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虎;沈正宇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定在本院接受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60例,研究时段2016年1月-2018年2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比较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1周,试验组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下降,且试验组较低(P<0.05);试验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3.33%)显著较对照组(23.32%)低(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塞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中强化护理干预工作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其生活能力恢复,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作者:王晓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改良询证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询证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询证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讲究时间、恢复时间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讲究时间以及患者恢复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几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行改良询证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并且还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郑丽;向小燕;王兴志;李春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优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GC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GCS评分都有降低,但是观察组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使用优质手术室护理方式,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提高预后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彩莲;骆伟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药饮片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用的药品类型,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中药在疾病治疗中具有不同于西药的独特优势,制成中药饮片后服用更方便,患者更容易接受.但是在当前一些基层医院中,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影响了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基于此,分析基层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陈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30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合并瓣膜置换手术.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上述数据比较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治疗效果较为突出,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稳定性较强,具有推广应用的意义.
作者:杨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胃癌患者56例(2016年1月-2018年2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8例)与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的观察组(28例),观察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体质量下降少,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尽快出院,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作者:关英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接受高流量湿化吸氧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科室于2018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9例心脏直视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接受高流量湿化吸氧技术治疗,统计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拔管时、拔管后0.5 h、4 h、8 h不同时间点,患者pH值、PaO2与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四项指标变化平稳、波动幅度小;患者ICU平均留观时间为(169.5±8.3)h,再插管率与术后肺部感染率分别为11.1%、12.5%.结论 高流量湿化吸氧技术有助于改善心脏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江秀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 实验组肺康复锻炼后氧合指数优于参照组,组间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可以缓解ICU-ARDS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刁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康复科晨会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了2017年5月-2018年5月共计30例病危、病重或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康复患者作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通过介SBAR沟通模式展开护理,记录晨会交接班护士对两组患者情况的比较.结果 相比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患者进行SBAR沟通模式护理能够强化护理人员准确传达患者的病情,通过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能够使交接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而能够提升信息有效率,可以在临床实现广泛的运用.
作者:萨仁其其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对颅内压监测造成影响的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例数为50例,其均接受颅内压的监测,对其监测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结果 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初期监测结果为(25.56±18.33)mmHg,在颅内压监测结束时的监测结果为(15.56± 11.01)mmHg.结论 对颅内压监测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以此促进其效果的提高.
作者:谢钻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8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美托洛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全血高切粘度(3.95±1.02)mPa/s、全血低切粘度(6.36±1.02)mPa/s、血浆粘度(1.23±0.34)mPa/s、细胞聚集指数(1.26±0.56)、纤维蛋白原(3.04±1.02)g/L显著低于对照组[(4.45±1.32)mPa/s、(7.31±1.34)mPa/s、(1.38±0.29)mPa/s、(1.86±0.52)、(4.03±0.98)g/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采用缬沙坦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翠芝;潘越峻;张文先;韦广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盘州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预防水源性疾病的发生,为确保居民饮水安全及改水工程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每份水样的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学指共30项进行检测,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盘州市生活饮用水的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指标、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92.24%、100.00%、76.47%,2016年-2017年共采集生活饮用水水样348份,总合格率为63.79%.结论 目前生活饮用水普遍受到微生物污染,以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污染较重,望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李志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减少脊柱手术出血量应用大剂量氨甲环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病例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以及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结论 在脊柱手术中使用大剂量氨甲环酸能够使得术中失血和输血得到明显的减少,无并发症,具有安全性.
作者:闫磊;郭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用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肝癌30例,均给予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基于病理诊断金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两者的影像诊断效果.结果 肝脏MRI诊断的检出率、符合率均比用肝脏增强CT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癌诊断期间应用肝脏MRI技术诊断相对比用肝脏增强CT技术,诊断效果更为优异.
作者:王路虎;沈正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结核病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方法 将我院纳入的结核病患者作为实践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施以常规干预方式,观察组患者施以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后的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技能、用药护理等环节较为满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干预方式.结论 优质护理为新时代临床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于结核病护理中,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无偿献血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总结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提升献血人员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某中心血站2017年1月-2017年6月间8,804名无偿献血者作为实验对象,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从生理、心理、环境、性别、年龄等方面分析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提出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措施.结果 导致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年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睡眠、空腹)以及操作不当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无偿献血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可以通过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升安全性.
作者:李珊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妊娠期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过血清学检查确诊的55例妊娠期梅毒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55例梅毒感染孕产妇中,除3例早期发现感染梅毒终止妊娠外,其余患者均按不同程度的临床治疗干预,随机分为规范治疗组(G组,36例)和非规范治疗组(N组,16例).观察妊娠期梅毒的临床治疗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N组(2例死胎及其产妇未检测TRUST)与G组产妇TRUST滴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TRUST滴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早产、死胎、死产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产时母亲TRUST阴性所生新生儿皆为阴性,G组新生儿滴度较低者随访3个月-6个月很快转阴,N组滴度较高者转阴较慢.49例活产儿,除4例仍在随访,目前未发现先天梅毒患儿.结论 开展婚前、孕前、孕早期梅毒血清学筛查,及时规范治疗,是改善妊娠期梅毒妊娠结局,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的关键.
作者:王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临床上治疗多发性和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特效中药复方制成浸膏,探索浸膏对大鼠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冰醋酸灼烧法制备大鼠口腔溃疡模型,蓝墨水标记溃疡面大小,10%水合氯醛溶液麻醉大鼠,将浸膏均匀涂抹于溃疡处,对照组涂抹生理盐水溶液,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5天.制备大鼠溃疡模型石蜡切片及HE染色,观察口腔溃疡面缩小情况和溃疡面的病理变化.结果 复方浸膏制剂组能够显著缩小溃疡面(16.1±0.5)m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复方浸膏制剂能够减少溃疡面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同时对溃疡处粘膜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结论 中药复方浸膏制剂有较强的抗口腔溃疡的作用.
作者:张正兵;杨丽珠;陈淑瑜;郭丽君;余瑞铭;郭其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内分泌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内分泌科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安全事故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明确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采用安全护理可有效降低内分泌护理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分析复方绞股蓝益智颗粒对老年痴呆患者的药理作用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40只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三个剂量组与一个对照组,对其进行对照实验分析.观察小鼠跳台试验、避暗实验及水迷宫试验结果,并分析复方绞股蓝益智颗粒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复方绞股蓝益智颗粒剂量高的小鼠组在进行避暗试验时其潜伏期发生了明显延长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小鼠的出错次数与进入暗室的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水迷宫试验中,药物剂量高的小鼠组到达终点花费的时间比剂量低的明显减少,低剂量、中剂量与高剂量的小鼠组在2 min内到终点的小鼠数量均增加,并且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绞股蓝益智颗粒可以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起到改善记忆的有效作用,其药理作用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荣小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