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连广;刘国生;傅仕华;李天武;刘细邦;殷耀华;黄眷杰;尹照成;陈岚
目的 观察生物补片在感染或污染状态下腹壁缺损中的应用的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疝和腹壁外科治疗和培训中心从2007年3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34例腹壁感染或污染伴有腹壁缺损的患者,进行腹壁修复时采用了脱细胞组织生物型补片治疗.对手术方式,术后的恢复情况,术后的并发症,随访复发的情况进行分总结.结果 Ⅰ期愈合31例,Ⅱ期愈合3例.在Ⅱ期愈合中无补片取出的情况.术后随访3~30个月不等,术后3月起发现膨出10例.结论 生物补片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作者:陈革;唐健雄;黄磊;蔡昭;李绍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腹股沟是躯干与下肢相连接的区域,其中,髂外血管由此穿过进入下肢并移行为股血管.这一结构使其周围存在一些薄弱的部位,使得在股血管周围有腹外疝形成的可能.其中较为常见的即股疝(股血管内侧),较少见的有Hesselbach's疝(股血管外侧)、Teale疝(股血管前方)、Serafini's疝(股血管后方)以及Laugier's疝(较股血管更偏内侧).近来,我院收治Laugier's疝1例,就此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报告.
作者:王亮;江志鹏;陈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股疝一旦发生,容易嵌顿,要尽早行手术治疗.行个体化无张力疝修补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我院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各类腹股沟疝手术341例,其中股疝病例14例,对其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张鹏军;刘英虎;汪海泉;周正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腰疝是一种临床比较罕见的腹后外侧壁疝,常见于年老体形消瘦的男性患者.可能由于腰背部肌肉先天发育异常、腹部外伤、腰背部手术及其他非外伤性因素所致.可从腰上三角(Grynfeltt-Lesshaft三角)及腰下三角(Petit三角)突出,以腰上三角突出为主,腰疝一般基底较宽,嵌顿绞窄者不多,约10%[1].对腰疝的诊治意见尚不一致,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我院1999年1月至2009 年3月10年间收治腰疝患者5例,现报告如下经治的5例腰疝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孙桂森;张志斌;顾建华;郭仁德;谷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自1908年Miles施行第1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以来,结肠造口后发生造口旁疝一直是降低患者、尤其是长期生存患者生存质量的难题.随着现代外科技术迅猛发展,国内外学者针对降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治疗造口旁疝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有应用合成补片预防造口旁疝[1,2]、应用生物补片治疗造口旁疝[3,4]的报道,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受此启发,设计结肠造口时Ⅰ期腹腔内植入生物补片以预防造口旁疝.
作者:李琦;张剑;沈丕杰;胡志前;王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腹股沟疝手术在欧美国家占普外科手术量的前三位,2003年美国腹股沟疝和股疝手术超过80万例,英国每年超过8万例,芬兰每年11 000例,按当地人口换算后,腹股沟疝手术占总人口比例约为0.13%~0.26%.随着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在我国的推广,手术数量明显增加,现在我国每年无张力腹股沟疝手术已经突破30万例,随之而来的手术并发症也在逐渐增多,一般报道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1],其中多的并发症是术后慢性疼痛,2003年芬兰统计55 000例腹股沟疝手术的并发症为0.45%,其中第一位的是慢性疼痛占32%,而且不论医院级别和规模慢性疼痛都有发生,包括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医院、地方医院及私人医院,而且78%是出自专科医师手术[2].说明腹股沟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与技术熟练程度关系不大,造成慢性疼痛的原因还不为我们所完全认知.
作者:马宏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腹股沟疝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目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无张力修补材料种类多,如何选用何种材料来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困绕外科医师的难题.我院于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开展使用疝环充填式补片行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1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学春;鲁成军;王亦农;王世军;田育森;何静波;乔长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应用双层聚丙烯编织补片治疗成人腹股沟疝157例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双层聚丙烯编织补片对157例176侧各类成人腹股沟疝进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观察手术方法、手术时间、留院时间、术后疼痛、术后恢复状况、并发症、复发率及治疗费用等.结果 157例患者共实施176侧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7 min,术后平均留院时间13 h,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无复发病例.结论 双层聚丙烯编织补片治疗各类型成人腹股沟疝,具有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指征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及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陆榕良;王帆;赵学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我院开展局麻下个体化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经验,探讨进一步提高腹股沟疝治疗总体疗效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4年8月至2009年6月间进行局部麻醉下个体化腹股沟疝修补手术1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局麻下个体化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平均住院(2.3±1.1) d,术后出现并发症77例侧,手术后随访18~60个月,复发5例,出现异物感和慢性疼痛18例.结论 根据腹股沟疝分型进行局麻下个体化腹股沟疝修补手术针对性强,手术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是值得推广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式.
作者:胡世雄;王毅钧;王三明;黄毅捷;阴英;彭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补片疝修补术(TAPP) 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施行的60例TAPP和108例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腹腔镜组60例疝修补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49±11) min,开放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8±10) min,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腹腔镜组术后留院平均为(2.9±0.9) d,开放组平均为(4.4±1.2)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组住院费用多于开放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6~48个月,腹腔镜组无复发,开放组有1例复发.结论 TAPP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势,特别适于复发疝、双侧疝等,值得推广.
作者:皮尔地瓦斯;克力木;艾克拜尔;玉苏甫;阿力木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的手术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7年6 月至2008 年 6 月 78例使用 Kugel补片行开放性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治愈出院.手术时间 30~75 min,平均 45 min.平均住院天数 5 d.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随访 12个月,无复发.结论 应用 Kugel 补片治疗腹股沟疝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作者:付建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防治,可产生较多后遗症,一旦栓子脱离原发部位,可引发急性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我院外科自1999年5月至2010年4月共行腹股沟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2270例,其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LEDVT) 6例,现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司仙科;华蕾;赵志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前入路腹膜前自膨式补片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 2003年10月至2010年8月使用自膨式补片,进行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修补381侧(360例)腹股沟疝,并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结果 男328例,女32例,年龄21~93岁,平均68.5岁.在381侧(360例)腹股沟疝中,原发性疝363例,复发性斜疝18例.左侧疝106例,右侧疝233例,双侧42例.斜疝291例,直疝72例,股疝18例.手术时间30~60 min (平均45 min),术后1~6 h下床活动,术后出院时间4~8 d(平均6 d).术后皮下血肿13例、血清肿3例,急性尿潴留11例,腹膜损伤2例,切口慢性疼痛3例.随访12~96个月(平均50个月),1例复发.结论 前入路腹膜前自膨式补片疝修补术具有微创、无张力,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而且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手术适应证广,更适合我国腹股沟疝患者.
作者:周学鲁;莫琰;张继峰;张剑锋;梁宝坚;周上军;袁小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善释D10补片及善释网塞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1月127例应用善释补片修补腹股沟疝患者的情况.57例腹股沟疝患者应用善释D10补片行开放式腹膜前置入无张力疝修补术;70例腹股沟疝患者应用善释网塞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结果 善释D10补片疝修补术组在手术时间、手术操作、创伤程度、术后疼痛、阴囊积液、局部异物感、伤口麻木感等方面优于善释网塞修补术组.结论 善释补片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是安全可靠的,善释D10补片腹膜前修补术更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不适少的优点.
作者:智永宏;齐广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拥有永久性乙状结肠腹壁造口的患者,多为接受直肠癌外科经典术式-Miles手术治疗的患者.尽管造口是一个较为安全的手术,但是造口并发症并不少见[1].国外文献报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2],而国内则有文献报道,16.3%~53.8%的肠造口会发生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造口并发症[3].当发生造口并发症时,会加重患者的焦虑和不安,严重影响患者适应造口后的生活[4],因此,必须加强造口者康复期的监测、定期复查、及早发现、及早处理造口并发症.
作者:梁明娟;赖东明;林瑞燕;陈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脐疝患病率占所有成人腹壁疝的15.6%[1],其病因除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结缔组织薄弱外,主要是存在腹内压增高的因素,本病多发生于中年肥胖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3,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由于该病不能自愈,且存在嵌顿可能,故一经发现应积极手术治疗.随着人们对疝修补术的解剖及术后复发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我国已广泛开展了十年多,并已取得了满意的近、远期效果,是目前较先进的疝修补微创方法[2].近年来国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开展,除了手术方式有所改变,麻醉方式的选择也有所改变.除先前采用的硬膜外麻醉外,现在可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现对两种麻醉方式下行无张力脐疝修补术的效果进行探讨,总结如下.
作者:何靖雯;刘飞勇;刘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善愈聚丙烯网片在复发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使用北京天助畅运公司的善愈补片腹膜前间隙修补48例复发性腹股沟疝的病例,观察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及近期随访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时间35~95 min,平均55 min;术后切口轻微疼痛,有3例患者需口服药物止痛;阴囊浆液肿1例,尿潴留3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4.5 d;术后均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善愈补片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是一种治疗复发疝的可靠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房俊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局麻下前入路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间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4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麻醉效果、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麻醉及疗效满意,1例阴囊血肿和1例阴囊血清肿,均保守治愈,1例腹股沟疝术后异物感经理疗后康复.结论 局麻下前入路腹膜前间隙修补治疗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腹股沟疝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符合生理的治疗方法,细致的术前准备是患者痊愈的前提.
作者:陈玺华;程伟;胡森科;李凯;陈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腹股沟疝是我们基层医院医师经常遇到的病种之一.近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作为标准术式已在基层医院广泛展开,而依据患者情况,个体化制定相应术式是对我们基层医师的新一轮挑战.经腹膜前修补术作为无张力疝修补术式中的一种,目前被认为是符合生理解剖及人体工程学原理的修补方法[1].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施行经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疝56例,总结其疗效满意,且易于学习掌握,可在基层医院推广,报告如下.
作者:毛艳平;黄修仿;周新华;曾国祥;叶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研究局麻下腹股沟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方法 对2006年至2010年间实施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疝修补的两组病例(两组病例均为90例)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感染、初次下地时间、住院天数、恢复劳动能力时间、术后复发率等各方面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较传统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术后复发率低、术后感染无增加、无排异反应及异物感等优点.结论 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解剖缺陷有针对性,符合生理,创伤小、修补快、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手术适应证宽,在基层医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雷拴虎;何成有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