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 误区一:直接口服或含服泡腾片危害分析泡腾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等崩解剂,遇水后迅速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若直接放入口腔,会在唾液中发生反应,短时间内生成大量气体,可能导致:气道堵塞引起窒息(尤其儿童和老年人风险极高)胃肠道不适(腹胀、腹痛、打嗝)食道黏膜损伤典型案例2017年央视《见证》报道:18个月大婴儿因直接吞服泡腾片导致窒息死亡,抢救无效2022年西安某医院案例:成人直接吞服阿司匹林泡腾......

  • 处暑养生背景与莲子的时令价值处暑时节"燥湿相争"的气候特征,使人体易出现"湿未去而燥已生"的矛盾状态:白天湿热残留导致脾胃运化减弱,夜晚燥气初起引发心烦失眠。此时成熟的莲子恰是大自然馈赠的"换季调理师",其"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性完美契合处暑养生需求。《神农本草经》记载莲子"主补中、养神、益气力",现代营养学则证实其富含蛋白质(17g/100g)、钾(846mg/100g)、镁(242mg/1......

  • 寒冬腊月,办公室里的咳嗽声此起彼伏。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同事得了"同款感冒",她喝姜汤捂汗就好了,你跟着喝却越喝越严重?这背后藏着中医的核心智慧:感冒分寒热,用药需温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明确指出,感冒需辨证施治。就像给锁配钥匙,寒邪入侵要用温热药"散寒",热邪作祟则需寒凉药"清热"。不分寒热盲目用药,轻则耽误病情,重则引发并发症,尤其老人、孩子和孕产妇更......

  • 一、政策背景与过渡期安排国家统一要求:根据《关于规范药品零售企业配备使用执业药师的通知》,执业药师差异化配备政策过渡期将于2025年底结束,全国所有药店(仅经营乙类OTC的除外)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广东省执行情况:广东省偏远农村地区过渡期已于2023年12月31日结束,目前全省药店需严格执行执业药师配备要求。二、执业药师配备核心要求1.人员配置标准经营甲类非处方药/处方药/中药饮片的药店:至少配......

  • 一、为什么偏偏是它们?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市,大脑是中央处理器,肝脏则是24h运转的生化工厂。两者一旦“掉线”,皮肤、骨骼、心血管都会像失去调度与能源的街区,迅速老化。最新《Cell》衰老十二大特征中,半数以上(如线粒体功能障碍、慢性炎症、营养感应失调)都与脑-肝功能直接相关。二、大脑:不只是记忆,更是“衰老遥控器”1.脑-肠轴失衡→全身炎症肠道菌群代谢物(如LPS)穿过血脑屏障,激活小胶质细胞,......

  • 一、什么是“维生素D能量值”?临床上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来衡量体内维生素D储量,俗称“能量值”。它反映皮肤合成、食物摄入与补充剂的总和,是骨健康、免疫、肌肉功能的“晴雨表”。二、一分钟看懂化验单25(OH)D水平(ng/mL)判定潜在风险处理建议≥30充足风险最低维持现状20–29不足骨量流失、易跌倒饮食+日光或低剂量补充100过量高钙血症、肾结石立即停药就医三、为何现代人容易......

  • 米饭作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食,其营养价值和健康效应常被忽视。普通白米饭经过精细加工后,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流失严重,升糖指数(GI)高达73,长期单一食用可能增加肥胖、高血脂及心血管疾病风险。但通过科学搭配食材,在煮米饭时加入全谷物、豆类、功能性食材或根茎类食物,不仅能提升营养密度,还能发挥“通血管、养气色、控体重”的协同效应。以下是经过临床研究验证的四大类黄金食材及科学搭配方案。一、全谷物类:控糖......

  • 适用人群与剂量推荐普通成人:每日元素钙800mg(如碳酸钙D3片1片/日,含元素钙600mg),维生素D3400-800IU特殊人群:50岁以上/绝经后女性:每日元素钙1000mg,分2次服用孕妇/哺乳期女性:孕中晚期增至1000-1200mg/日,避免过量儿童:0-6个月200mg/日,1-3岁600mg/日,4-10岁800mg/日,11-17岁1000-1200mg/日最佳服用方法与时间服用......

  • 引言:秋季血压的"隐形波动"秋季是高血压患者的"多事之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24年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在秋季收缩压平均升高4.2mmHg,夜间血压波动幅度增加23%,与气温下降导致的血管收缩及钠盐摄入增加密切相关[1]。昼夜温差超过10℃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血管经历"扩张—收缩"的频繁转换,长期可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诱发清晨高血压[2]。同时,秋季气候干燥使血容量相对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

  • 一、处暑气候对皮肤的影响 1.气象数据与皮肤变化温度波动:昼夜温差可达8-10℃,导致皮肤血管反复收缩扩张,泛红敏感风险增加40%湿度下降:空气湿度降至40%-50%,经皮水分流失(TEWL)较夏季增加25%-30%,皮肤屏障功能减弱紫外线强度:UVI仍维持在5-6级,UVA穿透力强,可导致真皮层胶原纤维损伤,加速光老化 2.常见皮肤问题问题类型发生率诱因典型表现干燥紧绷82%......

  • 一、颜色标识系统:国际通用编码 1.类型区分胰岛素类型颜色标识代表产品给药途径常规(短效)胰岛素黄色诺和灵R、优泌林R皮下/静脉注射中效胰岛素绿色诺和灵N、甘舒霖N仅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棕色/灰色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仅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红棕色(30R)/灰色(50R)诺和灵30R、优泌乐50仅皮下注射 2.警示案例颜色误读导致低血糖:某患者将绿色中效胰岛素误认作黄色短效,睡前注......

  • 一、经典酒焖菜肴配方与工艺1.黄酒焖鸡(客家传统版)食材:三黄鸡半只(约500g)、客家黄酒500ml、生姜30g、薄荷叶10g工艺:①鸡肉切块焯水,生姜爆香后与鸡肉同炒至微黄②加入黄酒没过食材,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焖30分钟③最后5分钟加入薄荷叶增香,加盐调味即可2.啤酒焖鱼(现代改良版)食材:草鱼块400g、啤酒330ml、陈皮5g、八角2颗工艺:①鱼块用盐、料酒腌制15分钟,煎至两面金黄②爆香姜......

  • 一、华法林基本信息药理作用:华法林是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化,发挥抗凝作用,主要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房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治疗窗窄:需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0-3.0,过量易致出血,不足则增加血栓风险。代谢途径:主要经CYP2C9酶代谢,易受药物、食物影响。二、华法林与凉茶的相互作用机制1.增强抗凝作用的成分:枸杞:抑制CYP2C9......

  • 引言:海鲜与肿瘤患者的饮食困惑"医生,我得了癌症,还能吃海鲜吗?"这是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经常提出的问题。在传统观念中,海鲜被视为"发物",认为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疾病。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需要用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本文将从营养价值、适宜人群、食用建议和常见误区等方面,为肿瘤患者提供关于海鲜饮食的全面指导。一、海鲜的营养价值:肿瘤患者的"营养宝库"海鲜是一类富含多种营养素的食物,对肿瘤患......

  • 一、饮食调整:从“吃什么”到“怎么吃”的科学方案“明明没吃多少,肚子却像揣了个气球”——这是很多人腹胀时的共同感受。饮食结构与进食习惯是引发消化不适的核心诱因。美国胃肠病协会(ACG)2024年临床指南指出,约6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产气食物摄入+进食节奏紊乱”直接相关。推荐饮食原则少食多餐:将每日3餐拆分为5-6餐,每餐控制在7分饱(约拳头大小),避免胃容量骤增压迫肠道。优选低刺激食材:易消化......

  • 一、陈皮虽好,并非人人皆宜陈皮作为药食同源的经典食材,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但其温燥之性和药理作用决定了饮用时需格外注意。以下几类人群尤其需要谨慎:1.阴虚体质者:警惕“火上浇油”陈皮性温燥,容易耗伤津液。阴虚体质(常见症状:口干舌燥、舌红少苔、夜间盗汗)者饮用后可能加重燥热症状,出现咽喉干痛、便秘等问题。建议此类人群如需理气,可搭配麦冬、石斛等滋阴药材,或改用佛手、绿萼梅等性平之品。2.......

  • 一、研究背景与核心争议2025年8月,国际权威期刊《Circulation》发表题为《LongerShelfLife,ShorterHumanLife》的研究,引发全球对食品保质期与健康关系的激烈讨论。该研究通过对12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累计纳入45万余人)的荟萃分析发现,超加工食品摄入量每增加10%,全因死亡风险上升14%,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1%[1]。这一结论被部分媒体简化为"食品保质期越......

  • 警惕身体发出的"慢动作"信号:甲减的典型表现当身体出现持续疲劳、异常怕冷、食欲下降却体重增加等症状时,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的预警信号。甲状腺作为人体代谢的"发动机",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3、T4)直接调控能量代谢、体温维持和器官功能。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身体各系统会出现"减速"现象:1.低代谢综合征:体重增加与能量匮乏的矛盾体重异常:尽管食欲减退,患者仍可能每月增重1-2公斤,这......

  • 炉甘石洗剂是一种常用的皮肤外用药物,具有清凉止痒、收敛保护等功效,适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如荨麻疹、痱子、蚊虫叮咬等。以下是炉甘石洗剂的使用方法:使用步骤1.清洁皮肤:使用前,先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洗病变区域,去除污垢和油脂,使药物能更好地渗。2.摇匀洗剂:使用前,应摇匀炉甘石洗剂,以确保成分均匀分。3.涂抹药剂:取适量洗剂,均匀涂抹在清洗干净的患处,一般可以用棉球或纱布进行涂。4.自然干燥:涂抹......

  • 随着秋风渐起,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也变得愈发干燥。这个季节,人体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特别是中老年人、体弱者和长期伏案的上班族,更需要注重养生保健。秋天养生,关键在于做好"三防"——防寒、防燥、防感冒,这三个方面做好了,就能为健康打下坚实基础。一、防寒:保暖是关键中医常说"春捂秋冻",但这句话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对于中老年人和体弱者来说,秋季保暖尤为重要。气温下降时,人体血管会自然收缩,血压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