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武;陈敏;林婉恩
[目的]观察涉外宾馆联合使用体积分数为4.5%高效氯氰酯、1%毒力岛乳胶,质量分数为1.5%灭蟑笔杀灭蜚蠊的效果.[方法]用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雾化滞留喷洒,结合涂括1%毒力乳胶,投放蟑螂蚂蚊净颗粒剂和灭蟑粉笔划线.[结果]施药后1周蜚蠊密度明显下降,下降率在94.1%~96.3%之间;1个月后下降率在92.1%~96.3%;3个月后下降率在85.6%~92.1%;6个月下降率在82.4%~90.8%.[结论]突击与定期联合使用灭蟑药物防制现代化宾馆、饭店、写字楼内德国小蠊杀灭效果好,维持时间长,药物费用低,使用较方便,可以推广.
作者:万向阳;钟和平;朱华裕;何文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健康申明卡>在入出境人员卫生检疫中的作用及其发挥保证作用的因素.[方法]分析<健康申明卡>使用的现状,探讨<健康申明卡>的科学设计与规范管理.[结果]<健康申明卡>在国境卫生检疫中具有体现依法检疫、发挥检疫载体和发现检疫重点对象线索的作用,其中发现检疫重点对象的线索是<健康申明卡>的基本作用.<健康申明卡>的作用能否正常发挥与卡的内容、格式及使用与管理规范直接相关.<健康申明卡>应内容简明,必须含有能够发现检疫重点对象线索的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外观美观,辨认、填写容易,对需申明的问题采用问答式,并应依法设置与管理.如启用出境<健康申明卡>和集体入出境<健康申明卡>,填写对象按检疫风险大小及法规要求确定,开发并应用口岸入出境人员检疫管理系统软件,将能保证<健康申明卡>基本作用的发挥.[结论]<健康申明卡>在我国国境卫生检疫中的作用尚未有效体现,为使<健康申明卡>能发挥良好作用,应改进<健康申明卡>的设计与实施规范化管理.
作者:张锜;陈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引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对预防接种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及危害性进行分析、识别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保障预防接种工作安全.[方法]应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原理,针对预防接种工作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及危害性进行分析研究;根据风险及危害程度识别监测和监视的关键点,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结果]实际工作中须严格把握3个关键点即:疫苗质量关,接种操作关,与受种者的沟通.[结论]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实施HACCP,对保障接种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武;陈敏;林婉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由于缺乏统一的医疗信息交换标准,医疗机构内部和各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交流受阻;目前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广泛采用的单机或局域网非标准化格式有碍于行业间的信息交流.为此,拟依据HL7标准建立服务型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信息化平台,以使保健中心内部及其与相关机构间的信息交流简便畅通.
作者:叶健通;叶健忠;初月;刘春芳;朱玉兰;张树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和发达国家有关食品标准与我国现行食品标准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了我国食品标准存在的主要差距:(1)相当一部分标准低于CAC标准;(2)有的标准不利于促进我国食品出口;(3)对食品包装材料、包装容器自身的安全卫生缺乏相应的标准;(4)标准滞后,缺乏预见性.面对一些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食品的技术标准的形势,我国在制、修订食品标准的过程中,一定要站高望远,加快步伐.
作者:景忠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茂名口岸进口装载生牛皮的集装箱携带医学媒介生物及致病微生物的情况,对其危害进行风险评估.[方法]采用一般的医学媒介生物调查方法和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及Ascoli试验.[结果]集装箱医学媒介生物携带率为96.1%.检出医学媒介生物4种:蝇、硬蜱、蜚蠊、鼠.其中蝇类的携带率高达93.9%(蝇类数量超过111万只,主要是酪蝇及红头丽蝇,酪蝇是本地没有分布的品种);硬蜱携带率10.7%;蜚蠊携带率7.2%;鼠类携带率0.8%.检出蜡样芽孢杆菌75次;变形杆菌21次;副溶血性弧菌9次;金黄色葡萄球菌2次;沙门菌1次;炭疽杆菌、志贺菌未检出,炭疽杆菌Ascoli试验全部为阴性.[结论]进口装载生牛皮的集装箱存在传入医学媒介生物和致病微生物的风险,应当加强检疫和卫生处理,并应重视厂内监管和运输过程监管.
作者:张友;番汝升;黄勤;吴维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4年12月26日,由一次地震引发的海啸袭击了2块大陆上的8个国家(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塞舌尔、斯里兰卡和泰国),估计造成225 000人死亡.
作者:黄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掌握外轮定点维修场所蚊、鼠、蚤、螨、蝇和蜚蠊等医学媒介生物种类分布、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定>进行调查.[结果]在白马造船厂捕获鼠类21只,隶属啮齿目鼠科4种,年均鼠密度1.75%;鼠密度高为4月份(4.00%),褐家鼠为优势种,占57.14%.染蚤鼠7只,染蚤率33.33%,检获蚤3种20匹,蚤指数为0.95.检获革螨99只,革螨指数4.21;检获恙螨13只,恙螨指数4.33.在人房捕获成蚊4种122只,年均成蚊密度为20.33只/人工小时,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65.57%;蚊幼虫主要孳生地为低洼地、废弃轮胎、排水沟和蓄水池.捕获苍蝇3685只,隶属4科6属9种,年均蝇密度为61.42只/笼,以海花蝇为优势种,占捕蝇总数的38.37%,一年四季都有蝇类活动.捕获蜚蠊97只,4个种类,年均密度指数为0.27只/盒,褐斑大蠊为优势种,占捕获蜚蠊总数的45.36%.[结论]白马造船厂医学媒介生物种类丰富,种群密度较高,活动季节长,具备传播多种疾病的条件,应作为口岸卫生监督的重要对象之一.
作者:王光辉;范建华;张述铿;欧阳钦芬;刘颖;金达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发挥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服务作用,推动国际旅行中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方法]探讨开展国际旅行中传染病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要素.[结果]国际旅行传染病健康教育可以让国际旅行者、社会大众直接受益.[结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应尽快建立国际旅行卫生健康教育机制.
作者:杨立;肖武;史灵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新的行之有效的传染病媒介生物卫生检疫监管新模式.[方法]对现行传染病媒介生物的监测和控制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媒介生物的监测与控制工作不是国境卫生检疫监管工作中的独立执法和监管单元,从属于检疫查验和卫生监督工作.这种现状造成多头管理,不利于媒介生物监测和控制流程的顺利实施;不利于数据资料的收集,影响风险预警与分级管理;不利媒介生物的本底调查工作的开展,影响实验室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对卫生处理工作的有效监管和处理效果的评估.新的监管模式是将原有的卫生检疫监管工作的4部分改为5部分;建立媒介生物监测与控制的独立单元.5部分为并行结构,双向反馈,其核心为媒介监测与控制.[结论]新的监管模式的建立可有效地克服现行监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陈卫军;谭绪良;谢庚发;许振国;赖学文;刘国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掌握福州长乐国际机场X射线行李货物检查系统基本情况和放射防护现状.[方法]对民航空港X射线行李货物检查系统的放射防护水平进行检测,按照国家放射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6台X射线行李货物检查系统各测点的大测值均小于5μGy·h-1.[结论]所测X射线行李货物检查系统辐射屏蔽防护性能符合国家放射卫生标准要求.但低剂量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可忽视,应加强放射卫生防护规范管理.
作者:张述铿;翁钦;洪惠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福州口岸出入境人员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类别出入境人员心电图的异常情况. [方法]对2005年1~6月5 737名出入境人员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达30.6%;男女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但主要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6.3%,不同出入境人群间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主要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以入境人员和出国探亲人员较高,公、商务人员低.[结论]福州口岸不同人群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高,加强对出入境人员中主要异常心电图的监测,加大卫生健康宣传咨询力度,对防止和降低心血管疾病意外事件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作者:许榕;林玲;叶小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天津港2004年所有入境船舶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导致船舶检出医学媒介生物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数学模型,指导在出入境船舶上对医学媒介生物的检查,有效防止媒介生物传入我国.[方法]利用SPSS12.0对资料进行分析,应用风险分析的理论建立数学模型.[结果]找出船员国籍、船舶的阳性记录、来自疾病流行区、月份、船龄等7个危险因素,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结论]通过建立医学媒介生物传入危险因素的数学模型,使出入境交通工具的医学媒介生物侵袭风险定量化,可用于指导入境船舶媒介生物检疫查验工作.
作者:周君野;许庆华;谭绪良;王奉新;池昌;尹智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福州地区吸毒人员滥用毒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禁毒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资料.[方法]对2558名吸毒人员,从人口学特征和滥用毒品情况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2558名滥用毒品人员使用的毒品为海洛因75.76%(1 938/2 558),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年龄结构以青少年为主,15~29岁占43.63%(1 116/2 558);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者占多数为85.07%(2 176/2 558);未婚者多,为55.39%(1 417/2558);无业人员多,为75.54%(1 932/2 558);司机职业占3.83%(98/2558),应以重视.吸毒人员中还检出抗-HIV阳性5例;梅毒47例;HCV阳性178例.[结论]滥用毒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吸毒与感染艾滋病、性病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对吸毒人群必须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对社会的责任感,以进一步控制艾滋病、性病等疾病向健康人群传播.
作者:魏春华;肖武;蔡怡珊;张柳;刘依德;叶小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辽宁省中韩航线国际带工的梅毒流行病学调查,掌握辽宁省中韩航线带工梅毒的发病现状、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防治对策与措施,防止性病的传播、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往返中韩航线的278名国际带工进行梅毒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对数据资料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国际带工梅毒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为9.4%;国际带工的带工史(OR=1.220,95%CI=1.013~1.468)、文化程度(OR=2.608,95%CI=1.043~6.521)和年龄(OR=0.215,95%CI=0.072~0.642)等因素与其感染梅毒密切相关,是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结论]国际带工是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从事带工职业年限是感染性病的危险因素;对国际带工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防止性病、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红兵;李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来沪外籍留学生各类疾病,特别是艾滋病、梅毒的发生、发展及流行特征,确定这一人群的好发疾病,以便更有效地为来华留学生进行健康指导.[方法]对2005年来沪所有留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转移酶(ALT)、梅毒、HIV抗体.对所得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对4 928名留学生进行疾病监测和体检,共检出疾病及指标异常者497例,总检出率10.09%.发现梅毒感染者3例;HBsAg阳性90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21例;肝功能异常122例.非传染性疾病检出病例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脂肪肝、高血压、心电图异常、收缩期Ⅲ杂音等.本年度我们未在来沪留学生中发现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体检组疾病检出率均高于申请验证组.男性组疾病检出率高于女性组.港、澳、台地区留学生HBsAg阳性、ALT增高以及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比较发达国家组和比较不发达国家组,丙型肝炎在3组中检出率较接近;3名梅毒感染者来自比较发达国家和比较不发达国家组.[结论]来沪留学生是健康管理重点监测人群,预防与控制AIDS、性传播疾病(STD)的工作形势依旧严峻,必须各方面联合行动.乙肝病毒感染者在留学人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应积极开展甲型、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以阻断该类传染病的传播.及早发现留学人员中存在的健康问题,有利于提供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防治指导.
作者:张琳;章琪;邹毓文;沈士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福建口岸艾滋病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1~2005年福建口岸地区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119例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福建口岸地区HIV流行近年来呈上升趋势;HIV感染者以回国劳务人员和交通员工为主;入境人群高于出境人群和境内人群;以异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福建口岸地区艾滋病流行速度明显加快,必须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员的艾滋病监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作者:黄金宝;蔡怡珊;高博;张柳;周艳;欧阳钦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保证肉类罐头食品安全卫生.通过对杀菌工序的确认和验证达到保证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目的.[方法]分析杀菌工序确认与验证的关系,探讨杀菌工序确认与检验的具体方法.[结果]对杀菌设备的备案检查及杀菌操作的确认是杀菌工序投入生产的关键;只有经过文件验证和现场检查审核验证才能确保罐头食品安全卫生.[结论]杀菌工序的确认和验证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是对HACCP管理体系的验证,是保证产品和生产过程中消除各种危害因素的关键,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出口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
作者:郜兵;王玫;孙喜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云南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的流行分布情况,为艾滋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4年对云南12个口岸的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在45 498人员中检出307例HIV抗体阳性者,检出率0.67%.其中瑞丽口岸检出152例,检出率5.71%,占阳性者总数的49.51%.20~40岁年龄段检出269例,检出率1.60%,占阳性者总数的87.62%.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驾驶员检出数多为149例,检出率9.34%,占阳性者总数的48.53%;其次是商务人员检出68例,检出率1.11%,占阳性者总数的22.15%.缅甸籍人员检出166例,占阳性者总数的54.07%;中国籍人员检出130例,占阳性者总数的42.35%.中国籍人员分布依次为:云南籍,占中国籍阳性者总数的85.38%;四川籍,占中国籍阳性者总数的4.62%;湖南籍,占中国籍阳性者总数的3.82%.[结论]驾驶员、商务人员是云南出入境人员中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是重点监测对象.
作者:张勋;王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