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莉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以及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9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PFNA组(n=33)、DHS组(n=32)、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FLP)组(n=32),每组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比分析3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的引流量、下地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并观察3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PFNA组与其他2组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时间早的优势,3组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骨折愈合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优良率为75.00%,PFLP组优良率为78.12%,PFNA组优良率为90.91%,PFNA组与DHS组、PFLP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应用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明显,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手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早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鸿程;孙红波;薛小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MRI分型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14例腰椎终板Modic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和探讨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在抽取的这214例腰椎终板Modic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中,累积终板的有654个,其中,只累及单个终板患者共有21例,病发率为9.81%,累及多个终板患者共有193例,病发率为90.19%.Modic分型,有176个Ⅰ型(26.91%),有376个Ⅱ型(57.49%),有7个Ⅲ型(1.07%),有95个混合型(14.53%).患者的下腰段为主要病发部位.结论:在诊断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时,适宜使用MRI分型影像学检查方式,具有高清晰度的图像显示,并且易分型.
作者:孙玉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下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胫骨开放骨折手术的护理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胫骨开放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指征、护理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骨骼愈合时间等临床指征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护理优良率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开放骨折患者给予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同时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大幅度的降低手术带来的创伤,缩短患者接受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纪艳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应用单枚或者双枚齿状突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这种固定方法的优势.方法:11例齿状突骨折均为颈部高能量损伤,骨折位于齿状突基底且移位明显,伴或不伴有神经刺激症状.经颅骨牵引复位后,在C型臂透视监测下施行1或2枚3.5 mm空心钛螺钉固定.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6~30个月的随访,平均6个月.齿状突骨折愈合,术后神经刺激症状消失,且便于护理.结论:3.5mm空心钛螺钉固定Ⅱ型(Anderson分型)齿状突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少、恢复快,1枚或2枚3.5 mm齿状突螺钉固定可靠,便于护理及大限度保留颈椎正常活动度.
作者:田晓东;李鹏;张铁峰;刘影;刘亦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综合康复护理)与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以及护理前后肢体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前FMA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中可以更好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三才刺法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月~2016年你2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2组均给予常规腰椎管狭窄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给予前列地尔,观察组给予三才刺法联合前列地尔,对比三才刺法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与单一前列地尔的疗效.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无不良反应症状,无中途脱落患者,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50%vs 7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组间对比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P=0.033);且治疗前,2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对比无差异(t=0.135,P=0.892);治疗后,2组患者JOA评分显著上升,腰椎功能性障碍均得改善,但观察组更为显著,组间对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5.748,P=0.000).结论:三才刺法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佳.
作者:刘陆伟;王春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KOA)采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96例瘀血闭阻型KOA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元活血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1.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瘀血闭阻型膝骨关节炎采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万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入我院接受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在镇静药物基础上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根据临床麻醉方案的不同将纳入病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咪达唑仑,观察组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观察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和SpO23指标变化;此外对患者进行OAA/S(警觉/镇静)评分、阻滞分级,并行组间差异对比.结果:T0时2组患者HR、MAP、SpO2、OA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T1~T34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更优;阻滞效果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优势主要表现在阻滞、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少等方面.
作者:赵金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寰枢椎骨折,临床上很常见,传统的寰椎固定方法有椎板下钢丝,椎板钩,寰椎侧块螺钉,椎弓根螺钉等固定方式,及经寰枢椎关节的固定,各种方法都有其适应证和并发症. 比如椎板下钢丝加结构植骨的不愈合率达33%[1,2] ,且椎板下钢丝有损伤脊髓的风险. 而侧块螺钉固定提高了植骨后的融合率,但是操作技术要求更高,因为有静脉丛破裂和C2神经根损伤的风险[3]椎弓根螺钉除了静脉丛破裂的风险还有椎动脉损伤的危险;经寰枢椎关节固定融合率也很理想,但椎动脉的损伤率达到5%[1,4,5]而且有临床报道的由于椎动脉变异,侧块破坏,后弓不愈合等解剖学变异出现的原有的固定方法难以进行固定.我们回顾以往的文献报道,同时加以改进,对一些解剖变异的寰椎进行交叉椎板螺钉固定. 针对这一新方法,我们回顾以往文献报道,分析相关解剖学研究,并进行了大样本的CT分析,研究交叉椎板螺钉的解剖学可行性. 并且分析并借鉴了枢椎椎板螺钉的生物力学实验结果. 同时,我们对近期的1例患者进行了该种方法的固定,术中操作简单,术中观察固定确实,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早期下床活动. 我们总结了自己的手术经验,提出可能存在的手术风险,我们认为这种固定方法可以作为寰椎的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
作者:崔长杰;刘永生;汪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析全椎板切除减压和脊柱内固定术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106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与观察组(n=53),对照组行半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脊柱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临床治疗优良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75.47%<94.3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和脊柱内固定术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具有极佳的的应用效果,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邓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大鼠异体植骨结构性植骨.方法:使用SD大鼠股骨,分为ABC3组,A组为植骨供体组,B组为造模组,C组为雷奈酸锶提供组.在麻醉消毒满意后,取A组大鼠股骨中段1.5cm作为供体.供体骨经反复冻融后植入B组及C组大鼠股骨处,术后常规伤口处理,于术后6周处死大鼠,使用影像学、组织学方法,验证造模效果.结果:B组植入骨与宿主无抗原反应,X线可见纤维组织填充骨组织间隙,未可见明显骨性愈合迹象,micro-CT及组织学结果都支持X线结果;C组可见明显骨愈合倾向,大体可见宿主骨与植入骨紧密连接,X线可见二者中间无明显间隙,micro-CT下可见二者骨髓再通,骨皮质有骨痂形成、紧密连接,骨计量学显示C组较B组有明显的骨量增加及骨小梁的重构,组织学更是看到周围有大量类骨组织生成、提示骨性愈合倾向,宿主骨与植入骨二者直接骨髓的再通以及骨内膜在C组可见增生明显较B组活跃.结论:大鼠异体结构性植骨模型建立成功,且用雷奈酸锶促进模型骨性愈合效果较好,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以及稳定性.
作者:马乐;范猛;姜文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别比较防旋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7月162例我院接受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162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2组,即PFNA组和股骨头置换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等.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出血多,死亡率高,与PFN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2组相比差异无学统计差异(p>0.05).结论:PFNA和股骨头置换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都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但PFNA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死亡率.
作者:宫兆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断指再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断指再植患者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25例为观察组,双号25例则为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比2组患者再植体成活率、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再植体功能及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再植体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植体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前焦虑及抑郁得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及抑郁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有效的改善断指再植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严梅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8例)和观察组(n=58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预见性护理程序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肺部感染发生率、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患者中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于连娣;黄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传统内固定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展开治疗后探讨临床疗效.结果:住院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上,置换手术组明显比传统固定组更低,P<0.05;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置换手术组与传统固定组相比差异不大,P>0.05.置换手术组在临床治疗优良率上比对照组更高,P<0.05,差异显著.置换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传统固定组更低,P<0.05,差异显著.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展开治疗临床疗效更好、并发症发病更低、治疗总时间更短、患者承受的痛苦更少,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赵东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4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1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研究对象予以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外固定支架法进行治疗,对2组研究对象的骨性愈合时间、尺偏角、掌倾角进行比较,并比较分析2组研究对象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骨性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尺偏角、掌倾角显著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提高,均有P<0.05.结论:与外固定支架法相比,在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中施以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并能有效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田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3 D打印技术在腰椎滑脱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聊城市中医医院在2014年6月~2017年6月行腰椎滑脱手术的患者,共50例,均分为2组,各25例.手术治疗方案采用传统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PLIF),对照组采用徒手椎弓根钉植入,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手术前对腰椎滑脱模型进行3D打印,并进行术前模拟手术操作;2组患者均记录植入椎弓根螺钉需要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所有患者术后行CT检查各个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程度并记录.结果:观察组单个螺钉置入时间为8.60±0.96分钟,对照组10.10±2.21分钟;穿刺次数两者分别为1.71±0.51次、2.12±1.12次;2组术后CT三维重建显示椎弓根准确率为96.15%、84.17%,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腰椎滑脱手术治疗,可缩短螺钉植入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并能提高螺钉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建;郝连升;王洪超;李楠;房义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镜室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侵入性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方法:我院于2016年6月起在胃镜室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的4094条胃镜消毒检查记录作为观察组,并以前1年度的4138条胃镜消毒检查记录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其消毒质量与年度感染事件发生率,并评估该种护理对胃镜室感染的预防作用.结果:观察组的胃镜内腔消毒合格率为99.6%,表面消毒合格率为9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年度感染事件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胃镜消毒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胃镜室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胃镜消毒质量,改善胃镜内腔与表面消毒合格率,促使胃镜室感染事件发生率迅速降低.
作者:龚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筋膜蒂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58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并根据随机对照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筋膜蒂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的修复治疗.并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手指功能恢复与优良率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的对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两点辨别觉的平均距离为7.01±1.41mm,短于观察组的10.41±3.51mm(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手指屈伸功能受限与患指耐磨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62.07%,低于观察组的86.2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相比,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更显著.
作者:刘俊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手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前患耳气导听力曲线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应用在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患者中可以提高护理满意率,改善听力曲线值,值得借鉴.
作者:赵月萍;于新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