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玲;康洪;何丽彬;王艳昆;赵辉;王玲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rUGR)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围生儿死亡率较高.本文着重探讨与IUGR发生和死亡有关的因素,寻求降低其发生率,提高存活率的途径.
作者:董玉兰;游伟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左氧氟沙星是新型长效的第四代喹诺酮类抗生素,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因细菌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
作者:何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乙型肝炎是我国高发的一种传染病,在不断寻求更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的同时,以乙肝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是提高乙肝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我院500名乙肝患者的心理状态做了调查,探讨了乙肝患者心理护理的可行方法.
作者:卜凡叶;杨锡梅;卢巍;武德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我院近3年来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糖尿病并发荨麻疹和糖尿病并发过敏性鼻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文翠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饲,比较治疗前后心率、血压(SBP、DBP)、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期大内径(LVDd)各指标及其豆效率、有效率.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较好的疗效.
作者:康洪;赵学玲;李英;何丽彬;郑永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心理科住院病人多存在情绪不稳、心烦、焦虑、紧张、敏感、挑剔等特点,这就更增加了护患沟通的难度.护理工作中稍不留意就可激发病人的负性情绪,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护患沟通非常重要,恰当地运用沟通技巧,可以有效地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稳定病人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作者:孙香华;孙相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1例,女4例,大52岁,小5岁.病程短5小时,长4天.15例中术前静滴抗生素或甲硝唑8例;距手术时间长为5小时,短1小时.15例中化脓型8例;腹腔冲洗引流5例;坏疽穿孔7例;腹腔冲洗引流5例.15例中切口冲洗2例.合并有肺结核1例,盆腔感染1例.均并发切口感染,无1例发生腹腔残余脓肿及肠粘连和肠瘘.
作者:马忠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葡萄膜炎又称色素膜炎,是较常见的眼病之一,过去多采用激素治疗,副作用较多,疗效较长,效果较不满意.
作者:黄金风;姜庆珠;张淑贤;杨秀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机理尚元定论,常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有关.大多数病人为一侧患病,右侧较多.患者中绝大多数是第2支或第3支受累,第一支少见.三叉神经痛的特点为阵发性剧烈疼痛,如电击、刀割、针刺或烧灼样.
作者:温战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TDA)和慢性病贫血(ACD)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测定以上2种贫血患者标本的红细胞参数(MCV、MCH、MCHC).铁代谢指标(SI、SF)及骨髓穿刺细胞擘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DA组与ACD组比较,IDA组MCV、MCH、MCHC、SI、SF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骨髓穿刺,骨髓涂片结果相符.结论:红细胞参数及铁代谢指标结合在IDA与ACD的簦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避免患者骨髓穿刺的痛苦.
作者:姜晓萍;陈波;解晶;都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的术前、术中护理的佳方法.方法:通过时36饲宫例官腔镜电切术的术首、术中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出佳的术前护理和术中配合方法.结果:做好术前护理及术中配合,36例官腔镜电切术昀顺利完成,无1例因护理配合方面的原因造成手术失败.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器械仅器的熟练掌握和保养、严格无菌探作和护士的周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晓波;辛丹;丛玉萍;丛玉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整形美容对求美者的心理给予必要的疏导,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术前耐心地介绍手术的方法、手术过程以及手术的注意事项,解除了求美者的心理负担,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术后积极帮助求美者解决情绪障碍,消除疑虑、恐惧心理,使他们得到内心的满足的同时也能达到外在美.
作者:车艳辉;刘忠霞;王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病例报告: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岁和28岁,冷冻厂工人,因邻厂氨气泄露,接触吸人氨气后出现眼刺痛、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双手及颜面部潮红,皮肤瘙痒,咳嗽、呼吸困难等.查体:2例均抬人病房.血压135/90mmHg和120/70mmHg,脉搏95次/min和88次/min,呼吸40次/min及35次/min,1例嗜睡.
作者:王利群;韩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干卒中康复的综合效果.方法:对11例意识清醒的脑干卒中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并且进行系统康复评定,入院前后进行比较.结果:平均康复47.6天,对11名患者进行入院前后对比发现,虽然各个方面均有进步,除外吞咽功能效果不理想.结论:脑干卒中在意识清醒的患者中各方面的康复虽然有康复价值,.但是效果不佳.
作者:李波;刘景隆;尹明慧;郭天龙;张永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外伤性食管穿孔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也是一种突发的严重疾病.致病原因复杂,发病率较低,容易误诊及漏诊,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统水;刘通英;吕振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血小板指标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对照组30例、SAP组28例、UAP组19例、AMI组21例,共98倒病人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统计结果由SAS软件分析.结果,UAP组和AMI组患者的PLT分别为161.84±35.67(×1009/L)和137.55±28.19(×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AP组、UAP组和AMI组患者的NIPV分别为8.79±1.86(f1)、9.81±1.47(f1)、10.94±1.73(f1)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其中UAP组和AMI组增人更显著(P<0.01).结论:血小板指标检测对判断SAP、UAP和AMI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UAP、AMI的PLT和MPV变化与其病变程度有关.
作者:段威;杜屏;李莹;孙佳滨;那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对40例病毒性脑交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每千克体重5~1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100ml中静滴,疗程10~14天.结果;痊愈32例,好转6例,有效率9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更昔洛韦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药物.
作者:杨斌;周全凤;志兆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时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王换疗法.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时照组,两组在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有王著性(P<0.05).结论:脑眷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惠兆勋;周金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结肠粘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其基本病理变化.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病情轻重悬殊,依病程可分急性、慢性两期.
作者:张晓杰;韩淑杰;杜淑红;郭君荣;秦月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临床资料1 病例选择:有外阴刺激症状(烧灼感、瘙痒)主要是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增多及外阴瘙痒,若有细菌混合感染则排出物呈脓性,有臭味;检查时可见阴道黏膜充血,重者有散在出血点,后穹窿白带多;如为滴虫者,阴道黏膜可无异常发现;悬滴镜检滴虫阳性的就诊者.
作者:孙艳春;徐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