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娜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骨科手术应用止血带前后股静脉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选择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在治疗期间对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应用止血带前后股静脉内径、股静脉血流速度、静脉血栓及血管投声差等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150例患者的股静脉内径、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静脉血栓发生率10.00%,显著高于治疗前0.67%,血管投声差比例21.33%,显著高于治疗前4.00%,P<0.05.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骨科手术应用止血带前后股静脉变化,能够有效了解到股静脉相关参数的变化,静脉血栓及血管投声差等比例会增加,利于实现尽早发现和尽早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张雅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患有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36例,对36例病人采取临床急救护理,对临床护理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在36例病人当中,痊愈35例,死亡1例.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采取临床急救护理的效果显著,使并发症明显减少,使死亡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闫宝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索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2日~2017年4月2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2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68.42±11.98ml、住院时间21.39±3.46天,、术后引流量326.38±13.14ml、手术时间82.49±5.37分钟、Harris评分89.36±5.34分、物质生活为95.82±2.14分、躯体功能为96.71±1.36分、心理功能为94.18±2.53分、社会功能为95.36±2.33分、并发症发生率4.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范存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后患者切口感染以及其他手术情况差异.结果:在切口感染发生率上,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1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6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水平显著更好.
作者:丁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运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6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治疗,观察组实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比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Harris评分、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Harris评分达87.36±1.3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3.33%,比对照组高19.99%,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相比,疗效更为突出,安全性高,对患者伤害小,可推广.
作者:徐响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8%,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情况.方法:研究来自我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实际情况做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治疗后的患者焦虑评分、首次排便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的差异.结果:在SAS焦虑评分上,观察组护理后在手术前与出院时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上,观察组68.3±9.2小时,明显少于对照组94.1±8.7小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的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改善焦虑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
作者:张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老年骨折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以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研究价值.方法:选择60例老年骨折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行下肢深静脉检查,主要对血管的内径、血栓范围以及回声特征、血流进行分析.结果:血栓形成的部位表示:胫后静脉主干部位以及以上部位出现深静脉血栓有15例;小腿内血管的血栓有30例.外伤部位和血栓发生的情况:膝盖骨折患者血栓占比7.00%(7/10);紧随其后的是股骨干及股骨颈骨折,占比40.00%(8/20);占比第3的是胫腓骨骨折,占比33.33%(5/15);脚踝骨折出现静脉血栓的占比相对少,20.00%(3/15).结论:对老年骨折患者以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临床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盖士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对驳骨黄水在皮肤破损骨折正骨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8名皮肤破损骨折患者参与研究,对所有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并在伤处敷上浸有驳骨黄水的纱布,随后将患者的伤处进行包扎并用小夹板固定好.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查看患者伤口和骨折愈合的情况,记录患者疼痛或肿胀消失的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治愈率达到100%,创面愈合和骨折愈合的时间也较短,疼痛消失和肿胀消失的时间也较短,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较低.结论:对皮肤破损骨折患者在正骨中使用驳骨黄水,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缓解患者疼痛、肿胀的情况,有利于患者伤口的愈合,并且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金;卢冬雁;李琪;殷碧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患者40例参与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利用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实施治疗,观察组20例选择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实施治疗,比较2组格拉斯哥评分、颅内压、脑水肿、中线移位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ICP、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距离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总存活率为85%,对照组术后总存活率65%;观察组术后GCS评分为10.58±2.19分,对照组术后7.30±1.55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经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更明显缓解症状,帮助患者预后得到更有效改善,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谷晓辉;李景东;黄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2例)和对照组(n=52例),对照组出院后无特殊处理,观察组研究对象出院后采用护理门诊、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方式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量表)评价护理干预前后2组研究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采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ASIA量表)评价护理干预前后2组研究对象的神经功能情况,并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FIM量表评分、ASIA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FIM量表评分、ASIA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肌肉萎缩、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施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接诊的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弹力束带束缚骨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利多卡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等西药混合注射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与治疗满意率进行评价,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满意率依次为94.29%、94.29%,对照组则依次为77.14%、80.00%,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在常规弹力束带束缚骨盆治疗基础上联合西药注射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与治疗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刘喜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早期持续小剂量肠内营养(EN)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改善患者预后与减少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重症医学科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n=36)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方式,早期快速实现目标量,观察组(n=36)采用早期持续小剂量肠内营养治疗,比较2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为13.9%,胃潴留发生率为8.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7.2%、44.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糖水平>7.8mmol/L者占30.6%,胰岛素总用量为(184.9±24.0)U,明显低于对照组55.6%与(250.7±58.2)U,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预后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持续小剂量肠内营养(EN)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朱成楼;汪绪伦;周志森;黄至辉;粱国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在交通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35例交通伤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同时期于我院进行常规护理的35例交通伤患者的护理效果作为参照.70例患者均经过随机数表法抽取,将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1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应概率57.15%,2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在交通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死亡、致残、投诉、医疗纠纷的不良事件,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张伟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渗透到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围术期的价值.方法:在2014年2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手足显微外科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出85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舒适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血管危象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0天的GCQ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6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服务中应用舒适护理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术后血管危象意外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秀艳;曾涛;毛娟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究重型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并根据随机对照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实施高压氧治疗.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生存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DA与SOD水平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良好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中残率比对照组低,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5个疗程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与治疗5个疗程后的MDA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与治疗5个疗程后的SOD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重型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致残率的降低具有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作者:洪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皮牵引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行皮牵引术的18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94例)和观察组(n=94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分别采用SAS量表、SDS量表评价2组研究对象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行皮牵引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施以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状态,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在人工髋骨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此48例患者分为2个临床研究小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均有2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入院宣教、对症护理、说明注意事项以及协助翻身等),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心理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6.67%,并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程度,2个临床研究小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人工髋骨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媛;万杰;那红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12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1例)和观察组(n=61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疼痛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疼痛评分及疼痛控制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施行疼痛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对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付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对中医康复联合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个组别,其中对照组患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康复训练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6.8±11.2分,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8.4±9.8分,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效果好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联合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中具有非常突出的积极作用和意义,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恢复下肢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参考和应用.
作者:苏洲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