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肺炎细菌耐药性调查

徐昕;许燕卿;左亚沙;源孔文;崔金环;司建华

关键词:医院感染, 医院内肺炎, ICU, ESBL, 抗生素
摘要: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内肺炎(NP)菌群的分布及耐药特点,探讨其临床防治对策. 方法回顾总结ICU1 998年7月~2000年7月NP的病原菌谱、耐药性及其临床特征.结果 131例NP感染菌389株中G-杆菌占65.6%、G+球菌占23.1%、真菌占11.3%;G -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43.1%),G+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0.0%),MRSA 占金黄色葡萄菌的96.3%;产ESBL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除嗜麦芽黄单胞菌外,G-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较敏感;产ESBL菌株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MRSA对万古霉素皆有100%的敏感率.结论 NP感染以G-杆菌为主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为降低多重耐药菌和产ESBL菌的产生,对人工通气管道应定时彻底消毒,并严格控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心瓣材料和不同浓度细菌与皮下软组织感染的关系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人工心瓣材料和不同浓度细菌与皮下软组织感染的关系.方法将4种浓度分别为104 CFU/ml、106CFU/ml、108CFU/ml、1010CFU/ml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液等量注入日本长耳白兔单侧皮下软组织切口,以对侧无菌切口为对照,或同时在皮下软组织放入不同人工心瓣材料涤纶、热解碳、聚四氟乙烯,观察皮下软组织切口感染与植入不同人工心瓣材料和污染细菌浓度的关系.结果表皮葡萄球菌引起兔皮下软组织感染少需要108CFU细菌,当涤纶、热解碳、聚四氟乙烯存在时,分别只需要104CFU、106CFU、106CFU细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皮下软组织存在人工心瓣材料时,较少的污染细菌即可导致感染,材料不同,引起感染所需的细菌量不同.

    作者:黄云超;张尔永;石应康;李旭;周云;李云涛;于丁;雷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医院感染相关经济学分析与研究

    目的研究在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的各种经济活动中 ,如何以合理的投入使医院感染管理发挥大的作用.方法剖析医院感染相关经济学应用与研究现状,并以现代市场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探讨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经济规律,寻求医院感染相关经济学的研究方向.结果医院感染相关经济学的应用与研究存在相当的局限性,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结论将经济学有关原理与方法全面综合地运用到医院感染管理中,以丰富和完善医院感染相关经济学的理论和手段,并从中筛选适用的研究方法,为深入开展医院感染相关经济学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谢伟斌;陶琳;李信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液病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

    医院感染目前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血液患者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也是导致血液患者死亡的常见的原因之一.为探讨血液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对策,我们对46例发生医院感染的血液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作者:吴燕子;孙莉;井玉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放化学指示卡外包装布的改进

    根据护理质量管理要求,需要在高压蒸汽灭菌的大消毒包、器械包及敷料包中央放置化学指示卡,通过卡颜色的变化,判断包中央的温度、湿度、渗透度与持续时间是否达到灭菌的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对放化学指示卡的外包装布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

    作者:吴岚;王明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瑞得林在透析器复用灭菌中临床应用效果的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行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器复用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有效的灭菌方法. 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热原反应发生率与透析器出、入口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并对30 例透析患者使用3.5%瑞得林(Renalin)连接瑞得冲(Renatron)复用机与0.3%过氧乙酸手工复用透析器,比较两者尿素氮、肌酐的清除率.结果使用3.5 %瑞得林灭菌复用透析器时,细菌培养种类明显比0.3%过氧乙酸和1%甲醛少(P<0.001);3.5%瑞得林机器消毒透析器10次与用0.3%过氧乙酸手工5次复用的透析器肌酐清除结果相同,尿素清除明显优于手工(P<0.001 ).结论 3.5%瑞得林消毒液具有高效灭菌作用,在清洗透析器的同时,保护了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和毒素清除率,与瑞得冲合用可以增加透析器的使用次数, 减少透析费用.

    作者:弓在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表浅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腹腔镜(LC)胆囊切除术后医院表浅切口感染发生的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某院196例LC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查阅病历、院外追踪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6例LC胆囊切除术患者发生表浅切口感染27例,医院感染率为13.8%,术后表浅切口感染与手术医师有关(P<0.01);感染者较非感染者延长伤口愈合时间6周.结论 LC胆囊切除术后医院表浅切口感染发病率较高,因其发生在院外,多数漏报,不易引起外科医师的重视;外科医师对切口感染的重视程度和手术操作技巧是预防和控制发生医院表浅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淑蓉;李六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肝星形细胞CD14表达变化在内毒素肝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内毒素肝损伤过程中肝星形细胞(枯否细胞,KC)CD14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动态变化,进而探讨内毒素肝损伤的机理.方法经尾静脉内注射不同剂量(1 mg/kg、10 mg/kg)大肠埃希菌内毒素(LPS),复制内毒素肝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小鼠肝脏CD14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组织TNFα、IL-6的水平,光镜观察肝组织学变化. 结果内毒素肝损伤过程中,KC表面CD14表达呈进行性上调,且与内毒素呈明显的量效关系;CD14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OD值)与肝组织TNFα、IL-6及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内毒素肝损伤过程中,随着CD14表达上调,内毒素对库普弗细胞的激活作用则相应增强,释放促炎因子TNFα、IL-6等进一步增加,加重肝组织的损伤;肝星形细胞CD14表达上调可能是内毒素肝损伤的重要机理之一.

    作者:谢国旗;蒋建新;陈永华;刘大威;张宇;周继红;朱佩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

    目的了解全市医院感染发病率、部位发病率、漏报率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对全市26所县级以上综合医院166 199位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并对7 603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医院感染发病率4.86%;部位发病率以呼吸道(43.9%) 、泌尿道(16.1%)、手术切口(12.9%)居前3位,漏报率9.88%;抗生素使用率80.0%.结论医院感染发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防治重点部位;应加强抗生素管理.

    作者:叶晓春;叶爱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人白细胞介素13重组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埃希菌的表达

    目的构建人白细胞介素13(rhIL-13)重组蛋白表达载体,热诱导rhIL-13在E.coli DH5α表达. 方法经巢式RT-PCR从非粘附贴壁生长的PBMC活化细胞中克隆hIL -13成熟蛋白编码基因,随后构建rhIL13-PBV重组蛋白表达质粒,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结果在hIL13-PBV/DH5α工程菌热诱导全菌蛋白中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约为10×103的hIL-13重组蛋白(rhIL-13蛋白).结论 rhIL-13的表达成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hIL-13的生物学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作者:黄庆;府伟灵;张雪;黄君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多因素Cox 模型分析

    目的预测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45例因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16个可能对医院感染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 结果年龄、粒细胞缺乏程度、低粒细胞持续时间、化疗周期和预防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对高危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

    作者:程伏林;胡名柏;袁宏银;魏正专;白德骄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精神病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

    目的提高精神病患者生存质量,为预防和治疗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了解精神病住院患者入院前HBV感染情况,并跟踪调查随访.结果通过患者定期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肝功能、放疫AFP及B超等检查,了解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功能病变情况及HBV感染后肝脏变化过程.结论本组住院患者住院前HBV总感染率为63%,HBsAg阳性9%,检出HBV感染模式13种,提示:是否与饮食习惯、精神病患者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有关.

    作者:叶智宾;付深省;曹克慎;许律琴;谢智军;戴立成;秦红萍;赵长江;石锦剑;陈照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ATOMA手机消毒器消毒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ATOMA口腔手机消毒器消毒效果.方法应用ATOMA口腔手机消毒器(意大利DX公司设计、生产)对口腔临床常用涡轮机头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 ATOMA口腔手机消毒器运行134℃/4min的消毒程序,即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嗜热脂肪杆菌等的杀灭效果可达100%,对HBsAg的灭活完全有效.结论 ATOMA手机消毒器操作简便,防护功能强,是口腔科临床工作中一种安全可靠、高效快速的现代化口腔涡轮机头消毒方法.

    作者:孙华;王芸;杨聚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26例胆汁细菌学分类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胆汁中细菌分类及耐药状况,指导胆道外科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126例胆道疾病手术患者抽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分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培养出15种66株细菌,其中42例有细菌生长,14例为厌氧菌,6例为混合菌;5例培养出3株,10例培养出2株; 对青霉素类,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性明显升高,对庆大霉素和甲硝唑药敏率较高. 结论正常胆汁无菌,胆道为混合菌感染,近年少用的庆大霉素、甲硝唑应为首选药.

    作者:杨雪英;邝洁如;杨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气管切开术后感染防治的进展

    气管切开术在上世纪40年代仅用于解除上呼吸道梗阻.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气管切开术不仅用于解除上呼吸道梗阻,而且应用于下呼吸道梗阻;伴随气管切开术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并发症时有发生,感染尤其常见.本文对气管切开术后感染及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则杨;杨晓英;李家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26例重型肝炎死亡病例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死亡病例医院感染发病率、易感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近10年收住的重型肝炎死亡病例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 126例重型肝炎死亡病例中有68例并发医院感染(占54.0%),急性重症、亚急性重症和慢性重症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8.9%、43.5%及6 6.1%,73.5%的死亡患者与医院感染有关;易感因素为严重的原发病、抗生素及激素的不合理应用. 结论重型肝炎并发医院感染发生率高、预后差,除应注重保护肝脏、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外,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治疗,更重要的是预防.

    作者:陈祖涛;甘建和;范宗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干预性血液传播疾病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保证患者临床用血安全,避免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医疗纠纷.方法干预性对手术前及预输血患者做HBsAg、HCV、HIV 、TP-ELISA 4项检查,采用意大利希亚克全自动酶免检测分析仪进行检测. 结果 3个月内1 632份标本中4项结果阳性率16.42% ,其中确认HIV感染者5例.结论对患者进行4项检测,确知其传染源,是医院感染普遍性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刘玉英;靳桂明;温广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干预性研究

    目的为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方法设干预组、非干预组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干预后其平均药费、平均抗菌药费均降低,尤其平均抗菌药费明显降低 ,妇科组更为突出.干预后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有显著好转(P<0.01). 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原因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无差异.结论本研究所实施的合理用药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医院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模式.

    作者:王力红;石海鸥;徐燕侠;张京利;王淑杰;王育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全方位做好医院质量监测控制医院感染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措施与解决方式.方法选择1998~2000年医院感染各项监测资料比较分析,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医院感染漏报率由1999年50. 0%下降为2000年5.56%,消毒灭菌质量逐年提高.结论质量监控使感染暴发的苗头及危险因素得到控制,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作者:曹力;梁慧;王鲜平;段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SICU)患者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痰菌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性.方法对78人296次阳性痰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作统计分析.结果分离G+球菌37株,占总数12.5%;所有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占84%,分离G-杆菌230株,占总数77.7%;分列前4位是:铜绿假单胞菌87株(37.8%),不动杆菌属50株(21.7%),克雷伯菌属23株(10%), 阴沟肠杆菌16株(6.9%),真菌26株(8.7%),92%为白色念珠菌属;药敏试验:碳青霉烯类、头孢三代、喹诺酮类仍对大部分G-杆菌保持较好敏感性,但个别菌株只对个别抗生素敏感.结果 S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仍以G-杆菌为主,耐药率较广的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黄单胞菌成为主要的感染菌株之一,葡萄球菌感染应作为MRSA、MRSE感染处理.

    作者:刘鲁沂;朱永健;于守丽;孙艺铸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调查及体外药敏监测

    目的监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现状,指导临床抗感染化疗.方法采用纸片协同法检测ESBLs菌株,并对67株ESBL s菌株药敏进行分析.结果产ESBLs菌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仅亚胺培南尚未发现耐药株.结论实验室应注重ESBLs的监测和报告,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化疗,有效地控制ESBLs菌株在医院内的播散和流行.

    作者:李智山;周乐翔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