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兰;郎景和;李彩娟
目的了解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和变化特征.方法在全国116个监测点,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农村与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差别及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1)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63.9/10万下降到53.0/10万,下降幅度为17.1%;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由86.4/10万下降到67.2/10万,下降幅度为22.2%;城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9.2/10万下降到28.9/10万,下降幅度为1.0%.(2)全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的前3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羊水栓塞,农村和城市的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略有差异.(3)1996~2000年全国和农村的产科出血死亡率分别下降33.8%和34.9%.结论 1996~2000年全国和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出现波动.全国和农村的产科出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作者:梁娟;李维敏;王艳萍;周光萱;吴艳乔;朱军;代礼;缪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凋亡抑制促进了细胞的癌变及癌细胞耐药性的产生,survivin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抑制凋亡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survivin 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survivi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王言奎;张树泉;罗兵;戴淑真;徐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一种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目前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在妊高征孕妇血清中明显升高[1],且与ACE基因型(DD、ID、II型)有关[2].
作者:高秀艳;张为远;吴志华;丘晓红;许静;马淑凤;李满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寻找人子宫肌层诱导型环加氧酶 (cyclooxygenase-2,COX-2)选择性剪接变异体.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COX-2 mRNA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离临产与未临产产妇子宫肌层COX-2 mRNA,再对电泳所获条带进行亚克隆、测序.结果未临产产妇子宫肌层未检测到COX-2 mRNA,临产产妇子宫肌层不仅检测到COX-2 mRNA,而且分离出一新条带,经亚克隆及测序,证实该条带系人子宫肌层COX-2蛋白DNA的第7、8外显子间的内含子序列被保留所致.结论临产产妇子宫肌层COX-2 mRNA存在选择性剪接变异体.该变异体的发现,为分娩机制的阐明及前列腺素代谢异常相关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黄引平;叶笃筠;吴萍;黄云峰;孙炜;应红钢;盘茜;万敬员;袁萍;张代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女性峰值骨密度(PBMD)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方法于2000年3月至2001年7月,选择居住在北京、汉族女性、年龄25~37岁的健康志愿者159名,(1)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DXEA)测量腰椎和髋部BMD;(2)抽取静脉血5~10 ml,提取DNA,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对维生素D受体(VDR)和雌激素受体(ER)进行多态性分析;(3)分析PBMD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VDR及E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关系.结果 (1)腰椎BMD和身高、体重及BMI呈正相关,髋部股骨颈BMD和体重呈正相关,而髋部其余部位BMD和BMI呈正相关;(2)VDR基因经BsmⅠ酶切,bb基因型者的腰椎、髋部(除Ward三角)BMD高于Bb基因型者,但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ER基因经PvuⅡ酶切,髋部Ward三角PP基因型者的BMD[(0.73±0.14) g/cm2]明显低于Pp及pp基因型者[(0.78±0.16)与(0.79±0.16) g/cm2](P<0.05);(4)VDR和ER基因联合分析,腰椎bbPP基因型者BMD[(1.05±0.09) g/cm2]高,BbPP基因型者BMD[(0.94±0.08) g/cm2]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髋部各部位BbPP基因型者BMD均低,但校正体重后,各基因型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1)体重及(或)BMI是北京地区女性PBMD重要保护因素之一;(2)北京地区女性PBMD和VDR基因Bsm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3)ER基因独立并和VDR基因联合影响女性某些部位的PBMD.
作者:杨欣;郑淑蓉;陈荣京;陈淑玲;范正红;李辉;吕云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肿瘤组织中线粒体DNA(mtDNA)基因突变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DNA测序方法,对3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观察组)、8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的肿瘤组织和瘤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mtDNA基因突变检测.观察组中子宫颈癌5例,子宫内膜癌10例,卵巢癌17例.对照组中,卵巢上皮性肿瘤4例,子宫肌瘤4例.结果观察组mtDNA基因突变率和多态性频率分别为68.8%和56.3%.对照组mtDNA基因突变率和多态性频率分别为2/8和4/8.两组mtDNA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tDNA基因突变热点位于Cytb基因区;mtDNA基因突变为多基因、多位点的突变,其中63.6%涉及到2个以上的基因.结论在妇科恶性肿瘤组织中,存在mtDNA基因编码区的高频率变异,这种变异可能是妇科恶性肿瘤发生机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外分子遗传学改变.
作者:李红霞;钟声;李春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胰岛素和血糖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6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糖代谢异常组)和24例正常孕妇(正常妊娠组)的空腹及口服50 g葡萄糖后3 h的血清瘦素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孕妇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采用低压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两组孕妇的糖化血红蛋白;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两组孕妇的口服50 g葡萄糖后1 h的血糖水平.结果 (1)糖代谢异常组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为(14.9±4.3)μg/L, 正常妊娠组为(10.0±1.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糖代谢异常组孕妇空腹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服糖后1 h血糖水平分别为(12.9±4.3)mU/L、 (6.1±1.1)%、(11.0±1.4)mmol/L;正常妊娠组孕妇分别为(8.6±3.2)mU/L、(4.5±1.0)%、(7.8±1.2) mmol/L.糖代谢异常组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空腹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服糖后1 h的血糖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835、0.758、0.561.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其瘦素水平的高低与空腹血清胰岛素及血糖水平相关.
作者:刘增娟;刘佩秋;丁钰;王爱敏;张晶晶;赵秀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转导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因,对耐药性绒毛膜癌(绒癌)裸鼠移植瘤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将绒癌细胞系JEG-3(A细胞系)、耐药性绒癌细胞系JEG-3/VP2(B细胞系)和转导TNF-α基因的耐药性绒癌细胞系JEG-3/VP2/TNF-α(C细胞系)接种于裸鼠颈背部皮下,建立绒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每种细胞系移植瘤模型均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入生理盐水)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组[腹腔注入鬼臼乙叉甙(VP-16)],观察移植瘤的生长特点、组织学结构以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导TNF-α基因的耐药性绒癌裸鼠移植瘤中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改变.结果移植成瘤率均为100%,潜伏期10~14 d;移植瘤组织学特征符合绒癌特点;C细胞系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慢,明显低于A、B两个细胞系的生长速度(P均<0.05); C细胞系对照组裸鼠的移植瘤[体积(4.2±0.5)cm3,重量(0.95±0.12)g]比B细胞系对照组[体积(7.9±0.3)cm3,重量(1.60±0.06)g]明显减少(P<0.05),应用同样剂量的化学药物作用后,C细胞系化疗组肿瘤的抑制率(41.0%~42.5%)接近A细胞系化疗组(46.7%~47.7%)的水平,但明显高于B细胞系化疗组的肿瘤抑制率(24.3%~28.0%)(P<0.05);A、B、C 3个细胞系的肿瘤组织均扩增出了MDR1基因片段,但C细胞系的条带较淡;A细胞系肿瘤组织中无P糖蛋白(P-gp),B细胞系P-gp阳性细胞数[对照组(25.9±6.0)个/mm2,化疗组(24.1±8.0)个/mm2]明显多于C细胞系[对照组(1.9±1.8)个/mm2,化疗组(1.8±1.6)个/mm2].结论 TNF-α基因转导,能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逆转耐药性绒癌的MDR1基因,增加耐药性绒癌对细胞毒性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耐药性绒癌细胞的致瘤性.
作者:冯凤芝;向阳;崔竹梅;刘芝华;杨秀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产后甲状腺炎(post-partum thyroiditis,PPT)是在产后1年内发生的甲状腺功能障碍综合征[1,2].1948年,Roberton首次描述了与产后有关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直到20世纪70年代,相继发表了来自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关于PPT的系列研究报告,再次证明了PPT的存在,并使人们对其免疫学特征有了新的认识[1].
作者:李丹;李晨阳;滕卫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提高胚胎质量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是生殖医学专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近年研究发现,卵巢内微环境的细胞因子和生殖内分泌系统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前瞻性研究卵泡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雌二醇(E2)、孕酮(P)的水平及其与卵子质量、受精过程及胚胎质量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艺红;孙莹璞;苏迎春;乔玉环;陈爱军;刘新贵;陈秋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妇产科微创治疗中心在已开展腹式乙状结肠、回肠及腹膜阴道成形术的基础上,应用腹腔镜技术,探索了腹腔镜下腹膜阴道成形术,以创造一种临床效果好、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的微创伤手术方式.
作者:廖莳;杜敏;许可可;王春平;许学岚;林坚;罗光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极为重要的血管形成因子,可特异性地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新的血管生成[1].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是由间质细胞分泌的可特异性地刺激上皮细胞增生的因子[2].本研究通过检测子宫腺肌症(腺肌症)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内膜)及腺肌症病灶中的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及KGF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其与腺肌症发病的关系.
作者:曹冬冬;吴瑞芳;王振海;阴梅云;杨素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宫腔形宫内节育器(Cu300)及TCu220C、TCu380A3种宫内节育器(IUD)放置10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全国7个IUD临床应用中心,对2 699例随机放置Cu300、TCu220C和TCu380A的农村妇女,共观察10年.结果使用10年时,Cu300、TCu220C和TCu380A的带器妊娠率,分别为2.56、4.82和4.01/100妇女,Cu300明显低于其他两种IUD(P<0.05).脱落率分别为4.54、5.46和9.68/100妇女,TCu380A显著高于其他两种IUD(P<0.001).因出血、疼痛取出率分别为6.71、5.58和6.80/100妇女,3种IUD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使用10年时,3种IUD的续用率分别为74.86、66.22和63.56/100妇女,以 Cu300续用率高,TCu380A低(P<0.01).结论 Cu300、TCu220C和TCu380A的避孕效果好,可推广使用.
作者:陈和平;刘锋;吴尚纯;邹孟红;仝昭瑾;宋思;程渭玉;王素贞;潘钦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测量正常孕妇宫颈长度及宫颈管宽度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无任何合并症和并发症的154例正常单胎初产妇,于妊娠16~35周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和宫颈管宽度,记录宫颈内口有无开大.按孕周不同分成5组,观察不同孕周组孕妇的宫颈变化.同时对58例有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进行宫颈长度及宫颈宽度的超声测量,并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 (1)正常单胎孕妇各不同孕周组间宫颈长度及宫颈管宽度无明显不同,宫颈长度平均为(36±5)mm,宫颈管宽度为(4±1)mm,均无宫颈内口开大.(2) 58例先兆早产孕妇中发生早产的11例为早产组,未发生早产的47例为非早产组.两组孕妇年龄、孕次、出现先兆早产的孕周、保胎的方法及指检宫颈长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以宫颈长度>-2s(26 mm)为界值,早产组孕妇的宫颈长度均≤26 mm,平均为(18±6)mm,显著短于非早产组的(32±6)mm.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3) 以宫颈长度≤26 mm为界值,预测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1%,阳性预测值为55%,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先兆早产孕妇宫颈长度≤26 mm时, 早产发生率较高,应予高度重视.
作者:时春艳;张云燕;金燕志;董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为腹压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而不是由逼尿肌收缩压迫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引起的.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SUI在绝经后妇女的发生率为17.1%[1],为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疾病.轻、中度USI可考虑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也可作为手术治疗前后的辅助治疗.现就USI的非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朱兰;郎景和;李彩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围产超声技术的提高,采用超声多指标对孕龄的估算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可根据测量结果作出某些先天性疾病的诊断.为此,本研究对750例妊娠16~40周的正常孕妇进行胎儿肾脏体积的超声测量,探讨其与孕龄的相关关系及产前诊断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淑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技术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IVM的卵受精和胚胎发育能力差,提示IVM培养条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探讨颗粒细胞生长液对卵母细胞IVM和发育潜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白晓红;糜若然;赵春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2年至2002年收治的10例直肠阴道隔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年龄36~47岁,平均40岁;肛门坠痛6例,性交痛3例,痛经8例,慢性盆腔痛5例;三合诊时均可触及直肠阴道隔结节,平均直径3 cm.血清CA125水平升高者2例.阴道或腹部超声检查均未检出异位病灶.术前4例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3.75 mg/28 d,共3次的治疗,可短期缓解疼痛,2例病灶体积减小.1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开腹手术7例、阴式手术1例、腹腔镜联合阴式手术2例.切除病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直肠阴道隔内异症.随诊长时间5年,完整切除病灶者预后良好,未能完整切除病灶者症状、病灶持续存在.结论直肠阴道隔内异症以肛门坠痛、性交痛为主要表现,必须进行三合诊检查.B超的辅助诊断意义不大,修订的美国生育协会标准分期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含必;郎景和;冷金花;刘珠凤;孙大为;朱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侯存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