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不同透析时间尿毒症患者左室功能评价

赵芳;芦芳

关键词:尿毒症性心肌病, 透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应变
摘要:目的 通过采用对不同透析时间尿毒症患者进行左室收缩功能评价.方法 选取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30例根据不同透析时间将其分为3组:①透析时间<1年(A组)10例;②1年≤透析时间≤3年(B组)10例;透析时间>3年(C组)10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正常对照组(N组);采集并储存清晰的心尖四腔、心尖三腔、心尖两腔及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并测量左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径向以及环向的应变峰值.结果 本研究中病例组各组整体纵向应变峰值及短轴整体径向应变峰值均较对照组减低,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环向应变峰值测量:B组与对照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够准确地对不同透析时间尿毒症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进行早期评价,帮助临床医生对于长时间透析造成左室功能损害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多巴酚丁胺与硝酸甘油联用治疗妊娠合并心衰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分析评价多巴酚丁胺与硝酸甘油联用治疗妊娠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科室诊治的妊娠合并心衰患者48例作为本次分析评价的对象,回顾其临床病例资料及治疗方案,按照治疗方案的异同情况进行细分,即对照组(n=24例)和观察组(n=24例).对照组患者统一采用常规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处理;而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综合治疗处理增加多巴酚丁胺与硝酸甘油联用治疗.观察分析及评价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症状改变等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心衰患者在给予综合治疗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多巴酚丁胺与硝酸甘油联用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病症的改善效果,促进心脏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也让剖宫产术更加安全,其具有颇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王菊兰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针刺治疗偏头疼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予以对照组40例患者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为92.86%,对照组为71.43%,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x2=4.386,P<0.05).结论 利用中医针刺治疗方式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调节患者的脑血流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江娜;贾泽坤;朋源凤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进一步研究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5例,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25例,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过瑞舒伐他汀治疗,有效率96%,对照组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有效率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8%;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更加明显,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钱芳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体会

    目的 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选自我院收治的耳鼻喉科疾病患者150例,均进行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对耳鼻喉科疾病患者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海莲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24小时动态血压及其变异性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24小时动态血压及其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将40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肥厚组,将40例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非肥厚组;观察入选者24小时动态血压并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水平,包括24 hSBP、24 hSSD等均显著较高,且和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24小时动态血压及其变异性的相关性较高.

    作者:李战国;刘万宁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对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进行PICC置管术的出现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在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护理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护理之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病情,同时也可以提升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于小翠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心血管护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探讨

    目的 探讨心血管护理中风险管理的运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治疗护理的心血管病患者140例分为2个护理组,探讨1组中70例患者均采取常规心血管护理,而探讨2组70例患者则在探讨1组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施风险管理.经护理2周后统计观察两组患者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不良情绪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给予对比检验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 探两组心血管病患者均顺利配合完成相关护理措施,统计探讨2组患者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4.29%(3/70)、不良情绪发生率7.14%(5/70)均显著低于探讨1组的15.71%(11/70)、21.43%(15/7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1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29%(66/70),显著高于探讨1组的77.14%(54/7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护理中积极实施风险管理能够促进风险事件及不良情绪事件发生率的明显降低,并且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即提升护理满意度,故而值得在心血管护理过程中灵活运用风险管理措施.

    作者:哈斯其其格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研究慢性心衰患者利用中药黄芪水煎剂联合西医治疗的效果

    目的 研究慢性心衰患者利用中药黄芪水煎剂联合西医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78例研究样本均选自于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中,分为两组,利用西医治疗的39例为对照组,利用中药黄芪水煎剂联合西医治疗的另外39例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以后血浆ANP、NPY含量及左心室LvDs、LvDd、LVEF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利用中药黄芪水煎剂联合西医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推广.

    作者:刘平宁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改革培养模式,造就创新人才——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改革实践

    目的 在改革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之后,研究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方法 在2013年6月~2015年6月这段时期内,由学生自愿报名,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针对学校医学学科各个年纪与专业的研究生,尝试对其进行循证医学教学改革.将学生作为主体,在问题基础上对其进行研究性教学,以此来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性、开放性、拓展性与主动性,对知识创新过程学习进行高度重视,提高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 70篇循证医学研究、循证临床实践论文被研究中参加循证医学课程学习的50名研究生完成.结论 通过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张秋丽;王为;姜岩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应用个体化护理改善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个体化的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影响.方法 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60例本院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再对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都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对于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比较明显,在以后的临床中要普及和借鉴.

    作者:陈爱萍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用于临床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运用观察孟鲁司特钠和布地奈德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6年7月~2017年7月所接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45例,常规组给予布地奈德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运用观察孟鲁司特钠和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效果良好,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角度,值得运用和推广.

    作者:申静;全伟欣;杨延彬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固定主班护士的作用

    目的 分析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固定主班护士的作用.方法 经主班岗位竞选,对交接班、医嘱、护理失误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指定主班护士后,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上升.结论 确定主班护士,并让主班护士参与护理管理,对提升普外科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不仅能降低护理事故,同时还可拉近医患间的关系,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谌志红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舒适护理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根治术舒适度的效果影响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乳突根治术舒适度的效果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0例CSOM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56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行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疗效及患者心理情绪.结果 对照组积液消失、鼓膜愈合时间均长于观察组,舒适度、满意度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HAMA评分较护理前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SOM患者行舒适护理能有效缩短其恢复时间,提高舒适度、满意度,缓解心理压力,值得临床护理的大力推广.

    作者:梁裔兰;刁健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析

    目的 探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性质量控制的效果以及输血安全策略.方法 将126研究对照组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输血检验,观察组在输血检验过程应用质量控制,观察并比较两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控制,观察组发生输血安全事故的概率明显要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 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做好质量控制以及输血安全工作对降低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玥;涂秋华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

    目的 对比心律失常病症应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的不同效果并对比其在血清hs-CRP方面的作用结果.方法 抽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心律失常病症患者56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展开临床治疗,观察组采取胺碘酮展开临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血清hs-CRP、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78.57%,升高趋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相应治疗手段后,两组血清hs-CRP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14%,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7.14%,下降趋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律失常病症应用胺碘酮开展治疗,相比于应用普罗帕酮,治疗结果更加显著,对血清hs-CRP水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孙华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是继HPLC、HPCE高效分离色谱技术之后异于亲和色谱的一种新型亲和分离技术.初起源于生物免疫学中,为一种依赖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识别原理制备聚合物(MIP)以实现分子精准识别的技术.这种人工合成分子识别系统与生物识别系统(如酶和受体等)、化学识别系统(如环糊精等)的分子识别功能相似[1].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关键是选择与模板分子对应所需要的功能单体、交联剂等物质.评价印迹功能效率则依据印迹聚合物的色谱行为分析其对分子的键合强度和选择特异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这种构造预定性、特异识别性使该技术在药物分离分析、固相萃取、仿生传感器等的广泛应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作者:何玉琴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丹蒌片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蒌片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盐酸曲美他嗪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丹蒌片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天.结果 经治疗1个疗程后,研究组显效26例(55.32%),有效18例(38.30%),无效3例(6.38%),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显效20例(42.56%),有效16例(34.04%),无效11例(23.40%),总有效率为76.60%.两组效果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蒌片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满意,故值得推广.

    作者:田成海;张立春;贾旭迪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的临床检验及分析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总结病原菌种类以及耐药性.结果 病原菌检测结果中120例痰液标本中,分离菌株所占比例高的依次为G-杆菌51.6%;G+球菌43.3%;真菌5.1%.G-杆菌耐药率较高,复发新诺明表现为部分耐药,G-杆菌中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完全用药,真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低.结论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耐药菌株较之于其他菌种来说相对常见,因此想要有效提高临床用药治疗效果,就需要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作者:易桂莲;戴玥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钻孔引流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肿56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钻孔引流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肿的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7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内患者28例,采用钻孔引流联合阿托伐他汀方式进行治疗,而对于对照组的28例患者则通过常规的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 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钻孔引流联合阿托伐他汀的方式进行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比常规的治疗方式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快速,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光辉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H型高血压的中医进展

    近年来,H型高血压的患者人数不停的递增,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两者的协同作用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了.本文试从中医的角度来阐述H型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辨证分型与治疗进展.

    作者:冯伟;徐驲;刘中勇 刊期: 2017年第30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