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煜;周晗;张晓林;王平凡;程兆云
我们用Cell Saver 5型自体血液回收装置(简称洗血细胞机)回收心脏手术病人术中所有的出血、渗血及体外循环(CPB)设备管路中剩余的机血,经处理后将浓缩的自体红细胞回输给病人,节约了库血,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庆成;高泉鑫;董培青;何美玲 刊期: 1998年第03期
1996年4月至1997年4月,我们以桡动脉为主行冠脉旁路移植术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50~69岁,平均64.8岁.病程4个月~10年.间歇出现胸痛、胸闷,3例术前频发心绞痛需持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射血分数(EF)>40%4例,<40%1例.5例均有高血压,2例有心肌梗塞史,1例曾行PTCA失败.心绞痛分级(CCS):Ⅲ级3例,Ⅳ级2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处狭窄达70%~100%者4支1例,3支2例,单支2例.
作者:严志焜;许林海;沈家宜;朱理;倪科伟 刊期: 1998年第03期
病人男,50岁.咳嗽、胸闷半年,发现纵隔包块1周.查体:气管右移,颈部扪及甲状腺,但未扪及包块.X线胸片见后上纵隔包块影(图1),CT见后上纵隔6cm×7cm×4cm实性肿块,向前向右推挤食管和气管(图2).
作者:任光国;肖波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比较原发性气管癌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探讨影响本病预后的因素.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44例原发性气管癌病人的临床与随访资料.手术切除18例;非手术治疗26例(放疗采用钴60或高能X线,靶区剂量为60~70Gy;化疗采用COMF或AMFP方案4~6个疗程).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其1、3、5年生存率,手术切除者分别为83.3%、66.7%和33.3%,非手术治疗者分别为73.1%、42.3%和15.4%.log-rank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预后相对较好,治疗后5年内约有77.3%病人死于肿瘤末控、复发或转移.结论:原发性气管癌手术与非手术者的预后似乎无明显差异,影响本病预后的因素主要为其发病部位和病理类型.
作者:韩俊庆;田世禹;徐本华;王亚彬;李胜 刊期: 1998年第03期
自1960年3月~1996年2月我们收治贲门失弛症病人142例,其中并发食管癌11例,发生率为7.7%.现对本病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寇仁业;孙桂武;何凤秀;牟玉敏;李浩 刊期: 1998年第03期
病人女,40岁.胸闷气促2年,加重伴胸痛半年.查体:口唇发绀.气管左移,右胸叩浊,呼吸音消失.CT检查见右胸腔充满软组织块影,纵隔左移.2次胸穿仅见少量纤维组织,未见癌细胞.
作者:黄惠兴 刊期: 1998年第03期
病人男,22岁.弹片击中左侧颈部和面部半小时,在卫生所处理颈部伤口时,镊子触及一金属异物,欲钳夹拔出时,引起大出血,异物亦触不到了,遂加压包扎后送至我院.伤后12小时,病人感胸闷、气短、咳嗽,间断痰中带血.
作者:陈文娟;黄维坤;张世范 刊期: 1998年第03期
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并发肺源性心脏病及呼吸功能衰竭病人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2例病人术后长期存活,心功能由Ⅳ级改善为Ⅰ级,并口服华法林治疗未发生再栓塞;2例病人术中死于右肺出血;1例病人手术成功,顺利脱离呼吸机,术后亦行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但于术后第4天死于肺动脉再栓塞.结论:适时而恰当的手术决策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术后除抗凝治疗外,还需要在下腔静脉内置入滤网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再栓塞.
作者:甘辉立;周其文;张健群;顾承雄 刊期: 1998年第03期
1985年12月至1994年12月,我们曾为3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叶畸形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BAVI)的病人进行了主动脉瓣成形手术治疗,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钢;魏荣;徐克劲;陈文庆 刊期: 1998年第03期
自1994年以来,我们对10例病儿急性脓胸采用双管闭式引流胸腔灌洗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学芝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我院自1978年6月至1994年6月采用不开胸食管拔脱术治疗食管良、恶性病例9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元;孙德魁;黄偶麟;周允中;吴松昌 刊期: 1998年第03期
自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肝素胸腔内注射法治疗外伤后凝固性血胸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32~60岁.病期1~3天.车祸挤压伤5例,高处坠落伤1例.左侧血胸4例,右侧2例.合并锁骨骨折、肋骨骨折各1例.均有不同程度气短和呼吸困难及气管移位,伤侧呼吸动度减弱甚至消失.积液平面以下叩浊,呼吸音消失.X线胸片检查示伤侧积液改变.
作者:韩丽荣;武国安;王健春 刊期: 1998年第03期
病儿男,12岁.胸闷5个月,右胸痛、咳嗽、吐粘痰2个月.查体:轻度贫血,两肺有痰鸣音.血沉36mm/小时,OT试验阳性.X线胸部正侧位片均示右膈顶部密度不均、轮廓清楚、无毛刺的肿块.B超见右侧膈肌10cm×8cm肿块,内有液性暗区,肝右叶轻度受压.CT扫描示肿块位于右侧膈肌顶部,向肝右叶后方伸展.诊断:右膈肌肿瘤.
作者:刘炳学;李迎新;宋德玉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报道常温下用利多氟嗪(lidoflazine)预处理加强间断主动脉阻断心停搏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16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恢复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二组间心肌组织ATP、腺苷和肌苷以及冠脉回流液中CPK、CPK-MB、LDH、SOD和MDA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脉搭桥术中采用间断缺血心停搏时加用利多氟嗪有利于保存心肌能量,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和术后迅即恢复心脏功能.
作者:秦斌;颜江瑛;黄杰;杨淑红;程邦昌 刊期: 1998年第03期
为选择法乐四联症手术的适宜年龄,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30例法乐四联症病人的右室流出道心肌纤维进行观察,结果可见多数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增生、肥大;肌纤维表面横纹的宽度粗细不均,有的异常增宽、增高.细胞表面凹凸不平,在肌膜下可见异常大量堆积的线粒体.心肌纤维内的肌原纤维排列方向紊乱,致使横小管不在同一水平.心肌间质明显增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上述改变愈重.因此法乐四联症病人,在条件允许下,应尽早手术.
作者:孙桂媛;石玉秀;祝淑文;刘月华;李新民 刊期: 1998年第03期
单纯二尖瓣瓣上狭窄环(isolated supravalvular stenosis ring,ISVSR)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们治疗了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尔永;田子朴;安琪;程述森;唐兰珍 刊期: 1998年第03期
1986年12月至1996年12月我们共手术治疗下腔型房间隔缺损(房缺)46例,占同期房缺手术的23%(46/206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维新;解士胜;郑光明;徐金星;李令珂;李一粟 刊期: 1998年第03期
病人女,41岁.右侧胸持续中等度钝痛2年,活动及触摸时疼痛加重,伴有低热,抗生素治疗无效.查体:右侧腋中线第7、8肋骨处有压痛,未触及包块亦无骨折征.X线胸片示右第8肋骨腋侧段可见长约1.2cm虫蚀状骨性缺损,界清,局部代之以边界光滑软组织肿块,约3cm×4cm.
作者:赵惠民;李彦国;高茹 刊期: 1998年第03期
对33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施行了手术治疗,其中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3例、改良Fontan手术2例、Mustard及大动脉调转术各1例,Rastelli手术26例,包括15例心内隧道和心外管道,11例心内、外双管道.这26例心外管道中,除4例采用同种主动脉管道外,其余为经处理的猪肺动脉人工管道.全组手术死亡10例,晚期死亡1例.结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病理解剖变异性大,应按不同类型的病理解剖特征选择手术方法.
作者:张仁福;汪曾炜;孙立志;朱洪玉;宫汉东;张南滨 刊期: 1998年第03期
病儿男,5岁.跌倒后突发气促伴呕吐3天.当地医院诊为左侧液气胸,但胸腔穿刺和插管抽液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查体:急性痛苦面容,精神萎靡,呼吸促,颈软,左胸稍膨隆,左胸腋中线第7肋间保留着夹闭的胸腔引流管,左肺呼吸音消失,未闻肠鸣音,右肺呼吸音稍粗.心率105次/分,律齐.
作者:张文;冼国杰;骆学全;黎小明 刊期: 199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