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庆琳;陈晓端;谢幸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以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多见,而其中又以浆液性囊腺癌和黏液性囊腺癌占绝大多数,其恶性度高、发展快、预后差,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早期发现和诊断的手段.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成员,在恶性肿瘤、炎症及人体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在不同肿瘤中通过抑癌或促癌通路发挥抑癌或促癌作用,并且可稳定存在于血浆和血清中,易于检测,因此被作为某些肿瘤的标志物[1].
作者:杨军;吴淑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31岁,孕1产1,因停经12周+3超声检查发现子宫肌瘤,产后阴道不规则流血3个月,伴体质量减轻、乏力、间断咳嗽8d,于2010年8月30日收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患者末次月经2009年8月11日,规律产前检查,肌瘤缓慢增大.孕足月于美国某医院行缩宫素静脉点滴引产+分娩镇痛,产程中左下腹持续疼痛,后因胎头下降停滞于2010年5月21日行剖宫产分娩一女活婴,体质量3 572 g.术中出血1 450 ml,术中探查子宫、卵巢、输卵管无异常.
作者:杨莹超;李小平;王世军;王建六;魏丽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盆腔痛患者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的内异症盆腔痛患者332例,随访截止至2010年3月,随访时间为6~108个月,平均(44±2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的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32例内异症盆腔痛患者行保守性手术后,随访期内盆腔痛缓解患者共281例(84.6%,281/332),未缓解或加重患者共51例(15.4%,51/33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子宫直肠陷凹重建术、骶前神经切断术(PSN)、合并子宫腺肌病、术后药物治疗是影响内异症盆腔痛患者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后疗效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这些因素也是影响内异症盆腔痛患者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后疗效的独立因素(P<0.05),其中,年龄大、行子宫直肠陷凹重建术和PSN、术后给予药物治疗为保护性因素,而合并子宫腺肌病为危险性因素.结论 保守性手术治疗内异症盆腔痛的效果显著.年龄大、行子宫直肠陷凹重建术和PSN、术后给予药物治疗是影响内异症盆腔痛患者行保守性手术的疗效的保护性因素,而合并子宫腺肌病为危险性因素.
作者:穆博然;张震宇;许洪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Bakri止血球囊(简称Bakri球囊)放置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广东地区13家医院、经一线治疗方法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孕妇109例,放置Bakri球囊治疗产后出血.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放置Bakri球囊后出血明显减少,无需另外加用其他有创性止血方法为止血成功.记录放置Bakri球囊前、后阴道流血量,检测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分娩至放置球囊时间间隔、球囊放置途径及留置时间、球囊放置后并发症等.对放置Bakri球囊止血成功率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1)109例患者产后24 h阴道流血量平均1 523 ml,102例患者放置Bakri球囊后成功止血(成功组),7例患者出血仍不能控制(失败组).Bakri 球囊止血的总成功率为93.6%(102/109),失败率为6.4%(7/109).其中,剖宫产分娩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为94%(93/99),阴道分娩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为9/10.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瘢痕子宫作为高危因素的患者放置Bakri球囊后,其止血成功率分别为88%(45/51)、13/16、95%(19/20),前两者略低于止血总成功率.(2)成功组放置Bakri球囊后的产后出血量(364 ml)明显少于失败组(1 533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109例患者中,经阴道放置Bakri球囊38例,其中36例成功止血,成功率为95% (36/38);经剖宫产切口放置Bakri球囊71例,其中66例成功止血,成功率为93%(66/7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放置Bakri球囊的留置时间为(22.0±3.0)h,失败组留置时间为(3.0±1.0)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09例患者中,Bakri球囊放置后无官腔感染,产后42 d超声随访未发现盆腔异常.所有患者产后随访2~6个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Bakri球囊用于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快速的止血方法.
作者:高羽;王子莲;张建平;王冬昱;尹保民;朱斌;何艳君;侯红瑛;曹伍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既往盆腹腔手术对本次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因妇科疾病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3 283例,其中719例(21.90%)患者既往有盆腹腔手术史(研究组),2 564例(78.10%)患者无盆腹腔手术史(对照组).研究组719例患者中,既往手术次数:单次525例,多次194例;既往手术原因:妇科185例,产科305例,外科108例,混合(妇科、产科或外科原因中至少同时有两种者)121例;既往手术方式:开腹650例,腹腔镜69例.比较两组患者盆腔粘连情况及本次妇科腹腔镜手术情况(包括主套管针脐上穿刺比例、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比例、中转开腹率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研究组既往盆腹腔手术对盆腔粘连及本次腹腔镜手术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患者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为51.2%(368/7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11/2 564,P<0.01);但研究组粘连评分(中位数为3分)及粘连程度[轻度49.7%(183/368)、中度36.1%(133/368)、重度14.1%(52/368)]分别与对照组的粘连评分(中位数为2分)及粘连程度[轻度55.0%(116/211)、中度25.6%(54/211)、重度19.4%(41/21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30,P=0.684).研究组主套管针脐上穿刺比例为23.1%(166/7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 (85/2 564,P<0.01);中转开腹率为0.6%(4/7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2/2 564,P=0.023);而两组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比例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既往因混合或妇科原因手术、多次手术史患者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粘连程度均显著高于因产科或外科原因手术、单次手术史者(P<0.01);既往多次手术患者与单次手术者相比,主套管针脐上穿刺比例、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输血比例、中转开腹率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既往有盆腹腔手术史的患者可以安全、成功地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但是中转开腹率增加,对有多次手术史的患者因盆腔粘连加重而增加了手术难度.
作者:靳浩然;史伟;周应芳;吴北生;彭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已有研究表明,抑癌基因的失活是导致子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原因,抑癌基因甲基化可引起抑癌基因表达受阻,使DNA丧失某些维持特定遗传功能的结构位点[1].研究表明,配对盒家族基因1(PAX1)出现高甲基化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2-3].
作者:徐军;徐灵;王立峰;杨宝华;屠红;林晓;陈蔚;夏子茵;朱昊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子宫假性动脉瘤(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vsm)是指由于子宫动脉壁缺陷导致血液外渗被周围组织包绕而形成的、与动脉腔相通的搏动性血肿,是一种可以继发于各种妇产科操作的极为罕见却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临床无诊断与治疗规范可循.本院近期收治1例剖宫产术后并发的子宫假性动脉瘤患者,经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治愈,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温弘;陈璐;贺晶;孙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2],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放疗是子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而腔内近距离放疗是子宫颈癌放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和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三维影像(如CT、MRI)为基础的近距离放疗计划系统已经逐渐应用到子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
作者:郭念;姜永梅;李国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子宫内膜病变是妇科常见的病变,涉及不孕症、增生性病变以及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肥胖及代谢性疾病的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有关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以及筛查的可行性研究正在成为热点.
作者:沈丹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疗是子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近80%的子宫颈癌患者需要接受放疗[1],但常规的全盆和(或)四野外照射靶区体积大、适形度差,直肠、膀胱、小肠、骨髓等正常组织受累较多,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李兴兰;盛修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判断APA内癌变的诊断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诊断为APA的患者14例,其中有4例APA内癌变患者,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辅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同时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 1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4例),4例因不孕就诊时被发现.14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8岁(23~72岁),仅1例发生于绝经后.4例APA内癌变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5岁(28~41岁),超声检查均显示血流信号丰富;其中3例行子宫切除术,1例失访.APA内癌变患者肿瘤平均直径4.7 cm,大于无癌变者(1.8 cm).镜下观察显示,APA内癌变者除了腺上皮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外,还出现明显的筛状、实性、条索及乳头等异常腺体形态,并出现粉刺样坏死.结论 APA是少见的子宫体病变,尽管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如果病变直径超过4 cm,组织形态学出现大量的腺体融合、筛状结构、坏死及显著的异型性,应结合超声检查,警惕癌变可能.
作者:王昀;宋欣;郭超;马亚琪;李亚里;李卫平;刘爱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由多种病因引起,以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细胞结构的缺陷为主所导致的造血功能衰竭和红骨髓总容量减少,并代以脂肪髓,骨髓中无恶性细胞浸润,无广泛网硬蛋白纤维增生,临床上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根据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再障的年发病率为7.4/10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的发病率(2.0~2.7)/10万[2].
作者:李博;梁梅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脐血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90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3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选择同期分娩的健康孕妇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孕妇血清、脐血中HSP70水平;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胎盘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水平;用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胎盘组织中HSP70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及脐血中HSP70水平分别为(2.61±0.98)及(0.78±0.27) μg/L,重度子痫前期组分别为(3.10±1.18)及(0.96±0.28)μg/L,两组孕妇血清及脐血中HSP70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8±0.79)及(0.61±0.15)μg/L]及妊娠期高血压组[分别为(2.13±0.71)及(0.64±0.18) μg/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均分别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的HSP70蛋白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83%(25/30)、90%(27/30)及100%(30/30)]均高于对照组(43%,13/3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及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HSP70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82±0.27、0.92±0.26及1.36±0.29)明显高于对照组(0.45±0.18),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及轻度子痫前期组,分别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清、脐血及胎盘组织中HSP7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疾病程度加重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HSP70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朱锦明;李敏;李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机械力对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初步探索机械力在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因非POP的良性妇科疾病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子宫旁韧带(包含宫骶韧带、主韧带)10例,进行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应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系统对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进行力学加载,加力大小为0μ、1 333 μ、2 666 μ、5 333μ(分别对应的培养板形变位移为0 mm、1 mm、2mm、4 mm),加力时间设定为4h,以未加力(即0μ)的细胞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大小的机械力作用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在0μ、1 333μ、2 666μ、5 333μ机械力作用下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7.4±1.5)%、(8.7±2.2)%、(19.4±3.4)%、(50.9±6.6)%,对细胞进行机械力的加载后凋亡率上升;其中,2 666μ、5 333μ大小的机械力加载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分别与对照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定范围内的机械力作用会对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造成损伤,促进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丁文娟;洪莉;吴德斌;洪莎莎;李秉枢;郭雯君;闵洁;方桂;张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子宫内膜组织标本的满意度及相关因素对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作为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手段时需注意的问题.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因子宫内膜增厚、不规则阴道流血等原因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患者204例,采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微量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并将其结果与随后采用常规方式(包括诊刮、官腔镜检查或子宫切除术)获得的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标本获取量、病变病理类型、标本取材熟练程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的标本与常规方式的标本相比较,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标本满意率高,为90%(27/30),其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7%(20/30);大致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诊断符合率高,为82.9%(126/152),其标本满意率为74.3%(113/152).92.2% (188/204)的患者可以通过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到子宫内膜腺体成分,其中77.0%(157/204)观察到≥5个腺体、62.3% (127/204)观察到≥10个腺体;观察到≥5个但<10个腺体时,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6.7%(23/30),≥10个腺体时,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9%(118/127).研究开展第1阶段(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获取标本的满意度低于第2阶段(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结论 对于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标本的病理诊断应关注标本满意度,子宫内膜组织标本至少应获取5个及以上的腺体成分,才能基本满足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要求.标本取材熟练程度及病变的病理类型会影响标本满意度,进而影响病理诊断符合率.
作者:张彤;周蓉;刘晨;沈丹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Ⅰa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子宫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患者应用孕激素治疗的临床病理学变化及预后进行观察,探讨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孕激素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4年11月至2011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40岁以下有强烈保留生育功能意愿的9例Ⅰa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及21例子宫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患者应用孕激素治疗,连续用药6~9个月,每3个月进行1次病理疗效评估,病理观察肿瘤性病变消退、变化情况以及子宫内膜对孕激素治疗的反应情况;并长期随访观察.结果 (1)用药6~9个月内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21例子宫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患者中,分别有5例(5/9)、18例(86%,18/21)达到完全反应(癌及癌前病变完全消退),2例、2例达到部分反应(残留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无细胞不典型),2例、1例无反应或疾病进展;治疗全过程中分别有6例、20例共26例(87%,26/30)达到完全反应,中位完全反应时间6个月(3~2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5.5个月(24~104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6例完全反应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有3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0个月(6~51个月);20例达到完全反应的子宫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患者中有7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2个月(6~55个月),其中4例再次孕激素治疗后重新达到完全反应.26例完全反应患者中,8例进行了3~6个月的巩固治疗,有3例复发;18例未行巩固治疗,有7例复发;是否巩固治疗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正常妊娠4例次,21例子宫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患者正常妊娠10例次,共成功分娩16例健康新生儿.(2)镜下观察:肿瘤性病变在用药后达到部分反应或完全反应者病变范围明显缩小甚至消失,腺体密度下降,腺体结构简单清晰,腺上皮层次变薄,异型性减轻或消失.子宫内膜对孕激素治疗的反应:表现为子宫内膜间质水肿及蜕膜化,腺体狭小、迂曲;腺上皮单层,核变小,胞质变丰富;达到部分反应或完全反应者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腺上皮萎缩明显,间质蜕膜化,表现为抑制性分泌反应.伴随的化生性改变:孕激素治疗后易发生鳞化,多表现为不成熟性鳞化.结论 Ⅰa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子宫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病程进展缓慢,对孕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治疗成功后复发率较高,大部分复发患者再次孕激素治疗安全、有效.保守治疗后需要长期随访观察.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保守治疗及长期随访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龚庆琳;陈晓端;谢幸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第4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1](简称新版分类)在2014年以崭新的面目问世了,受到病理学界及妇产科学界的关注.与2003年的第3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2](简称旧版分类)不同的是,新版分类将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与乳腺肿瘤不再合并在一起,而是分别独立成册.
作者:沈丹华;陈定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薄弱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而引发的器官位置及功能异常,主要症状为阴道口组织物脱出,可伴有排尿、排便和性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POP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近年来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出现使得POP的诊治水平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