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治疗

李志忠;Sidney L;Juergens CP

关键词:老年患者, 无保护左主干, 冠状动脉, 血管成形术, 动脉内支架, 手术风险, 实施情况, 经皮腔内, 技术, 病变, 旋磨术, 禁忌证, 病死率, 治疗, 应用, 器械, 钙化, 策略, 安全
摘要: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LMCA)狭窄,过去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的禁忌证,因其手术风险大、病死率高.随着技术、器械的改进,尤其是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应用,使得一些无保护LMCA的PTCA相对安全、可行,但仍需很好的技术和策略[1].而对于无保护LMCA严重钙化病变及开口病变的冠状动脉旋磨却鲜见报道,现报道6例无保护LMCA旋磨术实施情况.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恢复期卒中患者口腔活动修复体的临床观察

    恢复期的中风患者只要能耐受口腔修复治疗,应及早为这些患者修复失牙以改善营养,促进疾病的康复[1].另一方面,中风患者除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语言和认知功能障碍外,还多伴有口腔颌面部功能的改变,如口腔黏膜感觉迟钝、吞咽困难、口角歪斜、流涎、发音不清等,在进行口腔活动修复时应特别考虑这些问题,充分利用口腔活动修复体来促进中风患者的口腔功能康复[2,3].本研究对41例恢复期中风患者进行了口腔活动修复体修复及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海斌;程祥荣;王贻宁;施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下颌牙槽嵴增高术的进展

    老年人失牙和全口无牙患者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失牙后由于全身和局部因素失牙区牙槽嵴发生持续不可逆的吸收,使牙槽嵴萎缩和变形,造成义齿修复困难.因此,有必要通过牙槽嵴增高术来改善义齿修复和种植体植入条件,恢复咀嚼功能.牙槽嵴增高术可分为相对和绝对增高术,前者是指唇颊沟加深术,又叫牙槽嵴延伸术;后者包括骨移植、生物材料植入、牵引成骨等.现对牙槽嵴增高术的情况及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俞焕苗;黄剑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6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支架置入术的住院病死率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6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治疗的住院死亡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的3252例冠心病患者, ≥65岁1344例, <65岁1808例.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住院死亡情况. 结果≥65岁组住院病死率1.79%(24/1344)高于<65岁组的0.50%(9/1808)(P<0.01),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 结论≥65岁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技术上可行而住院病死率较<65岁组冠心病患者高.

    作者:朱鸿斌;黄平;陈旦红;董太明;靳立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中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 β-内酰胺酶菌株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产AmpC酶肠杆菌科细菌在老年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方法对233份老年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分析鉴定,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产AmpC酶菌株,纸片扩散法测定产AmpC酶菌株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检出产AmpC酶菌株20例,总检出率为8.6%,以阴沟肠杆菌检出率高,达到35.1%(13/37).产AmpC酶菌株对亚安培南、头孢吡肟较为敏感,其中对亚安培南的敏感率为100%;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及氨曲南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在85%~100%之间. 结论产AmpC酶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相当严重,应重视产AmpC酶细菌的监测与控制.

    作者:彭少华;詹燏;李从荣;施菁玲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常发生于老年人,ARAS可以引起两种非常重要的疾病,即肾血管性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ARAS和高血压、缺血性肾病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1]:(1)ARAS可能单独发生,此种情况称为孤立性解剖性ARAS;(2)ARAS亦可诱发高血压或使原有高血压加重;(3)ARAS可引起缺血性肾病;(4)ARAS可同时引起诱发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高血压和缺血性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终末期肾病可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10%~40%[2].纠正ARAS后,部分病例不仅能纠正高血压,而且能保护受损的肾功能,使ARAS成为少有的老年人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可治性病因之一[2],因此,对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刘德平;何青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随访期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评估研究

    目的通过运动试验方法评估老年人介入治疗后随访结果. 方法对成功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在随访期间进行症状限制性自行车运动试验,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对运动量及心电图等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分别有23例及30例,患者于术后(14.8±12.0)个月和(12.4±12.1)个月进行了运动试验.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运动中的心率增加分别为(92.1±12.6)次/min和(96.5±13.8)次/min(P>0.05),收缩压增加分别为(59±17)mm Hg和(69±16)mm Hg(P>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大运动量分别为(5.8±1.5)代谢当量和(7.2±1.4)代谢当量(P<0.01),运动时间为(6.5±2.2)min和(8.9±2.6)min(P<0.01),老年组较非老年组在运动中更易出现症状(21.7%对3.3%,P<0.05)及心电图改变(43.5%对16.7%,P<0.05). 结论老年人介入治疗后运动量及运动时间均小于非老年人,运动中易出现症状及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采用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进行随访观察是有价值的.

    作者:孙福成;陈刚;季福绥;何青;许锋;林颖;沈月莉;杨玉珍;顾欣;王茂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黄精多糖对老年糖尿病小鼠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对老年糖尿病小鼠脑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RAGE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 方法 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糖尿病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治疗组给予黄精多糖2 ml/kg,每日1次灌胃给药,共12周.各组实验动物脑组织RAGE mRNA表达的测定采用RT-PCR法. 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实验鼠脑组织RAGE mRNA表达增加,RAGE/β-actin相对值(0.153±0.054)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1).应用黄精多糖治疗后,治疗组鼠脑组织RAGE 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RAGE/β-actin相对值(0.092±0.033)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 结论黄精多糖能抑制老年糖尿病鼠脑组织RAGE mRNA表达,对高血糖及糖基化终产物(AGE)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吴燊荣;李友元;邓洪波;肖洒;王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老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免疫学指标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免疫学指标变化的特点,为进一步认识SARS免疫学特点提供依据. 方法将患者按年龄分为少年儿童组(<18岁)、中青年组(18~59岁)、老年组(≥60岁),统计各组发病后5周内各组白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免疫学指标数据,数值以中位数、小值、大值表示.比较3组SARS患者各免疫指标的异同. 结果发病第1、2周,白细胞计数在不同年龄组间[3组分别为(6.37和6.93)、5.32和8.49、6.12和7.73)×109/L]差异有显著性,以中青年组升高趋势明显.发病后5周,3组间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41、1.85、1.38×109/L)差异有显著性(P<0.001);3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计数有各自变化的规律,但均在第4周出现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CD3分别为2326.20、1095.62及848.2×106/L,CD4分别为1106.60、647.99及409.44×106/L,CD8分别为1039.40、467.88及379.41×106/L).CRP在第2周时3组间(37.51、22.51及46.23×10-2 g/L)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显著下降(尤其发病后第1、2周),显示机体有明显免疫系统受损迹象,细胞免疫似为主要的靶系统.少年儿童组受损害程度轻,老年组严重.

    作者:王钱;黄慈波;谢高强;陈颖娟;赖蓓;程永静;刘爱华;韩德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特殊皮肤表现的结节性多动脉炎一例

    患者男性,63岁,农民.2004年3月4日因多关节肿痛伴右肩胛下肿物3个月来诊.患者3个月前受凉后感胸闷、心悸,双肘及双肩关节疼痛,无肿胀.右肩胛下隆起一肿物,直径约10 cm,无疼痛.伴有乏力、咳嗽、咳白痰、低热、盗汗.外院超声心动检查提示心包积液,曾考虑为心肌炎,给予中药治疗未好转.后抗痨治疗2个月(具体不详),咳嗽、咳痰、盗汗症状明显减轻,但仍感双肘及双肩关节疼痛,伴有口干、口腔多发溃疡及睾丸胀痛.近20 d来左食指近端指间关节、左腕关节及双膝关节肿痛,无晨僵.无腰背部疼痛史.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既往高血压史,口服北京降压零号治疗.查体:体温36.5℃,血压130/70 mm Hg ,全身皮肤无皮疹、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上腭可见多个米粒大小溃疡.右侧胸壁肩胛下可及一直径10 cm皮下肿物,呈半球状隆起,质硬,无压痛,不活动,无粘连.左侧睾丸轻度肿胀,轻压痛,无结节.左食指近端指间关节及左腕关节红肿,皮肤温度不高,压痛明显.双肘及双肩关节压痛明显,无红肿,肩关节上举活动受限.左膝关节肿胀,皮肤温度稍高,有压痛,浮髌试验阳性.双下肢腓肠肌压痛.四肢肌肉无萎缩,肌力正常.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作者:居阳;黄慈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186例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及重要的危险因素,也常见于老年人.我们收集 1999年 4月至 2002年 3月在门诊就医的1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少玲;魏德新;阮灵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健康老年妇女吞咽功能的研究

    目的通过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的研究,评价健康老年妇女液体吞咽运动,并对液体吞咽运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40例健康老年妇女,老年前期组(50~59岁)20例;老年组20例,年龄60~79岁.进行电视X线透视液体吞咽功能检查,分别对口咽部相关结构进行运动学分析,比较不同液体食团体及年龄对健康老年妇女吞咽的影响. 结果 (1) 老年组较老年前期组渗透、口咽部滞留发生率增高,两组渗透发生率分别为:7.5%、3.8%;口腔滞留发生率分别为:12.5%、6.3%;咽腔滞留发生率分别为:26.5%、17.5%;口咽传递时间、腭咽部关闭时间及环咽部开放时间延长(均为P<0.05);喉、舌骨向上运动距离增大(P<0.05).(2)10 ml食团较1 ml渗透、口咽部滞留发生率增高,两组渗透发生率分别为:8.8%、2.5%;口腔滞留发生率分别为:13.8%、5.0%;咽腔滞留发生率分别为:31.3%、13.8%;口传递时间缩短而环咽部开放时间延长(均为P<0.05);喉向上、前运动,舌骨向前、向上运动的距离增大(P<0.05). 结论临床应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并对口咽期吞咽功能进行运动学分析是可行的;年龄及食团体积均影响健康老年妇女的液体吞咽功能.

    作者:李冰洁;张通;王宝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老年人翼状胬肉显微切除联合结膜移植术的观察

    翼状胬肉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传统的非显微手术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1、2].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虽然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但是可造成局部组织缺损、瘢痕形成,影响其他手术(青光眼、白内障)实施.为此,我们采用显微手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联合自体游离球结膜移植的方法治疗翼状胬肉,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斌;陈长征;邢怡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1986~2003年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意外死亡的特点和趋势

    目的探讨1986~2003年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意外死亡的特点和趋势. 方法将1986~2003年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死亡资料按年份分为1986~,1991~,1996~和2001~2003 4组,分析各种原因引起意外死亡的频率和逐年变化情况. 结果 1986~1990年静安区老年人的平均意外死亡率为208.3/10万人年,2001~2003年降至108.3/10万人年,降幅1/2.其中跌倒和自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降幅各为1/2;18年来,交通事故和中毒死亡无明显下降趋势. 结论老年人意外死亡是可以预防的,有关方面需要予以更多关注.

    作者:徐大麟;孙伯燕;王萍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静脉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对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成年大鼠MSC.利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后6 h采用静脉注射Hoechst33342荧光标记的MSC(6×106/0.5 ml),观察注射后30、60 d大鼠脑内荧光标记细胞数及分化的功能细胞和认知功能变化.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aD大鼠主动回避反应正确率(90.2±4.8、37.6±9.3、43.5±10.5)min、游泳时间(0.39±0.18、2.47±1.22、1.89±0.90)min、错误次数(1.55±0.40,4.56±1.63、3.48±0.66)和盲端时间(0.14±0.07、1.40±1.14、0.87±0.76)min,在造模后30 d和60 d差异有显著性(P<0.01).静脉注射MSC后30 d和60 d,VaD大鼠认知功能显著改善,但60 d组Hoechst33342荧光阳性细胞( 2634.26±281.73)以及免疫荧光双标细胞数较30 d组(3759.45±268.82)明显减少(P<0.01). 结论静脉注射MSC可显著改善VaD大鼠认知功能,MSC可在VaD大鼠脑组织中存活和分化.

    作者:高唱;王景周;范文辉;陈曼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老年人呼吸衰竭的病因和临床特点

    呼吸衰竭的定义与分类呼吸衰竭(简称呼衰)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作者:刘幼硕;蹇在金;杨悦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类型,老年人中,收缩期高血压比舒张期高血压更能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JNC 7、ESC和WHO/ESH多个高血压治疗指南均强调,对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收缩压是比舒张压更为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ISH是高血压治疗的难点.JNC 7指出,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对收缩压的控制,WHO/ESH也强调对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并提出尽管收缩压控制到正常较为艰难,但还是要尽量将收缩压控制在140 mm Hg以下.Kaplan等认为收缩压在140~150 mm Hg也可以接受,但舒张压不能低于65 mm Hg,这样就增加了降压达标的难度.目前老年人ISH控制率非常不理想.美国的数据显示,在所有达标的高血压患者中,舒张压达标者占73%,而收缩压达标者不足40%.老年人群占全部未控制血压人群的68%,绝大多数为ISH.根据1991年我国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60 岁及以上的人群中,ISH患病率为21.5%,占老年高血压总人数的53.2%,初步估计可能超过了2千万.

    作者:唐新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高血压及合并脑梗死患者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基因4G/5G多态性研究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老年人高血压及合并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215名健康人、12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EH)、107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EH-CI)患者和115例脑梗死无高血压合并症(CI-NEH)患者做了PAI-1基因4G/5G多态性检测,并同时测定4组人群的血脂、血压、体重指数. 结果 (1)单纯EH组和EH-CI组PAI-1基因4G/4G型和4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9.2%、0.613和43.9%、0.6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4%和0.495(P<0.01),亦高于CI-NEH)组的24.3%和0.509(P<0.01);而CI-NEH组4G/4G型和4G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H-CI组中≥60岁患者组4G/4G型和4G等位基因频率为52.9%和0.707,显著高于<60岁患者组的27.0%和0.527( P<0.05和P<0.01);(2)EH中4G/4G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相对风险率的比数比(OR)为3.07,95%可信区间(CI):1.55~6.09;与<60岁EH-CI组其他两种基因型相比,4G/4G型对≥60岁EH-CI的OR=3.03,95%CI:1.29~7.11. 结论提示PAI-1基因4G/5G多态性可能是山东潍坊地区汉族人EH的遗传因素之一,≥60岁高血压患者4G/4G基因个体具有较高脑梗死易患倾向.

    作者:管立学;王敬先;王瑞丽;杜欣莹;张爱娟;宋保华;李海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治疗

    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LMCA)狭窄,过去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的禁忌证,因其手术风险大、病死率高.随着技术、器械的改进,尤其是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应用,使得一些无保护LMCA的PTCA相对安全、可行,但仍需很好的技术和策略[1].而对于无保护LMCA严重钙化病变及开口病变的冠状动脉旋磨却鲜见报道,现报道6例无保护LMCA旋磨术实施情况.

    作者:李志忠;Sidney L;Juergens CP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密度减少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对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分别对老年COPD组(24例)与老年健康对照组(31例)测定肺功能、体质指数、血钙、血磷、骨钙素;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老年男性COPD患者与健康老年人的VDR基因型;分别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两组受试者的股骨骨密度. 结果 COPD组的体质指数、骨钙素含量、股骨颈骨密度分别为(22.65±3.18)kg/m2、(2.50±0.57)μg/L、(0.75±0.13)g/cm2,较对照组(24.86±3.68 )kg/m2、(2.87±0.61)μg/L和(0.86±0.12 )g/cm2明显减少(P<0.05).COPD组3种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FF、Ff 和ff分别为4、13例和7例;对照组分别为13、13例和5例.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COPD组、对照组的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骨钙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老年男性COPD患者骨密度减低与VDR基因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其骨密度减低可能为疾病本身引起的继发性改变.

    作者:牟小芬;张红红;吴青;胡亚卓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保护作用. 方法应用单侧肾切除加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治疗组.治疗组给予氟伐他汀(2 mg/kg)治疗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血脂、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肾小管间质中c-Jun、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TGF-β1mRNA表达水平. 结果治疗6周后,小剂量氟伐他汀对血糖、血脂水平无影响,但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中c-Jun(0.2536±0.0180对0.5855±0.0314, P<0.01)、 TGF-β1蛋白(0.1835±0.0047对0.3973±0.0052, P<0.01)及TGF-β1mRNA (0.2553±0.00215对0.8932±0.0363, P<0.01)的表达,并减少蛋白尿(0.1835±0.0047对26.53±7.33, P<0.05). 结论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小管间质病变具有非依赖降脂的保护作用,其机制至少部分与下调肾小管间质中活化蛋白(AP)-1 (c-Fos / c-Jun)和TGF-β1表达有关.

    作者:高苹;贾汝汉;褚瑰丽;宋恩峰;丁国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