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娟;周陈西;王增;毛彩萍;翁琳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布情况,制定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方法 对54名已报告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调查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取回顾性监测,提出防治措施.结果 对54名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1名,苍白密螺旋体感染1名,职业暴露感染率为7.41%.结论 应注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教育;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措施与方案,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可预防职业感染的发生.
作者:万正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以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喷雾皮肤消毒液消毒的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和皮肤现场试验观察.结果 用其原液对悬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作用30 s,杀灭对数值均>5.0;对白色假丝酵母菌作用30 s,杀灭对数值>3.0;用此消毒原液对患者喷雾消毒作用60 s,对皮肤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1.0.结论 喷雾皮肤消毒液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作者:李娟;黄巧玲;詹海珠;刘映华;陈焕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精尿病足感染(DFI)创面分离的葡萄球菌属临床及耐药特点.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从医院277例DFI溃疡中分离出8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及48株表皮葡萄球蒲(SEP),总结132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耐药菌与下肢血液循环及溃疡深度(Wagner分级)间的关系;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细菌耐药特点.结果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及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中分离自缺血性和Wagner3、4级溃疡的菌株所占比例均高于单纯神经性和Wagner1,2级溃疡;与MSSA相比,MRSA更多分离自Wagner3、4级溃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SAU、SEP中多药耐药菌分别占60.7%和72.9%,MRSA、MRSE分别占SAU与SEP的27.4%、33.3%,均为多药耐药菌;MRSA、MRSE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均>75.0%;MRSE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81.3%)比MRSA(34.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SA、MSSE对青霉素G、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均>6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耐药葡萄球菌属多见于合并深部溃疡和下肢血运差的患者,DFI中葡萄球菌属多药耐药问题较严重,及时进行正确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及播散.
作者:丁群;李代清;冯书红;王鹏华;褚月颉;孟树优;孙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淋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淋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纸片扩散法检测86株淋菌对6种β-内酞胺类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产色头孢硝噻吩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淋菌阳性菌株30株,占34.88%;淋菌对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分别为8.14%,75.58%,90.70%,93.02%,86.05%,94.19%;青霉素的药物敏感性显著低于头孢呋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36,P<0.01);头孢呋辛的药物敏感性比头孢曲松的药物敏感性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头孢呋辛有5株耐药菌株;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可作为治疗淋菌感染的一线药物.
作者:刘明章;沈翠芬;吴原;张晓祥;王翔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与同期接受头孢吡肟或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者进行比较.结果 223例次住院患者中共发生87例次医院感染,细菌培养共获得35株病原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头孢吡肟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疗效相当(P=0.655),三代头孢菌素组总有效率为55.56%,较前两组为低(P=0.034);各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高效、安全,可作为一线的经验性用药.
作者:化范例;邬扬炯;高松;李莹;袁轶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慢性宫颈炎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126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及623名健康体检者宫颈分泌物进行了18种高危型HPV基因型和5种低危型HPV基因型的检测,分析其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慢性宫颈炎患者HPV的感染率为33.91%,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的1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官颈炎患者共检测出20种基因型,分别为HPV6、11、43、44、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高危型HPV感染率相当高,占23种基因型的82.93%,以HPV16高,其次为HPV58、HPV18、HPV56;低危型感染率为17.07%,以HPV11高,其次为HPV6;健康体检者高危型HPV的感染率要低于慢性宫颈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因型的分布基本相同;慢性宫颈炎患者HPV重复感染率为25.35%.与健康体检者的23.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高危型二重感染类型为主,而健康体检者以低危型+高危型的二重感染类型为主;慢性宫颈炎患者HPV感染率>50岁组高,健康体检者HPV感染率以20~30岁组高.结论 慢性宫颈炎患者HPV的感染率较高,以高危HPV基因型为主,加强其HPV感染的筛查、监测与治疗,有助于宫颈癌的防治.
作者:何建方;钱福初;王翔;秦基取;王丽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获得准确结果.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的试验依据.因此,应做好微生物的质量控制.1:加强人员素质培养从事微生物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广泛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临床医学知识等的学习和专业化实验技能的培训.还需通过各类培训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在人员配备,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内应至少有1名经严格训练并长期从事于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全面负责实验室工作.
作者:李巧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有效预防和控制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以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强制性标准为准则,抓好基础设施,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组织培训,严格监督检查,景化考核奖惩.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工作进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工作质量符合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要求.结论 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标准执行力,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和保障.
作者:邹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进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医院2005年8月-2009年8月应用ECMO辅助治疗患者的医院感染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平均年龄(51.6±13.9)岁,医院感染49例,感染率40.8%;分离病原菌1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1株,占55.5%,革兰阳性菌51株,占34.9%.真菌14株,占9.6%;医院感染组患者死亡27例,病死率为55.1%,非医院感染组死亡26例,病死率为36.6%,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与二次气管插管以及ICU滞留时间有关.结论 医院感染是ECMO支持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并且二次气管插管以及ICU滞留时间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闫晓蕾;李群;杨勇;万久贺;贾明;侯晓彤;孟旭;贾士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表浅组织及皮肤感染采用胰岛素注射液伤口换药加贴新鲜鸡蛋内膜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住院治疗的72例糖尿病伴浅组织及皮肤感染患者采用胰岛素注射液局部用药进行伤口换药,伤口长平后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对伤口贴新鲜鸡蛋内膜,贴新鲜鸡蛋内膜后伤口不再换药,直至痊愈.结果 组内比较,观察组糖尿病伴软组织及皮肤感染患者的伤口总体愈合检验值t=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体愈合检验值t=1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岛素注射液用于糖尿病软组织及皮肤感染伤口换药加伤口贴新鲜鸡蛋内膜对伤口愈合十分有效.
作者:耿爱花;李培秀;孙充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手术器械喷雾润滑的效果以及使用成本分析.方法 38个器械包按包种类平均分成两组,随机编号为A组和B组,A组器械清洗、烘干后采用1:10的润滑防锈剂溶液浸泡润滑;B组器械清洗、烘干约15 rain直接用1:10的润滑防锈剂溶液喷雾润滑;观察两组清洗合格率、3个月累加的生锈率以及每月平均费用.结果 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和生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器械润滑防锈每月的平均费用A组为6252元、B组为917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喷雾润滑可达到满意器械保养效果而且能明显降低器械润滑防锈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倪乐丹;张丽萍;徐海丽;郑淑智;徐姜涛;章敏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化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到各器官组织.化疗是目前白血病治疗主要的方法,也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骨髓抑制是多种化疗药物共有的不良反应,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具有双重效应,首先是有助于彻底杀灭白血病细胞,但严重的骨髓抑制又可明显增加患者重症贫血、感染而危及生命.
作者:李淑丽;连雪英;张淑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1月-2010年3月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MDR-ABA所致VAP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药敏、临床疗效和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32例VAP患者MDR-ABA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保持高敏感率,对其余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索治疗,临床总有效率68.8%,细菌清除率28.1%,死亡8例;年龄、APACHEⅡ和血浆脑钠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DR-ABA引起的VAP,根据医院分离株的耐药特点,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林梅瑟;许建平;张贻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心脏锐器伤的诊治方法及感染的预防.方法 医院1999年7月-2010年6月共收治36例心脏锐器伤患者,均为刀刺伤,入院后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和围术期感染预防.结果 全组36例患者中,28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77.8%,死亡8例,死亡率为22.2%,死亡8例均为穿透性心脏损伤者;存活的28例患者无继发感染,无二次开胸.结论 心脏外伤特别是穿透性心脏损伤患者,果断开胸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要提高围术期感染的预防意识,以加快患者恢复进程.
作者:谢荣景;马永峰;赵长虹;刘占豪;张冬;要莉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肿瘤患者因疾病本身以及反复多次化疗,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笔者为探讨相关预防措施,现将351例感染患者的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支彩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耐碳青霉烯酶鲍氏不动杆菌(CRAB)之间的同源性,了解有无流行暴发以及流行变迁.方法 对医院2007-2008年以及2005年上半年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CRAB复活后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同源性.结果 PFGE方法分析发现,2007-2008年所复活的63株细菌中共有A、C-L等11种基因型,主要为流行株C和流行株E,各有20株,各占31.7%;此时期,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分离的25株CRAB主要来源于流行株C(72.0%),该病区中流行株C早分离于2007年12月,之后在2008年引起持续而频繁的感染;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分离的细菌以流行株G1为主(40.0%),呼吸科病房及留院观察室均以克隆株E为主;SICU 2005年2-6月分离的CRAB有A和B两种基因型,以流行株B为主,占80.0%;克隆株A首次分离于2005年2月的SICU的痰标本.之后(2007-2008年)在所研究的各个病区同断出现.结论 近两年医院CRAB主要的PFGE基因型为流行株C和流行株E,克隆株G1和克隆株E可引起暴发流行;同一克隆株可在同一病房内发生交叉感染从而引起流行暴发;流行相关的克隆株可在病区长期生存,从而引起病区内持续感染,需要积极采取感染控制措施;与2005年相比,近两年SICU中的主要流行株由克隆株B变为克隆株C,推测同一个病区的流行基因型可能存在流行变迁.
作者:陈海红;李华茵;何礼贤;胡必杰;陈雪华;周春妹;高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引起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真菌性败血症的感染因素,探讨控制感染流行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7-17日集中出现的感染病例,对其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查结果、侵入性治疗、原发基础疾病等进行研究,采取多科合作、启动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控制真菌性败皿症感染在病室内流行.结果 同期NICU内真菌性败血症感染罹患率为5.43%,真菌均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引起感染高危因素有早产、原发疾病、免疫力低下、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侵人性治疗等;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后,所有感染病例均痊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NICU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属局部暴发流行,早期发现、从各个环节予以分析、早期开展经验性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的进一步蔓延.
作者:李晖;钟巧;高晓玲;王晨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眼科手术多数是在抵抗力很低、血管组织较少的眼球组织内进行,而且手术比较精细,一旦感染可造成失明.因此,加强眼科专科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尤为重要.
作者:陈艳;李娟;郑艳萍;何为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铜仁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双纸片协同试验及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ESBLs,根据NCCLS 2005年判断标准分析结果.结果 从790株阳性标本中检出产ESBLs菌株275株,总检出率为34.8%,其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 177株,肺炎克雷伯菌98株,检出率分别为22.4%和12.4%;产酶菌株对头孢菌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产ESBLs细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大多耐药,而对哑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敏感性好.结论 ESBLs产酶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仅对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敏感,及时监测产ESBLs的发生率及其耐药趋势,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作者:姚毅;严谦;严仔敦;赵凯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2005-2009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方法 无菌操作收集5年胆道感染患者的391份胆汁进行培养,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91份标本中有215份阳性,共检出265株病原菌,检出率为55.0%,其中革兰阴性菌182株,占68.7%,革兰阳性菌71株,占26.8%,真菌12株,占4.5%,较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克雷伯菌属、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均<3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低,真菌的药物敏感性很好.结论 胆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有增加的趋势,但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肠球菌属所占比率有所上升;在抗感染治疗中阿米卡星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万古霉素首选,同时兼顾厌氧菌和真菌.
作者:姜艳梅;刘新元;王晶;肖晓光;王楠;袁宏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