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万古霉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任小平;孙莉;苗青

关键词:万古霉素, 老年, 下呼吸道感染, 治疗
摘要:目的了解万古霉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和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方法调查我院1997年5月~2001年4月住院的中重度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4例, 31例应用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的万古霉素,3例应用国产去甲万古霉素,每支剂量均0.5g(以万古霉素计),用法:0.5g加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3次,疗程4~62 d. 结果 22例痰培养检出 MRSA,4例检出MRSE,临床有效率76.5%,死亡率8.8%;细菌清除率60% ;相关肝、肾功损害分别为2例、4例,占17.6%. 结论万古霉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毒副作用相对较低,高龄患者以小剂量使用较为安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217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调查本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耐药率. 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IST支原体试剂盒对217例NGU进行人支原体(Mh)和解脲脲支原体(Uu)检测和药敏试验. 结果 217例患者中Uu,Mh的检测率分别为25% 和9.2%,混合感染率为1.8 %,总检出率为36.0%;Uu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霉素和普那霉素(原始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7.8%、9.3 %、14.8%、 44.4 %、46.3 %和7.4 %;Mh 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30.0 %、10.0 %、 25.0%、65.0%、55.0%和15.0%. 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Mh次之,Uu 和Mh的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治疗两种支原体感染以原始霉素和交沙霉素好,其次为氧氟沙星和多西环素.

    作者:徐修礼;孙怡群;彭道荣;刘建新;樊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患者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治疗及预后情况. 方法对2002年1~12月经标本送检证实为产ESBLs细菌感染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45例产ESBLs细菌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30例、肺炎克雷伯菌15例,与非产ESBLs菌比较耐药性明显增高,有39例合并有1~4项基础疾病,死亡率22.22%,抗菌药物应用中不按药敏结果使用的高达53.33%. 结论 ESBLs细菌感染者耐药性明显增高,往往合并有多项基础疾病,强化医师对ESBLs的认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必要.

    作者:王豫平;王慕云;廖致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污染药物注射引起医院感染分析

    在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的严格管理中,因为注射器械污染引起的感染十分少见.但由于注射受污染的药物而引起的感染却并非少见.现将24例因静脉注射、局部封闭污染的药物引起败血症的医院感染分析如下.

    作者:朱风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PDCA法应用于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的尝试

    PDCA循环方法,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科学工作方式.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来进行.使医疗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自1998年以来,我们尝试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在医院感染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的工作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将具体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陈亚庆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某院2000年肿瘤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整理该院2000年肿瘤住院的病历资料,填写统一的个案登记表,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本研究调查肿瘤住院病例977例次,发现医院感染237例次,发病率为24.3%;男性感染率为22.1%,女性感染率为29.6%,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有、无医院感染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24.1%、2.7%,差异有显著性,相对危险度为11.4;感染易发生在下呼吸道. 结论医院感染增加了患者死亡的危险性,客观上促进了患者的死亡,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须控制呼吸道感染.

    作者:汪勇;刘力克;黄春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金黄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金黄杆菌属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 方法研究52例金黄杆菌属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对该菌株的低抑菌浓度,测定金黄杆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 结果 52例中>60岁者36例,全部病例均有基础疾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38.5%为混合感染,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药敏试验提示该菌耐药性广,头孢哌酮/舒巴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及哌拉西林为相对敏感抗菌药物;20株菌株的LD50范围为4.11×106/~5.68×108/小鼠,提示该菌属的毒力相对较弱. 结论金黄杆菌属毒力较弱,其所致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老龄患者,细菌耐药率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治疗应依据药敏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作者:陈吉泉;颜泽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头孢吡肟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目的观察头孢吡肟(马斯平)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 方法分析5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24例应用头孢吡肟1.0加入5%GS 100ml静滴,bid,28例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g加入5%GS 100ml静滴,bid,7~12 d为1个疗程. 结果头孢吡肟的临床有效率81.9%,治愈率77.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有效率84.2%,治愈率80.8%. 结论头孢吡肟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当,头孢吡肟可作为一线用药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作者:王晓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1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真菌感染分析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为了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合理使用药物,现将我院1994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14例大面积烧伤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那岩;马佳;张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 方法根据原发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为依据选择真菌感染患者,采用微量稀释法测试药敏试验. 结果发现52例真菌感染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酮康唑耐药率较低为2.5%外,依次为两性霉素B 9.6%、氟康唑17.3%、伊曲康唑19.2%、咪康唑28.8%. 结论筛选出的52例真菌感染患者结合药敏试验合理用药,有效率可达88.5%,而耐药性的出现可能与大量使用咪唑类药如氟康唑有关.

    作者:张鹏;陈瑛;张文芳;白仁华;王金良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用双重聚合酶链快速鉴别葡萄球菌及其甲氧西林耐药性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快速方法. 方法利用双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同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特有的耐热核酸酶(NUC)基因和编码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的mecA基因. 结果 9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NUC基因100%阳性,mecA基因阳性率为48.9%,药敏法MRSA的阳性率为47.9%;10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NUC基因100%阴性,mecA基因阳性率为35.6%,药敏法MRCNS阳性率为34.7%. 结论双重PCR技术检测葡萄球菌(SA、CNS)及其甲氧西林耐药性具有简便、快速、敏感和特异的特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鉴别方法.

    作者:阳志强;郭兆彪;宋亚军;周正强;王津;杨瑞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目的探讨HBcAg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临床常规乙型肝炎两对半的ELISA方法检测结果与HBcAg,HBV DNA的检测进行比较. 结果共检测113例标本,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时,HBcAg的阳性率为88.7%, HBsAg、HBeAg为阳性时,HBcAg的阳性率为100%, HBV DNA阳性标本中,HBcAg的阳性率为88.0%, HBeAg的阳性率为100%. 结论开展HBcAg的检测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HBV的感染程度及复制情况;用ELISA方法检测HBcAg, HBeAg基本上可以代替PCR HBV DNA的检测来反映HBV的复制情况.

    作者:周薇薇;肖征;赵莉萍;杨春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真菌二重感染的临床分析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不规则的用药,使真菌的二重感染日益突出,为了有效地预防真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现将我科性病门诊2002年7~9月791例非淋菌性尿道炎伴真菌感染20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万沐芬;周礼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的回收管理

    为了避免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流入社会,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们实行了严格的监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作者:李振芬;高岩;赵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介绍一种夹式监测采样托板

    采用平皿沉降法进行空气微生物采样,由于缺少具有一定高度,日常工作中多有不便,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研制了一种简易夹式监测采样托板与输液架配合使用,效果良好.

    作者:孙俐丽;梁贯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为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VAP的疗效,我们于2001年3月~2003年3月间用美国惠氏-百宫制药厂生产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治疗VAP66例,临床疗效观察如下.

    作者:王黎恩;陆佩文;殳儆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抗生素滴眼剂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滴眼剂是指1种或多种抗细菌药物制成的供滴眼用的水性、油性澄明液、混悬液或乳剂,亦可将药物以粉末、颗粒状或片状物的形式包装,另备有溶剂,在临用前以溶剂溶解形成澄明的溶液或混悬液的制剂[1].滴眼剂是眼科常用的剂型,由于其具有局部浓度高、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应用十分广泛,约占眼科总处方量的90%[2].邓雪蔚等[3]对成都市眼科用药的调查发现在销量前10位的品种中,抗菌药物占了绝对优势.其中,抗生素滴眼剂是临床上应用为广泛的药物.由于抗生素滴眼剂的广泛应用,化脓性角膜炎、沙眼、泪囊炎、淋菌性结膜炎等的预后大为改观.但是,抗生素滴眼剂的不合理使用甚至误用或滥用危害极大,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滴眼剂不容忽视.

    作者:张新妹;胡昌勤;马越;姜彩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武汉地区SEN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SEN病毒(SENV)感染状况. 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 对191例、6种不同人群血清中SENV-DNA 进行D亚型和H亚型分析. 结果 SENV的感染率为14.7%,6种人群中SENV感染率的高低依次为血浆置换患者(36.7%)、静脉吸毒者(33.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1%)、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9.4%)、重症肝炎患者(8.3%)、正常人群(5.6%). 结论输血和静脉吸毒是SENV感染的重要途径,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SENV感染不是病情加重的原因.

    作者:田德英;许东;张振纲;宋佩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肺炎的防治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肺炎的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肺炎的临床资料. 结果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肺炎的发生率为2.3%、病死率14.8%,其发生与高龄、术前合并疾病密切相关. 结论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降低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志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力百傲用于手术创口冲洗消毒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临床上使用消毒剂的抗菌效果. 方法用力百傲进行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心胸外科及妇产科的200例手术患者创口消毒. 结果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力百傲对创口及手臂部皮肤细菌的即时杀灭率均为100%,在术后24 h换药时切口部位亦未检出细菌. 结论手术伤口采用具有持效杀菌作用的力百傲进行消毒后再缝合,对控制医院感染有积极意义.

    作者:庄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院内真菌感染94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院内真菌感染有增高的趋势,本调查统计1987~2000年医院感染真菌94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杨媛魁;王福刚;刘鑫;贾雪枝;高丽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