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子中;詹利永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为中脑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消失,以及体内多巴胺水平的下降.80年代末,随着基因治疗概念的不断深入,基因治疗技术日趋成熟,人们开始了对PD基因治疗的尝试.近年来PD动物模型基因治疗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在基因治疗的体外及体内两种途径中,研究多的是病毒载体相关的基因导入系统.目前研究较多病毒载体有: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单纯疱疹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其他逆转录病毒载体.
作者:田季雨;陈建宗;刘澎涛;李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一、对象和方法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因不稳定性心绞痛(根据1979年WHO诊断标准)住院治疗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565例,年龄60~85岁,平均70.7岁,其中男454例,女111例,按照住院年限分析出院时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和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血清总胆固醇的达标率.
作者:叶平;赵颖;曹泽玲;周德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帕金森病(PD)是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病理变化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致残疾患,备受关注.近年发现将活性依赖性神经保护蛋白(ADNP)加入神经细胞培养基中,可抵御某些毒性物质对神经细胞的伤害;在小鼠及大鼠体内实验亦显示有预防脑损伤作用[1].我们于2001年6月至2002年4月制备类似PD症状的大鼠模型,旨在探讨ADNP的表达量与PD病变有无关系.
作者:李学礼;吕立夏;徐磊;杨翠香;姚劲松;王尧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吲哚醌(indole-2,3-dione)为一种新型纯天然海洋药物,也是一种内源性活性物质,近年来有报道其作为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参与抗点燃作用和抗老年性震颤麻痹药理作用[1,2],为开发吲哚醌新的药用价值,我们于1998~2001年就其对血胆固醇的影响进行了一期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董岩;章政;刘占涛;臧东莲;张立智;岳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高龄对弥漫性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患者置入长支架的影响. 方法 80 ~ 89岁组44例47处及41~59岁组58例64处弥漫性冠脉病变,均置入了20 mm以上长支架,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行临床和冠脉造影随访,比较其造影和手术成功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率. 结果两组患者造影和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6个月80 ~ 89岁组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支架内再狭窄率均较41~59岁组略高,分别依次为23.4%对15.6%、25.0%对20.7%以及29.8%对26.6%,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高龄并未明显影响弥漫性冠脉粥样硬化患者置入长支架的临床效果,对高龄患者仍应积极介入治疗.
作者:黄铮;陈红武;加藤修;中村茂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和护骨素(OPG) mRNA在OVX小鼠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探讨ODF和OPG在绝经后骨质疏松(PMO)发病中的意义. 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第Ⅰ、Ⅴ组行假手术,两组小鼠分别在术后1周和5周处死;第Ⅱ、Ⅲ组行卵巢切除手术,分别在术后1周和5周处死;Ⅳ组行卵巢切除手术,术后第2天给苯甲酸雌二醇治疗,5周后处死.小鼠处死后,提取其骨组织总RNA,RT-PCR检测ODF和OPG mRNA表达水平. 结果去卵巢后Ⅱ、Ⅲ、Ⅳ组ODF与OPG mRNA比值(分别为1.1678±0.2873、0.8093±0.1414、0.6640±0.0935)显著增高,采用雌激素防治可使其一定程度上恢复. 结论 PMO发病中雌激素减退所导致的骨丢失与骨组织ODF和OPG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紊乱有关.
作者:王宝利;郭若霖;左爱军;邱明才;张镜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血清学肿瘤标记物对老年人大肠癌诊断和随访的价值. 方法采用微粒酶免疫法检测163例老年人大肠癌患者和29例老年大肠良性疾病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9-9、CA50、CA242及癌胚抗原的表达,对42例行根治术的大肠癌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9-9、CA50、CA242及癌胚抗原水平分别为(45.2±21.3)、(29.7±17.6)、(43.2±37.6)μg/L和(18.7±12.4)μg/L,均高于大肠良性疾病患者[分别为(8.4±11.5)、(7.7±5.2)、(9.1±6.3)μg/L和(2.5±1.8)μg/L],并随病程进展逐渐增高;4种肿瘤标记物对诊断的敏感性与大肠癌的分期有关;平行联合检测可使诊断的敏感性提高至83.5%,系列联合检测可使特异性提高至88.7%;肿瘤根治术后, 肿瘤标记物显著下降;术后肿瘤标记物未降至正常者复发或转移率为73.3%,而术后再升高者复发或转移率为85.2%. 结论上述4种肿瘤标记物对老年人大肠癌的诊断和随访及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有一定的价值.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早期诊断,可增加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冀子中;詹利永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和 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是近来发现的血管活性多肽,我们通过观察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肾功能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血中ADM、CNP的变化,探讨ADM、CNP的作用机制及与糖尿病高血压的关系,旨在为治疗上述疾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作者:王秋月;吴伟;赵恂;张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主-髂和主-股动脉转流术治疗老年人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的治疗体会,探讨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 方法对收治的27例老年人腹主动脉末端闭塞症的血管转流效果及随访观察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7例手术结束后均能触及股动脉和腘动脉搏动,术后7 d患肢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手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患肢缺血症状消失,且10例阳痿现象得到改善,彩色超声血管吻合口及人工血管内均未见血栓.21例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吻合口通畅率为100.0 %;18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吻合口通畅率为83.3%. 结论人工血管主-髂动脉转流和主-股动脉转流是治疗腹主动脉末端闭塞性疾病较好的手术方案,术后合理应用抗凝药物,同时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春喜;梁发启;彭正;李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凝血酶(TB)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TB或TB+组织蛋白酶G(CT-G) 立体定向注入SD大鼠右侧基底节, 测定其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水含量;将脑微血管内皮培养液中加入TB或TB+CT-G,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内皮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改变. 结果 TB脑内注射后6 h,同侧基底节区血脑屏障通透性为(0.419±0.016)A/mg (P<0.05), 24 h时血脑屏障通透性为(0.594±0.018)A/mg(P<0.01),持续至48 h (P<0.05) 逐渐消退,脑组织水含量的变化规律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类似.TB+CT-G组在各个时间点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组织水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TB使内皮细胞发生收缩,细胞收缩程度具有时间依赖性.TB入培养液6 h后, 内皮细胞MMP-2表达水平为(0.391±0.017 )A,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TB+CT-G加入培养液后,细胞形态、MMP-2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结论 TB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是其诱发脑水肿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TB通过激活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使内皮细胞发生收缩,促进MMP-2表达,是TB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可能机制.
作者:关景霞;孙圣刚;曹学兵;陈志斌;童萼塘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免疫组化研究表明,肺癌组织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过度表达,VEGF能促进血管的生长及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可检测到VEGF的存在[1].我们于1999年2月至2002年6月测定老年人各期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浆中VEGF水平及其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与老年健康人及肺良性疾病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其在老年人原发性肺癌诊断、监测预后中的意义.
作者:李长生;吴小军;余昌平;李清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日常体力活动与桡骨骨密度(BMD)、皮质厚度和相关骨代谢指标的关系. 方法以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门市12家工厂和企事业单位自然绝经的女性职工137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的体力活动问卷MOSPA评价其体力活动水平,并测量有关桡骨皮质骨结构指标和相关骨代谢指标. 结果在校正年龄、体质指数(BMI)、血清雌二醇、膳食钙和维生素D摄入水平等因素后,高体力活动组女性的桡骨BMD[分别为(0.588±0.007)、(0.634±0.004)g/cm2]和骨皮质指数均高于低体力活动组,而其骨髓腔宽度则低于低体力活动组(P<0.05),但两组间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KP)、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以及空腹尿钙和肌酐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低体力活动组相比较,高体力活动组的TRAP有下降趋势. 结论绝经后妇女体力活动与桡骨BMD、骨皮质厚度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陈柏龄;李佛保;粘家斌;廖威明;刘兆敏;徐栋梁;吴美琼;冯持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通常认为,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BP-CABG)对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较高.近年来,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院1999年10月至2002年5月,对139例老年患者施行了OP-CABG,与同期280例行CBP-CABG 的老年患者对比,以探讨OP-CABG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岩;苏丕雄;颜钧;张希涛;顾松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的变化及格列齐特治疗对糖尿病患者CFR的影响. 方法选取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格列齐特治疗前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血脂、内皮素-1水平及CFR(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结果与28例健康老年人作对照,并将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格列齐特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及内皮素-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为P<0.01),甘油三酯水平下降(P<0.05),CFR从治疗前的2.31±0.49上升到3.29±0.42(P<0.01). 结论应用格列齐特治疗可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CFR.
作者:柯琴梅;冯义柏;洪梅;陈学林;成蓓;张金枝;管思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中、重度OSAS患者47例为OSAS组,又分伴冠心病(18例)和不伴冠心病(29例)两亚组;另选17例单纯冠心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3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NO/ET的动态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SAS两组及单纯冠心病组患者NO水平降低,ET水平增高, NO/ET比值下降 (均为P< 0.05),而OSAS伴冠心病者下降更明显.OSAS不伴冠心病者的NO、ET水平及NO/ET比值与单纯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OSAS伴冠心病者的NO和ET水平亦无显著性差异,但NO/ET值下降已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OSAS老年患者存在明显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尤以伴冠心病者为甚,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可能是OSAS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原因之一.
作者:张希龙;殷凯生;苏梅;贾恩志;杨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国胆结石患病率为0.9%~10.1%,平均5.6%,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而有增加的趋势[1].我院1998年6月至2001年6月共收治胆石症并感染患者594例,其中老年患者256例,占43.1%.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小丽;张自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老年男性患者心肌梗死、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及其他血脂指标的关系. 方法 1986~1998年188例老年男性患者全部经尸检明确诊断,根据6~13年间(平均10.2年)连续每年体格检查取得的各项血脂平均值和临床资料,分为HDL-C≤ 1.03 mmol/L、HDL-C 1.04~1.53 mmol/L、HDL-C≥ 1.54 mmol/L 3组.观察其对各种疾病的影响. 结果心肌梗死、糖尿病、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与HDL-C水平降低明显有关(P<0.01).随着HDL-C水平的升高,总胆固醇也随之增高,而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和总胆固醇/HDL-C比值均明显下降(P<0.01).总胆固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 结论 HDL-C水平降低可能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使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老年人低HDL-C水平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能还是揭示一些慢性疾病的指标.
作者:毛利民;褚德发;陈曼丽;侯鲁维;钱贻简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70岁及以上老年妇女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对51例70岁及以上卵巢上皮癌患者及同期治疗的70岁以下的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利用Cox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 70岁及以上组自觉症状持续时间长,为晚期患者、腹水、浆液性腺癌、分化差的肿瘤细胞、残存肿瘤>2 cm、并存症的比例均高于70岁以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8%和39.7%,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单一因素分析两组相同临床分期、腹水情况、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肿瘤残存情况、70岁及以上组的生存率均明显低于70岁以下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腹水情况和残存肿瘤情况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70岁及以上卵巢上皮癌患者晚期、肿瘤细胞分化差、浆液性腺癌、腹水、残存肿瘤>2 cm所占比例高,5年生存率低.年龄、临床分期、腹水和肿瘤残存情况是独立影响卵巢上皮癌预后的因素;并存症对预后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晓江;吴令英;刘丽影;李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免疫学OC-hemodia法抗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大便潜血试验与化学法大便潜血试验对老年人大肠病变筛选的价值. 方法对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 100例老年患者,于检查日采集粪便,同时送不同实验室分别做化学法和免疫学OC-hemodia法大便潜血试验,两者试验分别进行结果分析.潜血阳性者进一步行纤维结肠镜﹑乙状结肠镜或钡剂灌肠造影检查.其中1 046例获得5年随访. 结果 1 100例受检者中OC-hemodia法大便潜血阳性者231例(21.0%),比化学法大便潜血阳性者159例(14.5%)为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OC-hemodia法大便潜血阳性中的109例再接受纤维结肠镜﹑乙状结肠镜或钡剂灌肠造影检查发现结肠病变者70例,占64.2%;化学法阳性中的 71 例发现结肠病变者50 例,占70.4%.5年随访的结果显示,OC-hemodia法假阴性率为0.1%,化学法假阴性率为0.5%. 结论 OC-hemodia法在老年人大便潜血试验中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检出率高,但费用较高;化学法仍有较高的敏感性,是经济实用的方法.
作者:肖刚;黄美雄;苏伟;李波;陈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例1男性,65岁.以胸骨后闷压感、伴阵发性疼痛及上腹饱胀20余天于2002年3月就诊.心电图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以缺血性心脏病、不稳定心绞痛收住院.既往有糖尿病史.查体:老年男性,神志清,活动自如,两锁骨上未及淋巴结,血压130/80 mm Hg,心率74次/min,律整,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
作者:郭季磊;应文琦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