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影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继发于皮炎湿疹的红皮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继发于皮炎湿疹的红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把7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酮ⅡA静脉滴注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组患者均以30天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皮病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1例高血压,1例双下肢水肿不良反应,对照组有4例固醇性糖尿病,6例肝功能异常,10例在药物减量后病情反复发作,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继发于皮炎湿疹的红皮病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n=32)和循证组(n=38),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循证组患者予以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5%低于循证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腹痛时间为7.5±1.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7.6±1.2天,循证组患者的腹部疼痛时间为3.4±1.6天,平均住院时间为3.0±1.1天,常规组患者的腹部疼痛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高于循证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于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腹部疼痛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林君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的临床可行性.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接收的颅内出血患者中抽取61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分析2组临床治疗可行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天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但2组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较为行之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椎体骨折护理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椎体骨折患者应用舒适护理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俊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本文就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疝气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疝气术后患者72例,利用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6),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排气时间以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经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疝气术后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其护理效果显著,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的疼痛发生率也大大降低,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庞丽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深入探讨并分析关于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并以此为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1月期间到我院门诊就诊的500例疑似阴道炎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分泌物病原体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0例疑似阴道炎症妇女,检出含有病原体的标本共计378例,占检查总人数的75.60%;其中淋球菌感染28例(7.41%),滴虫感染30例(7.94%),衣原体感染52例(13.76%),细菌性阴道炎76例(20.11%),支原体感染80例(21.16%),真菌感染112例(29.63%).结论:真菌感染是阴道炎主要的发病原因,该疾病多见于31~40岁人群.
作者:吕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2例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通过手术治疗恢复患者关节功能,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2例患者中,其中21例患者肢体存活,2例患者截肢,截肢患者的诊断时间较晚,1例患者肢体缺血时间较长导致截肢,1例患者肢体软组织损伤严重导致截肢.结论:通过本文研究可知,对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保证患者肢体存活,避免截肢.所以,早期诊断作用非常明显,通过及时的手术治疗,可以减轻患者肢体损伤程度,确保肢体存活.
作者:李贵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并探究施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产妇围生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产妇为研究对象,在围生期间给予其优质综合护理服务.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围生期护理后,本组产妇采取剖宫产术,共娩出20例健康婴儿.其中,新生儿体重为2500~3800 g,13例为早产儿,4例出现窒息.母婴健康,且产妇产后恢复良好.结论:加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围生期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在确保母婴安全的基础上,促进产妇的身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晓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早期妊娠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24例行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早期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例,2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专科护理,评价2种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3.5±2.6天,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9.3±2.8天;干预组的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75.0%,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早期妊娠患者,制定系统的临床护理方案,明确剖宫产术后护理路径,开展专科护理,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本文就共情技术在急性闭角形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急性闭角形青光眼患者70例,将其分为共情应用组与对照组,同时予以共情应用组35例急性闭角形青光眼患者采用共情技术,予以35例急性闭角形青光眼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35例急性闭角形青光眼患者采用共情技术,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相比较,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以及并发症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闭角形青光眼中引入共情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术后心理,如心情焦虑以内心恐惧等,同时还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大大减少,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晕厥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本次选取40例急诊晕厥病例,均为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回顾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结果:本次选取的急诊晕厥病例,3分钟内意识均转清醒,仅面部挫伤2例,头皮裂伤1例,其它无意外损伤.护理满意度为97.5%,相较干预前,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急诊患者晕厥病例,加强临床观察,对晕厥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护理防范,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医护,大程度改善预后,保障临床安全及生存质量.
作者:杨芳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干预时机的不同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3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IWF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分为3组:A组(伤后3天之内手术组)、B组(伤后3~7天手术组)、C组(伤后2周以内手术组),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标准,对3组手术前后四肢关键肌的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12个月随访,3组治疗前后功能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评分:术后1、6、12个月的功能改善率,B手术组手术效果优于A手术组和C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手术组和C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术减压可防止或减少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继发性损害并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伤后3~7天手术可获得大程度神经功能的改善.
作者:许文胜;陈永军;杨增华;张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老年病人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析导致病人发生相关性肺炎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78例病人发生相关性肺炎的病人有30例,比例38.46%,平均住院时间13.2±8.5天,病死率33.33%.研究结果显示,年龄≥70岁、意识障碍、机械通气、长期卧床、糖尿病等均是导致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产生的危险因素.30例SAP病人进行痰培养后24例呈现出阳性,多见的是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少见的是肺炎链球菌与真菌感染.结论:在老年脑卒中病人中,导致相关性肺炎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多且十分复杂,临床中对病人实施治疗时应该根据危险因素来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进而才可以使防治相关性肺炎的水平得到提升,帮助病人恢复身体健康.
作者:张宏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X线平片与CT影像在骨盆骨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摄片和CT扫描,观察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CT扫描在100例患者中诊断出80(80.0%)处骨折,其中25(25.0%)处髋臼骨折,15(15.0%)处坐骨骨折,22(22.0%)处耻骨联合轻度分离,18(18.0%)处髂骨骨折;X线平片诊断出60(60.0%)处骨折,其中21(21.0%)处髋臼骨折,13(13.0%)处坐骨骨折,14(14.0%)处耻骨联合轻度分离,12(12.0%)处髂骨骨折.CT扫描的总体检出情况显著优于X线平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盆骨折临床诊断的检查方法,CT影像检查的敏感度显著优于X线平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王海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系统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收治的48例行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实施术前和术后的系统围手术期护理,探讨关键护理对策.结果: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48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其中有29例患者在1周之内治愈出院,12例患者在2周之内治愈出院,其余7例患者也在20天之内陆续出院.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采取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春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体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不存在混杂因素偏倚,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采用一般传统程序化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体位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结果和患者满意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各项指标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体位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效果明显,患者功能恢复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减少,术后感染几率显著降低,且患者满意程度高.
作者:吴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早期肾肿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2月~2014年2月早期肾肿瘤患者68例,将其按住院病历编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保留肾单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将2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术中指标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患者出血量等指标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肾脏热缺血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指标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复发率相比较: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方法应用于早期肾肿瘤患者治疗中,其具有对机体创伤程度轻、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减轻患者痛苦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泽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析女性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用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女性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60例,将其视为观察组,另选用健康女性60例,将其视为对照组.检查分析2组患者的游离甲状腺素(FT4)、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3)、尿蛋白阳性率、总胆固醇(TC)、促甲状腺激素(TSH)、免疫球蛋白水平等相关指标;观察组甲状腺结节患者38例给予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并分析甲减患者的肾脏病理类型,以探究甲减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肾损害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中,典型甲减患者16例,早期甲减患者10例,亚临床甲减患者34例,其中亚临床甲减患者平均患病年龄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DL-C、TC、TSH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FT3、FT4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性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研究中,原发性甲减对患者的肾功能有明显减退作用,具体减退程度和FT3水平有着密切关系;患者肾脏的损害程度与病程、病情等因素关系密切;经细胞学检查,原发性甲减多为桥本甲状腺炎,甲减性肾脏损害病理类型主要为膜性肾病.
作者:聂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77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n=32)和心理组(n=45),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心理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结果:常规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表和抑郁自评表评分均高于心理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助于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瑛玉;王桂芹;陈广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对其血栓前状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B1组(急性发作期60例);B2组(临床缓解期60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60例作为B3组.选择凝固法以及liatas法对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进行检测,与此同时选择血气分析仪对患者实施血气分析,总结患有血栓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针对B1组慢阻肺患者,在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含量方面,明显高于B2组患者(P<0.05);B1组以及B2组患者在上述指标含量方面,明显高于B3组体检人员(P<0.05).结论:针对慢阻肺患者,对其血栓前状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终显著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汪晓颖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