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璐;温弘;钱越;贺晶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检查对盆底重建手术后下尿路结构的评估作用.方法 纳入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因重度盆腔器官脱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3例,其中行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术的同时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的患者27例为盆底重建+抗尿失禁术组,单纯行经阴道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术者56例为盆底重建组.在二维及三维模式下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获得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静息、缩肛及大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倾斜角、尿道膀胱后角、肛提肌-尿道间隙、有无尿道漏斗形成及术后吊带的形态等参数,采用自身对照设计进行术前、术后的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膀胱颈移动度盆底重建组[分别为(2.3±0.5)、(3.1±0.7)cm]、盆底重建+抗尿失禁术组[分别为(1.6±0.4)、(3.6±0.4)cm]患者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1).大Valsalva动作时,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肛提肌-尿道间隙分别比较[盆底重建组分别为(3.62±0.45)、(3.26±0.92)cm,盆底重建+抗尿失禁术组分别为(2.96±0.47)、(2.72±0.3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4).盆底重建+抗尿失禁术组手术前、后在大Valsalva动作时尿道倾斜角有差异(P=0.01).术后超声下的形态观察:(1)盆底重建+抗尿失禁术组,术后出现排尿困难者2例,超声下显示在Valsalva动作时,膀胱底向阴道前壁膨出下移时尿道(膀胱颈及尿道远段)发生折叠、扭曲;术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者4例,超声下显示2例患者吊带有脱落现象,另2例在大Valsalva动作时吊带的移动位置较大.(2)盆底重建组,术后出现排尿困难者1例,超声下显示下尿路解剖位置未见异常;术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者5例,超声下可见3例患者在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位置下移明显,且膀胱底向后下方移动的幅度较大,表现为高活动性,另2例患者尿道内径增宽,有尿道自然闭合功能缺失倾向.结论 经会阴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下尿路的解剖结构,可为盆底重建手术后评估下尿路症状的原因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证据.
作者:钟小琳;宋健;许玉黎;吕香霖;钟小红;王爱萍;宋岩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GHp)孕妇的孕期血压控制和维持水平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终止妊娠、资料完整的344例初始诊断为轻中度GHp的孕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其孕期血压控制和维持水平(以收缩压和舒张压中较高1项分组)分为4组,(1)A组:<130/80 mmHg(1 mmHg=0.133 kPa)135例;(2)B组:(130~139)/(80~89)mmHg 160例;(3)C组:(140~149)/(90~99)mmHg 46例;(4)D组:(150~159)/(100~109)mmHg 3例.比较4组产妇的临床特征及重度GHp、伴蛋白尿的子痫前期(PE+Upro)、重度子痫前期(sPE)以及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生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组孕妇重度GHp、PE+Upro、sPE、SGA的发生率:A组孕妇重度GH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孕妇重度GHp和sP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D组孕妇重度GHp的发生率与A组、B组和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孕妇PE+Upro、SGA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使用药物降压的轻中度GHp孕妇的起始血压及母儿结局:48例使用药物降压的孕妇中,起始血压为(140~149)/(90~99)mmHg孕妇的重度GHp发生率明显低于起始血压≥160/110 mmHg者(P<0.05),但起始血压为(140~149)/(90~99)mmHg、(150~159)/(100~109)mmHg孕妇重度GHp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始血压水平与使用药物降压孕妇的PE+Upro、sPE、SGA发生率无关(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药物降压孕妇的起始血压水平(OR=3.566,95%CI为1.080~11.771,P=0.037)和孕期血压控制和维持水平(OR=4.787,95%CI为1.115~20.551,P=0.035)是轻中度GHp孕妇发生重度GHp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妇水肿(OR=2.651,95%CI为1.628~4.316,P=0.000)、胎儿生长受限(FGR;OR=1.103,95%CI为1.427~5.914,P=0.002)、轻中度GHp的发病孕周(OR=0.755,95%CI为0.578~0.985,P=0.038)是PE+Upr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FGR趋势(是指在产前检查中发现宫高小于同孕周平均值;OR=17.787,95%CI为1.833~40.396,P=0.000)、既往有PE史(OR=5.294,95%CI为1.086~25.800,P=0.039)、孕期血压水平(OR=2.109,95%CI为1.274~3.491,P=0.004)是s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FGR趋势(OR=25.622,95%CI为2.596~252.864,P=0.005)孕妇的胎儿SGA的发生率更高.结论 轻中度GHp孕妇孕期血压进行良好的控制和维持,有利于降低重度GHp和sPE的发生率,但对SGA的发生并无明显影响.
作者:申叶;杨孜;陈扬;石岩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期待治疗的条件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11例孕早期诊断为CSP的孕妇,其中9例期待治疗至孕晚期(孕晚期组),2例期待治疗至孕中期终止妊娠(孕中期组).比较两组孕妇的诊断孕周、CSP分型、孕次、产次、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术次数、终止妊娠的孕周、产后出血量、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水平、妊娠结局和产科并发症等.结果 孕晚期组9例孕妇,期待治疗均成功,于孕33周+2~36周+5终止妊娠;孕中期组2例孕妇,均因子宫破裂终止妊娠(分别为孕17周+2、17周+3).孕晚期组与孕中期组孕妇的孕次、产次及既往剖宫产术次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孕妇流产次数[分别为(1.3±1.1)、(4.0±2.8)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组9例孕妇中,7例为CSPⅠ型,2例为CSPⅡ型;孕中期组2例孕妇均为CSPⅢ型.11例孕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胎盘植入;无孕产妇死亡;6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6/11);11例孕妇产后出血量为(3582±510)ml.9例新生儿存活.结论 对于诊断为CSPⅠ型或Ⅱ型、强烈要求继续妊娠的孕妇,在充分知情产前或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子宫切除等风险后,可于三级医疗机构严密监测下继续妊娠;CSP期待治疗至孕晚期的方案仍需深入研究.
作者:贺芳;李剑琦;唐小林;林雁;苏春宏;陈敦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细胞(VEC)与白假丝酵母菌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卷曲乳杆菌对VEC的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阴道上皮细胞系VK2/E6E7细胞并分别制备白假丝酵母菌及卷曲乳杆菌悬液,应用扫描电镜观察VEC与白假丝酵母菌共同培养及加入卷曲乳杆菌干预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白假丝酵母菌感染VEC 6 h时,其侵袭VEC以诱导内噬方式为主,VEC表面伪足增多,接触并覆盖于白假丝酵母菌假菌丝表面;白假丝酵母菌感染12 h时,其侵袭VEC以主动穿透方式为主,白假丝酵母菌穿透VEC,破坏其表面结构,VEC伪足减少、消失,细胞膜破坏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加入卷曲乳杆菌干预后,VEC的形态有所恢复,白假丝酵母菌假菌丝结构破坏.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通过诱导内噬作用及主动穿透作用侵袭VEC;在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过程中,卷曲乳杆菌可通过占位效应对VEC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旭;李婷;牛小溪;王素霞;刘朝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辅助生殖技术(ART)作为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手段,常常使用促排卵药物来刺激卵巢以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因此,ART在受益于无数家庭的同时,是否会增加卵巢上皮性肿瘤尤其是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BOT)的发生风险,这是生殖科医师和妇瘤科医师备受关注的问题.BOT约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15%[1],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约30%的患者<40岁.尚未生育的BOT患者常常采取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对术后有生育要求而不能自然妊娠的BOT患者是否可以选择ART助孕治疗,以及ART是否会增加BOT术后复发的风险,这使得ART与BOT之间的关系受到高度关注.
作者:魏丽坤;宋学茹;杨文;薛凤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一、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相关概念本共识中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闭经、月经稀发或频发)、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FSH>25 U/L)、雌激素水平波动性下降[1].本共识中,根据是否曾经出现自发月经,将POI分为原发性POI和继发性POI.
作者:陈子江;田秦杰;乔杰;刘嘉茵;杨冬梓;黄荷凤;梁晓燕;秦莹莹;伍琼芳;杨晓葵;肖红梅;陈士岭;姚元庆;徐丛剑;曹云霞;张以文;庄广伦;陈贵安;林金芳;李尚为;朱桂金;章晓梅;华克勤;阮祥燕;吴洁;郁琦;孙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复合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是指宫腔内妊娠(intrauterine pregnancy;单胎或多胎)与至少1个部位的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同时存在的1种妊娠性疾病.而多部位妊娠指胚胎同时着床在多个部位,除涵盖HP外,也可指不同部位异位妊娠同时存在.随着盆腔炎症性疾病的发病率升高、不孕症增多和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开展,ART后异常妊娠的发生率上升,且病情复杂化(包括HP或多部位异位妊娠等).本文报道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4例宫内双胎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通过文献复习就HP现有的治疗方法和产科干预进行探讨,同时提高对ART后异常妊娠的认识.
作者:陈璐;温弘;钱越;贺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子宫颈癌由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由于性活动活跃的妇女易于感染HPV,致使35岁以下妇女所罹患的恶性肿瘤中以子宫颈癌为常见.高危型HPV检测用于子宫颈癌筛查因其所具有的高敏感度、高阴性预测值、高检测效率及提示病变转归的作用而独具优势,被WHO推荐单独用于子宫颈癌的初筛[1].在世界范围内,子宫颈癌筛查正在经历从细胞学检查为主向HPV检测的过渡.
作者:吴瑞芳;杜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平均复发时间约为18个月,复发以盆腹腔内病灶为主,远处转移主要为肺、胸膜.本文报道1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初始手术及化疗后肿瘤完全缓解达7年,复发表现为单纯的胸肋骨转移,经治疗后再次复发为多处骨转移及肺转移,无盆腹腔内复发转移表现.该卵巢癌患者的转移方式罕见,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杨洁;杨隽钧;赵峻;任彤;冯凤芝;万希润;向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患者27岁,孕0产0,因月经周期延长3年,停经6个月余于2017年1月就诊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2013年年末出现月经周期延长,5 d/(3~4)个月,2015年年初才在外院就诊,妊娠试验阴性(-),妇科B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孕激素试验有出血,撤退性出血第3天血催乳素1.656 nmol/L(即36.39 ng/ml),FSH 4.01 U/L,LH 1.82 U/L,雌二醇56.0 pmol/L,考虑为高催乳素血症.
作者:马若骛;谢梅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在上升[1].美国1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从1995年至2008年双胎妊娠的发生率上升了34%[2].双胎妊娠因其明显升高的早产率、新生儿死亡率而受到广泛重视[3];双胎妊娠不同的分娩方式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是否不同,以及如何为双胎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个体化的选择,也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尽管曾有许多研究显示,双胎妊娠孕妇自然分娩第2个胎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4-5],但1项多中心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对于第1个胎儿为头位的双胎妊娠孕妇,与自然分娩相比,择期剖宫产并不能降低其胎儿或新生儿的死亡或严重疾病的发生率[6].2014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G)和母胎医学会(Society for Maternal-Fetal Medicine)发布共识,双胎妊娠孕妇的第1个胎儿为头位时,可以考虑阴道试产[7].2015年,我国也制定了双胎妊娠临床处理指南[8],支持上述观点.但是双胎妊娠孕妇的剖宫产率仍然较高,美国1项研究显示,双胎妊娠孕妇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率达44%[9].那么哪些因素与双胎妊娠孕妇自然分娩相关,本文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申南;范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检测在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76例,其中早期(Ⅰa1~Ⅱa期)子宫颈癌39例、子宫内膜癌37例,术前分别将不同的SLN示踪剂[纳米炭、吲哚菁绿(ICG)、纳米炭联合ICG]注射至患者子宫颈的4个部位(纳米炭注射于子宫颈3、6、9、12点,ICG注射于子宫颈2、4、8、10点),术中观察并切除示踪的SLN,再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进一步行系统淋巴清扫及子宫切除术.术后经病理检查判断SLN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计算SLN的检出率以及SLN检测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76例患者的SLN总检出率为95%(72/76),双侧检出率为74%(56/76).ICG、纳米炭、纳米炭联合ICG 3种示踪方法的SLN总检出率分别为91%(48/53)、85%(57/67)、98%(43/44),纳米炭联合ICG的SLN双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独示踪法(P<0.05).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的SLN总检出率分别为95%(37/39)、95%(35/3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子宫颈癌的SLN主要位于闭孔淋巴结(32.4%,115/355)和髂外淋巴结(32.1%,114/355),子宫内膜癌的SLN主要位于髂外淋巴结(41.2%,91/221)和闭孔淋巴结(39.4%,87/221).(3)76例患者中,55例行系统腹膜后淋巴清扫术.这55例患者SLN检测的敏感度为75%,阴性预测值为96%;其中38例双侧检出SLN,其敏感度为100%,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子宫恶性肿瘤使用纳米炭联合ICG示踪的SLN检出率高于单独示踪法.子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的SLN主要位于髂外和闭孔淋巴结区域.SLN检测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梁斯晨;王志启;王建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Ⅰa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与假性脉管浸润(PVI)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5年12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行手术治疗且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Ⅰa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共515例,根据手术途径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32例(64.5%)和开腹组183例(35.5%),比较两组患者的脉管浸润[包括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和PVI]情况,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PVI的镜下表现;随访截止至2017年2月,随访时间为12~105个月,分析LVSI和PVI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的脉管浸润情况:515例Ⅰa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脉管内见癌栓共75例,其中LVSI 52例、PVI 25例(其中2例LVSI和PVI并存).腹腔镜组、开腹组患者脉管内癌栓的发生率[分别为15.4%(51/332)、13.1%(24/183)]及LVSI的发生率[分别为9.6%(32/332)、10.9%(20/183)]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PVI的发生率[6.3%(21/332)]明显高于开腹组[2.2%(4/183);χ2=4.377,P=0.036].(2)两组患者PVI的镜下表现:332例腹腔镜组患者中,21例为PVI,其中8例表现为外侧肌层中大的厚壁血管内存在肿瘤组织并伴有间质或有乳头样结构,13例表现为血管内的肿瘤组织呈游离状态;183例开腹组患者中,4例为PVI,其中3例表现为血管内的肿瘤组织呈游离状态,1例表现为管腔内的肿瘤组织伴有间质.(3)LVSI和PVI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情况:随访期内,75例LVSI和PVI患者中,7例失访,66例无复发生存,2例术后5个月复发,分别于术后12、25个月死亡,此2例均为腹腔镜组PVI患者,病理类型为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LVSI及PVI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49、46个月.结论 腹腔镜手术增加了Ⅰa期子宫内膜癌PVI的发生,但不增加LVSI,目前尚不能证明PVI影响患者预后.
作者:李龙卫;韩璐;王亚萍;陈琦;张丽芝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