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9年金华市中心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应华永;卜黎红;朱以军;赵硕;张丽英;徐瑞龙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 药敏试验, 泛耐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摘要:目的 了解金华市中心医院2009年临床分离的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临床分离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判断标准参照2007年版CLSI文件.结果 临床共分离出2224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5.7%,革兰阳性菌占24.3%;耐甲氧西林会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51.7%和91.5%,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的检出率首次高于粪肠球菌,分别为52.1%、25.5%;屎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但对氯霉素的耐药率相反;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ESBLs检出率分别为53.8%和43.1%;不动杆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2.2%、60.1%;出现7株泛耐药铜绿单胞菌和5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医院细菌的耐药现状比较严峻,尤其是泛耐药不发酵精革兰阴性杆菌的增多,应引起重视,并及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外科系统疾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荟萃分析

    目的 评价神经外科系统疾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荟萃分析对2001-2009年神经外科相关疾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每个危险因素的综合OR值.结果 检索2001-2009年文献,共有17篇符合该次调查范围,17篇文章共统计9386例患者,其中2490例发生HAP,发生率为26.53%;有12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机械通气、意识障碍、鼻饲、吞咽困难、肺部疾病、使用H<,2>阻滞剂、住院天数、气管切开、糖尿病、年龄、吸烟史、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发生相关因素的感染率在22.89%~65.94%.结论 机械通气、意识障碍、鼻饲、吞咽困难、肺部疾病、使用H<,2>阻滞剂、住院天数、气管切开、糖尿病、年龄、吸烟史、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等是神经外科系统疾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航;赵丛海;李桂杰;庞灵;王彪;李东原;秦治刚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率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专职人员为主,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配合,以科室为单位调查2009年11月19日0:00-24:00的所有住院患者,按现患率调查要求,统一设计床旁调查表和个案病史调查表,将所有调查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查482例,实际调查473例,实查率98.13%;发生医院感染1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3.8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 应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病原菌送检率,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王玮;王江;汪戈;王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腹水高迁移率族蛋白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慢性肾衰竭及并发感染患者腹水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35例临床腹水标本(其中慢性肾衰竭无并发症10例,肾衰竭并发肺炎12例,肾衰竭并发腹膜炎13例)进行HMGB1检测,同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液中的CRP水平.结果 肾衰竭并发腹膜炎(C)组腹水(渗出液)HMGB1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肾衰竭无并发症(A)组及肾衰并发肺炎(B)组(漏出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腹水中HMGB1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血液中的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体内存在感染.结论 腹水HMGB1检测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腹水性质的鉴别有较好的临床意义,若联合血液CRP指标的检测对临床鉴别诊断慢性肾衰竭有无并发其他感染性疾病也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王婷婷;刘鸿生;蒋华振;陈国千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认知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医务工作者对感染的防护意识,维护医务工作者的身体健康.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选定某天,对在岗医务工作者发放调查表共190份.结果 收回167份有效调查表,问卷有效率为87.9%;认为医院感染会引起暴发流行的占73.1%;知道医疗垃圾要分类的162人,占97.0%;认为医务人员也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161人,占96.4%;参加医院感染培训的139人,占83.2%;会正确使用手消毒剂的158人,占94.6%;职业暴露后会正确处理的164人,占98.2%;知道洗手方法的161人,占96.4%.结论 绝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和防护有所掌握和了解,特别是平常关注较多的垃圾处理、手消毒剂的使用、洗手的方法等知晓率较高.

    作者:钱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医院临床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改进方法和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出院的340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全院37个临床科室均有抗菌药物使用,平均使用率49.45%;使用抗菌药物多的泌尿外科占81.98%;使用抗菌药物低的心理科占1.61%.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规范预防用药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占有重要之地;某些传统的用药观念必须改变,加强医院内抗菌药物管理,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的教育,可有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和改变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作者:冷应蓉;刘伟;罗光英;查筑红;陈璐;江蕾微;王敏;郭秀秦;黄冰;程永素;王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泌尿道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科患者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预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动态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8年1-12月住医院老年精神科患者泌尿道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942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8例,感染率为5.1%;泌尿道感染16例,占1.7%;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占43.75%,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株,占25.00%,变形菌属3株,占18.75%;合并其他疾病、住院时间长、年龄大、侵入性操作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发生泌尿道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精神科患者泌尿道感染危险因素多,开展动态目标性监测,制定预控措施,能有效降低医院泌尿道感染发生.

    作者:费静霞;曹玲珍;蒋菊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个人卫生习惯与细菌性阴道病

    目的 探讨个人卫生习惯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为细菌性阴道病的预防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2009年3-12月到医院门诊就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医院健康查体者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不同的个人卫生习惯与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的联系.结果 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与个人的洗浴习惯如淋浴或盆浴以及外阴清洗及用药、内裤材料、经期清洗外阴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非经期使用卫生护垫观察组感染率为69.2%,对照组为48.3%,经常阴道冲洗观察组感染率为50.8%,对照组为16.7%,经期使用卫生棉条观察组感染率为13.3%,对照组为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良的卫生习惯可以导致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去除各种不良的卫生习惯对于降低疾病意义重大.

    作者:张志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113838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流行趋势,确定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方法 调查2002-2009年113 838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2.53%,以上呼吸道感染高,占36.77%,其余依次为下呼吸道占24.09%、泌尿道占17.49%、胃肠道占7.00%、皮肤软组织占5.22%等;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免疫抑制剂、化疗、ICU、血液病、糖尿病、肝病、精神病、抗菌药物、骨腰穿、尿路捅管及动静脉插管、呼吸机、气管切开、急诊手术、其他慢性病和侵入性操作等19项因素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感染控制不平衡,但总体好转,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控制措施.

    作者:王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消化性溃疡与ABO血型、Lewis表型分布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病与ABO血型、Lewis表型分布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病患者作为溃疡组,选取同期80例健康志愿者做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ABO血型、Lewis表型分布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差异.结果 溃疡组80例患者中,O型血为42例,占52.5%,对照组中O型血25例,占31.3%,溃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溃疡组中Le(a+b+)共30例,占37.5%,对照组中Le(a+b+)共10例,占12.5%,溃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溃疡组Hp感染率不同血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溃疡组Le(a-b+)Hp感染率为63.2%,明显高于其他Lewis表型(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与血型、Lewis表型分布、幽门螺杆菌感染有重要关系,其中O型血患者多发,是消化性溃疡的高发人群.

    作者:梁敏华;刘长海;王维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探讨城市中心城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9年住院患者进行MRSA感染的统计分析.结果 在2009年40 846份标本中,检出26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0.65%;26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MRSA 229株,检出率为86.42%;MRSA229株中9株是院内MRSA感染,占3.93%;220株为社区MRSA感染,占96.07%;该菌株对临床常用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60.00%,但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0%.结论 城市中心城区社区MRSA感染现状已相当严重,应当和地段医院或社区医院一起加强MRSA的预防及治疗工作.

    作者:药小萍;吴学勇;翁丽贞;袁剑庆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孕妇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临床特点、治疗策略,为治疗甲型H1N1流感重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3例甲型H1N1流感孕产妇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表现、影像学变化和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进行了剖宫产,1例做了引产,其中1例患者出现脑疝死亡.结论 甲型H1N1流感孕产妇疾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常合并多脏器衰竭,发病机制复杂,治疗上晚期孕妇及早终止妊娠,积极抗病毒和生命支持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刘政;王健军;李银鹏;罗春玲;沈祝明;杨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志贺菌属菌群及血清型18年的变化趋势与耐药性

    目的 监测医院1992-2009年与腹泻有关志贺菌属菌群及血清型18年的变化和耐药趋势,为北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疫茁的制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便培养,致病菌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群或血清型,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8年分离出志贺菌属6745株,包括志贺菌属的4个群27个血清型,B群多占72.0%;D群占27.3%,有明显增多的趋势;福氏志贺菌F2a、Fla分别占73.3%、4.0%;不同菌群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有差异,B群多药耐药较多.结论 志贺菌属菌群及血清型种类多,随时间的变迁变化明显,耐药性不同,应重视监测并指导防治.

    作者:崔恩博;郭桐生;鲍春梅;陈素明;王欢;张菊玲;张成龙;毛远丽;曲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分离出的21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9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下呼吸道,其次是手术创面等部位;主要分布在ICU、呼吸内科、脑外科等科室,分别占34.2%、26.5%、21.5%;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98.2%、92.2%、91.8%;耐药率>50.0%的抗菌药物是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妥布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7.2%、55.7%、52.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细菌,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以减少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和医院感染的扩散.

    作者:王芳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加强辖区内市、镇、村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方法 在12个镇(街道)的基层医疗机构丌展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处理等各个环节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实行无缝化管理.结果 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工作,相关人员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回收程序也逐渐规范,各试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办案行之有效,可以在有条件的镇(街道)加以推广.

    作者:蒋宁;韩利东;屠晴静;王充;宋忙华;周佳妮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急诊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目的 探讨急诊捕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125例急诊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和预后.结果 125例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36例,发生率为28.8%;年龄、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心肺脑复苏、再插管和抗菌药物的应用等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缩短上机时间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结论 急诊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复杂,缩短上机时间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其发生.

    作者:陈红辉;缪心军;陈之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外排泵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与外排泵adeA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琼脂两倍稀释法检测鲍氏不动杆菌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PCR法扩增外排泵编码基因ade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ade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药敏结果显示,耐药率高的是亚胺培南,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92.9%、78.8%,临床常用的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耐药率均>50.0%;氨曲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抗菌药耐药率相对较低;85株鲍氏不动杆菌中有多药耐药株52株,占61.2%;adeA基因的检出阳性率为81.2%,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多药耐药菌株adeA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敏感菌株,其中3株相对表达量为敏感菌株平均表达水平>20倍.结论 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株耐药情况严重,其主动外排系统adeA基因表达增强在多药耐药性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唐吉斌;翁伟;周东升;吴志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 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情况,探讨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方法 2009、2010年ICU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为29.98%,2010年感染率为36.36%;2010年MRSA占全部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的21.98%,明显低于2009年的47.97%;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结论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产生的关键.

    作者:穆丽焕;姚源;周景杰;赵金英;王磊;赵欣;张丽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颅内感染患儿脑脊液及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脑脊液级血清S-100b蛋白变化在颅内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脑脊液(CSF)及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急性期水平分别为(0.752±0.126)ng/ml及(0.531±0.103)ng/ml,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急性期水平分别为(0.537±0.108)ng/ml及(0.370±0.101)ng/ml;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急性期水平,显著高于其恢复期水平和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急性期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F及血清中S-100b蛋白的含量与脑损伤程度相关,对病情判断和顶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严世辉;盛小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对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ECO)和肺炎克雷伯菌(KPN)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共78株ECO和36株KPN,均来自医院2007-2009年接受胆道手术患者的胆汁标本,采用K-B法测定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纸片协同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 胆道感染ECO和KPN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对第二~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ECO在53.8%~65.4%,KPN则在47.2%~61.1%;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分别为70.5%和72.2%,环丙沙星分别为57.7%和47.2%;所有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全部敏感,对含酶抑制剂复合药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也较低;ESBLs检出率ECO为43.6%,KPN为41.7%.结论 ECO和KPN是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术前过早、过多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产酶菌株增多和耐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作者:孙海燕;王亚玲;肖美英;钱小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大型医院内镜中心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

    目的 加强内镜中心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防止因内镜清洗消毒不当引起医源性感染,保让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方法 整合资源,成立内镜中心;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严格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流程布局、分区管理及清洗、消毒、储存、运送、监测,并做好各种记录.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形成了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监测科学化的模式,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流程规范,经检测内镜消毒效果均符合卫生部标准.结论 大型综合性医院只有建立健全内镜中心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及督导,才能杜绝因内镜消毒不严引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尹维佳;黄新;庄红娣;张慧;宗志勇;谭成;乔甫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