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严重紫绀型先心病晚期妊娠1例

陈娇;朱琦;曾蔚越

关键词:紫绀型先心病, 血氧饱和度, 收缩期杂音, 右室肥厚, 肺动脉瓣, 窦性心律, 心电图, 杵状指, 右房, 血压, 胸廓, 心悸, 显示, 吸氧, 体温, 脉搏, 患者, 呼吸, 发绀, 电轴
摘要:患者 女,34岁,因停经35+3周,心悸1+月来院就诊.查体示:体温(T):36.5 C,脉搏(P):85次/分,血压(BP):10.7kPa~14.7kPa(80mmHg~110mmHg),呼吸(R):20次/分,血氧饱和度(SaO2):90%(吸氧).口唇稍发绀,无明显杵状指,胸廓对称,心界稍大,心律齐,肺动脉瓣区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电轴极度右偏,右室肥厚,右房长大.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和颅内出血的B超诊断

    围生期窒息主要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和脑缺氧缺血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这两大颅内病变为新生儿期危害大的常见病,常导致新生儿死亡和其后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1].目前头颅B超对新生儿颅内病变的诊断意义已愈益受到重视,B超检查的无射线损害、价廉、可床边检查及对颅脑中央部位的高分辨力等优点,已取代头颅CT和MRI,成为常规筛查新生儿早期有无颅内病变的首选诊断手段[2].本文主要讨论头颅B超的检查方法,以及B超对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损伤和颅内出血的诊断特性.

    作者:陈惠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地塞米松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疗效,观察地塞米松对胎鼠垂体-肾上腺的影响.方法 妊娠15d大鼠皮下注射乙炔雌二醇(17-α-ethinylestradial,EE))建立ICP动物模型,并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检测各组孕鼠血浆皮质醇、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eorticotropic hormone,ACTH)、胆酸(glycocholic acid,GC)、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总胆红素(total blirubin,TBiL)的变化.结果 地塞米松治疗ICP大鼠后,有效地降低了血胆汁酸浓度和胎鼠死亡率,降低了胎鼠血皮质醇和ACTH浓度.结论 地塞米松治疗ICP有效,对胎鼠可能存在潜在影响.

    作者:常青;陈勇;王琳;史常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外周血涂片的临床评估及其诊断价值

    外周血涂片检查简便、易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尤其为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快速、可靠的信息,也是进一步认识骨髓造血异常的窗口.对某些疾病,单独的外周血涂片即可以确立诊断.近年来,全自动血液计数仪已能提供愈来愈丰富的血细胞计数和形态学方面的信息,但对于血液自动计数仪不能发现的细微的血液形态学改变,仍然要求对血涂片进行全面和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因此,无论检验人员还是临床医师,掌握外周血涂片的细胞形态改变,重视其辅助诊断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通过图文,重点讨论外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改变及其在血液系统和其它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易萍;周晨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反复盆腔多发性平滑肌瘤1例报道

    1病例资料患者 女,37岁,已婚,G1P0,因反复盆腔包块13年,复发4个月入院要求行第5次手术.该患者于13年前(1991年)因腹痛发现盆腔包块疑卵巢恶性肿瘤,在当地行剖腹探查术,因包块与膀胱、肠管粘连严重,失血多,包块未切除,手术失败关腹.手术1个月后,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原华西医科大学附二院)妇产科求治.

    作者:许剑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生期窒息所致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停止而导致的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重症HIE患者在急性期可发生死亡,幸存者可遗留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姚裕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两组均于出生后第2周口服铁剂[元素铁5mg/(kg·d)],观察4周.治疗组第2周给予rhEPO 700IU/(kg·w),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周3次,共4周.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血红蛋白(Hb)、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F)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Hb和sTf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治疗后两组间SF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hEPO能减轻早产儿贫血的程度,并可能减少输血.

    作者:余涛;刘华伟;王红;毛小兰;杨涛毅;柳宇红;谢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唐氏综合征发生率及其受产前筛查干预的研究

    目的 探讨住院分娩活产婴儿中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产前筛查对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计算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分析产前筛查率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的相关性,评估产前筛查对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的作用.结果 2000年至2002年门诊的24.3%孕早、中期孕妇参与产前筛查,筛查出并经产前诊断证实1例唐氏综合征胎儿,同期分娩活产婴儿7063名中有唐氏综合征患儿7例,合计发生率为1/883;2003年至2004年产前筛查率上升至81.6%,在5273名活产婴儿中有唐氏综合征3例,发生率降至1/1758.结论 本组唐氏综合征的近似发生率可能高于1/785,产前筛查是能够在孕早、中期筛查出高风险患者的有效方法,提高产前筛查率可降低唐氏综合征发生率.

    作者:朱宝生;焦存仙;朱姝;董旭东;胡云英;刘云霞;冯怀英;刘娟;唐新华;张云霞;王瑞红;祝杏珍;章晓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的生化改变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因胎儿、新生儿缺氧缺血导致脑组织损伤引起的脑部疾病.临床不仅有新生儿脑损害的临床表现,亦有脑组织损伤的血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相应的头颅CT/MRI、超声波检查、头颅血流多普勒等影像学改变.由于缺氧缺血过程中能量代谢障碍、酸中毒、组织细胞代谢紊乱而导致广泛的生化改变.近年来,有关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时生化改变已有诸多研究,以期利用有关生化检测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及预防判定.

    作者:李炜如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子宫动脉的多普勒波形参数在妊娠期高血压病中的应用价值

    妊娠时胎盘功能与胎儿-胎盘和胎盘-子宫的循环状态密切相关,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胎儿脐血血流速度来了解胎儿-胎盘状态,这些已被国内外学者们广泛应用于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预测.而用多普勒检测子宫动脉波形参数监测胎儿宫内情况,也已得到广泛应用.正常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发育受限(FGR)的子宫动脉多普勒波形参数各不相同.现就正常妊娠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子宫动脉多普勒波形参数变化总结如下.

    作者:苏丹;邹翠兰;刘兴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临床应用前景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哺乳类动物脑内分布广、含量高的神经营养因子,人BDNF基因位于11q13.BDNF又是一种碱性蛋白质,由1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不同物种间其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与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TF)家族其它成员序列同源性达50%~60%[1].BDNF分布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尤以大脑皮质及海马含量高,在周围系统,如心、肺、骨骼肌也有低水平表达.

    作者:汪志凌;毛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胎儿骶尾部脊膜膨出致梗阻性难产1例

    患者 孕妇赵某,G2P0,孕39+5周,下腹阵痛4h,于2004年9月4日晚22时入当地医院待产.孕期行产前检查5次,B超检查3次,未发现胎儿异常.当晚凌晨3时10分娩出胎儿头部、肩及腹部后,发生梗阻性难产,不能娩出胎臀,急请我科会诊.行B超检查见:胎儿骶尾部有一囊肿(大小为9.6cm×8.7cm×8.9cm),囊内为液性暗区.此时,新生儿已开始呼吸,结扎脐带.在B超引导下用羊膜腔穿刺针,经孕妇下腹部及宫腔行胎儿骶尾部囊肿穿刺,放出清亮囊液约300ml后,顺利娩出胎儿.检查发现新生儿骶尾部囊肿直径约为10cm,囊液大部分已排除,立即转入新生儿外科,3d后行修补手术治疗,术后10d康复出院.

    作者:王琳;常青;江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严重紫绀型先心病晚期妊娠1例

    患者 女,34岁,因停经35+3周,心悸1+月来院就诊.查体示:体温(T):36.5 C,脉搏(P):85次/分,血压(BP):10.7kPa~14.7kPa(80mmHg~110mmHg),呼吸(R):20次/分,血氧饱和度(SaO2):90%(吸氧).口唇稍发绀,无明显杵状指,胸廓对称,心界稍大,心律齐,肺动脉瓣区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电轴极度右偏,右室肥厚,右房长大.

    作者:陈娇;朱琦;曾蔚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笑气吸入性镇痛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无痛人流越来越受到育龄妇女欢迎,笑气吸入性镇痛是临床较常用的人流手术方法.本文对我院2003年1月至12月开展的160例笑气吸入性镇痛与静脉麻醉手术病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芸;钟伯兰;刘建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女性性功能障碍与不孕

    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发病率较高,国内妇女达70%左右,国外妇女为20%~50%.90%FSD为心理因素引起[1].不孕症(infertility)近年来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有10%~20%为不明原因的不孕症[2].在临床工作中,女性不孕因素以排卵障碍及输卵管因素为主,对女性性功能障碍很少提及.为揭示不明原因的不孕症是否与FSD有关,现就女性性功能障碍及其与不孕之间的相互关系综述、分析如下.

    作者:许剑利;徐克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304例人工流产患者的血压与心电图变化分析

    近年来,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单纯麻醉无痛人工流产、联合麻醉人工流产)与普通人工流产手术三种手术同时在临床应用.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间不同方法人工流产的304例手术的血压和心电图监测结果,并比较三种手术方式各自的特点.

    作者:黄蓉;余芳;谭志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对胎盘植入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在诊断胎盘植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0例正常孕妇和40例胎盘植入高危孕妇分别测定其血清CK活性.结果 高危组有18例胎盘植入.胎盘植入组血清CK活性为(142.74±28.16)IU/L,正常组为(60.74±17.76)IU/L,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CK活性95 IU/L作为诊断胎盘植入的界限值,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93.5%、阳性预测值为81.0%、阴性预测值为98.3%.结论 产前血清CK活性测定对胎盘植入的诊断有意义,有望成为产前胎盘植入筛查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董晓静;漆洪波;胡丽娜;刘建;孙江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妇科手术泌尿道损伤6例分析

    泌尿道损伤是妇科手术并发症之一.尿漏发生后,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由于膀胱、输尿管与生殖系统关系密切,尽管手术时小心谨慎,妇科手术技能也得到不断提高,泌尿系统的损伤率愈来愈低,但在基层医院中出现输尿管、膀胱损伤仍常常发生.本文对1993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妇科手术中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病例进行总结,以资参考.

    作者:韩健惠;赵启贵;李立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酶学显著增高误诊心肌炎2例

    例1 男,1岁1个月.发现酶学显著增高5个月.5个月前因发热、咳嗽、面色苍白,住入当地县医院.酶学检查,AST为113U/L,LDH为1158U/L,CK为952U/L.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上感),病毒性心肌炎.经治疗后上感痊愈.1个多月前又因发热,咳嗽,面色苍白住我院.查体:T37.1℃,P105次,R42次,双肺少量干、湿鸣,心脏无异常发现,肝脏肋下2cm,剑下4cm,肌力,肌张力正常.

    作者:王泽容;乔莉娜;王晓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宫颈癌合并妊娠

    1概述1.1定义宫颈癌合并妊娠的确切定义尚未统一.主要争论在于肿瘤期别问题和肿瘤诊断时间.严格来讲,宫颈癌合并妊娠,仅指妊娠期间发现的宫颈癌[1].但有文献报道,宫颈癌合并妊娠应包括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发现的宫颈癌,也有学者将产后6个月~12个月发现的宫颈癌也列入其内[2].

    作者:王宇翮;苏丹;刘兴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建设妇幼临床医学学术交流的新型平台

    我国妇幼医学领域第一本电子版刊物--<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我们在感到由衷喜悦的同时,也满怀信心地期待她健康成长.

    作者:毛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