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目的 探索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的作用.方法 随机从某个医院中挑选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分为A(观察组)、B(对比组)两组,其中A组40例,而B组则是60例,通过对两组住院观察来比较.首先,通过赋予A组以常规的治疗措施,而B组则是提供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的措施,通过两组在此两种方法中的病理情况及其家人和患者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在治疗后其病理情况为两组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都有趋于好的趋势,但B组明显要好于A组,再而对于心血管疾病中心血管的发生率也是B远远小于A组(P<0.05).结论 因此,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加入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是很关键的.
作者:韩东赫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对患者经过大量输血治疗后其血液检验指标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了解与分析.方法 对52例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进行大量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后血清钾(K+)、血清钠(Na+)、血清钙(C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凝血酶原时间(PT)等基本指标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结果 输血治疗前后患者K+和Na+以及FIB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输血治疗后,其PLT与Ca++水平降低,PT与APTT有所增加,与输血治疗前相应指标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 对于大量输血治疗患者进行血液检验指标以及影响因素的监测,有利于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与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秦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推广胰岛素注射适宜技术对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产生的影响.方法 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安吉县孝丰镇管辖社区2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再对实验组130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注射适宜技术推广模式,对照组130例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比两组血糖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实验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通过胰岛素注射适宜技术推广模式显著提高,血糖指标能够得到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朱云;朱冰;梅宏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讨论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以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美托洛尔)39例,实验组(卡维地洛)39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实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胰岛素、血糖以及血脂水平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能够有效的治疗高血压,同时能够调节血脂和血糖,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冯一平;樊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探讨缬沙坦联合黄葵胶囊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确诊为肾小球肾炎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治疗药物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各45例,对A组患者单纯给予缬沙坦治疗,而B组患者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葵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功能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尿蛋白定量、血肌酐与收缩压情况对比均无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均接近正常值,A组效果一般(P<0.05);临床疗效A组86.67%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的97.78%,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缬沙坦联合黄葵可有效减轻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蛋白尿的症状,达到满意治疗效果,对促进肾功能恢复与缓解病情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纳入.
作者:庄德晶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与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骨折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均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后分别在术后的第1、3个月进行VAS评分的测定,并在术后第6、12个月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的测定.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VA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同期相比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股骨与粗隆骨折患者的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宿宿;刘媛媛;岳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三草降压汤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性眩晕疗效.方法 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性眩晕患者62例,给予三草降压汤治疗.结果 62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32例(占51.61%),显效14例(占22.58%),有效9例(占14.51%),无效7例(占11.29%),总有效率为88.71%.结论 三草降压汤对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性眩晕有很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何智;龙潘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对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126例,按照随机划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方法、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纠纷、不良事件与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1.59%(1/63)低于对照组11.11%(7/63),风险事件发生率3.17%(2/63)低于对照组12.70%(8/6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96.83%(61/63)高于对照组85.71%(5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应用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对控制不良事件、护理纠纷事件可发挥重要作用,且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应在护理管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韩艳玲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急性心肌梗塞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样本,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联合给予患者卡维地洛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7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3.8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将卡维地洛联合应用到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马瑞琴 刊期: 2017年第22期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在医院的药事管理重点也从传统的物转变为人的管理.而药品库房管理作为医院药事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本文就药品库房管理在医院药事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研究.
作者:光旭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数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另外静滴丹红注射液.观察一个疗程后2组的效果和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2项指标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是通过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来提高治疗效果的.
作者:陈澎;高茜;陈传磊;孙锡波;李炳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本病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相等数量的两组,均给予基线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每次9 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等疗效.结果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能明显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比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效果佳.
作者:张瑞芬;苏和;黄新生;于宏晶;李嵘嵘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讨论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特布他林联合氧气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喘息性肺炎78例,分成对照组39例,实验组3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特布他林联合氧气雾化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1%,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喘息性肺炎的治疗中,采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特布他林联合氧气雾化治疗方案明显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较快,住院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姜昆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采用单药希罗达治疗中晚期胃肠道肿瘤的化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 将近几年来的中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单药希罗达化疗,对照组采用希罗达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化疗;观察两组的化疗效果,分析用药安全性药物.结果 两组在总缓解率、收益率、生活质量评价、中位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单药希罗达治疗中晚期胃肠道肿瘤,能显著控制肿瘤发展,改善疾病预后,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志琴 刊期: 2017年第22期
关联理论国内早由杨平提出,指翻译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将推理过程明示出来,另一方面还应该将动态顺应过程明示出来.翻译包括原文、译文文本两个文本,作者、译者、译入语读者三个涉者,话语产生、理解两个过程.文化缺省早由王东风提出,只作者和意向读者将共同拥有的背景文化知识省删,以为经济交际提供便利.文本中普遍存在文化缺省,其英译处理情况对整个译本质量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医西传及其他典籍的英译事业中,《黄帝内经》英译研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化缺省的补偿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想将异质文化的持续性及完整性保留下来,就应该有机结合多种译法.本研究首先从静态文化缺省、动态文化缺省两个方面研究了关联理论视阈下中医文献英译中的文化缺省,然后从初构法、省略法、置换法、阐释法、创新法五个方面对关联理论视阈下中医文献英译中的文化缺省的补偿策略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爽;李庆杰;陈阳;关晶晶;张春娣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规护与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复发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明显少于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减少复发次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丛红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HF患者71例(CHF组,其中NYHAⅡ级22例,Ⅲ级25例,Ⅳ级24例)和同期住院的非CHF患者68例(对照组),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CT-1浓度和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且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CHF组血浆C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BNP水平及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19,r=0.613,P<0.05);血浆CT-1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42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74,P<0.05),CT-1与BNP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和0.858.结论血浆CT-1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较强,可以为CHF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价值评估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石芳弟;张雪娥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分析CT检查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探讨分析2012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本医院门诊收录的15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及头颅CT诊断结果,根据脑梗死患者所处年龄段不同分为50例中青年组(年龄均介于30~59岁之间)和100例老年组(年龄均≥60岁),对全部患者均进行2次CT检查,分别于发病后24 h内、48 h后.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发病特征、CT检查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 中青年组患者的活动中发病和进展型脑梗死的发生率均高于老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息态状况下发病、完全型脑梗死、严重意识障碍、精神症状以及痴呆等发生率均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诊断结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可及早明确诊断脑梗死病变灶的具体分布和大小等情况,必要时应二次复查,以提高诊断符合率及准确性,并且其对观察病情进展、采取有效控制治疗措施和预后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感染特点,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对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考察感染特点.结果 48例患者中呼吸系统感染39例,颅内感染感染7例(手术后),其他2例,感染的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患者的年龄、基础病、吸烟史等均为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严格的监控,制定相应的对策.
作者:郭振辉;苗少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加入中医食疗的方法,观察患者康复的具体效果.方法 针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化疗的患者50例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饮食习惯与病情康复的建议,而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食疗的介入.通过一段时间的食疗治疗之后对两组的与临床的症状的改善效果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都要比对照组的结果好,结论 采用中医食疗的方法对肿瘤患者的饮食进行改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的营养,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肖龙妹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