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快速生物指示剂假阳性原因分析

梁树森;王华生

关键词:脉动真空灭菌, 生物监测, 生物指示剂, 堪用柜
摘要:我科自2002年 9月开始采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高压蒸汽灭菌快速生物指示剂每周监测1次,培养3h后出监测结果,提高了监测质量.但偶而出现阅读结果阴阳混杂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肺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构成、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高龄、住院时间长、使用抗生素、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 结论应有针对性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

    作者:莫春梅;高凤群;韩淑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院内真菌感染94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院内真菌感染有增高的趋势,本调查统计1987~2000年医院感染真菌94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杨媛魁;王福刚;刘鑫;贾雪枝;高丽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头孢吡肟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目的观察头孢吡肟(马斯平)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 方法分析5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24例应用头孢吡肟1.0加入5%GS 100ml静滴,bid,28例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g加入5%GS 100ml静滴,bid,7~12 d为1个疗程. 结果头孢吡肟的临床有效率81.9%,治愈率77.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有效率84.2%,治愈率80.8%. 结论头孢吡肟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当,头孢吡肟可作为一线用药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作者:王晓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的回收管理

    为了避免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流入社会,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们实行了严格的监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作者:李振芬;高岩;赵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40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后的临床特征. 方法观察和比较感染性休克发生时和发生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结果 72.5%患者死亡,10例不发热者均死亡;25例血和(或)腹水培养的细菌培养阳性,G-菌占72%;血WBC及中性分类增高;血Alb和Pa明显下降;血BUN、CR、Glo和Bil升高. 结论 (1)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后容易死亡;不发热者,预后凶险;(2)感染性休克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作者:陈黎明;王陆军;曾珍;张晓峰;韩玉坤;张鸿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的病例对照配对研究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配对研究方法分析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延长的住院天数,共102对. 结果医院感染经济损失为平均每例4 344元;不同系统疾病的感染经济损失以神经系统疾病为高,平均每例6 542元;不同感染部位的感染经济损失以下呼吸道为高,平均每例4 956元;医院感染延长的住院天数为平均每例7.47 d. 结论医院感染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了住院时间,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杨学岭;赵敬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医院感染例会制度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为科学有效地进行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管理,我院近年实施医院感染例会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该会议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内容包括医院感染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实践,此例会制度具有高效、可操作性强,能在大多数医院普遍开展.

    作者:胡贤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万古霉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和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方法调查我院1997年5月~2001年4月住院的中重度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4例, 31例应用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的万古霉素,3例应用国产去甲万古霉素,每支剂量均0.5g(以万古霉素计),用法:0.5g加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3次,疗程4~62 d. 结果 22例痰培养检出 MRSA,4例检出MRSE,临床有效率76.5%,死亡率8.8%;细菌清除率60% ;相关肝、肾功损害分别为2例、4例,占17.6%. 结论万古霉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毒副作用相对较低,高龄患者以小剂量使用较为安全.

    作者:任小平;孙莉;苗青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患者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治疗及预后情况. 方法对2002年1~12月经标本送检证实为产ESBLs细菌感染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45例产ESBLs细菌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30例、肺炎克雷伯菌15例,与非产ESBLs菌比较耐药性明显增高,有39例合并有1~4项基础疾病,死亡率22.22%,抗菌药物应用中不按药敏结果使用的高达53.33%. 结论 ESBLs细菌感染者耐药性明显增高,往往合并有多项基础疾病,强化医师对ESBLs的认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必要.

    作者:王豫平;王慕云;廖致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一种新的由感染引发的系统性炎症的标记物-前降钙素

    严重感染和全身感染是在急救病房中引起病危和致死的常见病因,这些症状常常伴随体温变化、白细胞增多、心悸等系统性炎症反应.但是系统性炎症并不一定都是由感染引起,例如,胰腺炎、外伤、烧伤等患者也可以发生同样的炎症反应,而我们却很难分辨其原发性功能障碍和休克是否由系统性感染引起.细菌感染通常也可以不伴有全身感染,而且细菌感染检查结果阳性可能由于样品污染引起,检查结果阴性也不能排除全身感染.因此这些常规的临床实验室指标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 需要找到其他更有特异性的反映炎症引发感染的早期指标,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近发现前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有可能是感染时系统性炎症的一个特异性指标.

    作者:郭安臣;左萍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金黄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金黄杆菌属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 方法研究52例金黄杆菌属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对该菌株的低抑菌浓度,测定金黄杆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 结果 52例中>60岁者36例,全部病例均有基础疾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38.5%为混合感染,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药敏试验提示该菌耐药性广,头孢哌酮/舒巴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及哌拉西林为相对敏感抗菌药物;20株菌株的LD50范围为4.11×106/~5.68×108/小鼠,提示该菌属的毒力相对较弱. 结论金黄杆菌属毒力较弱,其所致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老龄患者,细菌耐药率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治疗应依据药敏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作者:陈吉泉;颜泽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武汉地区SEN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SEN病毒(SENV)感染状况. 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 对191例、6种不同人群血清中SENV-DNA 进行D亚型和H亚型分析. 结果 SENV的感染率为14.7%,6种人群中SENV感染率的高低依次为血浆置换患者(36.7%)、静脉吸毒者(33.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1%)、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9.4%)、重症肝炎患者(8.3%)、正常人群(5.6%). 结论输血和静脉吸毒是SENV感染的重要途径,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SENV感染不是病情加重的原因.

    作者:田德英;许东;张振纲;宋佩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社区诊所、区乡卫生院消毒工作调查分析

    为了解我市社区诊所、区乡卫生院消毒管理现状,于2001年6月对嘉兴市卫生局管理辖区内6所社区诊所、4所区乡卫生院消毒管理工作进行现状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丽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 方法根据原发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为依据选择真菌感染患者,采用微量稀释法测试药敏试验. 结果发现52例真菌感染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酮康唑耐药率较低为2.5%外,依次为两性霉素B 9.6%、氟康唑17.3%、伊曲康唑19.2%、咪康唑28.8%. 结论筛选出的52例真菌感染患者结合药敏试验合理用药,有效率可达88.5%,而耐药性的出现可能与大量使用咪唑类药如氟康唑有关.

    作者:张鹏;陈瑛;张文芳;白仁华;王金良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阴沟肠杆菌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调查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同时表达这两类酶的现状及耐药性,指导医生临床用药. 方法采用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阴沟肠杆菌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并用K-B法对抗菌药物进行体外药敏试验. 结果在68株阴沟肠杆菌中,8 株持续高产AmpC酶, 14 株产ESBLs,3株同时表达这两种酶. 结论产酶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远远高于不产酶菌,且多重耐药,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能较好地检测阴沟肠杆菌持续高产AmpC酶,适用于临床常规检验,为临床医生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合理建议,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施金玲;蔡璇;李从荣;彭少华;李红霞;李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医用灭菌器对腹腔镜器械灭菌效果的观察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的腹腔镜器械都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法灭菌.但戊二醛具有腐蚀性、刺激性,且浸泡时间长等缺点,同时也不易满足接台手术连续使用腹腔镜器械的要求.我院自2001年8月引进汇日医用(内镜)灭菌器对腹腔镜器械灭菌并进行监测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金颖;胡祖荣;苏润霞;赵根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1997~2001年武汉地区医院消毒效果监测

    目的回顾武汉地区部、省、市三级医疗机构1997~2001年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情况并探讨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按<消毒与灭菌评价方法及标准>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医院开展消毒效果监测. 结果 5年共检测各类样品2 624件,合格2 542件,检测合格率为96.88%;各类检测项目中,紫外线灯强度、无菌器械包检测合格率均达100%,空气检测合格率低,仅为74.19%. 结论武汉市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较高并有逐年提高的趋势,1995年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有进行修订的必要.

    作者:罗同勇;邓兵;齐昌俐;魏杰;梁建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217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调查本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耐药率. 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IST支原体试剂盒对217例NGU进行人支原体(Mh)和解脲脲支原体(Uu)检测和药敏试验. 结果 217例患者中Uu,Mh的检测率分别为25% 和9.2%,混合感染率为1.8 %,总检出率为36.0%;Uu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霉素和普那霉素(原始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7.8%、9.3 %、14.8%、 44.4 %、46.3 %和7.4 %;Mh 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30.0 %、10.0 %、 25.0%、65.0%、55.0%和15.0%. 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Mh次之,Uu 和Mh的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治疗两种支原体感染以原始霉素和交沙霉素好,其次为氧氟沙星和多西环素.

    作者:徐修礼;孙怡群;彭道荣;刘建新;樊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我院尿路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的151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对G-杆菌进行ESBLs的检测,肠球菌属进行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HLAR)的筛选. 结果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占前几位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53.64%、肠球菌属9.2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95%、假单胞菌5.96%;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13.58%,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16.67%,HLAR肠球菌属检出率为57.14%. 结论重视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检测,对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作者:喻华;刘华;颜英俊;周忠华;传良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压力蒸汽灭菌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1 存在的问题1.1 灭菌知识欠缺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及供应室宣教力度不足,不能把压力蒸汽灭菌知识,如其灭菌原理、灭菌范围、物品灭菌方式的选择、灭菌监测、待灭菌物品的要求等对临床科室广泛宣教,致使临床科室灭菌知识欠缺.

    作者:宋玉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