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旭;刘锐;杨禁非;曾文;董然
1997年5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共施行了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90例,其中65例是采用微创小切口完成的,现将后者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中元;邱维诚;任健;杭钧彪;车嘉铭;陈海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报道低体重婴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手术修补结果和体会.方法 1994年3月至1999年12月,对50例2~11月龄,体重3.2~5.0?kg的VSD病婴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行补片修补术.全组术前均伴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Pp/Ps平均为0.68±0.09).结果住院死亡2例,住院死亡率为4%,死亡原因分别为心包压塞和脑昏迷.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危象和心律失常.结论对5?kg以下低体重婴儿的较大VSD采用外科手术修补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庄建;张镜方;陈欣欣;岑坚正;陈寄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主动脉瓣下狭窄(SAS)合并室间隔缺损(VSD)临床较少见.1990年1月至2000年8月,我们共收治此类病儿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华;张泽伟;朱雄凯;胡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可因各种原因引起人工瓣膜功能障碍,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必须再次手术矫正.我们于1997年1月至2000年7月共施行此类再次手术19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罕凡;廖崇先;陈道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无支架生物瓣的置入技术及其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平均年龄65岁的主动脉瓣病变病人,选用St. Jude公司提供的Toronto SPV瓣膜,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95.0±12.3)?min,其中单纯主动脉瓣置换者为(74.0±9.2)?min.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显示均无主动脉瓣反流,跨瓣压差明显较其他人工瓣膜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无栓塞、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尽管无支架生物瓣膜置入有一定难度,但其优良的血液动力学性能,提示其能提高病人的远期疗效.
作者:王春生;丁文军;赵东;洪涛;赵强;王宜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病儿男,8岁.查体:发绀,杵状指(趾),心尖搏动弥散,胸骨左缘可闻及3~4/VI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双心室肥厚.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0.68,呈球形,双肺血减少.超声心动图见心室与大血管连接异常,肺动脉起自左心室、在右后,主动脉起自右心室、在左前;主肺动脉发育较差,肺动脉瓣增厚,瓣叶开放受限,过瓣大血流速度4.5?m/s,大压差98?mm?Hg(1?mm?Hg=0.133?kPa).四腔心心脏超声示收缩期二尖瓣、三尖瓣少量反流,室间隔近十字交叉处少量残留.提示:单心室、完全大动脉转位、肺动脉中度-重度狭窄.心室造影证实超声诊断.
作者:蒋国顺;朱朗标;杨建安;李大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83年12月至1998年12月,我们应用上海侧倾碟瓣施行瓣膜置换术12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朱平;龙国粹;李中学;蒙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通常,临床医师十分重视食管疾病术后病人的生存率,而对其术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根据循证医学(EBM)原理,更应适时进一步研究和改善病人术后的QOL.现对结肠代食管(esophageal replacement with colon, ERC)术后长期QOL的近期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邵康;程邦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5年10月至2000年12月,我们应用桡动脉(RA)和乳内动脉(IMA)对32例冠心病病人实施了全动脉桥的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无手术死亡,早期疗效满意.
作者:秦太昌;郭林静;梁法禹;杨新卫;张勇;郭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心肌冷挛缩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时有发生,预后往往不良,总结我院3年来婴幼儿低温体外循环手术,考虑2例病儿发生严重心肌冷挛缩,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坤;龙村;阎军;刘迎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大鼠移植心脏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心肌纤维化变化.方法采用供体(Wistar大鼠)脾细胞(SPC)和环磷酰胺(CP)预处理移植受体(SD大鼠),然后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对移植心脏的心肌纤维化进行Masson染色分析.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和环孢素(CsA)组中,移植心脏呈现出严重的心肌纤维化;SPC和CP处理后,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其心肌纤维化的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经供体SPC和CP预处理,可以预防和减缓受体移植心脏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杨长征;宋光民;徐巨林;宋惠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瘤及降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3例主动脉弓部瘤及降主动脉瘤病人中男8例,女5例.年龄(62.6±8.3)岁.动脉瘤的大直径为45~68?mm,平均(58.1±7.3)?mm.体外循环方式有完全体外循环、部分体外循环、选择性脑灌注 (SCP)、深低温停循环 (HCA)及逆行性脑灌注 (RCP).6例弓部动脉瘤及3例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在HCA和SCP下行全弓部置换术;1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在HCA和RCP下行血管置换;3例真性降主动脉瘤中,2例在部分体外循环下,1例在HCA下行血管置换,其中2例行肋间动脉重建.采用的外科吻合技术有开放吻合和阻断瘤体两侧进行吻合两种.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及脊髓损伤.发生2例脑梗塞,无肾功能不全者.结论主动脉弓部瘤及降主动脉瘤手术时,体外循环方式的选择和适当的外科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
作者:姚祖武;砂盛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特点的抗凝治疗强度标准.方法对407例置换人工机械瓣膜的病人,采用了低强度的抗凝标准(INR 1.3~2.3),通过对这组病人的术后随访,总结不同抗凝标准时人工机械瓣膜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发生血栓栓塞8例(1.09%人年),发生与抗凝有关的出血5例(0.68%人年),3年生存率为(96.3±1.2)%.终INR 1.85±0.28,口服华法林剂量(2.7±0.9)?mg.结论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标准,在我国病人中,不仅能够获得满意的预防血栓栓塞发生的效果,同时能够减少与抗凝有关的出血发生率.
作者:刘岩;孟旭;陈宝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6年1月以来,我们治疗真菌性心内膜炎4例,现总结诊疗体会如下.
作者:金海;于伟勇;徐志云;邹良建;张宝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病儿男,14个月.查体:中央性发绀,经皮氧饱和度为0.85,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1/VI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心功能I级.心电图示双室大,右室为主.X线胸片示肺淤血,心影增大,右上纵隔增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多发性房间隔缺损,一处近上腔静脉,直径10?mm,另一处在房间隔中央,直径2.6?mm,两处均为右向左分流;肺静脉回流不清,未见明显梗阻,上腔静脉扩张;肺动脉高压.心导管造影示左上肺静脉经垂直静脉回流入上腔静脉,右肺静脉汇合后分为2支,一支与左下肺静脉汇合后汇入左上肺静脉,另一支穿过横膈后汇入肝静脉.肺动脉平均压为52.5?mm?Hg(7?kPa).临床诊断:房间隔缺损,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肺动脉高压.
作者:杨艳敏;徐志伟;张海波;苏肇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气管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晚期往往导致气道梗阻,危及病人的生命.我们于1996年4月和1999年6月分别为2 例晚期气管肿瘤病人实施了局部瘤体剔除术,获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郝长城;曹洪春;韩其正;张培荣;王述波;周全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病人女,20岁.左胸闷胀,活动时感气短1年余.查体:气管轻度右移,左胸部饱满,肋间隙增宽,左肺呼吸音明显减弱.未见其他异常.X线胸片示左肺中、下部大片密度增高影,诊断左侧胸腔积液.间隔1周两次胸腔穿刺抽出淡黄色渗出液.胸穿抽液后再摄X线胸片可见中上肺块状及条索状影.抽液后1周,摄胸片又见胸水明显增多,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出淡黄色胸腔积液约800?ml,再摄X线胸片仍见左下肺大片高密度影和左胸腔分隔样包裹性积液.
作者:刘焕青;高霞;吴小勤;将道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9年1月至2000年11月我们为72例病人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17例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或其它心内畸形的矫治,术后恢复良好.现将17例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报道如下.
作者:段大为;万明明;张铁柱;邵继凤;陈德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随着内镜系统的不断发展,激光在气管、支气管腔内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Nd:YAG激光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治疗30例气管、支气管病变,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喜平;杨志广;邵国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外基质作为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肌纤维化时血清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30例风心病病人和20名健康成人血清中I型前胶原(PCI)、III型胶原(PCIII)及层粘连蛋白(LN)的水平,同时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方法检测风心病心肌中I、III型胶原及LN,对血清及心肌中细胞外基质水平作对比分析.结果风心病血清中PCI、PCIII及LN均较正常成人明显增高(P<0.01),且均与心肌纤维化面积及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并分别与心肌中相应成分的表达一致.结论血清细胞外基质可作为风心病心肌纤维化时的血清标志物,为临床评价风心病心肌纤维化提供一种有用的方法.
作者:任崇雷;刘维永;张近宝;李文芳;张宜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