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腔腹镜下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董志毅

关键词: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早期胃癌,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接收诊治的98例早期胃癌患者,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49例.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处理,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和术后并发症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手术相关指标应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年时病死率和复发率为8.1%和22.5%,开腹组为10.2%和24.5%,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1/49)远远低于开腹组16.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疗效理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以及并发症率低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总管结石取石术联合免T管一期缝合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结石取石术联合免T管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8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术式分为T管引流组(41例)和免T管一期缝合组(43例).T管引流组采用腹腔镜微创取石术联合T管引流术治疗,免T管一期缝合组采用腹腔镜微创取石术联合免T管一期缝合术治疗.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术中与术后恢复指标及术后生活质量GIQLI评分等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免T管一期缝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留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T管引流组(P<0.05);术后,免T管一期缝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3%,低于T管引流组的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GIQLI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免T管一期缝合组高于T管引流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结石取石术联合免T管一期缝合术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并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邹正东;黄学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性胆囊炎LC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LC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7月231例急性胆囊炎行LC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LC术中是否转开腹,分为LC术组(205例)和转开腹组(2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指数、病程、胆囊壁厚及生化检查等情况,本研究采用Stata 14.1统计软件对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C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并拟合ROC曲线评价模型价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MI指数、病程、胆囊壁厚度、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5个因素与LC术中转开腹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指数(OR=1.407,P=0.000)、白细胞计数(OR=1.600,P=0.003)、碱性磷酸酶(OR=1.042,P=0.000)是LC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26例转开腹患者术后观察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术医师在LC术前应对患者体质状况,白细胞水平、碱性磷酸酶等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以降低LC术中转开腹率.

    作者:陈文山;魏天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大肠癌中Geminin和CDK4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目的 研究Geminin和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4(CDK4)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5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eminin和CDK4在50例大肠癌、20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Geminin和CDK4在大肠癌组织、大肠腺瘤、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inin和CDK4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浸润肌层的深度密切相关(P<0.05),且两者表达成明显正相关(P<0.05).术后3年生存率:Geminin表达阳性者23.8%(10/42)明显低于阴性者达62.5%(5/8);CDK4表达阳性者22.5%(9/40)明显低于阴性者为60.0%(6/10),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minin和CDK4的表达升高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对两者的检测可能作为临床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东星;王晶;于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中腹内压升高对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考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中腹内压升高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14例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不同气腹压分为A、B和C三组:A组,术中腹内压为10 mmHg,36例;B组术中腹内压为12 mmHg,41例;C组术中腹内压为15 mmHg,37例.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外周血内D-乳酸、IL-6及TNF-α水平以(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各组患者术后6 h内鼻胃管拔出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6h内鼻胃管拔出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的D-乳酸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C组的D-乳酸水平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中腹内压升高对患者的预后没有影响.

    作者:殷杰;陈晋;朱日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胆总管结石与中青年患者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并一期缝合治疗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与中青年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并一期缝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2月期间81例行LCBDE并一期缝合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根据年龄分为两组,≥65岁的老年组(n=39)和<65岁的中青年组(n=42).采用SPSS22.0软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情况等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术后腹腔引流时间、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老年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12.8%高于中青年组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术后出现1例结石残留,两组均无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并一期缝合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及结石复发与中青年者相当,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前提下,适合作为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选择的术式.

    作者:曾华平;刘凤祝;刘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TEM组(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和Miles组(经腹腔镜Miles术治疗),每组41例.应用SPSS 18.0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应激反应程度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独立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EM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Miles组(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EM组患者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含量均显著低于Miles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直肠癌具有术后恢复更快,机体应激反应程度更低,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黄卫;刘航;张小为;杨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49例.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术中术后指标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和使用止痛药次数少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及近、远切端距肿瘤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时CRP、TNF-α及IL-6水平较术前上升,腹腔镜组患者3个指标水平均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3 d时NO和ET水平高于术前和腹腔镜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NO和E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6.12%低于开腹组患者18.4%(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应激反应小,恢复快的特点,同时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严平雄;王正文;崔海宁;李军;许荣华;何冬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纳米碳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的患者共6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67例患者分为纳米碳组(33例)和常规手术组(34例),常规手术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纳米碳组患者术中加用纳米碳示踪剂.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术中术后指标,术前术后甲状旁激素、血钙水平变化以(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康复出院时间及甲状旁腺误切率(3.0%比32.4%)比较,纳米碳组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Ⅵ区淋巴结清扫数目、Ⅵ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甲状旁激素、血钙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 d内纳米碳组甲状旁激素、血钙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7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自感发声无力、暂时性低血钙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3、6个月复查肿瘤病灶复发率纳米碳组低于常规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使用纳米碳可清楚鉴别甲状旁腺和淋巴结,对保护甲状旁腺和周围正常组织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孙荣能;赵迎春;曹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晚期直肠癌腹腔镜TME手术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65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开腹组(34例)和腹腔镜组(31例),均行TME手术治疗.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术期指标等以(x-±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初次下床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初次排气时间、远切端距离、淋巴结清扫数量和系膜完整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1/31),低于开腹组的20.6%(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TME在中晚期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其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更具有微创性,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患者术后尽早恢复,值得积极应用推广.

    作者:袁智勇;黄昌纯;王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时根治切除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联合腹腔镜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90例资料.分为腹腔镜组(n=45)和开腹组(n=45),采用SPSS21.0统计软进行数据分析,术中术后指标采用(x-±s)表示,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偏态分布的资料采用M(Qn)和M(范围)表示,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神经浸润及脉管侵犯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情况:两组患者在进食时间、术后TBIL、术后ALT、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入住ICU的患者时间为(2.1±1.6)d,明显短于开腹组(1.0±06)d(t=1.804,P<0.05).随访结果:两组术后1、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在安全性优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治疗联合开腹肝切除术,但两种治疗方法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等方面效果相当.

    作者:彭宗清;雷斌;黄金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腔腹镜下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接收诊治的98例早期胃癌患者,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49例.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处理,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和术后并发症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手术相关指标应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年时病死率和复发率为8.1%和22.5%,开腹组为10.2%和24.5%,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1/49)远远低于开腹组16.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疗效理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以及并发症率低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董志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表达CXCL12、IGF1胃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表达CXCL12、IGF1胃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81例进行手术切除的81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1 cm)及正常组织中CXCL12与IGF1表达水平.数据以SPSS20.0统计分析,CXCL12与IGF1在不同胃组织中表达水平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使用Log ank法比较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胃癌组织中CXCL12(53.1%)、IGF1(49.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0.7%,39.5%)与正常组织(7.4%,8.6%),P<0.05;高表达CXCL12(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IGF1(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胃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较低表达(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4、65个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XCL12、IGF1在胃癌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可能作为胃癌诊断的依据,高表达CXCL12、IGF1胃癌患者恶性程度较高、较易出现转移,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綦芳;武霞;刘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热消融治疗后再手术11例分析

    目的 总结可手术甲状腺癌热消融后再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热消融治疗同时穿刺后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再手术患者11例资料.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8例,全甲切除3例,都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例行同侧择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中央区淋巴结未转移3例,转移患者8例,占72.73%(8/11).消融侧甲状腺组织有残留乳头状癌病灶2例(2/11,18.18%).1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平均3~18个月,平均7.8个月,所有患者未再复发和转移.结论 可手术的甲状腺癌不宜行消融治疗.热消融达不到肿瘤根治的效果,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需要严格规范,再次手术可取得较好的预后.

    作者:刘新承;郝少龙;陈焕杰;吴国长;宁进尧;郑海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难点与争议

    近年来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逐渐获得认可,但仍存在争议.其中一些技术难点也影响其在更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本文述评该领域的若干热点问题,探讨技术难点及其处理路径.

    作者:庄岩;田孝东;高红桥;陈依然;杨尹默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120例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微创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各60例.开放手术组患者使用传统的经正中线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微创手术组患者使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疼痛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微创手术组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开放手术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与开放手术组患者(P<0.05),VAS评分优于开放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洪晓城;林汉昇;陈家阳;叶伟杰;杨彩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程序化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程序化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肝左外叶切除术患者62例资料,其中开腹组19例(A组),传统腹腔镜组20例(B组),程序化腹腔镜组23例(C组).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与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等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一般资料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三组数据比较,C组切口总长度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白蛋白(ALB)相对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相对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三组相当(P>0.05).结论 程序化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疗效确切优良,较传统腹腔镜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唐彤;刘明忠;陈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意义与评价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保留脏器功能理念的重视,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已得到了广泛认可.该术式对于胰体尾部的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它分为Kimura法和Warshaw法.Kimura法虽手术难度高且术中风险大,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宜为首选.本文结合实际临床经验及新近理念,对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术式选择、适应证、技术要点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进行论述与评价,以期供更多外科医生借鉴与参考.

    作者:李冠群;陈华;孙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半旋转胰头动脉优先入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3D及高清腹腔镜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止血器械的革新,目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证实了LPD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LPD在胰头癌的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开腹胰腺癌R0切除技术,例如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重建和动脉优先入路等在LPD中也得到了广泛开展,在LPD中的优势已获得了越来越多外科医生的认可.笔者在借鉴开腹小肠系膜旋转的OPD术式,在结合腹腔镜视野角度的优势,提出了胰头半周旋转动脉优先入路的LPD术式,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胰头癌的R0切除率,降低钩突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风险.本文将就该术式在LPD中的应用及其特点展开讨论,进一步论述该术式的临床意义.

    作者:戴梦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期手术对重症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MIP-1α、MIP-1β和MCP-1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对重症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以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 总结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96例重症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延期手术组(发病至手术时间>12 h),早期手术组(发病至手术时间≤12 h)进行治疗,各为48例.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手术效果及手术前、后血清中免疫指标均以(x-±s)的形式表示,独立t检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早期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分别显著小于延期手术组(P均<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MIP-1α、MIP-1β和MCP-1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早期手术组上述3个指标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延期手术组(P均<0.05).结论 早期手术对重症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IP-1α、MIP-1β和MCP-1水平,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逯青;木努热丁·艾则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全切除术要点:采用柯克手法将胰头从后腹膜分离,直至见到肠系膜下静脉.沿着肠系膜上静脉解剖直至胰颈.结扎切断Henle静脉干.游离、悬吊胃十二指肠动脉,暴露门静脉.缝扎胰腺上下缘、结扎胰头以减少横断胰颈时的出血.切断胰腺勾突,残端缝扎止血.沿着胰头部实质与十二指肠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解剖,结扎从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到胰头的分支.沿着胰头与胆总管之间解剖.切断主胰管,残端用5/0普理灵线缝扎.胰管空肠吻合采用胰管对粘膜吻合法.

    作者:宋宗涛;王槐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