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陈国金;孙婉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6例36眼,于患眼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L,药物注射1周后行Ahmed 青光眼阀植入术,术后及时予以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病人的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治疗前后眼压的变化情况、视力的变化情况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注射雷珠单抗2~7天后,32眼的新生血管全部消退,仅有4眼有少许血管残留。注射雷珠单抗前患者的眼压48.6±9.4 mmHg,注射雷珠单抗1周后患者的眼压47.7±11.4 mmHg,注射雷珠单抗前后患者的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行视网膜光凝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的眼压分别为8.6±2.4 mmHg、11.6±3.4 mmHg、14.4±5.0 mmHg、12.1±3.3mmHg,与注射雷珠单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有16例患者的视力得到提高,其余20例患者的视力无明显变化。结论: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直径>5c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对比。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丹东市中心医院普胸外科收治已明确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且直径>5 cm无手术禁忌证患者共7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将其均分2组,各3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KPS评分、肺癌分期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35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术后对2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镇痛次数以及创口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做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多者达115ml,少者达72ml,平均出血量为97.4±25.7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者达200ml,少者达96ml,平均出血量为143.4±43.1mL;2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5例患者中手术时间长达200分钟,短用时106分钟,平均手术耗时为135.1±30.1分钟;对照组35例患者中时间长达280分钟,短用时135分钟,平均手术耗时159.3±18.8分钟;2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镇痛次数多为8次,少2次,平均次数5.1±1.1次,对照组多19次,少6次,平均15.1±2.3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分别平均为8.7±2.1天、5.1±0.3天,对照组分别为12.1±1.6天、15.3±1.1天,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直径>5c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较传统开胸术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引流镇痛次数更少,住院及恢复时间更短,具有抑制患者癌细胞的恶化,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等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张千益;曲艳;赵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小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小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之上增加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之上增加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小儿黄疸比单独使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更能有效降低小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促使黄疸快速消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甄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理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社区常规护理(对照组,n=40)与整体、全面的社区康复理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2组康复前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社会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钟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持续冲洗引流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26例(27侧)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应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48~72小时,引流管中无血性液体12小时后,拔除进水管,6~8小时后拔出引流管。结果:26例(27侧)跟骨骨折术后全部愈合,其中25侧甲级愈合,2侧乙级愈合。结论:持续冲洗引流有效预防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感染、坏死,对切口愈合有重要影响。
作者:陈健;郝连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处理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接诊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各60例,全麻组术中予以全麻处理,而联合组术中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处理。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前(T0)、术中(T1)、术后(T2)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用药量、起效时间、麻醉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用药量、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全麻组(P<0.05),而麻醉有效率则显著高于全麻组(P<0.05);2组T0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T1与T2时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处理麻醉用药量更少,而起效时间更快,而且不良反应少,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作者:刘海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对于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在我院实施住院治疗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患者的数量为50例。按照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常规组以及宫腔镜组。常规组患者通过一般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宫腔镜组患者使用宫腔镜下的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的方法实施治疗。结果:宫腔镜组患者的输卵管的通常情况明显的高于常规组患者的输卵管畅通的情况,在此过程中的差异为显著性的差异。结论:目前在临床对于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在临床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患者使用宫腔镜下的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的方法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输卵管畅通情况,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谷凤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产后出血可引起严重的后果。产后出血属于产后常见现象,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可以是凝血功能障碍,也可以是软产道损伤,还可以是胎盘因素,甚至可以是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的案例多,情况较为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凡的意义。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可以是物理治疗,也可以是药物治疗,还可以是手术治疗,甚至可以是介入治疗[1~2]。本文综述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如下。
作者:张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0例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方案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组联合双嘧达莫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54%,比对照组76.36%高,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10%,低于对照组23.64%,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作者:柳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2月~2012年12月对56例,73足跟骨骨折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讨论总结。结果:其中53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骨折均愈合,无感染,按Marryland评分评价,优33足,良29足,可6足,差2足,优良率88.57%。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吴迪;赵殿鹏;高巍;赵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方法产生的效果,找出为有效的实施办法。方法:以2014年11月~2015年2月之间于我院门诊处收治的输液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宣教的方式;而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宣教结果。结果:2组患者在对护理工作人员输液技术和操作方面的满意度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包括自身疾病、药物知识、输液常识等)、具有良好的心态、满意宣传教育以及良好遵循医嘱的患者所占百分比均明显小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向患者开展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工作能够让患者与家属掌握到与疾病和输液相关的基本知识,提高患者与家属的自我保健能力,消除其心理负担,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降低再次患病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罗亚晶;崔国栋;冮林鸿;杨桂芳;刘淑娟;王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疝高危患者瞳孔观察和吸痰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脑疝高危患者瞳孔和吸痰管理护理方法。结果:42例危重症患者,死亡12例,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抢救成功率64.2%。12例死亡患者中7例死于脑疝,2例死于肺部感染,3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及早发现瞳孔变化,及时吸痰,认真正确做好呼吸道护理,是降低脑疝高危病人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彭菁;李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为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相关信息。方法:采用超声检查技术,对60例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二维观察颈动脉的结构及内膜、管腔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管腔内血流分布情况。另选60例非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45例,占75%,颈动脉中重度狭窄6例,占10%,斑块位于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部近端51例,占85%。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其高血压发生率、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无斑块者显著增高。结论:颈动脉是颅内血管与心脏的主要通道,是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具有相关性。
作者:宋立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分别采用显微镜下外路手术与间接镜下外路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1年3月~2015年3月,经我院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2例(62只眼),随机分为2组。显微镜组33例,在显微镜下行外路手术;间接镜组29例,在间接镜下行外路手术。手术严格遵守各自适应证及操作规范,并发挥必要的操作技巧。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变化,术中技术应用情况,术后复位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术前2组视力比较差异不大(P>0.05)。2组术中环扎带使用差异不明显(P>0.05),显微镜组放液、玻璃体注气明显多于间接镜组(P<0.05),术后2组复位成功、并发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显微镜外路手术改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与间接镜下外路手术效果无异,临床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以期达到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苏金良;崔国栋;魏秀华;詹立辉;刘春艳;徐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全面护理模式对胆结石病患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全面的护理模式对我院100例胆结石病患进行护理。结果:运用全面护理的方式对胆结石病患进行护理,能够有效地提升胆结石病患的治愈率,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并改善病患的心理情绪。结论:全面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胆结石疾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之中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小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与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哌罗匹隆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奋乃静药物治疗。记录2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所得资料经专业统计学检验后获得结论。结果:2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上述相应药物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不同药物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治疗安全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哌罗匹隆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有利于患者在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邵新月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4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达不同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血小板计数达标时间和临床症状控制时间,提高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经腹超声测量宫颈长度,预测双胎早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双胎妊娠者经腹超声测量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CL),选择适当的宫颈长度为界值,计算不同早产时间该界值预测双胎妊娠早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结果:(1)宫颈长度≤25mm组与宫颈长度>25mm组平均孕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01)。(2)2组于28周前、30周前、32周前早产的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宫颈长度≤25 mm在28周前发生早产的概率为22.2%,在32周前发生早产的概率为33.3%。结论:经腹超声测量宫颈长度是预测双胎早产有效参数之一。
作者:贺瑶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髋部骨折患者中实施精细化康复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近2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髋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同时随机将患者均分成2组,对照组35例根据常规骨科标准护理,观察组35例实施精细化康复护理模式干预,研究2组的临床施护效果。结果:观察组施护后的临床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各是97.14%和94.29%,相比对照组的80.00%和74.29%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x2=2.539,3.884,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是5.71%,相比对照组的22.86%明显更少,有统计学意义(x2=2.916,P<0.05)。结论:在髋部骨折患者中实施精细化康复护理,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具有理想效果,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王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重型颅脑外伤微创气管切开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2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13%,2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微创气管切开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会有一定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