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跟骨骨密度的超声定量检测

张燕莅;李叶;徐茹兰;孟庆伟;吴宜勇

关键词:妊娠期, 哺乳期妇女, 跟骨骨密度, 超声骨密度仪, 骨密度测定, 孕妇, 健康妇女, 变化规律, 产后
摘要:为探讨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骨密度的变化规律,我们采用MARCURY超声骨密度仪对孕16~20周的孕妇41例(A组),孕30~33周的孕妇35例(B组)及产后40~60 d的哺乳期健康妇女36例(C组)进行跟骨骨密度测定.
中华妇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输卵管再通术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中远端输卵管阻塞

    输卵管阻塞是造成女性不孕的诸多因素中常见的一种,约占20%~40%[1].在输卵管阻塞中,近端阻塞占20%~45%[2],通过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SSG)和输卵管再通术(FTR)可以获得很高的输卵管再通率.中远端阻塞占35%~80%,仅通过SSG和FTR治疗,再通率较低(约45%)[3],受孕率更低.

    作者:李红;李志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白塞病累及宫颈一例

    患者33岁,孕4产1,因清宫术后阴道血性分泌物19 d,加重5 d于2003年6月19日就诊.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3年3月14日,停经42 d确诊为宫内妊娠,在外院服用米非司酮150 mg、米索前列醇0.6 mg行药物流产,自述排出肉样组织2块,之后阴道出血淋漓不尽.

    作者:冯旺琴;姜玉珍;崔竹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乙酰肝素酶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腹腔镜手术中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M组,23例)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并与正常妇女(对照组,25例)子宫内膜组织比较.结果 (1) EM组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一致,但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细胞着色较深.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较间质细胞胞浆染色深,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胞浆着色基本一致;EM组增生期与分泌期子宫内膜均有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增生期阳性表达率为83.3%(10/12);分泌期为72.7%(8/11),两者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2)对照组增生期子宫内膜乙酰肝素酶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41.7%(5/12),分泌期子宫内膜阳性表达率为7.7 %(1/1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EM组子宫内膜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为78.3%(18/23); 对照组为24.0%(6/25),两者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相关,其可能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一个有价值的靶点.

    作者:宗利丽;马骊;王小宁;张进华;何援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中循环内皮细胞及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循环内皮细胞水平变化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妊高征患者(其中轻度6例,中、重度14例)为妊高征组;20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两组孕妇的年龄、孕龄、产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细胞个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HGF水平.结果妊高征组CEC为(109 360±24 070)个/L,HGF为(1395±512) ng/L;对照组CEC为(21 800±4420)个/L,HGF 为(1565±399)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的CEC与HGF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0.608(P<0.01). 结论妊高征患者的HGF水平下降与VEC损伤有关.

    作者:王雁;尚涛;汤巍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第29届美国妇外科医师科学年会纪要

    第29届美国妇外科医师科学年会(society of gynecologic surgeons,SGS)于2003年3月5日至7日在美国洛杉矶安内海姆市召开.此次会议由美国妇外科医师协会主办.会议代表有来自美国各州及其他国家的会员以及特约嘉宾共390例.本次会议由新一届美国妇外科医师协会主席密西西比大学医学院妇产科Meeks教授主持.

    作者:鲁永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捆绑术在严重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

    我院于1999年1月~2002年5月,采用子宫捆绑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性大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连玉兴;胡胜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是人类先天性病毒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目前的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人体疾病都与HCMV感染有关.因此,HCMV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孕期原发性HCMV感染不仅导致母体发病,而且可以通过妊娠、分娩、哺乳等垂直传播给下一代,影响胎儿与新生儿的健康.因此,HCMV感染垂直传播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张宏秀;闻良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妊娠期短暂性复发性尿崩症并发肝损害一例

    患者 24岁,孕2产1,因停经37周+4,烦渴、多饮、多尿3个月,发现肝功能异常3周入院.患者在21岁首次妊娠,约26周开始出现烦渴、多饮、多尿,未治,自然分娩一足月健康女婴.产后1个月症状渐消失.

    作者:王妍;杨孜;李诗兰;郭艳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9个医学数据库及9种中文期刊.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收集有关药物流产安全性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对数据不能合并进行分析时,则行定性系统评价.结果共收集、纳入文献101篇,病例1364例.其中为药物严重不良反应115例(8.43%),包括药物过敏性和失血性休克、药物中毒性心律失常、抽搐及胎儿畸形等;一般不良反应1015例(74.41%),包括异常出血和轻、中度过敏反应等.系统评价提示,药物流产后出血量过多、腹痛、发热和眩晕的发生率比手术流产高,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限(CI)范围分别为3.27,1.14~9.38;1.63,1.14~2.34;1.58,1.03~2.44;和1.36,1.06~1.75.药物流产后的出血时间比手术流产长,加权均数差(WMD)为6.49,95%CI为6.08~7.80.药物流产有并发症者177例(12.98%),包括滋养细胞疾病、宫腔粘连和继发不孕.为异位妊娠而误用药物流产者57例(4.18%).结论药物流产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不影响药物流产的临床应用,但需要健全监测药物流产不良反应的制度;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作者:邹燕;李幼平;雷贞武;吕琳;蒋胜;李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胎儿ABO血型的产前诊断

    母儿血型不合中以ABO血型不合多见,常导致早期流产、胎儿贫血、水肿、甚至胎死宫内.为探讨产前诊断胎儿ABO血型的简便、准确、敏感性高、特异强的方法,我们根据B基因、A2基因、O1基因、O2基因与A1核苷酸序列突变位点的不同,设计出相应的特异性引物,用特异性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法,对2000年3月~2001年9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56例未破膜孕妇(新生儿、胎儿)及其丈夫[其中足月分娩28例(剖宫产23例,阴道分娩5例),引产28例(死胎9例,妊娠合心脏病2例,肺部恶性肿瘤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胎儿畸形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重度妊高征2例,羊膜带综合征1例,胎儿生长受限并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进行羊水细胞A1、A2、B、O1、O2血型基因型检测.

    作者:邱洪涛;岳亚飞;赵亚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子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问题

    恶性肿瘤威胁生命,且目前对其发展规律认识不够.在手术治疗中,曾长期以广泛、整块切除为原则,即将肿瘤的原发灶及其周围组织连同区域性淋巴组织完整切除.子宫颈癌治疗中的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即子宫颈癌根治术是这一原则的典型体现.

    作者:孙建衡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第二届全国妇科内镜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作者:潘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卵巢甲状腺肿九例临床分析

    卵巢甲状腺肿为一种单胚层高度特异性成熟型卵巢畸胎瘤.由于诊断标准不统一,文献报道的发病率差异较大,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本研究结合文献复习,回顾分析9例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立奇;张甦;万择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应该重视妇科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在妇科肿瘤学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QOL是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而产生的一个综合性指标,是逐渐被公认的肿瘤治疗的终点评价指标.过去评价肿瘤的治疗结果,常用生存期、生存率、肿瘤反应率、复发率等指标,而忽视了QOL这一指标.前者是测定生命的量,后者是测定生命的质,二者是互为依存的.现今QOL在癌症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将其在妇科肿瘤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孙晓光;孙建衡;沈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二甲双胍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效果的观察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无论肥胖与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而且胰岛素水平与雄激素水平呈正相关.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可降低外周血胰岛素水平,同时也可降低雄性激素水平,并改善PCOS患者的排卵情况[1,2].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本研究观察了对于克罗米芬不敏感的PCOS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后,血中雄激素、胰岛素水平变化和排卵率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蔼明;孙影;白桂芳;李美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低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10 mg米非司酮在临床扩大研究中用于紧急避孕的效果和副反应.方法对全国18个省市中31个研究中心接收的,在120 h之内仅有过1次无保护性生活的4945例妇女,应用10 mg米非司酮.观察妊娠率、影响妊娠的危险性因素、服药副反应及服药后月经的情况等.结果4945例中28例失访.根据随访的4917例的资料分析,妊娠率为1.4% [95%可信限为1.1(低值),1.8(高值),下同],预防妊娠的有效率为82.2%,(95%可信限为77.5,86.2).在120 h之内,随着时间的延迟,妊娠率无增加趋势.如在服药后再有无保护性生活,妊娠危险系数可增加11.1倍.年龄、体重指数、无保护性生活时的月经时相及生育史等因素,对妊娠危险性有影响.4917例妇女中,仅790例(16.1%)发生副反应且副反应较轻,恶心、呕吐为9.2%,其他副反应为0.7%~3.7%.服药后月经延迟7 d以上的妇女为6.5%.结论 10 mg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米非司酮降低非意愿妊娠和流产合作研究与开发项目临床研究组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早期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SLN)对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预测价值,探讨检测SLN在指导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清扫术中的意义.方法对2002年11月~2003年8月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23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行SLN检测,分别利用亚甲蓝和99mTc-硫胶体定位并原位切除SLN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然后行经腹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比较SLN快速冰冻切片、SLN及其他盆腔淋巴结石蜡切片和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 23例患者中19例成功检测到SLN,共检出SLN 59枚,平均每例3枚,SLN检出率为83%(19/23).SLN活检术灵敏性为83%,特异性为100%,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5%.结论 SLN检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但以SLN活检术替代传统的手术方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病例研究来进一步评价.

    作者:盛修贵;李大鹏;刘乃富;李庆水;汤玲;李慧芹;路春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进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30%[1,2].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子宫切除术.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晚生育,并且更加重视子宫的生理功能以及身体的完整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正在日益增加.

    作者:冯凤芝;冷金花;郎景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子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与生殖道病变有关的HPV的亚型有近30种,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高危型HPV主要为HPV 16、18型.我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1,2],检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HPV 16、18型DNA拷贝数量,以建立快速、准确地检测HPV16、18型DNA的方法.

    作者:邹先进;蔡兰;刘颖;王梅;姚爱香;谢军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度诊断和处理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分度诊断和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999年1月至2003年5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并诊为ICP的278例患者,应用我院1999年自订的ICP分度标准,根据ICP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肝转氨酶和甘胆酸水平分为轻度与重度ICP.并进行分度诊断和分度处理,观察其妊娠结局与分度诊断前后的围产儿死亡率.结果 (1)轻度ICP患者为192例(轻度组),重度ICP患者为86例(重度组).(2)重度组和轻度组ICP患者终止妊娠的平均孕周分别为(35.8±1.6)周和(37.7±1.9)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3)重度组和轻度组ICP分度诊断后,期待治疗的时间为(10±5)d和(19±6)d,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4)重度组ICP患者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转入重症监护室的发生率分别为38.4%(33/86)、12.8%(11/86)、30.2%(26/86),明显高于轻度组的9.4%(18/192)、4.2%(8/192)、9.4%(18/192).(5)采用分度诊断前围产儿死亡率为3.9%~6.0%,分度诊断后围产儿死亡率为0.7%~1.2%,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对ICP患者进行分度诊断和处理,有助于改善围产儿预后.

    作者:漆洪波;邵勇;吴味辛;张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