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中医内科疾病五脏分类的临床指导意义

王建东;王卫东

关键词:中医内科, 五脏分类, 临床
摘要:中医内科疾病较为典型的中药方剂主要是古代经方,而大量的药物归经都在五脏范围内,把药物归经和脏腑定位联合起来,确诊疾病的脏腑位置,在治疗该疾病的药物基础之上,在脏腑归经的范围之内加以选择,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靶向性.导致气血津液的主要因素就是脏腑功能出现紊乱,属于五脏分类,有助于对疾病进行定位归经用药.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显微手术和非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显微手术和非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效果对比.结果纳入本次研究中的63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其入选时间为我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选择显微手术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非显微手术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待两组患者治疗后比对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Simposon分级为Ⅰ级比例分别为62.5%和35.48%,与此同时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经计算后分别为12.5%和35.48%,统计学数据计算后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经显微手术后可将临床疗效提升,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作者:王宇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探讨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冠心病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勇;闫环;张红;祁富林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药用药价值与用药教育管理

    目的 探究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药用药价值以及用药教育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28例,按临床用药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药辨证论治以及用药教育管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巴塞尔(Barthel BI)指数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有5例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医师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给予中药辨证治疗与用药教育,能减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丁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过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对以往接收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相关标准,将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治疗成功后与入院时进行比对ECG,根据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B组,当ST段下降幅度≥50时为A组,当ST段下降幅度<50时为B组.根据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通过对接收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A组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明显大于B组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同时A组糖化血红蛋白值也低于B组糖化血红蛋白(P<0.05).所以A组糖尿病患者也会比B组糖尿病患者低(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有着密切联系,也可将糖化血红蛋白数值作为一项标准,准确检测后并作为急性心肌梗死依据,对于后期提前治疗有着很好保障.

    作者:陈劢;卢辉;茶春喜;马鹏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在现代化时代,医疗器械的科学化水平也随之提升,在医疗工作中,高新技术的运用,促使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可以说,在现代医疗工作中,医疗器械十分重要,是医疗工作开展重要内容.所以,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的相关问题与管理途径.

    作者:谭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加味芩桂术甘汤结合西药对慢性肺心病右心衰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加味芩桂术甘汤结合西药对慢性肺心病右心衰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右心衰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加味芩桂术甘汤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3.68%.结论 加味芩桂术甘汤结合西药对慢性肺心病右心衰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孙江顺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关于人性化护理对胸外科护理质量影响的思考

    目的 关于人性化护理对胸外科护理质量影响的思考.方法 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 对照组的47名患者满意度为61.7%;观察组的47名患者满意度为93.6%.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不但能够改善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大大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田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 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藻酸双脂钠等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硝酸脂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电图结果 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2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19例治疗显效,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电轴左偏、缺血性ST-T改变、束支传导阻滞、陈旧心肌梗死患者的数量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加用硝酸脂类药物,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提高治疗的效果,应推广使用.

    作者:李文洲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院内感染管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

    目的 探究院内感染管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7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内管理可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松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无创呼吸机在有创通气治疗脱机拔管后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有创通气治疗脱机拔管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行有创通气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院患者按照摸球法均分为两组,其中患者30例按照常规程序进行脱机拔管,拔管后给予鼻导管吸氧为对照组;另外患者30例也按照常规程序进行脱机拔管,但拔管后立即序贯无创呼吸机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结果 经不同方法进行脱机拔管后氧疗,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和PaO2、PaCO2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有创通气治疗脱机拔管后序贯无创呼吸机,能有效提高脱机拔管成功率.

    作者:冯晋平;令狐红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7月冠心病患者210例,随机分分为研究组105例和对照组10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结果 试验组的纠纷发生率显著降低,住院时间缩短,死亡率也明显降低.满意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7月冠心病患者210例进行分析,接收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患者纠纷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值得我院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刘军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早期处理措施

    烧伤患者体液的大量丢失及皮肤屏障的破坏容易发生休克及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往往伴有缺氧、一氧化碳中毒、呼吸道梗阻,严重者甚至发生呼吸衰竭、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极大的增加了烧伤患者死亡率.因此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早期恰当的处理及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琼;巴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究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麝香保心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麝香保心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且疗效十分显著.

    作者:张玉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护理风险管理对妇产科患者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对妇产科患者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于妇产科就诊的产妇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4.29%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产科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护理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少,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崔新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性的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治疗冠心病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9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患不良反应6.4%明显低于对照组14.9%,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8%明显高于对照组82%,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也较少.因此,值得临床治疗推广.

    作者:王文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究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程序,观察组实施全程优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急诊救治效果.结果 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比观察组低,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率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优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效果.

    作者:王磊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逐瘀通脉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拜阿司匹林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逐瘀通脉汤.3个月后检测每组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经统计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逐瘀通脉汤具有调节血脂代谢、稳定及消散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且药物副作用小,患者耐受高,依从性强.

    作者:刘春彦;刘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蒙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蒙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 蒙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霞;李晓燕;太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高度近视发生眼底病变的临床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

    目的 探析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临床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此次研究以高度近视的350名患者(690眼)为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存下眼底病变情况分成眼底病变组和无眼底病变组,对其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方式作出分析.结果 眼底病变组(104眼)的男性比例为73.1%(76/104)、年龄超过40岁的比例是53.8%(56/104)、屈光度≥-20.0D占比69.2%(72/104)、眼轴长度≥30.0 mm占比70.2%(73/104),显著高于无眼底病变组(586眼)的上述各项比例51.5%(302/586)、38.2%(224/586)、48.8%(268/586)、48.6%(285/586)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男性、高龄、眼轴长、眼睛保健差、屈光度高,对此若是具备上述特点的群体必须要积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进而有效控制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发生率.

    作者:王金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全蝎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全蝎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月于我院心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蝎组和常规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全蝎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全蝎.两组均治疗3周后,观察患者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全蝎组临床症状总缓解率为96.4%,常规组为7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蝎组心电图改善率为90.9%,常规组为7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蝎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减轻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降低心肌耗氧量,提升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徐国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