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护理观察

李会鸽

关键词:脑梗塞超早期, 静脉溶栓, 疗效, 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溶栓治疗和优质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护理满意度与整体疗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均属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术前加服氯吡格雷600 mg,术后维持150 mg/次。观察组术前加服替格瑞洛180 mg,术后维持90 mg/次水平。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肝肾功能变化,并观察两组术后半年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h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4 h及7天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ST及血肌酐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疗效确切,未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并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启岭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房颤三联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三联抗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由于副作用或依赖性差,服药时间<30天。观察组采用三联抗栓治疗时,稳定病情后每隔2周至少进行1次监测,除每30天进行大便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等各项常规监测外,还需询问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及症状。结果对照组房颤再次发作及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房颤三联抗栓治疗疗效较好,但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这也是限制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张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高血压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的效果。方法对本院的高血压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采取适当运动、对症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指导,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效果。结果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健康教育指导后,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病情逐渐好转。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保证患者的血压值稳定,增加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促进护患之间的友好关系。

    作者:赵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溶栓治疗和优质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护理满意度与整体疗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会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炎患者23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17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疗效和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PEFR)和每分钟大通气量(MVV)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肺炎的疗效显著,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江玮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治疗的疗效,以提升医疗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不同溶栓方案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0%,观察组为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6.0%,观察组为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并应用。

    作者:赵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达斡尔族地区高血压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为了知晓达斡尔族地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住院情况,掌握达斡尔族地区人群高血压的一般情况,制定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1~2010年我院内科住院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有性别、年龄、民族、收缩压/舒张压数值、有无高血压、冠心病、心梗、心律失常、心衰、脑梗死、腔梗、脑出血、脑供血不足、糖尿病、肝病、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每个患者的吸烟、饮酒史。结果分析有效病历3345份,男1926人(57.6%),女1418人(42.4%),平均年龄(60.3±11.73)岁,汉族2553例(76.3%),达斡尔族757例(22.6%),其他少数民族34例(1%),住院高血压患者2074人(62%),平均收缩压(151.52±26.568)mmHg,舒张压(94.62±17.431)mmHg,其他常见慢性疾病,平均3/4以上合并有高血压病。结论高血压为慢病之首、达斡尔族地区高血压病年龄偏年轻化,少数民族高血压发病率较高。

    作者:殷凤华;韩凤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及相关因素分析

    从公开发表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文献中,探讨其特点及分布地域特征,应证组合规律,对证候规范化进行深化研究。血瘀证是为普遍的一类证候要素,且证候要素与对应的证型存在一定的规律,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伏邪症候要素存在地区的差异性。

    作者:贺学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SAS、SD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雅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为分为对照组67例与试验组68例,对照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试验组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变化程度不及试验组,西雅图心绞痛评分比较,对照组不及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及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兴振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吡拉西坦片和华佗再造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较好,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安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针推结合中药口服外敷治疗黏连性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针推结合中药口服外敷治疗黏连性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月收治的黏连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推拿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外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黏连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实施针推联合中药口服外敷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清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吲达帕氨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吲达帕氨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吲达帕氨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吲达帕氨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血脂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但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氨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宝德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脐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常规西医疗法联合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治疗新生儿脐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在本院出生的并确诊为脐炎的患儿237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19例与常规组11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治疗;疗程均为7天,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以及观察两组患儿的红肿消退时间、分泌物消除时间以及结痂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96%,高于常规组的76.27%,且实验组红肿消退时间、分泌物消除时间以及结痂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辅助治疗新生儿脐炎,显著提高了治愈率,并且大大缩短了创面愈合所需的时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卫娜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心血管疾病专科随访门诊对冠心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治疗中专科随访门诊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派专科随访门诊人员专人负责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和监测患者的血脂、血压、体重等情况,并为其制定治疗方案,对其进行健康生活干预,评价随访结果。结果通过随访,所有患者随访后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血压、体重指数均有所改善,随访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人负责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专科随访,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和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对诱发冠心病发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加以控制,提高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增加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木拉提·阿比来列提;买买提艾力·阿布都克日木;阿地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两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心肌梗死3例,发生率为5.1%;对照组心肌梗死6例,心源性死亡1例,发生率为23.1%。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显著35例,治疗有效率为97.4%;对照组疗效显著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4.4%。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玉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血清N末端脑钠肽检测在儿童心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N末端脑钠肽在小儿心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脏疾病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两组患儿进行血清氮末端-前体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NT-proBNP)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NT-ProBN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随着患儿心衰程度的加重,检测指数亦增加。结论对小儿心脏疾病的检测中,血清NT-ProBNP是一种有效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夏鸫;武晶晶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

    现在社会许多人患有心血管疾病,人类甚至将其称为危及生命的“第一杀手”。如今人类普遍了解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密切关系,因情绪反应或心理应激导致心脏病加剧的病例时有报道。本文主要探讨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

    作者:冯辉;于东东;王立宇;宋成杰;丁菊卉;王美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急性心梗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止血、抑酸、降压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经给予止血,抑酸、降压治疗6天后,12例患者好转出院。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关键是及时发现并且及时止血,完善胃镜和肠镜检查,心脏彩超等。

    作者:袁杰;姚毅;袁山;高亚丽;卢艳;王红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行射频消融后给予华法令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达比加群酯口服治疗,对比两组3个月后的卒中事件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7.3±3.8)天,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2.8±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出现脑梗塞5例,体循环栓塞3例,发生率为12.31%,观察组出现脑梗塞1例,体循环栓塞1例,发生率为3.08%。结论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在行射频消融治疗后,给予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能够有效的预防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李为东;李世杰;李先进;蒋树中;韩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