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症,证,征的用法

关键词:
摘要: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相关文献
  • 症,证,征的用法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及其基因定位的方法和现状

    低创伤性骨折是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中一个主要的公众健康问题[1-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具有脆性骨且易发生低创伤性骨折的疾病.在美国,由骨质疏松症引发的骨折每年超过130万例[5],超过40%的绝经后妇女平均至少要遭受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1,4].仅在美国每年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直接花费估计约为140亿美元[5].骨质量(Bone mass)是一个可测定骨折危险的主要因子[6-8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骨质疏松症在数量上定义为[9]:骨密度或骨质含量值低于年轻成年人平均值2.5个标准差.骨质量是由多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复杂性状[10-12],并且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决定,其遗传率大于50%[11-17 ].进行骨遗传学研究对于全面地了解引起骨质量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很重要的.

    作者:邓红文;Robert R.Recker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世界卫生组织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报告和防治建议

    引言作为对第51号综合处理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世界卫生组织决议的反应,1998年7月WHO成立了致力于不断完善对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工作小组.小组成员来自世界各国致力于骨质疏松研究的知名专家.Harry K.Genant为本届主席.这一项世界范围内的骨质疏松教育计划旨在通过世界范围的研究,不断改善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水平和发展并完善对骨质疏松病人的合理治疗.其重点将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并为各国政府及其卫生部门和病人群体提供世界性有关骨质疏松症的总体的、完整的指导性资料.该项研究、教育计划的实施将由世界各国的骨质疏松症研究和治疗机构共同完成,并经权威学术机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回顾研究,终由WHO审议通过.

    作者:Harry K.Genant;赵燕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的并发症.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形成,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个人乃至于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老年人当中,近端肱骨、前臂、腕部骨折约占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1/3.在美国,25%的绝经期妇女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澳大利亚的Dubbo,1989~1996年对60岁以上患者的随访资料表明,每一万人年中,肱骨以及前臂和腕部的骨折发生率,在男性中分别是22.6和33.8,在女性中分别是54.8和124.6.髋部骨折在这些骨折中是花费多的,预计到2050年,仅治疗这种骨折,全世界就要花费1.31×1011美元;其发病率在高加索人中高,亚洲人其次,黑人中低.其中,股骨近端骨折的致残率、致死率及在医疗上的费用往往超过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这种骨折中,男女比例大约是3.3:1[11,13-15].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如下临床特点:(1)绝大多数为老年人,55岁以上,且以绝经后妇女为多;(2)好发部位为桡骨远端骨折,髋部的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部骨折和腰椎骨折且可发生多处多次骨折;(3)外伤力常较轻微或骨折为自发性;(4)骨折愈合较慢,尤其是股骨颈骨折有不愈合的危险;再次骨折几率大[1,10,11].

    作者:马勇;姜保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医学统计学基础--相对数及其应用

    目的阐述正确应用相对数的意义,介绍正确应用相对数的方法.方法从误用相对数的实例出发,引出正确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结果明确地揭示出强度相对数与结构相对数之间的异同点,指出相对数应用中常犯的错误,并提供了防范措施.结论相对数是表达和分析定性资料的基本、简单的方法,稍加注意是可以正确应用的.

    作者:胡良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设计的统计学要点及相关问题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矿密度和骨纤维结构退化特征的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由于骨脆性的增加,病人很容易在近端股骨(髋部)、椎体、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踝部发生非创伤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的目的就是寻求较好的措施降低和停止骨丢失,建立新的骨组织(如果可能),终达到减少骨折的发生与复发率.一项临床试验的成败与否,与其统计学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方积乾;宇传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腰椎T2*衰减特性与跟骨定量超声在预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活体腰椎磁共振成像(MRI)的有效横向弛豫时间(effective transverse relaxtion time,T2*)的衰减特性与跟骨定量超声(quantitive ultrasound,QUS)测量在预测原发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16例绝经后伴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妇女;对照组:15名年龄匹配的,无椎体骨折的绝经后妇女.腰椎T2*值测量在0.3T的磁共振仪进行,采用梯度回波脉冲序列(TR400ms/TE12、35ms,FA=60°,层厚5mm,FOV=24cm,MAT=128×256);超声测量在同一人的跟骨进行,获取超声振幅衰减(BUA)和超声传播速度(SOS)两个参数,并据机内软件自动得出第3个参数刚度(Stiffness).结果跟骨超声测量的三个参数组间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MRI有效横向弛豫时间(T2*)的差别无显著意义(P=0.0812);比较灵敏度与特异度,超声参数以Stiffness好,其次为BUA,而MRI上T2*测量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不够理想.结论超声跟骨测量在活体上有较高的精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原发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而活体腰椎的T2*衰减特性在低场强磁共振上的应用受到限制,其预测骨折的能力不如超声.

    作者:王峻;石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应用胫骨定量超声SOS及股骨颈骨密度测定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非骨折人群进行初步评价及骨折预测

    目的获得国人正常女性胫骨、桡骨超声传导速度(SOS)峰值速度资料,及女性骨质疏松性肢体骨折及非骨折组人群SOS(T)、股骨颈BMD资料,分析资料中各因素的相关关系,并对骨折的风险性进行初步预测.方法正常女性100例,测量桡骨远端、胫骨中点的SOS数值.骨折组,首次轻微暴力引起的肢体骨折的病人,女性32例.非骨折组病人,女性126例,记录胫骨中点SOS数值及股骨颈BMD.所有病例均测量并记录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重,除外肯定或可能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Sunlight公司Omnisense研究型测量仪.结果正常组:女性,SOS(T)=3964±104,SOS(R)=4186±112.非骨折组:女性SOS(R)=3983.95±242.76,SOS(T)=3730.83±156.84,HIPN=0.7045±0.105.骨折组女性,SOS(T)=3637.8±125.39,HIPN=0.6088±0.03476.骨折组与非骨折组女性SOS(T)、HIPN样本均数比较,P<0.01,SOS(T)与HIPN、年龄、身高、体重多因素相关分析,SOS(T)仅与HIPN有关,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骨折风险性逻辑回归分析显示,SOS(T)预测骨折风险性,其odd ratio比值为3.98(95%置信区间1.98-7.97).HIPN预测骨折风险性,其odd ratio比值为10.435(95%置信区间为3.0~36.2).二者结合预测骨折odd ratio比值为10.53,逻辑回归方程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SOS(T)与HIPN有较高的相关性,并可有效地区分骨折病人,可用于临床骨质疏松骨折病人的检测.SOS(T)可以单独或结合HIPN骨密度有效预测骨折的风险性.

    作者:赵亮;任素梅;唐海;罗先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吸入皮质类固醇激素两年内对骨密度没有影响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概况

    近几年来,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不断增长[1],其发病率已大大超过了股骨颈骨折所致的发病率而居首位[2].因此,用激素复制出的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更加接近临床,对于观察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变化,探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也更具有意义.国内外学者已采用多种方法成功复制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现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于沛林;黄相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不同年龄绝经后妇女身体软组织含量与骨密度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身体软组织含量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绝经期健康日本妇女,应用双能X-线法(DXA)测定其第2-4腰椎、双侧股骨转子间和桡骨中、下1/3交界处骨密度(BMD),同时测定身体肌肉组织、脂肪组织含量,并对软组织含量与身体各部位的BM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全身肌肉重量及体重与正位腰椎BMD呈正相关(r=0.45及0.35),而脂肪百分比与腰椎、股骨转子间和桡骨远端BMD呈负相关(r=-0.17).随着年龄增长,BMD呈下降趋势,60岁组与50岁及70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分别为P<0.01及P<0.05).结论身体内软组织含量中肌肉重量、体重与全身各部位的BMD有相关性,其中体重和肌肉重量与腰椎BMD的相关性较好,脂肪重量与BMD的相关性不明显.

    作者:孙正义;夏亚一;寺下澈弥;良川昌凤;中谷正臣;水野耕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骨疏康对去卵巢雌鼠骨质疏松症防治作用的研究

    目的为验证骨疏康颗粒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疗效和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以切除卵巢雌性大鼠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观察该药对去卵巢大鼠抗失骨作用.实验分为模型组、骨疏康组、尼尔雌醇组和正常对照组.术后1周开始灌胃治疗,持续12周.结果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大鼠一般状态、器官指数、腰椎骨矿含量、胫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等指标明显异常,病理光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显示POP病变典型.骨疏康颗粒对上述改变有明显缓解作用,综合疗效优于对照西药.结论骨疏康颗粒可通过体内多方位调节作用达到预防和抑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保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凋亡素对R-OS-732细胞骨架的影响

    目的研究凋亡素(apoptin,VP3)对骨肉瘤OS-732多药耐株(R-OS-732)细胞骨架的影响及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VP3基因克隆入载体pIRESI,获得重组质粒pIRV3;脂质体法转染R-OS-732细胞;制作细胞骨架标本.结果实验组细胞骨架网状结构减少,浓聚,分布不均;对照组细胞骨架网状结构脉络清晰,舒展,分布也相对均匀.结论凋亡素对R-OS-732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导致细胞骨架破坏.

    作者:孙大辉;谷贵山;金宁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诊断与分类中的统计学问题

    骨质疏松症(OP)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骨密度的测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工作组的建议,白人妇女骨密度(BMD)或骨矿含量(BMC)的T值低于正常人BMD或及BMC的-2.5SD,就是骨质疏松症[1].尽管目前国际上各种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认为在诊断OP症时应综合考虑危险因素或症状等[2,3],但是骨密度测量始终是诊断的一个主要参考依据.DXA测量仍被认为是金标准.除对OP的诊断外,测量骨密度还可以观察药物疗效,判断病人预后,同时也可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4,5].尽管OP诊断和分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统计方法,但是这两种情况都涉及如何选取阈值.对于诊断来说,我们要根据特定阈值判断病人是正常人还是OP病人;对于分类来说,我们要根据阈值将病人分为轻、中、重.

    作者:陆盈;赵燕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卵巢切除后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颈质量的力学特征及外展肌群重链肌球蛋白基因的表达

    目的研究卵巢切除术诱导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股骨颈质量的力学表达与附着肌群肌强度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股骨颈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升高的肌肉-骨骼机制.方法将20只8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双侧卵巢假切除)和模型组(10只,为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后180 d,分别测定股骨颈质量的结构强度、结构硬度和结构韧性与附着股骨颈的外展肌群肌强度的重链肌球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的结构强度(168.09±25.20)N、结构硬度(682±131)N/mm和结构韧性(0.04±0.07)J与对照组比较都显著下降(P<0.05);附着的外展肌群肌强度的基因表达,对照组重链肌球蛋白ImRNA表达量高,模型组表达量低.结论股骨颈质量的低结构强度、低结构硬度与低结构韧性的力学表达导致股骨颈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升高;附着肌群肌强度的重链肌球蛋白ImRNA低表达对于造成骨质量力学表达变化的骨重建高转换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戈;石印玉;朱太泳;童普德;吴小江;沈培芝;徐宇;郑昱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国产Union-2000骨质疏松治疗系统对Ⅰ型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Union-2000骨质疏松治疗系统对Ⅰ型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16例Ⅰ型骨质疏松患者经Union-2000骨质疏松治疗系统治疗前后骨密度和腰背痛改善的情况.结果一疗程后所有病例的疼痛症状均消失,骨密度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Union-2000骨质疏松治疗系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Ⅰ型骨质疏松治疗手段.

    作者:陈兵;刘春生;张黎;孟平;黄姝;蔡红卫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破骨细胞病理生理学

    破骨细胞是人体内高度专业化的细胞,其唯一功能就是分解骨.与其对立的成骨细胞之功能是制造骨质.理解成骨和破骨细胞之间的失衡机制仍然是当今人体病理生理学的一大挑战.其临床意义之重大归究于骨质疏松症的普遍性,此病是目前主要的骨代谢性疾病.破骨细胞生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催生了几种新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即便如此,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去完整地剖析成骨-破骨的体内更新周转.破骨细胞对骨质代谢进而对骨密度的综合效应依赖于两个主要变量因子:其数量和活力.其数量由细胞形成(分化)和死亡(凋亡)的相对速率来决定.而细胞内多种信号调控着其活力即破骨活力--其中心机器就是高活力耗能的质子泵.因此,本文将集中讨论关于分化,功能和凋亡这几方面的破骨细胞生理学.

    作者:Jay McDonald;张亮;吴晓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第三届全国肉瘤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中科康辰骨关节伤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