜上的谷氨酸载体功能在AD中的作用.
作者:马琪林;鲁丛霞;蔡琰;苏敏;林其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研究表明,70岁以上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应用传统CABG因体外循环能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及缺血再灌注损伤[1],70岁以上患者CABG仍是本领域的难点之一.我们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比较≥70岁与<70岁患者OPCAB的手术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谷天祥;房勤;姜春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和核素心血池显像法评价高血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QTVI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束后24 h内行核素心血池显像检查.QTVI测量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处收缩期大位移(DS)、收缩期峰值速度(Sm)、快速充盈期峰值速度(Em)、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Am),计算Em/Am值.99mTc-RBC平衡法核素心血池显像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和右心室高峰充盈率(RPFR).并对两种方法检测量值进行比较. 结果高血压患者DS和Sm与RVEF显著正相关,分别为:γ=0.61,P<0.05;γ=0.52,P<0.05.Em及Em/Am值与RPFR亦具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为:γ=0.48,P<0.05;γ=0.43,P<0.05. 结论与核素法比较,QTVI法Sm、DS、Em及Em/Am值能够较准确评价高血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作者:郑霄云;郑知刚;张小平;钱端;张利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肠系膜动脉包括腹腔动脉(celiac artery,CA)、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慢性肠系膜动脉阻塞以高龄患者多见,女性占60%,70%有吸烟病史.
作者:王茂强;刘凤永;段峰;王志军;王仲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本组6例均为2004年10月至2006年9月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院消化科住院老年女性患者,年龄73~92岁,体重36~51 kg.原发病肝硬化2例,慢性胃炎、胃乏蠕动3例,糖尿病伴无症状性尿路感染1例.
作者:李志婷;徐力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纤溶)功能的改变及其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 收集25例SAH患者外周静脉血,分别检测SAH后6、12 h和1、3、7、14、21 d凝血酶-AT复合物(TAT)、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纤溶酶原活化素抑制剂(PAI-1)含量变化,同时行经颅多谱勒超声检测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SAH后6 h,TAT急剧升高,达(5.6±1.1)μg/L,AT显著降低,为(101±17)mg/L(P<0.01);12 h至1 d仍维持这一状况于较高水平(P<0.05);第3天逐渐恢复(P>0.05);但在第7~14天,又呈现TAT明显升高、AT明显降低(P<0.05),21 d时逐渐恢复正常.SAH后t-PA呈现逐渐升高趋势,至第14 d达到高峰(11.0±4.0)μg/L,21 d时基本恢复正常;而PAI-1在SAH后1d内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上升,21 d时基本恢复正常.CVS组与非CVS组比较,TAT、AT分别在SAH后6、12 h和1、7、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1活性也在第7、14天升高显著(P<0.05),但两组不同时点t-PA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Fisher CT分级Ⅲ、Ⅳ级和Hunt分级Ⅲ、Ⅳ、V级者,除第3、21天外,TAT、AT、t-PA、PAI-1各时点活性均明显高于Ⅰ、Ⅱ级者.结论 SAH后凝血、纤溶状况的改变与病情发展、病情轻重、出血量及CVS发生有一定关系.
作者:冀勇;王志刚;丁璇;曲春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DHS联合粗隆拉力螺钉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59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后治疗情况,其中28例采用DHS内固定(单纯DHS组),31例采用DHS联合粗隆拉力螺钉内固定(联合螺钉组),对两种内固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6~16个月的随访,联合螺钉组手术时间为(1.4±0.7)h,单纯DHS组为(1.6±0.5)h;两组出血量分别为(250±45)ml和(270±55)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DHS组骨性愈合时间为(130±27)d,联合螺钉组为(114±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螺钉组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于单纯DHS组(P<0.05).关节变化情况:髋内翻和肢体缩短,联合螺钉组均少于单纯DHS组(P<0.05).结论 联合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单纯DHS具有并发症少、关节功能优良率高,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作者:刘云;张铁洪;刘伟为;沈为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研究发现,BPH的发生、发展与人均寿命的延长、动物蛋白摄入量及其他影响因素有关,发病率仍在逐年增高.BPH为一种缓慢进展的前列腺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的增生、尿动力学变化而引起一系列以下尿路症状和膀胱出口梗阻为主的临床症状.
作者:马利民;王鸿祥;王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 收集150例80岁以上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的并存疾病、冠心病类型、临床症状、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危险因素及其与病变支数和部位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是主要的并存症(109例,72.7%),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主要类型(90例,60.0%),冠心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比例为62例(41.3%).冠状动脉以多支病变为主(87例,66.9%),前降支病变多(114例,87.7%),病变血管平均3.1支/例.冠状动脉重度以上狭窄76例(58.1%).糖尿病、心肌梗死史、脑梗死在不同病变支数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前降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与危险因素的数量有关(P<0.05).结论 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狭窄程度严重.糖尿病、心肌梗死史、脑梗死是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作者:付振虹;盖鲁粤;韩宝石;王禹;刘宏斌;杨泉;杨庭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已广泛应用于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其图像质量可与经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相比.现对MRA的方法进行介绍,并对肾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和上下肢动脉MRA正常所见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MRA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讨论.
作者:高元桂;程流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氟伐他汀对其调节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6 h分为心肌梗死组24只、梗死后氟伐他汀治疗组18只、假手术组10只.给药8周后行超声、血流动力学、左、右心室相对重量(LVRW和RVRW)、左室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CVF)和CTGF Mrna及蛋白免疫印迹测定.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容积(LVEDV)、E峰、E峰减速度、E/A、舒张末期压(LVEDP)、LVRW、RVRW、CVF、CTGF Mrna表达(分别为1.35±0.26和0.87±0.18)及蛋白质的产生(分别为1.21±0.23和0.49±0.15)增加(P<0.01),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降低(P<0.01).与心肌梗死组比较,氟伐他汀组的LVEDD、LVEDV、E峰、E峰减速度、E/A、LVEDP、LVRW、RVRW、CVF、CTGF Mrna表达(1.10±0.22)及蛋白质产生(0.73±0.24)降低(P<0.05或0.01),FS和EF升高(P<0.01).结论 CTGF参与了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和心衰的进展,氟伐他汀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和心衰进展的机制部分与其下调CTGF表达有关.
作者:刘宇宏;曾秋棠;刘启云;陈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炎症因子水平,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老年健康人(对照组)、老年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患者(无血管病变组)及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管病变组)的血清脂联素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血清脂联素水平,对照组、无血管病变组及血管病变组分别为(10.67±3.26)mg/L、(6.43±2.64)mg/L和(4.31±2.17)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3组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64±0.37)mg/L、(4.86±1.82)mg/L和(6.62±1.91)mg/L,TNF-α分别为(5.83±1.37)pg/L、(8.94±3.28)pg/L和(15.31±3.65)pg/L,依次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无血管病变组和血管病变组脂联素与C反应蛋白、TNF-α、腰围、体质指数、腰臀比值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均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与C反应蛋白(γ2=0.18)、TNF-α(γ2=0.25)、腰臀比(r2=0.21)及糖化血红蛋白(γ2=0.19)具有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脂联素可能是老年人糖尿病发生、发展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形成中炎症反应的保护因素.
作者:王涤非;张静;王勃;张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主髂动脉闭塞症的手术指征为严重的间歇性跛行、足部静息痛、坏疽及溃疡.间歇性跛行时,进行动脉重建的手术指征是相对的,跛行距离100 m以内可考虑行动脉重建术;对轻度的间歇性跛行,以控制危险因素和药物治疗为主.足部静息痛、坏疽和溃疡预示着患者将丧失肢体,所以动脉重建术的指征是绝对的,手术以挽救肢体为目的.
作者:王玉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2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模型组20只、治疗组15只.对照组大鼠喂食基础饲料;模型组和治疗组在喂食开始时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D340万IU/kg,喂食高脂饲料.6周后,处死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各5只,提取全长主动脉,油红O染色进行病变分级评分;HE染色观察斑块的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并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剩余大鼠继续喂养至12周,模型组和治疗组同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1·d-1)和罗格列酮(3 mg·kg-1·d-1)灌胃治疗.6周后,各组大鼠处死后按前述方法再次检测各指标. 结果 造模6周后,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FINS、HOMA-IR升高(P<0.05);主动脉病变评分明显增高(P<0.01);光镜下可见典型的AS斑块;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PARγ蛋白平均吸光度值明显增强(P<0.01).治疗6周后,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5.28±1.44)mmol/L和(8.90±2.60)mmol/L]、FISN[(31.04±24.20)mU/L和(48.38±27.62)mU/L]及HOMA-IR[(7.78±2.61)mmol/L和(12.42±4.13)mmol/L]水平降低(P<0.05或P<0.01),但与对照组[(6.01±0.89)mmol/L、(32.15±25.28)mU/L、7.79±2.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主动脉斑块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略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可见治疗组AS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且PPARγ蛋白平均吸光度值降低(P<0.01).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6周后,大鼠AS斑块明显消退,激活PPARγ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毛威;陈君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黄花倒水莲皂苷C(RC)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HPLC和ELISA法分别测定人单核细胞培养液中的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率. 结果 ox-LDL(100 mg/L)孵育24 h能显著增加单核-内皮细胞的黏附率以及细胞上清夜中ADMA[(1.91±0.10)μmol/L]和TNF-α[(130.23±3.55)ng/L]的水平;预处理RC(1、3、10 μmol/L)4 h能抑制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率增加[(226±18)、(203±13)、(186±15)个/高倍视野]及ADMA[(0.69±0.06)、(0.65±0.01)、(0.55±0.07)μmol/L]和TNF-α[(150.02±6.06)、(87.08±8.12)、(80.24±3.65)ng/L]释放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 结论 RC对ox-LDL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降低ADMA和TNF-α水平有关.
作者:柏勇平;张国刚;石瑞正;谭桂山;李元建;卢桂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缺血引起的短暂性脑局灶功能或视网膜功能缺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类型.我们通过对255例TIA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鑫;尹绍文;戴加勇;郭飞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静脉输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兔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对球囊损伤后的颈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体外诱导兔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pcDNA3.1-VEGF165重组质粒转染细胞,检测VEGF的表达,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后备用.建立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并在损伤后即刻经耳源静脉进行细胞移植,分为基因转染组、未转染组和缓冲液PBS对照组;24 h后重复输注相应的细胞或PBS.HE染色检测颈动脉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祆测BrdU标记的细胞.结果 体外培养的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细胞经质粒转染后能够持续表达VEGF基因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比较,平均内膜厚度[(46.8±15.9)μm和(84.9±9.5)μm,P<0.01)]、中膜厚度[(144.1±30.2)μm和(162.2±21.5)μm,P<0.05)]、管腔狭窄率[(7.2±2.6)%和(30.1±10.6)%,P<0.01]均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平均内膜厚度(183.7±22.9)μm、中膜厚度(206.4±29.7)μm、管腔狭窄率(59.4±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静脉输注VEGF基因转染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能有效抑制球囊损伤后颈动脉再狭窄.
作者:朱丽华;江洪;陈静;赵冬冬;简小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美国每年周围动脉硬化发病率为0.2/10万,芬兰为10/10万.在美国,外周动脉闭塞占心血管疾病总数的9.6%,每年有17 400人死于该病.由于很多外周动脉闭塞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因此,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英国牛津大学对293例生前无外周动脉闭塞病史的尸体检查结果表明,15%的男性与5%的女性至少有1处动脉的狭窄超过管腔的50%.我国尚无有关外周动脉闭塞的流行病学资料,一般认为,其发病率可能低于西方国家.外周动脉闭塞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王兆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N端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将107例健康老年人根据年龄、性别分组,空腹采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NT-proBNP水平,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NT-proBNP的参考值取97.5%可信限的上限.结果 老年人NT-proBNP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70~92岁组为(92.3±60.8)μg/L显著高于60~69岁组的(59.6±35.1)μg/L,(P<0.05),其平均水平约是60~69岁组的1.5倍;老年女性NT-proBNP水平为(128.5±61.3)μg/L,显著高于老年男性的(78.5±39.7)μg/L(P<0.05).取第97.5百分位数为参考值上限,老年男性为202.5μg/L,老年女性为319.3μg/L.结论 NT-proBNP水平与受试者年龄、性别、种族等生理因素密切相关.各临床实验室应根据受试者不同年龄、性别分别建立实验室内NT-proBNP的参考值范围.
作者:肖路延;王萌;唐志毅;郭健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