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郭宇芬

关键词:螺内酯, 贝那普利,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 分析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取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及心功能(LVESD、LVEDD及LVEF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在临床有效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7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功能改善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D、LVEDD及LV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好,能快速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价值显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心理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心理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试验组用心理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满意程度;维持性血液透析配合程度、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护理前后心理健康指标汉密尔顿相关指数;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不良事件.结果 试验组满意程度、心理健康指标汉密尔顿相关指数、维持性血液透析配合程度、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不良事件方面相比对照组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方法效果确切.

    作者:季晓蕾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后证实为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74例,按照治疗前检查方法的不同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技术在治疗前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治疗前进行检查.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误诊和漏诊例数少于对照组;检查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符合率达到94.6%,高于对照组的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行诊断,不仅仅能够缩短检查操作时间,还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使病情诊断的准确率水平提高.

    作者:张红万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心理护理的探讨

    老年人身体抵抗力低下,病情变化快、且合并症多,而恢复痊愈较慢,固对老年患者护理难度较大.又由于老年患者各组织器官功能较青年时期低下,感觉和运动反应迟钝甚至在患重病时反映不明显,听力和视力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细心观察,精心护理.

    作者:王雨玲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梗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本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10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一的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则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22%,相比于对照组的87.0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2.03%和2.78%,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期间,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不仅可以使患者心律失常及发热等临床症状改善,同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中值得不断推广和使用.

    作者:普布扎西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尿道肉阜环切、尿道-阴道间距延长术联合使用对尿道肉阜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道肉阜环切、尿道-阴道间距延长术联合使用对尿道肉阜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2例接受尿道肉阜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应用尿道外口粘膜环切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尿道肉阜环切、尿道-阴道间距延长术联合使用治疗观察组,将两组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7%,且观察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将该种诊疗方式应用到实际诊疗工作当中不仅可以极大的提升诊疗效果,同时还可以实现较短的手术时间以及较少的手术出血量,值得在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东坡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应用核酸检测的效果评价

    目的 对核酸检测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中心血站采集到的51280份血液标本进行筛查,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证实均为阴性,然后采取核酸检测,在检测完成后对其检测阳性标本进行验证.结果 阳性检出率为21.20/万,确认阳性率为16.31/万;乙型肝炎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漏诊率为12.23/万;经核算筛查及确定14份标本均为阳性,HBsAg筛查则均为阴性.结论 核酸检验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检验灵敏度比较高,更是缩短了窗口期,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作者:崔红艳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PDCA循环在医院宣传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对PDCA循环在医院宣传管理中的有效运用进行阐述,通过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整改获取了显著的效果,如:宣传引导、通讯员管理、负面舆论正确应对及形象标识管理等.在医院宣传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将医院整体形象提升,宣传引导能力和宣传影响力也会明显提高,值得研究.

    作者:秦玉华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017年住院确诊急性脑梗死病例58例为研究对象,用计算机随机双盲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8例患者.对照组中患者均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桂枝茯苓丸,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治疗结束后后,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桂枝茯苓丸在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中具有明显疗效,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杨学斌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来就诊住院的老年冠心病行介入手术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6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案,从应用效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护理缺陷发生数、护理质量考评等环节的比较上,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总满意度为98.4%,常规组为82.3%,干预组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管理中,相比于常规护理方案来说,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案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可降低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成玉梅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老年H型高血压与心-踝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与心-踝指数(CAVI)、颈动脉中层厚度等动脉硬化指标之间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在我科就诊年龄>6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53例,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其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组(H型高血压组)78例和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组(非H型高血压组)42例.检测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压、TC、TG、IDL-C、HDL-C、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肌酐等指标,分析老年H型高血压对CAVI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结果 老年H型高血压组CAVI较非H型高血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2±2.88)m/sVS(10.24±2.24)m/s,P<0.01];同时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与非H型高血压组之间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1.06±0.12)mmVS(0.98±0.14)mm;P<0.01].结论 H型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H型高血压对动脉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在高血压对动脉硬化的进程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对老年H型高血压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对老年脑卒中诊治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提供指导意义.

    作者:余其贵;谢军;孙媛媛;杨琳琳;陈娟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PCCP与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中运用PCCP与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运用PCCP治疗对照组使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方法治疗下所取得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对照组略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运用PCCP与PFNA两种不同的内固定材料治疗均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绍友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护理风险管理运用于ERCP护理管理中的价值评价

    目的 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ERCP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显著地减少并发症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燕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分析中西医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恢复的影响

    目的 就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听力恢复的过程中给与中西医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进行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所接诊病例76例,任选组中38例,以常规方式护理,即对照组,余下38例,启用暴聋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给与中西医护理干预,即观察组.对护理效果间差异加以分析.结果 结合分析可知,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以及整体治疗有效率上均存在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西医护理干预的帮助下,可促使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得到有效恢复.

    作者:蔡龙梅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公路施工期噪声监测方法及防治措施探究

    现代化的公路建设,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噪声监测方面,保持高度关注,而且在监测体系上日趋健全.相对而言,公路施工期噪声监测的开展,已经成为了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并且必须加强公路施工期噪声的科学防治,为周边区域的安定、团结提供更多的帮助.文章针对公路施工期噪声监测方法及防治措施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作者:李秋竹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优化交接流程在综合ICU收治心脏手术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此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在接受心脏手术治疗之后为了保证术后交接流程的准确性以及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方法 通过ICU护士和麻醉师以及主治医师和手术室内部的护士这几者之间对接受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的交接流程优化分析,通过对65例心脏疾病患者在进行心脏手术之后,采用的优化交接流程完成ICU护士和麻醉师以及主治医师和手术室内部的护士这几者之间的交接.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术后交接的过程中,有25例患者各类接头出现连接不紧密的情况,出现血没有标示的有3袋,皮肤表面出现压红现象的有26例,同时发生一期压疮情况的有一例,但同时能够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大概上述几者之间的交接流程需要15~20 min.结论 通过交接优化流程能够实现各环节分明、交接准确明了,同时能够大大提升进行心脏手术之后患者的交接质量以及治疗的安全.

    作者:杨宝惠;李绍壮;杨丽红;秦明润;李石妹;施庆霞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早期认知康复训练,时间为4周.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实施早期认知康复训练,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任杰瑜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1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病例分析

    本文通过对1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的病情分析,讨论其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总结了经验教训,以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董艳芬;王宁;潘孝霞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有效率分析

    目的 探究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临床有效率.方法 选取我院82例接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41例)与干预组(41例),给予常规组索他洛尔治疗,给予干预组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常规组(90.24%),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使用胺碘酮治疗,有效的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燕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臂丛阻滞麻醉复合舒芬太尼用药的安全剂量探讨

    目的 探讨臂丛阻滞复合舒芬太尼用药的安全剂量.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上肢骨折需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骨折切开内固定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Ⅰ组:对照组,Ⅱ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Ⅲ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μg/kg,随后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患者入室(T1)、注射药物5 min(T2)、神经阻滞时(T3)、切皮时(T4)的生命体征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变化;记录各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与操作前比较VAS评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患者比较,Ⅱ组患者能较好的合作,VA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神经阻滞过程中患者的MAP、HR明显下降且VA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出现相关不良反应;Ⅱ、Ⅲ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能减轻臂丛神经阻滞操作引起的不适,并缩短神经阻滞起效时间.

    作者:陆翠娥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臭氧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臭氧注射联合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 共选取KOA患者90例,按随即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分别采取臭氧注射、臭氧注射联合小针刀松解术治疗.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Lequesne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 2组患者VAS评分、Lequesne膝关节功能评分皆较治疗前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臭氧注射联合小针刀松解术治疗KOA,治疗机理相互补充,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田民;李国香;张英杰 刊期: 2018年第36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