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础疾病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和转归的影响

苏楠;林江涛;陈欣;农英;肖峰;谢高强;陈博文;武阳丰;王月香;韩德民

关键词:基础疾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 患者, 程度, 临床流行病学, 地区, 病例, 预后转归, 临床诊断, 北京, 大样本
摘要:北京地区2003年3~6月临床诊断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例达2522例,成为全球发现SARS病例多的地区.我们通过对北京地区大样本SARS病例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合并基础疾病对SARS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转归的影响.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肾动脉造影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以了解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的必要性.方法对169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同时行肾动脉造影,其中男性76例,女性93例,年龄60~81岁,平均(69±8)岁.本组患者临床表现高血压80例,糖尿病27例,高脂血症36例,肾功能不全17例,低钾血症11例.结果169例患者中,肾动脉狭窄33例,发生率为19.5%.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19例,检出率为27.1%;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99例患者中肾动脉狭窄14例,检出率为14.1%,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且冠心病患者三支病变的肾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双支病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生率高,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有助于提高肾动脉狭窄的临床检出率.

    作者:汤日宁;刘必成;尹莲芳;冯毅;马根山;王艳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脂联素基因H241P突变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

    目的观察人脂联素基因(apM1)H241P突变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372例无亲缘关系的安徽省汉族老年人,其中糖耐量正常者168例(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204例(糖尿病组);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cell)估测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及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对apM1基因突变进行初筛分析,并对不同带型的标本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1)糖尿病组发现apM1基因H241P突变8例(3.9%),对照组中仅发现1例(0.6%);(2)9例突变携带者均为肥胖症患者,均正在服用调脂药,8例服用降压药,4例与遗传有关. 结论apM1基因H241P突变与安徽省汉族老年人2型糖尿病发病有关.

    作者:王长江;王佑民;汝颖;章秋;胡红琳;陈明卫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04年5月在女性尿失禁特需门诊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的老年患者70例,根据患者的情况分别采用经阴道尿道中段悬带成型术、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尿道中段童式前路悬吊术及尿道中段童式前路悬吊+阴道前壁膨出桥式补片修补术治疗.对术中情况进行分析及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定期随访.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8 min,平均出血量70 ml,无术中并发症.70例中,60例患者术后去除导尿管后能自行排尿,术后48 h出院;10例术后出现短暂尿潴留后再留置导尿48 h后排尿正常.出院时,70例中有63例主观完全治愈.67例得到1~6个月的随访,61例主观感觉治愈,3例明显改善.随访长6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针对不同条件的压力性尿失禁老年患者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安全、有效,但其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樊伯珍;夏红;陈信良;赵勇锋;李怀芳;童晓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人肺腺癌回肠转移一例

    患者男性,77岁,2000年2月5日出现咳嗽、咯痰.1个月后查胸部CT检查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部分支气管受侵,右上肺前段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纵隔淋巴结肿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右上叶支气管开口明显受压变窄,活检病理示黏液腺癌(图1).诊断:右上肺中心型腺癌T4N2M0.

    作者:刘焱;杨重庆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雷米普利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以及雷米普利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雷米普利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30例).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I)、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常规治疗组和雷米普利组在治疗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1)血清TNF-α、STNFRI、IL-6、IL-10和TGF-βI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础心脏病无关(P<0.05);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随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P<0.05或P<0.01).(2)与治疗前比较,雷米普利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20.9±8.2)μg/L比(13.2±8.4)μg/L]、sTNFRI[(2.7±0.9)μg/L比(1.9±0.4)μg/L]、IL-6[(29.2±6.8)ng/L比(20.5±6.0)ng/L]、IL-10[(22.1±6.4)ng/L比(13.8±5.7)ng/L]及TGF-β1[(2144.1±597.9)ng/L比(1348.8±342.4)ng/L]水平均下降(分别为P<0.05或P<0.01),雷米普利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心功能密切相关,能够反映心力衰竭的程度;雷米普利能明显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异常.

    作者:陈焕芹;刘向群;谭洪勇;刘传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人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糖尿病、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营养不良、肿瘤等基础病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在老年人中常见,故机会性真菌感染率,在各年龄段中,老年人居首位.由于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可直接吸入空气中的真菌孢子致病,身体其他部位真菌通过血循环及淋巴道播散至肺.

    作者:缪竞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我国近五年老年医学研究进展

    自1999年5月中华医学会第五届老年医学分会成立以来,共组织了全国性的学术会议14次,老年医学分会的专家们多次参加国外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等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接待来访的国外专家和学者,同时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学术交流活动也有新的进展,2004年在海南召开了有海内外华人参加的华夏老年医学学术会议.

    作者:陈可冀;张国玺;吴青;于普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健康人增龄与脉压指数和升主动脉内径相关性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日趋严重.近来研究表明,脉压增大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也是反映血管硬化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脉压指数不仅反映了血管的固有顺应性,而且反映了血管的动态顺应性,同样是评价血管顺应性的指标之一,并与脉压保持良好的一致性[1].

    作者:武晓云;白小涓;张汝新;杨莹;王春燕;任卫东;陈香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JNK信号转导通路在β-淀粉样蛋白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以及c-Jun氨基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的保护作用,探讨在Aβ25-35细胞毒性中JNK-c-Jun信号转导通路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在培养的PC12细胞中加入Aβ25-35共孵育,用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 V)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的凋亡,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JNK及c-Jun蛋白活性.结果PC12细胞经过Aβ25-35处理后发生凋亡,呈时间依赖性细胞生存率下降,免疫学方法检测显示细胞在Aβ25-35处理早期出现磷酸化JNK和磷酸化c-Jun的表达增高,且这一过程可被SP600125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在使用SP600125后,细胞生存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PC12细胞培养显示Aβ25-35可诱导细胞凋亡,SP600125对Aβ25-35的细胞毒性具有保护作用,JNK-c-Jun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上述细胞毒作用机制.

    作者:徐玮;邓钰蕾;汤荟冬;陈生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第65例:发热、泌尿系感染、胸腹水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90岁.因发热6 d,加重1 d,于2001年5月2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6 d门诊更换膀胱造瘘管后出现发热,体温37.9℃,血常规白细胞10×109/L,中性0.75;尿常规每高倍视野下白细胞为多数,红细胞为30~35个;胸部X线未见肺炎;口服头孢克洛、氧氟沙星治疗无效,入院当天体温升至39.9℃.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调控纤维蛋白水平对不同鼠龄肾脏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调控纤维蛋白在不同鼠龄肾脏沉积水平对肾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青年及老年鼠均随机分4组,对照组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脂多糖组腹腔注射脂多糖,氨甲环酸组注射脂多糖加氨甲环酸,尿激酶组注射脂多糖及氨甲环酸加尿激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纤维蛋白沉积,应用RT-PCR、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结果(1)青年与老年鼠比较脂多糖、氨甲环酸、尿激酶组纤维蛋白、ICAM-1表达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氨甲环酸组与脂多糖、尿激酶组间比较纤维蛋白、ICAM-1基因及蛋白质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纤维蛋白可上调ICAM-1基因及蛋白质表达,促进肾脏炎症反应;增龄能促进肾脏纤维蛋白沉积及炎症反应.

    作者:席春生;孙雪峰;陈香美;冯哲;师锁柱;洪权;吕杨;刘航;王兆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静脉滴注胺碘酮致过敏反应一例

    患者女性,62岁.因阵发心悸、胸闷9年,再发1 h,于2004年11月5日就诊.既往史: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30余年,9年来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曾多次应用西地兰、普罗帕酮等药物复律治疗,平时口服普罗帕酮150 mg 3次/d、地高辛0.125 mg 1次/d、美托洛尔12.5 mg 2次/d等药物治疗.

    作者:王翔凌;张闻多;曾学寨;季福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同型半胱氨酸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伴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844ins68和甲硫氨基合成酶(MS)基因A2756G 3种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与北京社区汉族老年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EH)、EH伴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PCR扩增老年EH(EH组)、老年EH伴PAOD(EH-PAOD组)患者和老年健康对照组的MTHFR C677T、CBS 844ins68、MS A2756G基因突变点,直接或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行凝胶电泳,确定基因型并统计基因突变频率.结果EH组100例MTHFR基因3种基因型频率为:C/C29.0%,C/T 45.0%,T/T 26.0%;EH-PAOD组59例为:C/C 15.9%,C/T 35.5%,T/T 48.6%;对照组100例为:C/C 31.0%.,C/T 50.0%,T/T 19.0%.3组MTHFR基因的C677T单核苷酸突变中T突变位点的频率分别为48.5%、64.4%、44.0%.EH-PAOD组与对照组和EH组比较,MTHFR 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CBS 844ins68、MS A2756G各种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EH-PAO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HFR基因C677T单核苷酸突变可能是北京社区汉族老年人PAOD的遗传性危险因素之一,可能与EH无关.且CBS基因844ins68、MS基因A2756G的突变可能都不足以成为EH和PAOD的遗传危险因子.

    作者:刘建伟;叶玲;刘静;李小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8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临床分析

    我们于1993-2003年对我院54例8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江鸿;张铁洪;任洛夫;廖瑞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8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80岁及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手术治疗的80~96岁1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资料.结果170例中,股骨颈骨折82例,粗隆间骨折88例.术前128例(75.3%)有并存症,其中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常见(67例).术后36例(21.2%)发生并发症,其中神经精神系统(12例)和心血管系统(10例)为高发.本组患者平均住院18.6 d,住院期间死亡2例,分别死于脑梗死及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140例获随访,平均随访3.6年,功能总优良率81.5%.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作者:夏军;黄钢勇;黄煌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1999-2003年老年人骨质疏松文献分布及研究内容分析

    目的了解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近年来骨质疏松文献分布情况和研究状况,为骨质疏松研究提供文献计量学资料.方法对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1999~2003年的69种期刊进行检索,对骨质疏松文献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文献的内容分类、分析.结果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5年间以骨质疏松研究为主的文献共计161篇,分布于23种杂志;论著120篇(74.5%),基金资助项目报道44篇(27.3%);刊文量大于10篇的为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文版)、中华妇产科杂志和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2001年骨质疏松文献刊文数多(57篇,35.4%),2003年次之(46篇,28.6%),分别与1999年、2000年、2002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间骨质疏松研究文献以动物实验研究多(42篇,26.1%),其次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40篇,24.8%),流行病学文献少(10篇,6.2%),与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研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获取骨质疏松文献的重要来源,但骨质疏松文献的刊载量略显不足,研究内容的信息分布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作者:段春波;覃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年龄对大鼠多器官衰竭模型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年龄对大鼠多器官衰竭模型肺泡巨噬细胞产生炎性介质能力的影响.方法用酵母多糖复制老年和非老年大鼠多器官衰竭模型,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和细胞贴壁的方法获取巨噬细胞,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进行血清和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检测.结果两个模型组血清TNF-α均高于对照组,而老年模型组血清TNF-α为(2.57±0.78)μg/L,高于非老年模型组的(1.89士0.83)μg/L(P<0.05).各模型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多器官功能衰竭模型中,老年大鼠模型的全身炎症反应大于非老年大鼠模型,但巨噬细胞在分泌炎性因子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钱小顺;朱庆磊;杨契;尹彤;丁秀云;王士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体桡动脉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体桡动脉材料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131例老年患者(60~76岁)和92例非老年患者(41~59岁)在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应用自体桡动脉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患者使用自体桡动脉作为移植材料的特点和获取后的变化.结果采用非体外循环技术的老年患者87例,非老年患者49例,采用体外循环技术的老年患者44例和非老年患者43例.老年组应用自体桡动脉134支,平均移植3.2支,动脉桥(桡动脉+内乳动脉)2.0支,死亡1例,死于术后恶性心率失常及严重低心排;非老年组应用自体桡动脉94支,平均移植3.2支,动脉桥(桡动脉+内乳动脉)2.0支.两组均未发生术后移植血管痉挛、手臂缺血坏死或功能减退.结论自体桡动脉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可获得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作者:黄文;甄文俊;佟宏峰;孙耀光;谭洁;吴青峻;马玉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

    治疗特点一、老年人高血压需要积极治疗曾经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尤其是收缩压的升高,是一种衰老的良性表现,致使老年人有了高血压也不进行积极治疗.近十多年来,有关老年人(多在80岁以下)高血压大型临床试验表明,降压药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混合型高血压都有益,能使致死性与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

    作者:蹇在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帕金森病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普通CT和MRI主要为结构成像,因此在帕金森病(PD)的诊断中应用有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磁共振波谱(MRS)等功能成像,可显示脑血流、代谢、神经递质、转运载体及其受体改变,因而被应用于PD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以及疗效评估等,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从影像学角度认识PD,仅就PD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高波;刘树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