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迎;柳红
[目的]建立船舶卫生档案加强出入境船舶卫生监督管理。[方法]收集各项卫生检疫业务职能活动的资料,从船舶基本情况、持证状况、啮齿动物和病媒昆虫侵害程度以及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及对有关行政法规的执行情况等构建其船舶卫生档案。[结果]初步掌握了船舶的基本情况,保证了出入境检验检疫资料的完整性,方便了信息的检索,有利于对其监督措施的追踪落实。[结论]出入境船舶卫生档案的建立与应用,系统地、集中地反映了其船舶的卫生动态,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防止检疫传染病的传人或传出,值得借鉴。
作者:江银娣;付远平;陈国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出口蛋糕生产微生物指标出现异常,帮助企业查找受污染原因[方法] 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检测,查找蛋糕生产加工配方、工艺过程和包装工序中的污染原。[结果] 因工艺缺陷,烘烤过程不能达到有效灭菌,造成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结论] 出现微生物异常是食品加工热处理过程不能有效地达到热力灭菌所致。
作者:刘国辉;刘志坚;黎少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对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需求情况调查分析,为在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实施有关艾滋病性病知识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出境人员对艾滋病需求的调查问卷,对2001年6月1日~7月15日出境自愿者进行问卷调查,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各类人员中多数人想了解有关艾滋病知识,愿意接受艾滋病检测,并且不赞成婚外性行为及开设性娱乐场所,支持在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开展艾滋病性病常识的宣传教育。[结论] (1)重视道德规范已被人们摆在预防艾滋病措施的首位。(2)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设立防治艾滋病宣传机构。(3)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防止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作者:李延陵;姜援鲜;刘福奎;周尚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对探险旅行者可能遇到的环境的、生物的、社会的乃至本身潜在的多种危害健康的因素及其应对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有助于探险旅行者健康地返回家园。[方法]从旅行医学的角度出发,结合199r7年参加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探险旅行及其他出境和国内旅行经历,对探险旅行者可能遇到的环境的、生物的、社会的乃至本身潜在的可能危害健康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对旅行探险活动所去目的地可能遭遇到的环境、生物等有害因素准备工作不足的旅行者来说,不仅不能达到放松身心、有助健康的目的,而且很可能给身心带来各种各样的损害。[结论]探险旅行者在旅行前对旅途、旅行目的地可能遇到的环境的、生物的、社会的乃至本身潜在的多种危害健康的因素应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作者:李克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对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孳生情况进行监测,防止登革热在武夷山地区暴发流行。[方法] 对武夷山口岸及其周围环境中白纹伊蚊的孳生习性、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 仅查获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机场、居民村和渡假区的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3.86、7.59、53.26,其中毗邻机场的旧居民村布雷图指数高达109.26,是新居民村的5倍。发现白纹伊蚊阳性积水容器13种,机场生活区主要为快餐盒和电器泡沫包装盒,居民村主要为旧轮胎和旧缸罐等。[结论] 毗邻机场的居民村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较高,应做好监测工作。
作者:徐保海;王公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计算机诊断心电图的正确率,为心电图工作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对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2000例常规心电图分别进行计算机诊断和人工分析,将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发现计算机诊断错误234例,正确1766例,正确率88.3%。[结论] 计算机分析诊断系统符合率是很高的,特别是能快速准确地选出异常心电图,在人群普查和健康体检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掌握韩国籍入境人员的健康状况,为传染病监测体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9~2001年从威海口岸入境的1741名韩国人员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各种疾病602例,总检出率为34.58%,其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38例,检出率为7.93%;肝功能异常89例,检出率5.11%:乙型肝炎22例,检出率为1.26%;高血压382例,检出率为21.94%;心电图异常108例,检出率为6.20%;胸部X射线检查异常24例,检出率为1.38%,其中23例为陈旧性肺结核,1例为纵隔错构瘤。[结论]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型肝炎、高血压、肺结核等疾病是韩国籍入境人员的主患疾病,应加强监测。
作者:刘海江;毛文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规范食品卫生注册工作,提高出口食品质量。[方法]在广东省范围内开展出口食品厂卫生注册异地评审工作,并通过举行评审员培训班,学习国内外对出口食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HACCP原理和评审技术,保证卫生注册评审质量。[结果]统一了考核依据、标准;减轻了属地局对注册企业的后续管理工作的难度。[结论]开展异地食品厂注册工作是可行的,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何腾瑞;朱光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适应的卫生检疫监管体系,使之与国际惯例接轨。[方法]对卫生检疫监管工作今后的发展目标及其实施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卫生检疫监管工作的发展目标为:(1)建立积极主动、科学有效的疾病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完善重大疫病疫情应急预案;完善疾病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国际旅行健康信息;加强口岸卫生监督规范化管理,推进创建国际卫生机场的活动。[结论]卫生检疫监管工作应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所赋予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的神圣职责,不断向前推进。
作者:方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出入境国际海员尸体实施卫生检疫监管的有效方法。[方法]结合2001年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理的3具国际海员尸体出入境卫生检疫事宜的实际工作情况,从现场检疫查验与卫生处理;报检及出证,检疫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针对海员尸体出入境所具有的特殊性应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办理;发生死亡病例时,首先应排除传染病的因素,以防止疫情扩散;对于不同死因的尸体,应采用不同的卫生处理方法。[结论]对出入境国际海员尸体实施卫生检疫监管,对防止传染病的传人传出十分重要。
作者:吴俊灵;祁昌岭;吴军;邵沛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卫生除害处理监管工作的经验。[方法]对国境口岸进出境船舶、集装箱、货物的1次性卫生除害处理的监管工作进行了探讨。[结果]在2年的工作实践中,从思想认识上不断提高,组织结构上明确定位,并针对不同对象特点及出境检验检疫处理要求,进行合理分工,使口岸卫生除害处理监管工作达到科学、合理、有效。[结论]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的卫生除害处理监管工作的融合,适应入世形势的需要,避免了重复交叉处理,有利于加快通关验放。
作者:李海峰;何贤伟;王翔;季健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对境外来苏就业人员的健康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对2001年苏州口岸境外来华就业人员1276人传染病监测体检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76名监测对象中发现身体有异常者523例,检出率为40.9%。其中HIV阳性1例;梅毒1例;肺结核7例。[结论]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境外来苏就业人数逐年增多,现行检疫手续中新问题不断出现,进一步规范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工作,是今后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
作者:辛晓兰;覃都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对口岸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有效地在口岸实施艾滋病防治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0~2001年到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接受传染病监测体检的出入境人员和涉外婚检人员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2000年,监测人数28405人次,检出HIV感染者4例,检出率为1.41/万;2001年,监测人数28537,检出HIV感染者15例,检出率为5.26/万。2年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χ2=6.32,0.025>P>0.01)。[结论] 随着出入境人员和口岸流动人员的增加以及艾滋病感染人数的快速增长,开展口岸HIV感染监测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口岸HIV感染监测方式、方法必须适应口岸人群HIV感染流行的特点。
作者:夏福明;吴文旺;黄彩凤;李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1种快速、准确测定辣红素中溶剂残留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辣红素中溶剂残留含量。[结果] 通过选择适当的色谱柱和分析条件,可以很好地将辣红素中溶剂残留(正已烷)分离测定出来。[结论] 该方法可广泛用于进出口食品检验、生产质量控制分析等领域。
作者:徐文科;刘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对进口锆英砂的放射性进行监测,防止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方法] 按照国家有关放射性方面的标准,对张家港口岸进口的锆英砂、装载锆英砂的集装箱外、锆英砂的生产作业区进行了γ放射性和放射性比活度测定。[结果] 虽然锆英砂放射性比活度测定结果<70Bq/g的国家标准值,但大部分批次锆英砂的表面剂量当量率>1μSV/h的国家标准值,接近豁免限值。[结论] 进口锆英砂应按放射性货物来进行监测和管理,以保护人体健康。
作者:杨朝春;吴政宙;张洪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科学合理的使用杀虫剂,以避免产生抗药性,造成人力虫、物力的浪费。[方法]针对当前对杀虫剂及其应用存在的若干片面认识和不合理的使用方法,阐述了使用杀虫剂必须注意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结果]为提高应用水平和提高综合防治效益,应注意(1)合理混合配伍用药;(2)交替轮换用药;(3)速效与持效相结合;(4)新药配合老药使用;(5)正确应用杀虫技术;(6)合理选用杀虫剂。[结论]杀虫剂的选择使用应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
作者:杨绪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加强对口岸城市食品卫生企业的监督管理,提高食品质量,为边境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服务。[方法] 对黑河口岸1997~2000年抽查的2978份食品的卫生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 1997~2000年黑河口岸食品总合格率为87.8%。1997~2000年的年合格率分别为90.2%、89.0%、88.1%和84.7%,总体相比合格率呈下降趋势。从各类食品的监测结果看,酒类的合格率高为95.4%;饮料类的合格率低为83.9%。[结论]为树立边境口岸形象,促进边境口岸地区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需要大力加强边境口岸城市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大执法力度。
作者:杨新迎;柳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掌握大连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梅毒感染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防治工作。[方法] 对2000年度18313名经大连口岸出入境的人员进行了梅毒感染监测。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进行初筛;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结果] 在18313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梅毒感染者28例,总检出率为0.15%。其中男性检出率为0.11%;女性检出率为0.23%,2者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5,P<0.05)。从感染者的年龄上看,20~30岁年龄组感染率高,为0.38%。[结论] 出入境人员中的梅毒感染者大多为隐性感染者,是造成梅毒传播的主要传染源,应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情况的监测。
作者:孙杰;王玉萍;孙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绥芬河口岸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为改善口岸的卫生面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口岸区内6个公共场所的微小气候、噪声、照度、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结果] 铁路候车室噪声合格率为83%,可吸入性颗粒合格率为66%;公路候车室可吸入性颗粒合格率为83%;其它公共场所的各项指标合格率为100%。[结论]绥芬河口岸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良好,微小气候及空气质量评价指标大部分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呼满霞;范东辉;屈杰;吴永生;赵滢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对潜伏梅毒做到早期诊断,正确治疗,以控制该病的传播。[方法] 对81例潜伏梅毒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甲苯胺红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1例患者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病史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确诊为潜伏梅毒。[结论] 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潜伏梅毒的重要方法,加强对性病高危人群、性病患者及性伴监测,早期发现潜伏梅毒,是防止该病传播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晓杰;张秋娟;富英群;王艳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