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疗效分析

覃慧悦;黄姚萍

关键词:高压氧,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
摘要:目的 观察高压氧综合外科常规治疗糖尿病合并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5月间,应用高压氧治疗12例糖尿病合并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观测高压氧治疗20次后的切口创面面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反应蛋白(CRP).结果 糖尿病合并腹部切口创面面积明显缩小、VAS评分、CRP明显下降.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心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癌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癌切除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时间范围在2017年1月19日-2018年1月18日的68例肝癌切除患者,遵循信封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4例(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34例(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各项情况.结果 对照组在住院时间、拔除胃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各项数据上明显差于实验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癌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欧阳惠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 实验组肺康复锻炼后氧合指数优于参照组,组间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可以缓解ICU-ARDS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刁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康复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康复期对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筛选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接受住院治疗并已经出院的10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康复期治疗不加以干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接受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期服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后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且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冠心病康复期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梦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分析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患者共计80例,患者先后使用X线胸片检查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比两次检查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CT检查的阳性检查率要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早期肺癌的诊断中,低剂量螺旋CT较之X线胸片检查具有更好的临床诊断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方军;李国华;张静江;王建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应用纤支镜治疗的护理经验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纤支镜治疗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纤支镜进行治疗.结果 2017年-2018年,烧伤面积从60%-95%大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支纤镜治疗的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其中有1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气管切开口大出血.结论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纤支镜治疗中实施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明显降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王妙婷;伍煦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了解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7年31例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 非计划性拔管类型主要包括:I类导管胃管、尿管(61.29%)、II类导管深静脉置管、腹腔引流管、VSD引流管、T管(29.03%)、III类导管气管套管、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9.67%).发生相关因素:在普通病房(64.51%)、ICU(12.9%)、ICU转入普通病房(22.58%);晚夜班(70.96%)、白班(29.03%);年龄≥60岁(67.74%)、年龄<60岁(32.25%);意识不清(41.93%)、意识清醒(58.06%).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因素为管道固定不牢(58.06%)、传统方法固定(87.09%)、护理人员的评估不足(包括年龄、时间、意识)(48.38%)、患者依从性不好(38.70%).结论 改进导管的固定材质及方法,有效落实导管的固定;更新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评估表,准确的评估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并干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作者:张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征稿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对60例脓肿型颈淋巴结核治疗的分析

    目的 对脓肿型淋巴结核患者采取穿刺抽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脓肿型淋巴结核患者作为实践对象,为患者施以2HEZE(S)/10HRE标准方案进行抗结核干预,穿刺后抽取脓液,注射抗结核药物干预,观察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患者施以穿刺抽脓方案后,淋巴结缩小,脓液逐渐消除,经过6个月随访后,患者疾病康复,并无复发现象.结论 脓肿型淋巴结核在标准方案下施以穿刺抽脓干预,施以药物注射,患者无需采取外科手术实现疾病治疗,痛苦较小,治疗方式安全有效.

    作者:宋巍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120例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患者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包含年龄、性别、留置针并发症、输液药品是否有刺激性、患者是否卧床等.进行单因素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分析,并提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结果 年龄≥55岁患者平均留置针时间显著低于<54岁患者[(2.34±0.63) d vs (3.87±0.48) d, P<0.05];存在留置针并发症患者留置针时间显著小于无留置针并发症患者[(2.12± 0.31) d vs (3.66±0.61) d, P<0.05];输入刺激性强药品平均时间为[(2.01±0.21) d]低于刺激性弱药品[(3.68±0.71) d](P<0.05);患者的性别与是否卧床与留置针放置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医护人员需要针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选择合适的部位和血管、及时加强患者相关知识学习、预防静脉炎等并发症以及定时观察留置针等,延长留置时间.结论: 针对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关键性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方法,从而减少护理工作量以及患者的痛苦.

    作者:芮冬梅;吴文卓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研究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8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美托洛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全血高切粘度(3.95±1.02)mPa/s、全血低切粘度(6.36±1.02)mPa/s、血浆粘度(1.23±0.34)mPa/s、细胞聚集指数(1.26±0.56)、纤维蛋白原(3.04±1.02)g/L显著低于对照组[(4.45±1.32)mPa/s、(7.31±1.34)mPa/s、(1.38±0.29)mPa/s、(1.86±0.52)、(4.03±0.98)g/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采用缬沙坦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翠芝;潘越峻;张文先;韦广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分析

    目的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胃癌患者56例(2016年1月-2018年2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8例)与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的观察组(28例),观察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体质量下降少,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尽快出院,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作者:关英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对心绞痛患者施予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价值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62例心绞痛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治疗的31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灯盏细辛注射液的31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B组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治疗疗效好于A组患者(P<0.05).结论 将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心绞痛患者施予治疗后,能够收获较优的治疗成效,还可以促使患者自身的心功能获得好转,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作者:杨娜;康亭;庞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心脏彩超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作用及左室诊断多病因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实施心脏彩超诊断的作用及多病因心力衰竭实施左室诊断的价值.方法 取本科室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16年1月-2017年12月)设为心衰组,另取同期门诊7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组,对所有人员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测,分析总结检测结果.结果 心衰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心衰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心衰组患者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患者(P<0.05).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心脏彩超可有效辅助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但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因此不能用左室射血分数单一诊断多病因心力衰竭.

    作者:王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阑尾炎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阑尾炎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定本院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72例,研究时段2015年5月-2018年5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36例,进行常规护理指导)、试验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指导),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则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症发生率(5.56%),显著较对照组(22.22%)低(P<0.05).结论 在阑尾炎患者护理过程中,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利于其病情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推荐探索性推广.

    作者:肖雅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ICU深静脉置管的并发症护理

    目的 探究ICU危重患者运用深静脉置管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护理的有效对策.方法 我科2013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治疗的253例ICU危重患者,均接受深静脉置管,对置管后的病情进行仔细观察,针对并发症进行有效护理.结果 253例患者中250例置管成功,1例由外院带入的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其中6例产生并发症,穿刺点感染3例,导管滑脱2例,导管堵塞1例,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结论 采取有效地导管置入方法,可有效避免导管滑脱、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强化临床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涂伟萍;何映红;陈巧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整体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目的 通过整体护理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分析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术期,分为常态组与科研组,每组各2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科研组患者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3个指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常态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术期采取整体护理进行干预后,能有效改善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术期护理效果及预后评价,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应用效果理想.

    作者:周晔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苯溴马隆在伴有高尿酸血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分析伴有高尿酸血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苯溴马隆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6例伴有高尿酸血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研究,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样本病例均33例,常规治疗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常规治疗+苯溴马隆治疗应用于治疗组,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血压及血尿酸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及血尿酸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伴有高尿酸血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苯溴马隆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对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具有积极作用,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陈树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单气囊小肠镜在老年人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目的 研究单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疾病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我院小肠疾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单气囊小肠镜,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综合护理)与常规组(常规护理),各20例,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率高,P<0.05.结论 单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卢翠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B超引导下复合神经刺激仪行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分析B超引导下复合神经刺激仪行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5月7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n=39),全凭静脉麻醉,实验组(n=39),B超引导下复合神经刺激仪,行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比较麻醉效果.结果 VAS评分:术后2 h、4 h、8 h和24 h,实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并发症:实验组发生率为5.1%(2/39),对照组为20.5% (8/39),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B超引导下复合神经刺激仪,行腰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可推广.

    作者:郑振萍;张永国;何锴;吴帮昌;罗正勇;龙明波;姬魁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探析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方法.方法 把我院2018年1月-5月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28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析并记录两组患儿发生中止留置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照组给予基本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中止留置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静脉留置针中止发生率是15.6%,对照组静脉留置针中止发生率是40.6%(P<0.05);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静脉炎、堵管以及针体滑出.结论小儿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因为受到针管堵塞、静脉炎以及针体滑出等因素的影响而易发生中止留置,通过加强患儿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患儿所受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给予有效护理,降低中止留置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汤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心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

心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