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刘海燕

关键词:胺碘酮, 倍他乐克, 室性心律失常, 效果, 安全性
摘要:目的 研究对比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82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采用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3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且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参照组应用心电图进行诊断,研究组则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实施诊断.将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参照组与研究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7.03%和3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参照组的阴性率分别为67.57%和7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均能对冠心病进行诊断,但并不能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因此临床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作者:王吉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在老年典型左心衰竭治疗中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评估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在老年典型左心衰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典型左心衰竭老年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行抗心衰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1.88%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典型左心衰竭老年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琳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清热调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清热调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5~2016年间妇科门诊慢性盆腔炎的患者,经中医辨证、四诊合参后,以清热调血汤为主方加减化裁进行治疗.结果 痊愈12例,显效9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 清热调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志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阿托伐他汀、辅酶Q10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水平值、LVESD水平值、LVEF水平值、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总耗时、心功能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

    作者:全文超;杨承建;徐欣;张月军;杨政杰;金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丹红注射液与其他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42例,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嗪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变化及综合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可全面改善患者各项血流指标及综合病情.

    作者:张昌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

    目的 探究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改善情况以及对内皮细胞功能(von Willebrand因子、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评分低于治疗前,几组指标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予以银杏达莫治疗,改善其基本临床症状,保护内皮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服用多潘立酮片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一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现今通过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已被广泛应用,其成功率极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操作程序安全性较高,有效增加其机体耐受能力,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与远期生存能力,减轻病痛带来的危害,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临床效果显著.但其仍存在问题,笔者对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多年探索与实践进行总结,发现其问题,提出思考,以期能完善该方法,提高其救治水平,并联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应对方法,使其深入民心并获得支持,进一步扩大其推行范围.

    作者:刘桂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选取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而对照组则进行常规针刺法,28天后复评肌痉挛状态.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以及肌痉挛状态都比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对改善患者肌张力以及肌痉挛状态有着良好效果.

    作者:张海燕;严玲;满慧静;宋宏颖;杨清然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中医适宜技术对老年人高血压的诊治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救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基本情况平均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要使用西药疗法,实验组患者要使用中医适宜技术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做出一份表格,帮助对比收集结果.结果 在开展各自的治疗方法后,均未表示出有不良反应;但就有效率测量的结果来看,实验组患者要比对照组好.结论 通过使用中医疗法以治疗高血压这一疾病的手段有显著效果,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病惠的血压值,重要的是这种技术的安全性非常高.

    作者:张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孙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分析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

    目的 分析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的去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1天、3天、1周后的颅内压.结果 观察组手术后1天、3天、1周后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颅内压,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章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在心血管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者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风险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非常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谭业菊;李学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心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药物干预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我院心内科住院部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编号奇偶性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心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药物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联合氯吡格雷药物干预可显著改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联合运动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联合运动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实行基础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和运动疗法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慧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观察中药蝉龙止嗽散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疗效

    目的 观察蝉龙止嗽散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西药干预组与中药干预组,各51例.西药组采用阿莫西林胶囊直列;中药干预组选用蝉龙止嗽散作为治疗用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中药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确定基础方的基础上,结合患者证型行准确辨证,实施加减,是该方获得较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纪耀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 分析高血压对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影响,制定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调查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①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存在悲观抑郁、盲目自信等不良心理状态;②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心理状态.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存在不良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改善疗效.

    作者:魏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羚羊角汤加减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羚羊角汤加减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联合羚羊角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脉动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脉动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在缬沙坦氨氯地平基础上联合羚羊角汤加减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旭东;卢益中;朱春海;陈小芬;黄胜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片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具有在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徐俊凤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4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在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应用常规方法治疗,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增加氯吡格雷治疗,将其行不同疗法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此分析.结果 经对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加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雪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