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领群;王东挺;陈明津
目的:探讨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治疗分析,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性的护理工作,而对于治疗组则在进行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治疗,护理过程中对于2组患者进行Harris髋关节测试评分,并进行Bartihel指数评分,对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SDS),同时对于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前后的数据对比发现,在进行护理工作以前,对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的Harris髋关节测试评分以及Bartihel指数评分结果差较大(P>0.05),所以不具有任何统计学意义,而在护理工作以后,对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的Harris髋关节测试评分以及Bartihel指数评分均得到较大的改善,而治疗组患者的提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患者焦虑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情况,在进行护理工作以前,对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结果差较大(P>0.05),所以不具有任何统计学意义,而在护理工作以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SDS)结果均明显降低,而治疗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于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调查,2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都非常满意,而治疗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为98.2%,而对照组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为85.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应用舒适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Harris髋关节测试评分和Bartihel指数评分,而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均明显的降低,说明舒适护理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治疗恢复有良好的促进效果,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Harris髋关节测试评分和Bartihel 指数评分,降低焦虑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SDS),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彩霞;刘鸿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120例老年股骨头骨折伴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参与临床研究,随机对其进行分组护理干预,以帮助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其中对照组60例予以美托洛尔抗心律失常,而研究组60例在其基础上再辅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评价2组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其中研究组60例中目标心室率≤100次/min有42例(70%),目标心室率≤110次/min有18例(30%),对照组60例中目标心室率≤100次/min有33例(55%),目标心室率≤110次/min有27例(45%),研究组心室率≤100次/min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2±5分、4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7分、49±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身体功能、物质功能及心理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联合美托洛尔能够显著改善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心律失常状况,帮助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积极尝试。
作者:逄玉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胫骨上段疲劳性骨折在CT、MRI上的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来我院治疗的58例胫骨疲劳性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的CT、MRI影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T、MRI的表现进行观察并分析比较。结果:MRI对胫骨上段疲劳性骨折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 CT(P<0.05),同时CT与MRI在对骨膜反应、骨折线及骨痂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软组织肿块的检出率,MRI显著强于CT(P<0.05)。此外,患者对MRI的检查满意度显著高于CT (P<0.05)。结论:MRI对胫骨上段疲劳性骨折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CT,而且其对软组织肿块的检出率也显著优于CT,其患者满意度也显著高于CT,因此在临床上可将MRI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赵旭;张磊;商利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笔者医院经临床确诊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2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46例的治疗方法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另46例的治疗方法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对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功能恢复及椎体前缘平均高度以及临床疗效评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术前的VAS疼痛评分、Barthel指数、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恢复率比较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的VAS疼痛评分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无较大的差异(P>0.05),但Barthel指数明显比经皮椎体成形术组高,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恢复率明显比经皮椎体成形术组高,组间比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经皮椎体成形术组高,组间比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获得的临床效果较经皮椎体成形术更胜一筹,能够有效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有效性及安全性均值得信赖,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白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4月~2015年4月的88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均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根据有无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n=44)与观察组(n=44),分别实施骨科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干预,对2组的拔管时间、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评价等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拔管时间为7±3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8±6天,而对照组分别为17±5天、49±4天,2组比较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P<0.05);2组的疼痛评分以及焦虑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减小,但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以及焦虑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疼痛程度以及焦虑症状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2%,患者满意度为100%,而对照组分别为75%、77.3%,2组比较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环节,需积极加强有效的护理措施,而优质护理干预内容完整、方法正确、护理质量优,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积极开展。
作者:王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20例。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2组患者实施Neer评分,在评价完成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3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所有差异均明显( 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2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是对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有着很高应用价值。对患者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思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头骨折术后疼痛及降低抑郁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股骨头置换术的73例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采取随机前瞻性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抑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5.24±0.72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为8.26±0.65分,2组比较,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抑郁率为8.11%,对照组的抑郁率为27.78%,2组比较,观察组的抑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降低抑郁的发生。
作者:周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干预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期间诊治的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中抽取77例作研究对象,在遵照随机抽签原则下予以分组,治疗组( n=39)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 n=38)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骨折康复优良率是94.87%,其并发症发生率是7.69%;对照组骨折康复优良率是73.68%,其并发症发生率是31.58%;2组指标的组间对比差异均较明显(P<0.01)。结论: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显著改善其骨折愈合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有推广意义。
作者:张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应用小切口开窗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骨科的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摄片检查确诊,且符合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指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较对照组的73.47%更具有优势,2组患者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 P<0.05);且观察组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为60.23±2.24分钟、50.42±2.12ml、5.65±0.45天、5.34±2.13天,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观察组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较传统手术治疗更具有优势,其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作者:巩顺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出院回访护理模式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术后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按照入院日期分为2组,观察组62例采用出院回访护理模式,常规护理组66例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比较2组病人术后康复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血压及血脂水平改善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人运动耐受强度、胸闷发作频率、射血分数恢复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出院回访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心脏康复功能,建议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前外侧与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膝关节前外侧与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的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分析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2~3小时,平均手术时间2.21±0.22小时,术中出血量390~510ml,平均出血量466.25±40.87ml,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愈合时间5.73±2.04个月;术后3天患者股胫角、内翻角、后倾角与术后1年并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感染、1例切口边缘皮肤坏死,4例小腿内下方麻木,无神经及血管损伤、螺钉松动或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治疗效果:1例差,6例中,6例良,13例优,优良率为73.08%。结论:膝关节前外侧与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滕玉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横断面式回顾法分析从2012年8月~2014年8月之间来我院就诊的200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的性别、年龄、外伤史、骨折部位疼痛程度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并总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结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多发于女性和老年人。有外伤史的患者更易于罹患该型骨折。大部分患者出现骨折部位的疼痛,但也有少数患者出现骨折部位以外的疼痛。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如能针对这些特点来进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个案进行分析,对患者的疾病特点进行确认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将有助于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治水平。
作者:吴治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钛合金弹性钉固定作用于儿童四肢长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采用随机性抽签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观察组采用钛合金弹性髓内钉固定,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均优于对照组( 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负重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钛合金弹性钉内固定方法作用于四肢长骨骨折患儿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胡居正;石展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对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8例舟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2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8.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76.7%,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4.2±1.3个月,对照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6.3±1.5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腕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3.8%,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8.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舟骨骨折患者而言,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效果较好,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还可加快腕功能的恢复速度,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不同的镇痛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来我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多模式镇痛方法进行镇痛,对照组则通过常规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法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进行相同的早期康复训练。通过患者康复计划的完成度对患者早期功能康复效果进行判别,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圆满完成例数,基本完成、未完成例数分别为:24、15、1例,对照组的圆满完成例数,基本完成、未完成例数分别为:15例、16例、9例,观察组的康复计划完成率为97.5%,对照组的康复计划完成情况为77.5%,观察组的康复计划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的24小时、术后48小时以及术后96小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7±0.79、3.86±0.86以及3.13±0.82(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法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康复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姜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观察清热化痰方治疗老年骨折并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笔者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折并吸入性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30例运用单纯的西医治疗(2.5g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注射,1天2次),作为本文的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另外30例再运用清热化痰方(川贝、炙杷叶、玄参、牛蒡子、芦根、黄芩、百合、栝楼、沙参、桑白皮、生石膏、丹皮、川朴)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细菌株数共27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8株(29.6%),清除株数7株(87.5%),铜绿假单胞菌7株(25.9%),清除株数5株(71.4%),大肠埃希菌6株(22.2%),清除株数5株(83.3%),鲍氏不动杆菌4株(14.8%),清除株数3株(75%),流感嗜血菌2株(7.4%),清除株数2株(100%);对照组的细菌株数共25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7株(82.96%),清除株数4株(57.1%),铜绿假单胞菌5株(25%),清除株数4株(80%),大肠埃希菌5株(25%),清除株数4株(80%),鲍氏不动杆菌4株(16%),清除株数3株(75%),流感嗜血菌4株(16%),清除株数3株(75%);2组的细菌学疗效比较差异未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整个治疗。结论:对老年骨折并吸入性肺炎患者在运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清热化痰方治疗,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的毒副反应,具有很高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宫照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5年11月收治的47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47例关节面复位效果不佳的骨折患者进行手术之后的 X线片检查,并对手术导致骨折复位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骨折都愈合,疗效都满意以及评估结果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也总结出造成在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手术效果不佳的原因有:(1)骨折端有过多的填塞植骨导致骨折分离移位;(2)骨折块本身有压缩,手术复位过程中没有将压缩部分充分抬起;(3)复杂性和粉碎性的骨折,对胫骨平台骨折间的碎骨块清除不干净;(4)同时在胫骨棘相连的关节面有旋转以及塌陷,复位之后在关节面中心有中央型塌陷出现;(5)在手术之中,X线片投照检查角度不佳所造成的复位良好假象;(6)植骨不完全,关节面在螺钉加压后再次移位。结论:在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手术之中,如能注意避免以上6种造成复位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那么将有利于手术复位水平的提高。
作者:叶剑锋;简盛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与D-二聚体对严重创伤、多发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44例严重创伤、多发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ISS)>25分,男:女=31:13,平均年龄39±6岁,采集其空腹静脉血标本2 mL置入1:9柠檬酸钠的真空抗凝管,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 D-D)、纤维蛋白原( Fbg)、凝血酶时间( TT )、凝血酶原时间( 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并与同一时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组44例的结果进行比较,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作处理。结果:观察组的D-D为(1.1±0.7)mg/L,Fbg为(4.7±0.4)g/L,PT为13.9±0.8秒,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而TT为17.5±4.0秒, aPTT为36.7±4.1秒,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多发骨折患者中,其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较正常人异常升高,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可对临床评估病情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程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单Endobuton联合羟基磷灰石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Beagle 犬股骨后植入物的力学性能。方法:以En-dobuton线缆穿过实验犬的股骨,以单纽扣悬吊配合羟基磷灰石可吸收螺钉挤压固定,以拉力器测量力学强度,观察线缆性状变化、是否有骨组织长入等。结果:分别于植入物固定完成后即刻、2个月末、4个月末、6个月末观察,在60 N的拉力下羟基磷灰石可吸收螺钉固定端固定稳固,线缆表面物理性状无变化,线缆中有少量骨组织长入。结论:单Endobuton 联合可吸收螺钉固定Beagle犬股骨,挤压螺钉端线缆可以承受至少60N的拉力,从植入即刻至6个月无性能丢失。
作者:王强;沈影超;陆苇;陈俊;缪逸鸣;唐晓东;蒋晓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四肢长骨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方法:以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1年间所接治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治疗措施,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并发症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23.0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临床有效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白伟;靳丹;王斌;郭甲瑞;李博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