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勇;刘力克;黄春玲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配对研究方法分析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延长的住院天数,共102对. 结果医院感染经济损失为平均每例4 344元;不同系统疾病的感染经济损失以神经系统疾病为高,平均每例6 542元;不同感染部位的感染经济损失以下呼吸道为高,平均每例4 956元;医院感染延长的住院天数为平均每例7.47 d. 结论医院感染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了住院时间,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杨学岭;赵敬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前用于外科洗手的消毒剂日趋增多,但一些消毒剂很难达到高效、快速、经济、简便、对皮肤无毒副作用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将75%酒精、术必泰消毒液的外科洗手消毒效果进行对比.
作者:陈涵月;杨明华;高红燕;飞秀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在实验诊断中的渗透和广泛应用,使得细菌鉴定、耐药基因的检测、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变得更加准确、简洁和快速.各种细菌基因分型技术逐渐成为临床上监测和鉴定细菌的主要手段[1,2],它在判定医院感染的暴发、确定感染的病原菌、寻找感染源以及识别一些特殊的致病菌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这些基因分型技术的方法及其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作者:刘丁;府伟灵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和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方法调查我院1997年5月~2001年4月住院的中重度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4例, 31例应用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的万古霉素,3例应用国产去甲万古霉素,每支剂量均0.5g(以万古霉素计),用法:0.5g加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3次,疗程4~62 d. 结果 22例痰培养检出 MRSA,4例检出MRSE,临床有效率76.5%,死亡率8.8%;细菌清除率60% ;相关肝、肾功损害分别为2例、4例,占17.6%. 结论万古霉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毒副作用相对较低,高龄患者以小剂量使用较为安全.
作者:任小平;孙莉;苗青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临床上使用消毒剂的抗菌效果. 方法用力百傲进行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心胸外科及妇产科的200例手术患者创口消毒. 结果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力百傲对创口及手臂部皮肤细菌的即时杀灭率均为100%,在术后24 h换药时切口部位亦未检出细菌. 结论手术伤口采用具有持效杀菌作用的力百傲进行消毒后再缝合,对控制医院感染有积极意义.
作者:庄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PDCA循环方法,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科学工作方式.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来进行.使医疗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自1998年以来,我们尝试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在医院感染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的工作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将具体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陈亚庆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患者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治疗及预后情况. 方法对2002年1~12月经标本送检证实为产ESBLs细菌感染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45例产ESBLs细菌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30例、肺炎克雷伯菌15例,与非产ESBLs菌比较耐药性明显增高,有39例合并有1~4项基础疾病,死亡率22.22%,抗菌药物应用中不按药敏结果使用的高达53.33%. 结论 ESBLs细菌感染者耐药性明显增高,往往合并有多项基础疾病,强化医师对ESBLs的认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必要.
作者:王豫平;王慕云;廖致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2 487例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主要地位,其中大肠埃希菌19%、肺炎克雷伯菌16%、肠杆菌属13%;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是37.5%和33.3%;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都比较高. 结论我院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实验室对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任利珍;张翊 刊期: 2003年第10期
1 凡士林油纱布的制作将凡士林与石蜡油按100∶5的比例配制后,加热溶解使其充分混合.将脱脂纱布按临床需要制成不同规格,将毛边撕掉后备用.将备好的纱布放于密闭的不锈钢或铝储物盒内,厚度不超过1.3 cm.将已溶解的凡士林与石蜡油的混合液倒入盛有备好纱布的储物盒内.将盛有凡士林油纱布的容器放入干热灭菌器进行灭菌,160℃,2 h.灭菌结束后,待温度降到40℃,开箱取物.
作者:薛淑芳;孙文贞;金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建立简便的纸片扩散试验,用于检测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 方法以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亚胺培南为底物,依地酸二钠(EDTA-Na2)为酶抑制剂,在MH平板上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协同敏感试验,并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比较. 结果任一药敏纸片与含酶抑制剂纸片间出现抑菌环扩大现象则表示受试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在82株受试菌中,协同试验阳性7株,与PCR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结果一致. 结论协同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与PCR技术相媲美,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日常初步鉴定.
作者:朱琴;彭少华;李从荣;李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抗生素滴眼剂是指1种或多种抗细菌药物制成的供滴眼用的水性、油性澄明液、混悬液或乳剂,亦可将药物以粉末、颗粒状或片状物的形式包装,另备有溶剂,在临用前以溶剂溶解形成澄明的溶液或混悬液的制剂[1].滴眼剂是眼科常用的剂型,由于其具有局部浓度高、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应用十分广泛,约占眼科总处方量的90%[2].邓雪蔚等[3]对成都市眼科用药的调查发现在销量前10位的品种中,抗菌药物占了绝对优势.其中,抗生素滴眼剂是临床上应用为广泛的药物.由于抗生素滴眼剂的广泛应用,化脓性角膜炎、沙眼、泪囊炎、淋菌性结膜炎等的预后大为改观.但是,抗生素滴眼剂的不合理使用甚至误用或滥用危害极大,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滴眼剂不容忽视.
作者:张新妹;胡昌勤;马越;姜彩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针对血液病真菌感染日益严重趋势,建立念珠菌基因扩增技术并应用于临床. 方法本研究应用Lyticase 破真菌壁提取DNA,采用二对引物分别对白色念珠菌EO3125bpDNA和念珠菌细胞色素P450 L1A1 243 bpDNA进行基因扩增;并分别对白色念珠菌标准株、临床样本株、其他念珠菌和不同细菌菌株进行基因扩增特异性比较,同时应用该技术检测血液病患者痰液和血液中念珠菌. 结果基因扩增显示EO3125 bp DNA只有标准株和临床样本白色念珠菌阳性,细胞色素P450 L1A1 243 bp DNA具有念珠菌种的特异性,临床血液和痰液标本检测阳性率显著提高,与临床病情一致. 结论血液病念珠菌感染基因扩增技术敏感性、特异性显著增强,而且耗时显著缩短,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沈建箴;吕联煌;佘菲菲;朱春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副百日咳博德特菌鉴定方法及细菌检验相关问题. 方法借助支气管炎痰培养在血平板上的菌落产生褐色素,将其用革兰阴性菌简易定属方法鉴定,进一步检查生物学特征,测定菌株的DNA碱基组成(G+C mol%),后确认. 结果鉴定为副百日咳博德特菌. 结论在不具备博德特菌诊断血清条件下采用临床革兰阴性菌属简易法鉴定副百日咳博德特菌,操作简便、可行.
作者:姚玉虹;石连仲;师静霞;陈国玉;徐迪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某院2000年肿瘤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整理该院2000年肿瘤住院的病历资料,填写统一的个案登记表,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本研究调查肿瘤住院病例977例次,发现医院感染237例次,发病率为24.3%;男性感染率为22.1%,女性感染率为29.6%,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有、无医院感染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24.1%、2.7%,差异有显著性,相对危险度为11.4;感染易发生在下呼吸道. 结论医院感染增加了患者死亡的危险性,客观上促进了患者的死亡,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须控制呼吸道感染.
作者:汪勇;刘力克;黄春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调查本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耐药率. 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IST支原体试剂盒对217例NGU进行人支原体(Mh)和解脲脲支原体(Uu)检测和药敏试验. 结果 217例患者中Uu,Mh的检测率分别为25% 和9.2%,混合感染率为1.8 %,总检出率为36.0%;Uu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霉素和普那霉素(原始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7.8%、9.3 %、14.8%、 44.4 %、46.3 %和7.4 %;Mh 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30.0 %、10.0 %、 25.0%、65.0%、55.0%和15.0%. 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Mh次之,Uu 和Mh的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治疗两种支原体感染以原始霉素和交沙霉素好,其次为氧氟沙星和多西环素.
作者:徐修礼;孙怡群;彭道荣;刘建新;樊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确定注射器启封后的有效使用时间. 方法对12个科室的120具注射器在启封后配制非抗生素药液与抗生素药液过程中每隔1 h采样培养做微生物学鉴定. 结果启封后配制非抗生素药液,4 h内无细菌生长,7 h内样本合格率达88.81%;配制抗生素药液,5 h内无细菌生长,7 h内样本合格率达93.33%. 结论配药注射器使用有效时间定为4 h.
作者:张晓霞;闫丽;张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为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VAP的疗效,我们于2001年3月~2003年3月间用美国惠氏-百宫制药厂生产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治疗VAP66例,临床疗效观察如下.
作者:王黎恩;陆佩文;殳儆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武汉地区部、省、市三级医疗机构1997~2001年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情况并探讨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按<消毒与灭菌评价方法及标准>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医院开展消毒效果监测. 结果 5年共检测各类样品2 624件,合格2 542件,检测合格率为96.88%;各类检测项目中,紫外线灯强度、无菌器械包检测合格率均达100%,空气检测合格率低,仅为74.19%. 结论武汉市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较高并有逐年提高的趋势,1995年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有进行修订的必要.
作者:罗同勇;邓兵;齐昌俐;魏杰;梁建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 432株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 432株病原菌中,G-菌占48.26%,G+菌占37.66%,真菌占11.69%;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15%)、大肠埃希菌(12.79%)、铜绿假单胞菌(12.77%)、真菌(11.69%)、肠球菌属(7.29%)、表皮葡萄球菌(6.68%)、克雷伯菌属(4.99%);大多数病原菌耐药率高,但G+菌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较敏感, G-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性高. 结论近年,病原菌仍以G-菌为主,但G+菌逐年上升,尤其是表皮葡萄球菌及真菌感染日趋增多,同时耐药率加速增加.
作者:于兴;王素芬;陈进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同时表达这两类酶的现状及耐药性,指导医生临床用药. 方法采用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阴沟肠杆菌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并用K-B法对抗菌药物进行体外药敏试验. 结果在68株阴沟肠杆菌中,8 株持续高产AmpC酶, 14 株产ESBLs,3株同时表达这两种酶. 结论产酶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远远高于不产酶菌,且多重耐药,改良的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能较好地检测阴沟肠杆菌持续高产AmpC酶,适用于临床常规检验,为临床医生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合理建议,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施金玲;蔡璇;李从荣;彭少华;李红霞;李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