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琼;陈素昀
目的 观察输卵管妊娠超声介导下注入甲氨喋呤(MTX)对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确诊并适合行保守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行超声下介入治疗,B组行肌内注射MTX杀胚治疗.观察血β-HCG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 A组28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3.3%,2例行手术治疗.B组20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66.7%,10例行手术治疗. 结论 超声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是一个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作者:刘述江;王静依;李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子宫肌瘤的传统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对患者身心创伤较大,药物治疗无满意疗效.
作者:李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类流感患者监测情况,分析流感流行的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指导流感监测和预报工作.方法 对北京儿童医院门诊2005年9月1日至2006年4月30日就诊的患儿进行监测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同时,与北京市西城区疾病控制中心的总结数据和病毒分离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就诊患者总量及类流感患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趋势,两者比较,有高度的相关性.将这两组数据与北京市西城区疾病控制中心的结果 进行比较,三组数据的高峰时间与分离出的优势病毒株的出现时间相符.结论 北京儿童医院作为监测类流感的哨点医院,监测的两组数据和病毒监测结果 ,能很好反映当时、当地的流感流行病学特征.类流感哨点医院对类流感具有非常有效和适时预报的作用.
作者:闫春梅;申昆玲;魏新苗;陈敏;初艳慧;张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病因的鉴别诊断意义及脑脊液补体C3,C4与血清补体C3,C4的关系.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38例病毒性脑炎(A组)、10例化脓性脑膜炎(B组)、18例结核性脑膜炎(C组)及22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照组)患者脑脊液及血清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B组、C组、A组、对照组脑脊液C3阳性率分别为100.00%,88.88%,5.20%,0;脑脊液C4阳性率分别为80.00%,44.44%,0,0.B组、C组与A组及对照组脑脊液C3,C4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组与B组、A组及对照组脑脊液C3,C4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血清C3,C4检测结果 显示,各组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同组脑脊液C3,C4无正相关.③B组、C组脑脊液CRP值和血清CRP值与A组及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补体C3,C4,CRP及血清CRP值,对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脑脊液补体C3,C4与血清中补体C3,C4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西蓉;杨尧;边程鹏;石艳;谢永国;徐嘉莉;简和;王晓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者 女性,44岁, 藏族,因发现子宫肌瘤10年,月经紊乱伴腹痛3个月,于2007年6月28日入院治疗.患者10年前曾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多发性肌瘤,月经无改变.
作者:尼玛卓玛;李仁勇;胡根德;彭湘毅;王亚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病因复杂,新生儿病死率高.新生儿ARDS的病死率与成年人和儿童的相似,为50%~60%.这一直是近年来学者的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黄国盛;张俊玲;廖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射频热凝固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规范护理问题进行探讨. 方法 对1 100例经射频热凝固治疗子宫良性疾病患者实施规范护理流程管理前、后的相关护理问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各类别子宫良性疾病的治疗中,实施规范护理流程管理后的患者(研究组),术中出血量、配合程度,术后疼痛、尿潴留、阴道流血的发生百分率,以及施术时间等比较,显著好于实施规范护理流程管理前的患者(对照组)(P《0.05). 结论 规范护理流程管理的实施,有助于降低该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施术时间、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李秀云;李静;何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VL)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以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21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胎龄、体重、出生情况,通过床旁颅脑彩超确诊PVL,记录PVL临床表现、彩超结果 ,并与同期入院无PVL早产儿进行比较.结果 ①胎龄与PVL发生有关(χ2=72.52,P《0.05);②出生体重与PVL发生有关(χ2=31.35,P《0.05);③重度窒息早产儿PVL发病率高,但Apgar评分与PVL发生无关(χ2=4.00,P》0.05);④PVL多在生后10 d内确诊,无明显临床表现.结论 胎龄、出生体重与早产儿PVL的发生呈线性关系;Apgar评分高、低与早产儿PVL的发生并无明显关联;多数早产儿PVL无明显临床表现;床旁颅脑超声是早期诊断危重早产儿PVL的可靠、敏感和方便的手段.
作者:李晋辉;伍金林;李德渊;熊英;母得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者 女性,23岁,因妊娠4+个月,腹痛14 h加重1 h于2005-07-05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为2005-03-02,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未觉胎动.于14 h前无明显诱因下腹疼痛,渐蔓延至全腹,伴恶心、呕吐1次.患者无孕产史.
作者:纪江海;孙金豹;王吉云;李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早产儿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已得到有效控制,存活率增加.但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极高.营养因素在改善早产儿生存和促进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早产儿喂养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作者:王剑桥;王奋平;魏惠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在讨论压力性尿失禁发病机制前,必须先了解控尿的机制.控尿机制出现障碍,膀胱和尿道不能正常贮存和控制尿液,就可能产生尿失禁.
作者:马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儿 女性,1岁零11个月,因发热4 d,面色苍白伴精神欠佳1 d,于2006年12月26日入院.4 d前无诱因发热(39.6℃),无抽搐、呕吐、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
作者:曲新栋;位风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应用连续胎儿监护在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周≥37周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护方式分为连续胎心监护组(实验组)和非连续胎心监护组(对照组),分析两组胎儿窘迫检出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胎儿窘迫检出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 连续性胎心监护可及时地反映胎儿在宫内缺氧程度及动态变化,筛查胎儿窘迫,预测围出儿结局,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利于农村地区产科质量的提高.
作者:魏丽君;谌明全;廖安波;刘秀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妇女吸毒人数的增多(贵州、云南等地区),新生儿海洛因戒断综合征(neonatal heroine withdrawal syndrome, NHWS)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将本院2002年3月至2006年9 月收治的15例患儿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茂琼;陈素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者 女性,37岁,左卵巢肿瘤术后2年,腹胀2个月.患者2年前曾行左侧卵巢肿瘤手术,术中情况及病理学诊断不详.入院查体:腹部稍膨隆,未扪及明显包块.
作者:庞厚清;杨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手术创伤所引发的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抑制,是决定患者术后恢复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对机体的影响,是现代外科手术学发展的方向,腹腔镜技术正是这一趋势的产物.
作者:罗剑儒;罗智娟;陈颖;杨延龄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儿童大网膜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总结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本院收治的6例大网膜囊性淋巴管瘤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误诊原因,以及治疗的资料.结果 本组6例大网膜囊性淋巴瘤均经手术完整切除,患儿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至4年无复发.结论 儿童大网膜囊性淋巴管瘤容易被误诊,巨大大网膜囊性淋巴管瘤需与腹水相区别.该瘤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
作者:徐冰;刘文英;李福玉;钟麟;唐耘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许多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骨盆往往有特征性表现,可以辅助诊断.骨盆由骶骨和3对髂骨、坐骨、耻骨构成.骨盆异常包括骨骼数量、骨化程度、骨密度、骨盆骨大小和形状的异常.
作者:宁刚;叶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患儿 男性,出生2 h,系第2胎第2产,孕足月自然分娩,羊水及脐带、胎盘无异常,其母孕期体健,无服药史,年龄为40岁.其姐体健.查体:足月新生儿外貌,神志清楚,呼吸平稳,精神反应好,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颈部无抵抗,心、肺、腹无异常,外阴畸形,阴囊在前、阴茎在后,阴茎位于阴囊下方,肛周及肛门右侧至右侧阴囊部位皮肤缺损,皮下组织暴露于外,脊柱四肢无畸形,各关节无畸形,活动自如,四肢肌张力正常,拥抱反射及觅食反射正常.
作者:吴秀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临床上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的致死因素.肿瘤转移包括原发肿瘤扩展浸润,肿瘤细胞脱离、转送和继发性生长等环节,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极其复杂的过程.
作者:陈莹莹;易莉莎;侯敏敏;郄明蓉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