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军;宋明;张永力;孙玉明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1993 年 10 月至 2009 年 12 月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脾切除术 51 例( 腹腔镜组 )和同期开腹脾切除术 56 例( 开腹组 )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总费用.结果 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费用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脾切除术的近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波;亓玉忠;刘佳宁;刘斌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刀行小切口甲状腺开放手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2008 年 3 月至 2010 年 2 月,146 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行小切口甲状腺开放手术.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切口长度为 2 ~ 4 cm,手术时间 65 ~ 120 min,术中出血量 5 ~ 68 ml,术后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应用超声刀行小切口甲状腺开放手术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并且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缩短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学习曲线.
作者:谭曙光;罗琼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技巧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78例腔镜甲状腺手术顺利完成,2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因甲状腺体积大,空间狭小中转开放手术,另1例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因粘连严重、创面广泛渗血中转开放手术.全组手术时间70~19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5~75 ml.术后出现皮肤瘀斑2例,抽搐1例,均于2周后恢复正常.声音嘶哑1例,1个月后恢复正常.住院时间3~6 d,平均4.5 d.结论 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极富技巧性的手术,甲状旁腺损伤和喉返神经损伤是其严重并发症,规范手术操作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段君英;林宝行;高恒元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 年7月至 12 月 21 例行经脐入路 LC ( 经脐组 )与 44 例行传统 LC ( 传统组 )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总住院天数以及术前和术后第 1 天 WBC 、C-反应蛋白( CRP )、ALT 、AST 、血清总胆红素( STB )、结合胆红素( CB )、碱性磷酸酶( ALP )、γ-谷氨酰转肽酶( γ-GT )的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经脐组平均手术时间( 51.29 ± 5.56 ) min,术后平均总住院天数( 2.6 ± 0.5 ) d.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间( 9.25 ± 2.69 ) min,术后平均总住院天数( 3.1 ± 0.6 ) d.经脐组术后第 1 天 CRP 、ALT 、AST 与术前平均差值分别为( 5.37 ± 4.05 ) mg/L 、( 7.29 ± 6.58 ) IU/L 、( 13.29 ± 8.50 ) IU/L,传统组术后第 1 天 CRP 、ALT 、AST 与术前平均差值分别为( 10.12 ± 6.29 ) mg/L 、( 26.90 ± 16.01 ) IU/L 、( 29.05 ± 15.47 ) IU/L,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改良后的经脐入路 LC 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与传统 LC 相比,虽然技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但炎症反应及肝功能方面对机体的影响轻,并且达到更加微创、术后恢复更快、住院天数更短及腹壁无可见瘢痕的美容效果.
作者:刘虎;张绍庚;魏炜明;乐羿;唐荣;刘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门诊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OPSILC )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势.方法自2008 年 12 月至 2010 年 10 月,共完成 41 例 OPSILC,患者的术前检查及手术均在门诊完成,术中在脐周做一个长 2 ~ 2.5 cm 的半圆形切口,将 3 个 5 mm 穿刺器分别经该切口穿刺进腹,采用 5 mm 可调节角度的腹腔镜以及超声刀、可弯曲的腹腔镜手术器械完成手术.结果 本组 42 例患者,OPSILC 41 例,中转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 例.OPSILC 平均手术时间为 52.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 16.0 ml.术后平均进食流质时间为 10.2 h,进食半流质时间为 15.5 h.12 例于手术当天出院,其余 29 例于术后第 2 天出院,平均术后院内观察时间为 18.5 h.术后 1 例切口轻度感染,1 例出现尿潴留.术后4 周对全部患者进行电话问卷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均对 OPSILC 的美容效果表示满意,总体满意率为 98 %.结论 OPSILC 是安全的、可行的,具有术前不适少、手术切口小、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使用可调节角度的腹腔镜和弯曲的腹腔镜手术器械使 OPSILC 更简便易行,手术时间也随之缩短.
作者:嵇武;丁凯;车金辉;杨荣;刘兴东;范铭兴;王丹;李令堂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胃壁内镜清创术( NOTES 技术 )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感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患者男性,45 岁,主因腹胀 1 个月于 2010 年 7 月 16 日入院,被诊断为胰腺假性囊肿,大小约 15 × 20 cm.在内镜超声引导下,常规经胃壁在囊肿内放入 2 枚双猪尾型塑料支架.术后第 7 天囊肿感染,经多次调整支架位置、在脓肿内增加 2 根支架并植入鼻胰冲洗管、留置空肠三腔营养管等处理,感染未得到根本控制.遂于 2010 年 8 月 30 日至 9 月 19 日间行 3 次胰腺假性囊肿感染清创术,即在导丝引导下,用球囊扩张胃壁切口直径至 1.5 cm,将内镜送入脓腔内,用 0.9 % 氯化钠溶液冲洗脓腔,取石网篮取出块状坏死物,术后在脓腔内放置支架和鼻胰冲洗管.结果 胰腺假性囊肿支架植入后发生感染,在常规胃镜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经胃壁行 3 次脓肿清创术后,患者体温和血象逐渐恢复正常.先后拔除鼻胰冲洗管、空肠三腔营养管和全部支架,患者于 2010 年 10 月 25 日痊愈出院.结论 经胃壁胰腺假性囊肿感染清创术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但还有待更多研究证实.
作者:李闻;孟江云;王向东;杜红;王永华;蔡逢春;石晓林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留置鼻胃管联合喉罩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 3 ~ 8 月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302 例,随机分成 A 、B 两组,A 组采用传统术式,B组采用不留置鼻胃管联合喉罩麻醉的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心肺并发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咽痛、声嘶等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无胆漏、黄疸、腹腔出血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两组在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心肺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与B组比较,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值明显升高,伴有恶心、呕吐、咽痛、声嘶症状的患者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将不留置鼻胃管联合喉罩麻醉的方法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继巧;贺强;张忱;金中奎;吴天鸣;李立新;寇建涛;韩东冬;陈大志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腹腔镜技术作为微创外科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其诊治病种的增加及病例的增多,戳孔疝这种新出现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大部分戳孔疝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值得重视.我院自 2000 年 1 月至 2010 年 10 月共实施腹腔镜手术 10 562 例,发生戳孔疝 3 例,其中 2 例发生在脐孔, 1 例发生在右下腹部戳孔,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永刚;顾卯林;郭吕;朱景元;胡天平;徐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胆囊肠道瘘( cholecystoenteric fistula,CF )是胆囊结石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较多见,其次是胆囊结肠瘘,多在术中发现并确诊,不仅在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往往成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中转开腹的原因.收集我院 2000 年 3 月至 2010 年 5 月 21 例 CF 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楠;朱安东;陈德兴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ETV )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技巧、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 年 7 月至 2010 年 8 月接受 ETV 的 11 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梗阻性脑积水 8 例,交通性脑积水 3 例.复习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 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 例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变化,1 例术后出现造瘘口闭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ETV 治疗脑积水符合生理结构,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应大力推广此手术方式.
作者:刘方军;宋明;张永力;孙玉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多种阑尾系膜处理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26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使用6种方式处理阑尾系膜,其中钛夹、结扎夹夹闭法20例,PK刀、超声刀离断法18例,单极电凝法110例,双极电凝法13例,丝线结扎法96例,直线切割闭合器( EndoGIA )离断法3例.比较6种处理方式的疗效、手术时间及预后.结果 26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分别使用不同的阑尾系膜处理方式,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在确保止血效果的前提下,应根据术者的经验和能力、设备条件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方法.
作者:司徒升;余建雄;周沛华;陈中坚;方子文;付春利;方万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一、一般资料患者女, 28 岁,因大便习惯改变半年入院.既往体健,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结肠镜显示:乙状结肠距肛门约 20 cm 处可见一肿物,表面黏膜不平、溃烂、质脆,侵及肠周径约 1/2 ,诊断为乙状结肠癌.
作者:傅宇翔;陈杰;朱畅;钟克力;潘凯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细径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158例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残端插入输尿管导管至十二指肠肠腔,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针式刀在输尿管导管引导下施行乳头切开术,用十二指肠镜取石网或球囊取石.结果 158例患者中,行乳头切开取石140例,乳头切开排石15例,中转为其他术式3例.术后轻症胰腺炎9例,胆管残留结石3例.无肠穿孔、胆管穿孔、胆漏、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细径胆总管结石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李波;陈安平;索运生;刘安;易斌;王征夏;肖宏;陈先林;龙飞伍;孙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分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理论与手术经验、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 2009 年 10 月至 2010 年 12 月 42 例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双侧腹股沟疝 13 例,单侧 29 例;复发疝 6 例;斜疝 35 例,直疝 17 例,复合疝 3 例次.结果 42 例患者共行 55 例腹腔镜手术,2 例中转为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手术时间 30 ~ 120 min( 单侧平均 35 min,双侧平均 70 min ).术后住院时间 1 ~ 5 d,平均 3 d.术后并发腹股沟区血清肿 1 例,皮下气肿 1 例.随访 1 ~ 12 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符合疝修补的理论基础,安全可靠,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应推荐为腹股沟疝修补的首选术式.
作者:王李;赵松;刘宝华;张安平;李春穴;李凡;童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对比气腹腹腔镜与悬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心肺功能正常患者血气分析及呼吸末 CO2 分压( PET CO2 )的影响.方法 选择 60 例心电图、胸部正位片正常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按术式分为气腹组和悬吊组,每组 30 例.分别于麻醉后 5 min ( T1 )、术中气腹或悬吊后 20 min ( T2 )、术后停气腹或悬吊后 30 min ( T3 )抽取患者足背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各个时段动脉血 pH 值、PaCO2 、CO2 总量以及 T1 、T2 时段的 PET CO2.结果 两组术前及术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术中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气腹组术前、术中各项指标及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术前、术后比较仅 pH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悬吊组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气腹腹腔镜手术对机体血气的影响大于悬吊腹腔镜手术,合并心肺功能障碍、老年患者、预计手术时间长的患者,提倡选择悬吊腹腔镜手术.
作者:柴淼;赵威威;张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妇科无气腹悬吊式与气腹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术中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 )、白细胞介素-10 ( IL-10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和热休克蛋白 70 ( HSP 70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 2005 年 7 月至 2006 年 2 月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的 38 例患者,手术时间均在 100 min 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 19 例.Ⅰ组于静脉全身麻醉下行 CO2 气体腹腔镜手术;Ⅱ组于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手术.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 T1 )、气腹或悬吊建立后 30 min( T2 )、气腹或悬吊撤除后 10 min ( T3 )和术后次日晨 8 时( T4 ) 4 个时点的 TNF-α、IL-6 、IL-10 和HSP70 水平.结果 麻醉前患者的血清 IL-6 、IL-10 、TNF-α和 HSP70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术后各指标的水平均升高,其中Ⅰ组在 T3 时达峰值,Ⅱ组在 T4时达峰值.组间比较,Ⅰ组在 T2 时点的 TNF-α水平高于Ⅱ组( P < 0.05 );在 T3 时点,Ⅰ组的 IL-6 、TNF-α和 HSP70 水平显著高于Ⅱ组( P < 0.01 ),且 IL-6 / IL-10 比值也高于Ⅱ组( P < 0.05 ).结论 悬吊式腹腔镜技术避免了 CO2 气腹对机体的影响,降低了术中应激反应水平.
作者:韩传宝;周钦海;钱燕宁;韩素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 )在肺部孤立性结节( SPN )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55 例 SPN 患者行 VATS 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对 SPN 进行探查定位,然后行肺叶楔形切除并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若为良性,则缝闭结束手术,若为恶性,则 VATS 辅助小切口行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全组 55 例 SPN 患者中 31 例为良性病变,24 例为恶性病变; 30 例行VATS 下肺楔形切除,25 例行 VATS 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VATS 对 SPN 患者具有诊断准确和治疗规范的突出优势,应做为SPN 主要或标准的诊治手段加以明确.
作者:胡志亮;胡荣杭;马鸣;徐保彬;路轶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提高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9 年 3 月至 2010 年 10 月经 EMS 第三代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 164 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4 例患者一期均成功建立经皮肾脏通道,157 例一期手术成功清除结石,7 例患者经二期手术或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愈.手术结石清除率为95.7 %,手术时间 40 ~ 140 min,平均 80 min.术中出血量 30 ~ 360 ml,平均 115 ml.术后发热 7 例,胸腔积液 1 例,经治疗后均痊愈.术后 6 ~ 21 d 出院,平均 11 d.术后随访 3 个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安全有效,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优先选择.
作者:朱春;陈雪磊;赵晓东;刘光华;李学民;傅文明;范学勇;宁博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