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魏丽惠
阴道斜隔综合征是指双子宫、双宫颈、双阴道和一侧阴道完全或不完全闭锁的先天性畸形,多伴闭锁阴道侧泌尿系统畸形。阴道斜隔综合征概念中有三个要点:(1)双宫体、双宫颈;(2)阴道斜隔起源于两个宫颈之间,向远端偏离中线斜行附着于一侧阴道壁,使一侧阴道腔成为盲端,患侧宫颈掩盖其内;(3)常合并有闭锁阴道侧泌尿系统畸形,以肾脏缺如多见。其存在的阴道斜隔表现为两面均覆盖阴道上皮的膜状组织,遮蔽患侧宫颈,隔的后方与宫颈之间形成“隔后腔”。1922年首次文献报道,此后国内外陆续有相关报道。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命名,国内于1985年命名为阴道斜隔综合征。该病真正的发生率目前并不清楚,有报道[1]在0.1%~3.8%。
作者:郭银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影响胚胎植入的因素多而复杂,其中优质的胚胎和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植入成功的两项基本条件。然而,生殖医学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发现部分患者尽管多次移植优质胚胎,且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均无异常,胚胎却未能植入成功[1]。近年来,有研究显示IVF-ET周期中过多的子宫收缩是导致胚胎植入失败的原因之一,胚胎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与子宫收缩的频率和强度成负相关,在胚胎移植前应用药物抑制子宫收缩可改善胚胎植入率,尤其是应用催产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atosiban)抑制子宫收缩来改善反复植入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RIF)患者助孕结局的研究[2],备受生殖医学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倪郝;全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反复植入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RIF)是指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plantation, IVF-ET)中移植8细胞胚胎8枚以上,或移植囊胚5枚以上未获得临床妊娠[1]。其原因多而复杂,其中实验室因素(培养胚胎质量、移植胚胎挑选、实验室质量控制等)为导致RIF的重要原因之一[2],不可忽视。本文就RIF实验室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改进RIF患者的结局。
作者:张力佳;罗琛;罗轶群;全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GDM)胎儿脂联素(adiponectin, APN)代谢的改变及与胎儿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GDM孕妇胎儿脐血(GDM组)和20例正常糖耐量孕妇胎儿(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NGT组)脐血血清APN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IR)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APN与胎儿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IR)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结果(1)GDM组脐血APN水平明显低于NGT组(t=3.586, P<0.01);新生儿体重、脐血IR明显高于NGT组(t=4.562, P<0.01);(2)脐血APN与新生儿体重(t=-0.547, P=0.013)、脐血IR(t=-0.493, P=0.027)成负相关性;(3)GDM组脐血糖化血红蛋白高于NGT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4, P=0.997)。结论胎儿在宫内暴露于GDM不利环境因素下可引起胎儿脂联素水平下降和胎儿相关指标的改变,为GDM对子代影响提供了一项理论依据。
作者:唐莉;左婵;隗伏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随着宫颈癌发病的日益年轻化,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日益增高,近年来开展的宫颈癌微创治疗系列手术:系统保留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SNSRH)、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腹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经阴道广泛性子宫切除术(VRH)、保留生育功能的广泛性宫颈切除术(RT)、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宫颈切除术(SNSRT)等术式可有效地满足年轻宫颈癌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该系列手术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及相关解剖学知识要求较高,为此,我们将于2013年12月在广州举办“首届宫颈癌微创治疗手术技巧及相关解剖研讨会”。本会理论联系实际,从手术相关解剖的角度讲解手术技巧。邀请国内著名宫颈癌微创治疗手术专家就术式的某一部分进行详细的专题讲座。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关系,并评价蛋白激酶Cζ(PKCζ)是否可作为婴儿早期预测过敏性疾病的指标。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40例单胎足月妊娠正常孕妇及40例GDM孕妇外周血及80例足月新生儿脐血中PKCζ水平,并对这些婴儿进行随访,调查出生后6个月内过敏性疾病发生情况。结果(1)正常孕妇组与GDM孕妇组所分娩新生儿脐血PKCζ的表达值2-ΔΔCT分别为(0.0015±0.000571)及(0.0011±0.0003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45,P=0.011);正常孕妇组与GDM孕妇组外周血PKCζ的表达值2-ΔΔCT分别为(0.0012±0.000511)及(0.0004±0.000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14,P<0.01);(2)正常孕妇组及GDM孕妇组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5%和60%,比较有显著差异(χ2=17.280,P<0.01);(3)GDM是婴儿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高危暴露因素(OR=8.500,95%CI 2.905~24.879,P<0.01);(4)脐带血PKCζ的表达对婴儿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临界值为0.00128,敏感性35.5%,特异性34.7%,而外周血PKCζ的表达对婴儿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临界值为0.000995,敏感性12.3%,特异性32%。结论 GDM是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高危暴露因素;脐血及孕妇外周血PKCζ对过敏性疾病均有预测作用。
作者:何平;李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经阴道注水腹腔镜(transvaginal hydro-laparoscopy, THL)由后穹隆镜(culdosco-py)发展而来。它是采用穿刺套管经阴道后穹隆穿刺进入盆腔,注入温生理盐水作为盆腔膨胀介质,借助微型内镜与器械,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妇科内镜新技术。目前国内外主要用作盆腔疾病尤其不孕症的盆腔结构诊断,也用来完成一些手术治疗。
作者:胡小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适合血管铸型及CT/MR扫描的填充剂配方浓度,为数字化人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提供技术基础。方法选择三种浓度的过氯乙烯CPVC(20%、15%、10%),分别与氧化铅(5∶100、8∶100、10∶100)、钆喷酸葡胺Gd-DTPA(1 mmol/L、2 mmol/L、5 mmol/L、10 mmol/L、15 mmol/L)及甘油(20%)进行填充剂的配制,分别经CT/MR扫描并观察其显影效果,以选择佳显影的填充剂浓度。结果不同配方及浓度的填充剂在CT及MR显影有差异。结论以CPVC作为动脉铸型的填充剂,其中加入氧化铅(8∶100)、Gd-DTPA(10 mmol/L)及甘油(20%)行CT及MR扫描显影效果好。
作者:黄睿;陈春林;刘萍;宋小磊;李泽宇;钟世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一、病例报告孕妇29岁,孕3产0,末次月经:2012年7月27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于2012年10月20日孕11+周行NT检查及2013年1月14日行孕23+周III级产前检查,胎儿均未见明显异常;于2013年4月16日孕37+周行III级产前超声检查见:胎儿肝脏右叶可见片状低回声区,范围约79 mm×53 mm,边界尚清,内回声尚均匀;CDFI:低回声区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可探及走行迂曲的肝动脉分支及门静脉分支,脐静脉肝内段受压左移(图1,2),提示:胎儿肝右叶实性占位声像(考虑肝母细胞瘤)。孕38+周在该院分娩一男婴,于2013年4月19日行超声检查见:肝脏右叶增大,上下斜径68 mm,肝右叶大部分回声增强,可见一粗大血管供血,内径约4.5 mm,走形迂曲,源自腹主动脉,其内分支血管扩张;肝脏左叶大小40 mm×30 mm,回声及形态未见明显异常;门静脉主干显示不清,门静脉左外支与肝动脉伴行。提示:肝右叶增大,回声增强,肝脏血管异常(图3,4)。新生儿行血清学甲胎蛋白检查:153380 ng/ml。出生后12 d在我院行肝右叶+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肝脏右叶弥漫性肿大,表面可见静脉怒张,颜色不均匀,同周围组织无粘连;肝左叶形态未见异常。术后病理如下:大体标本(肝右叶)送检组织大小8 cm×7.5 cm×4 cm,切面未见明确肿物(图5);镜下见部分区域未见肝小叶结构,肝索增生(2~4层),肝窦扩张,肝细胞核稍增大,肝细胞间可见髓外造血。综合我院及外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会诊意见,主要考虑为:(1)肝母细胞瘤(但细胞异型性不大,Ki-67增值指数低);(2)未见报道的腺瘤样增生(图6)。
作者:张玉兰;尚宁;王丽敏;马小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当前妇产科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疾病的诊断和预测。特别在临床工作中,建立高效的诊断和预测模型能为临床医生制定医疗策略提供有效的参考。
作者:霍智锋;陈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利用MR血管成像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成年女性子宫动脉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2012年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采用超导型3.0T核磁共振获取一例正常成年女性盆腔血管二维图像数据集,利用Minics 10.01软件对子宫动脉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构建的子宫动脉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清晰显示子宫动脉及其分支走行。结论基于MRA二维图像数据集的三维重建技术可构建出理想的在体成年女性子宫动脉数字化三维模型,为将来盆腔组织数字化研究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作者:彭程;陈春林;刘萍;郭传家;陈若兰;黄璐;陈兰;黄志霞;王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胎儿镜有诊断和治疗两种作用,临床应用已经有40年的历史。早使用胎儿镜的主要目的是检查胎儿畸形。有学者在全麻下暴露子宫,尝试使用5 mm的内镜诊断开放性脊柱裂(scrimgeour,1973)。此后,陆续报道使用胎儿镜产前诊断胎儿体表畸形,如多指(hobbins 1977)、下颌面骨发育不全(nicilaides,1984)、外生殖器畸形及短肋多指综合征(toftager-Laesen,1984)等。80年代中后期超声技术迅速发展,超声仪分辨率不断提高,绝大多数的结构异常可以通过超声波在第二孕期得到准确诊断。目前胎儿镜检查已少用于诊断体表畸形。
作者:高羽;方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1960年,Parrott DM等[1]将冷冻复苏后的小鼠卵巢进行移植并获得妊娠。卵巢组织冷冻是指冷冻保存卵巢的皮质组织或卵巢组织,目前多采用卵巢皮质组织。这种方法可以保存大量的原始卵泡,适用于无法进行超促排卵的癌症患者和青春期前癌症患者进行生育力保存。迄今为止,卵巢组织冷冻技术已经导致了24例正常分娩[2],日后癌症患者可能有望在癌症治愈后移植冷冻复苏后的自体卵巢组织恢复生育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癌症患者冷冻保存的卵巢组织中可能残留恶性肿瘤细胞,移植后可能导致肿瘤复发[3]。因此,在卵巢组织冷冻保存前进行恶性肿瘤转移风险的评估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增加恶性肿瘤患者卵巢组织移植的安全性。本文旨在综述目前恶性肿瘤患者卵巢组织冷冻复苏后自体移植中恶性肿瘤转移的风险及其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薪;许丽娟;田小龙;陶婷;陈士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传统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H),在获得肯定疗效的同时导致膀胱、直肠、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开展的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SNSRH)可有效地减轻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但该手术难度大,学习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对盆腔自主神经的分布、走行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缺乏清醒的认识。为此,我们将于2013年12月举办“第五届腹腔镜/SNSRH与相关临床解剖学研究高级研讨班”。本班为小班教学为主,从解剖学的角度学习和理解手术,由以陈春林教授为主的妇科肿瘤医师和解剖老师授课,采取尸体解剖、理论授课、手术录像讲解和手术观摩等方式进行交流。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盆腔器官脱垂是老龄化高发疾病,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生活质量。其诊治涉及妇产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及消化内科等多个学科领域,临床处理十分棘手。目前主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
作者:李宝恒;宋岩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尽管宫颈细胞学及HPV的筛查减少了许多宫颈癌的发生,但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仍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WHO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53万,并导致了27.5万女性死亡,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第4位。我国形势更为严峻,年增宫颈癌病例超过13万,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死亡达5.3万,因此,宫颈癌的治疗仍是临床妇科肿瘤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作者:王悦;魏丽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利用CT血管成像(CTA)原始数据集构建子宫腺肌病在体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因子宫腺肌病进行CTA扫描的患者1例,获取其CT原始断层二维图像数据集后利用Mimics软件对其盆腔脏器、动脉血管网及骨盆进行三维模型构建并配准融合。结果构建的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既可单独,也可整体显示盆腔内主要脏器、动脉血管网和骨盆等解剖结构,通过配准融合和旋转可以任意角度显示盆腔内主要脏器的空间立体位置及其与动脉血管网的关系,透视后还可观察病灶的血供来源、在子宫内的血流分布及丰富程度。结论利用CTA原始数据集,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构建出在体子宫腺肌病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为临床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个平台。
作者:陈春林;王黎;刘萍;钟世镇;唐雷;王建平;唐怡欣;陈兰;王俊;霍智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 GJ)是哺乳动物细胞间普遍存在的一种信号传导方式,它存在于除血液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以外的所有细胞、组织中,其在胚胎发育、可兴奋细胞同步收缩、组织稳态及细胞生长、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雌激素可在转录、翻译后多个水平上调节靶器官中间隙连接的组成亚单位--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 Cx)的表达及磷酸化状态而影响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ra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进而调节组织细胞群的信号传递及功能活动。本文重点关注近年来关于雌激素对间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调节的基因组及非基因组机制方面的研究。
作者:孙馥箐;段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