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内瘘分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瘘护理,观察组采用内瘘分级护理.比较两组内瘘重复穿刺率、内瘘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内瘘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内瘘总重复穿刺率低于对照组,其中Ⅰ级、Ⅱ级内瘘重复穿刺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Ⅲ级内瘘的重复穿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量不足、渗血、血肿等内瘘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动脉瘤、内瘘血栓、内瘘狭窄等内瘘远期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实施内瘘分级护理减轻了患者内瘘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了内瘘并发症,延长了内瘘使用时间,保障了患者血液透析的正常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利群;张真;蒋海文;郑雅;邹兆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优势模式(SMCM)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干预组患者接受SMCM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腹透基本知识、腹透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依从性)、24 h尿量、24 h超滤量、水肿程度、血尿素氮、血肌酐、总尿素清除指数、总肌酐清除率、残肾肾小球滤过率和校正后的蛋白分解代谢率.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4 h超滤量多于干预前,并且多于对照组(P<0.05);水肿程度明显减轻,且轻于对照组;血尿素氮、血肌酐值均较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MCM能够有效改善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透析充分性.
作者:罗怡欣;黄燕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设计眼科夜间重点患者巡视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结合患者病情和科室既往发生的不良事件及突发事件确定眼科重点患者.根据分级护理要求及眼科疾病护理常规设计眼科夜间重点患者巡视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一科住院的8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3~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一科住院的83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分级护理要求巡视患者并记录,观察组在对照组分级护理的基础上按照眼科夜间重点患者巡视单要求巡视患者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全身性急危重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和全身性急危重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人员解答疑问、巡视病房、健康指导、操作技术、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眼科夜间重点患者巡视单的应用能降低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和全身性急危重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哲;杨素玉;雷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肺癌疼痛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06例Ⅲ、Ⅳ期肺癌疼痛患者,调查其临床资料及出院准备度,并分析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93.4%(99/106)患者表示已准备好出院,出院准备度总分为(157.35±29.86)分.婚姻状况、医院与家的距离、疼痛等级、照护者是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肺癌疼痛患者出院准备较充分;已婚或同居、配偶或成年子女提供照护、家与医院的距离近、疼痛等级低的患者出院准备度高.
作者:孟娜;朱林;李宜敏;符琰;李俊英;余春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在治疗急性胆管炎超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行急诊LCBDE的超高龄(≥80岁)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预后.结果 43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成功率为95.6%;手术时间为(132.22±11.53)min,术中出血量为(22.71±5.57)ml,住院时间为(8.13±1.43)d.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1例、肺部感染3例,无出血、胆漏、腹腔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12个月均无结石复发及胆道狭窄.结论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及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前提下,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胆管炎超高龄患者行急诊LCBDE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郑志鹏;何军明;莫嘉强;叶青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超声、增强CT测量原发性肝癌大小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超声、增强CT检查结果,其中55例有术后病理标本.比较超声、增强CT对大病灶(CT测量长径>5 cm,共77例)、小病灶(CT测量长径≤5 cm,共112例)长径的测量结果,并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两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比较超声、增强CT、术后病理测量对小病灶标本(CT测量长径≤5 cm,共47例)长径的测量结果,评价超声、增强CT与病理测量的一致性.结果 超声与增强CT对小病灶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大病灶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对大病灶的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超声测量的小病灶长径大于病理测量(P<0.05),而增强CT与病理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对小病灶的测量结果与病理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差.结论 对于大的肝癌病灶,增强CT与超声的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可相互替代,而对于小病灶,增强CT的测量结果可能会更准确,但两者均不能替代病理测量结果.
作者:邓喜青;黄健源;李一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染色体数目异常胎儿的早、中孕期超声特征.方法 选取确诊为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早中孕期胎儿53例,包括21-三体31例、18-三体12例、13-三体3例、45,XO 3例、47,XXX 1例、48,XXYY 1例、47,XXY 2例,对其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43例(81.1%)胎儿存在异常超声表现.单纯结构畸形8例(15.1%,8/53),包括18-三体3例、13-三体2例、45,XO 1例、48,XXYY 1例、47,XXY 1例;结构畸形合并超声软指标阳性8例(15.1%,8/53),包括21-三体2例、18-三体5例、13-三体1例;单独超声软指标阳性27例(50.9%,27/53),包括21-三体22例、18-三体2例、45,XO 2例、47,XXX 1例;超声未见异常10例(18.9%,10/53),包括21-三体7例、18-三体2例、47,XXY 1例.结论 常见染色体畸形中,大部分21-三体胎儿产前超声未表现出明显结构异常或仅见软指标异常,而18-三体、13-三体胎儿及45,XO胎儿通常因合并严重结构畸形而被产前超声检出.
作者:佘玲娜;王华先;蓝柳冰;陈荔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孕妇的血脂、血糖与维生素A、E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孕产妇5000例,根据子痫前期发病情况分为子痫前期组500例与对照组4500例,比较两组的血清维生素A、E水平和血糖、血脂水平,分析子痫前期孕妇维生素A、E水平与血脂、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子痫前期组的血清维生素A、E及H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TC、TG、LDL、FB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子痫前期孕妇的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LDL、FBG、TG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HDL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子痫前期组的维生素A、E水平均与LDL、FBG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子痫前期孕产妇孕期维生素A、E水平低,且血脂与血糖水平紊乱,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作者:郭冰杰;杨彩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64指数及降钙素原(PCT)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9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0例及非感染组46例;另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CD64指数及PCT水平,并分析CD64指数及PCT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CD64指数及PCT水平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效能.结果 感染组CD64和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CD64指数、PCT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均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64指数和PCT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和0.876,敏感度分别为84.0%、82.0%,特异度分别为87.0%、89.1%.结论 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CD64指数和血清PCT水平可作为诊断肺部感染的有效指标.
作者:张红英;张宁宁;李新强;宗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肺复张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RDS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不采用肺复张策略,观察组采用肺复张策略,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的PaO2、氧合指数(OI)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上升,PaCO2、吸入氧浓度(FiO2)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且复张后12 h及24 h,观察组PaO2、OI均高于对照组(P<0.05),PaCO2、FiO2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吸氧时间、插管呼吸支持和总呼吸支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拔管失败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复张策略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RDS新生儿的呼吸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作者:韦海林;廖克准;陆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9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 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9.8%(99/249).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年龄<45岁、肿瘤多灶、肿瘤直径>5 mm、肿瘤穿透被膜是影响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对于年龄<45岁、肿瘤多灶、肿瘤直径>5 mm、肿瘤穿透被膜的患者更应警惕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作者:庞飞雄;张嘉越;冷津立;李松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全脑放疗+同步推量适形放疗(SIB-CRT)与全脑放疗后序贯推量适形放疗(SC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脑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65例NSCLC合并1~3个脑转移瘤患者,分为同步组32例、序贯组33例,分别采用全脑放疗(38.7 Gy/18 f)+SIB-CRT(脑转移瘤52.2 Gy/18 f)、全脑放疗(30 Gy/10 f)后SCRT(脑转移瘤21 Gy/7 f).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以及6个月、1年、2年生存率.结果 放疗后1个月,同步组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1%、100.0%,分别高于序贯组的45.5%、81.8%(P<0.05).同步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7.0个月,长于序贯组的11.0个月(P<0.05).同步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3.8%、67.8%、32.1%,分别高于序贯组的75.8%、48.5%、9.7%(P<0.05).颅脑放疗方式与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关(P<0.05),序贯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同步组患者的2.55倍.结论 对于合并1~3个脑转移瘤的NSCLC患者,全脑放疗+SIB-CRT的疗效优于全脑放疗后SCRT.
作者:李金砖;黄江琼;陈龙;杨云莉;刘颖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在指导心脏术后患儿成分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心脏术后患儿103例,均在输血前检测TEG,根据R值、K值及MA值分别将患儿分为R值正常组(R≤10 min)85例及R值延长组(R>10 min)18例;K值正常组(K≤3 min)47例及K值延长组(K>3 min)56例;MA值正常组(MA≥50 mm)42例及MA值降低组(MA<50 mm)61例,记录其术后血浆和PLT的输注情况,比较组间术后输血情况以及输血前后相应的参数值.结果 R值延长组、K值延长组术后输注血浆者比例及血浆输注量分别高于R值正常组、K值正常组(P<0.05);R值延长组、K值延长组输注血浆后相应参数较前缩短,而R值正常组、K值正常组输注血浆前后相应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MA值降低组术后输注PLT者比例及PLT输注量均高于或多于MA值正常组(P<0.05),但两组术后输注血浆者比例及血浆输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减低组输注PLT后MA值较前升高(P<0.05),而MA正常组输注PLT前后MA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TEG的R值、K值和MA值对心脏术后患儿成分输血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覃小矿;马曙轩;侯云生;王孟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维生素A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64例NRDS患儿及60例无NRDS的早产儿分别作为NRDS组、对照组,检测两组TGF-β1、BMP-7和维生素A水平.结果 NRDS组血清TGF-β1和BMP-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Ⅲ~Ⅳ级NRDS患儿血清TGF-β1和BMP-7水平高于Ⅰ~Ⅱ级患儿(P<0.05);NRDS患儿血清TGF-β1和BMP-7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但维生素A与病情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NRDS患儿血清TGF-β1和BMP-7水平明显升高,且两者水平越高患儿病情程度越重.
作者:王玮琳;杨春佳;杨湘峰;黄林枫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尘肺病初诊患者进入尘肺病正式诊断复诊阶段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广西6个具有尘肺病健康检查和(或)尘肺病诊断资质单位,收集非正式尘肺初诊病例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或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非正式尘肺初诊病例进入尘肺正式诊断复诊阶段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147例非正式尘肺初诊病例,其中107例未进入正式尘肺病诊断复诊阶段,漏诊率为72.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要求检查类型、通知复诊方式是影响进入尘肺病正式诊断复诊阶段的因素(P<0.05).结论 非正式尘肺初诊患者进入正式诊断复诊阶段比例较低,而患者主动要求体检、书面通知患者个人可降低漏诊率.
作者:秦克江;叶绍色;王力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参仙合剂联合化疗对晚期气阴两虚型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3例晚期气阴两虚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仅进行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仙合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期后淋巴细胞亚群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D4+、CD4+/CD8+、CD16+56+、情绪、总生活质量、疲乏、气促及肺癌相关症状评分等方面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参仙合剂联合化疗可提高晚期气阴两虚型肺癌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骏;高广毅;陈爱飞;霍介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喉癌及喉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早期喉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喉裂开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黏膜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嗓音声学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黏膜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当(P>0.05);术后3个月,两组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等嗓音声学参数均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半年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喉癌及癌前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嗓音声学功能,具有术后恢复快与疼痛感轻等优点.
作者:吕忠;温丽慧;邓立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盐酸法舒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LVA、RVA、BA的血流速度均快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盐酸法舒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PCIV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作者:宋柳全;黎晓亮;姚洁文;梁炳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在肝脏小肿块(≤20 mm)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56例肝脏实质占位患者(74个肝脏小肿块),采用VTQ分别测量肿块内部及其对应背景区肝实质组织的剪切波速度(SWV).以病理检查或临床诊断结果作为诊断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VTQ鉴别诊断肝脏小肿块良恶性的价值.结果 经病理诊断74个小肿块中恶性病灶37个,良性病灶37个.良性肿块内部的SWV值为(1.42±0.54)m/s,低于恶性肿块的(2.45±0.84)m/s(P<0.05).VTQ鉴别诊断肝脏小肿块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以SWV=1.91 m/s作为诊断临界值,VTQ诊断肝脏恶性小肿块的敏感性为81.1%,特异性为89.2%,阳性预测值为88.25%,阴性预测值为82.52%.结论 VTQ对肝脏小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庞彩英;许春梅;杨福茂;梁宁娟;刘天奇;莫祥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桥粒相关转膜糖蛋白(desmoplakin)和血液凝固第Ⅷ因子(FⅧ)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将100例乳腺癌石蜡标本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乳腺癌组织中血管与淋巴管生成情况,并探讨两组中desmoplakin和FⅧ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转移组乳腺癌组织中用desmoplakin和FⅧ标记的淋巴管生成数高于未转移组(P<0.05),但两组血管生成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smoplakin和Ⅷ因子在转移组及未转移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Desmoplakin有望成为乳腺癌转移的检测指标.
作者:王倩;罗凯;劳淑贞;朴金松;高蔚樱;赵凯;张东辉;谭小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白细胞介素(IL)-17、IL-38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单次采集对照组患者的诱导痰上清,并分别于哮喘急性发作期与治疗缓解期时采集观察组的诱导痰上清.分别比较两组诱导痰上清中IL-17、IL-38水平,并分析观察组IL-17、IL-38与各肺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期时诱导痰上清中的IL-17水平高于缓解期水平及对照组,IL-38水平低于缓解期水平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哮喘治疗缓解期时IL-38水平也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中IL-17水平与IL-38水平呈负相关,IL-17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75%)、FEV1与预测值百分比、PEF与预测值百分比、FEF50%与预测值百分比呈负相关,IL-38水平与以上指标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临床缓解期哮喘患者IL-17、IL-38水平与以上各肺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IL-17水平升高,IL-18水平降低,IL-17、IL-38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哮喘的严重程度.
作者:李鑫;鲍文华;孙云晖;赵蕴伟;孙启玉;李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甲磺酸-α-二氢麦角隐亭及甲磺酸溴隐亭治疗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HPR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特发性HPRL女性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分别给予甲磺酸-α-二氢麦角隐亭片、甲磺酸溴隐亭口服,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0、60、90、120、150、180 d时血清催乳素水平、患者月经和溢乳恢复正常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但在各时间点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月经正常、无溢乳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磺酸溴隐亭与甲磺酸-α-二氢麦角隐亭片治疗特发性HPRL均有效,但是甲磺酸-α-二氢麦角隐亭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刘俐伶;庞丽红;植枝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比容(Hct)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17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392例、并发冠心病患者(糖尿病+冠心病)组525例,比较两组的Hct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糖尿病+冠心病)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261例、双支病变亚组111例和三支病变亚组153例,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低分组262例和高分组263例,比较各组间的Hct水平.分析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Hct水平与Gensini积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冠心病)组LDL、hs-CRP和Hct水平高于糖尿病组(均P<0.05).单支病变亚组、双支病变亚组、三支病变亚组Hct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高分组Hct水平高于低分组(P<0.05).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Hct水平与Gensini积分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Hct水平升高,监测Hct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心功能.
作者:马振国;张鑫;袁雨培;唐其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颈5-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与肌间沟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拟行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颈5-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组(A组)与肌间沟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组(B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并记录两组成功阻滞前(T0)、成功阻滞后10 min(T1)、30 min(T2)的心率及血压,测定阻滞成功后的30 min、1 h及4 h的肺用力肺活量(FVC),并计算阻滞成功后的30 min、1 h及4 h的FVC与阻滞前FVC之比,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麻醉满意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血压及FVC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但T 1及T2的心率及血压、各时点FVC%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5-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长,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赵玲;李静;党旭云;何爱萍;黄涛;孙甫;赵晓光;盛旭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 选取78例哮喘患儿为观察组,7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以及不同哮喘严重程度和控制情况患儿间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析儿童哮喘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哮喘严重程度及控制情况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是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维生素D的缺乏可增加儿童哮喘的患病风险.
作者:陈江;任翼;何娜;石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4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为导管原位癌(DCIS组)58例与DCIS-Mi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外周血液学指标、治疗方案及病理学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DCIS-Mi发生的因素.结果 DCIS-Mi组可触及肿块者、绝经者及无人工流产史者比例、PLT计数、PLT/淋巴细胞比值、高分化者比例、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阴性率、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高表达者比例均高于DCIS组(P<0.05),DCIS-Mi组多采用乳癌改良根治术及化疗,而DCIS组则以单纯乳房切除、内分泌治疗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绝经、组织学分级是影响DCIS-Mi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绝经及中、高级组织学分级可能是DCIS-Mi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汪雯洁;丁小军;王敏;焦武;魏路;姚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IgA型抗内皮细胞抗体(IgA-AECA)水平与狼疮性肾炎(LN)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LN组80例和非LN组40例.选取同期就诊的健康人50例和其他肾炎患者50例分别作为健康对照组及其他肾炎组.比较4组的血清IgA-AECA阳性表达率.根据LN疾病活动程度将LN组分为活动性LN组36例与非活动性LN组44例,分析LN活动性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疾病活动指数LN患者的IgA-AECA血清水平.结果 LN组、非LN组IgA-AEC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其他肾炎组(P<0.05),但LN组与非L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LN组血清IgA、双链DNA抗体表达水平及组织活动性病变、IgA-AECA阳性率均高于非活动性LN组,血清C3水平低于非活动性LN组(均P<0.05).IgA-AECA阳性及存在组织活动性病变是LN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不同透明血栓、肾小球细胞增殖、白细胞浸润以及纤维素样坏死或核破裂评分的LN患者血清IgA-AEC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gA-AECA或可成为判断LN疾病活动程度的指标.
作者:刘娜娜;赵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与舒芬太尼预防小儿包皮套扎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全身麻醉联合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下择期行包皮套扎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地佐辛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地佐辛0.1 mg/kg;舒芬太尼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舒芬太尼0.1μg/kg;对照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3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手术后呼唤睁眼时间及手术结束后6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地佐辛组、舒芬太尼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地佐辛与舒芬太尼均可有效预防小儿包皮套扎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魏会霞;罗向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急诊环节质量控制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3例NSTE-AMI患者,根据接诊医护人员是否通过急诊环节质量控制培训分为研究组(n=42)与对照组(n=41),比较两组确诊用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用时、误诊率、漏诊率和死亡率.结果 研究组确诊用时及PCI前用时均短于对照组,误诊率、漏诊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诊环节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缩短NSTE-AMI患者的诊断时间和治疗准备时间,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龙飞华;胡艳娟;马有根;李平凡;鲁邦福;李意良;刘群友;刘清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悬吊运动疗法联合盐酸乙哌立松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CEH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悬吊运动疗法,治疗组给予颈椎悬吊运动联合口服盐酸盐酸乙哌立松治疗,疗程均为15 d.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15天和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VA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悬吊运动疗法联合盐酸盐酸乙哌立松治疗CEH疗效优于单纯的悬吊运动疗法,可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作者:王风波;魏晓霏;唐明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成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显微镜下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14 d,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年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宁铁英;张晓鹏;高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孕妇肝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78例ICP孕妇为ICP组,78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ALT、AST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ICP组孕妇血清ALT、AST水平及剖宫产、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早产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ICP可引起孕妇肝功能异常,增加剖宫产、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早产等的发生率,并可减少新生儿出生体重.
作者:李娟;陈清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00例(145肢),均在局麻下行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术,术后即行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术后1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患肢酸胀感均有所缓解,2例(3条肢体)存在残余曲张静脉,术后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曲张静脉均闭合良好,变硬的条索状血管明显消失,未见术口感染、皮肤坏死、静脉炎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6~24个月随访曲张静脉均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 大隐静脉结扎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古梓颖;包国宏;韦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益生菌口服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非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非重度活动性UC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给予口服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口服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肠道黏膜恢复状况、结肠病变活动性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48/50)和80.0%(40/50),研究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结肠病变活动性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益生菌口服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非重度活动性UC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郭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睡眠呼吸紊乱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及机动车意外事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OSAHS治疗的目标不仅包括改善患者的现有症状,更包括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OSAHS的非手术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正压通气治疗.目前,国内外对OSAHS的非手术治疗虽已有较全面的研究,但仍存在一定争议.了解各治疗方式的利弊,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选用合理的治疗方式,可使得OSAHS患者得到更大的受益.本文结合新文献,对OSAHS的非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思敏;李永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艾滋病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损的传染性疾病,中药和壮药治疗艾滋病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有关中壮药抗HIV的有效成分、中壮药复方制剂及中西药联合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中壮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开发治疗艾滋病中壮药新药提供新思路.
作者:李冬梅;钟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反复发作的、以慢性肠道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细胞是原始未分化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自我复制及免疫调节能力.基础研究中常用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IBD.现就干细胞对IBD的再生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罗文捷;张启芳;赵磊;张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白内障手术已经从复明性手术迈入屈光性手术时代.对于伴有角膜散光的患者,术前精确的生物测量、术中准确定位是手术质量的保障.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Pentacam眼前节全景仪等设备的应用提高了角膜散光的测量精确度;个性化手术设计能降低患者术后的角膜散光;植入合适的功能性人工晶体能矫正术前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裸眼视力、提高视觉质量;飞秒激光技术和数字导航系统的应用能帮助术者更精确地完成手术操作、提高手术质量.本文围绕术前伴角膜散光患者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禤中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艾灸气海、关元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各30例,艾灸组给予艾灸气海、关元穴,对照组给予口服多维元素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疲劳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及IgA、IgM、IgG、C3、C4水平.另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12只.以复合应激法建立模型组和观察组大鼠CFS模型,成模后艾灸观察组大鼠气海、关元穴,比较干预后3组大鼠的IgA、IgM、IgG、C3、C4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及艾灸组患者疲劳量表-14、疲劳评定量表、SA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艾灸组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艾灸组IgG、IgA、C4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IgG、C4高于对照组(均P<0.05).艾灸干预后,模型组大鼠IgA、IgM、IgG、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以上指标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 艾灸气海、关元穴可改善CFS患者的疲劳、焦虑状态及免疫力与CFS大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林玉敏;江钢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俞原配穴针刺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配穴组、单穴组各12只,除对照组外每组大鼠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配穴组给予针刺神门、大陵、心俞、厥阴俞穴,单穴组仅针刺内关穴,对照组与模型组不作处理.比较各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压上升大速率(+dp/dtmax)、左室压下降大速率(-dp/dtmax)、心率等心功能指标,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 干预15 d后,与模型组比较,配穴组大鼠的LVSP、+dp/dtmax、-dp/dtmax、心率、SOD、GSH-PX水平较高,MDA、LPO、LVEDP较低(均P<0.05);与单穴组比较,配穴组LVSP、+dp/dtmax、-dp/dtmax SOD、GSH-PX水平较高,LPO水平较低(均P<0.05);配穴组心肌梗死面积小于模型组及单穴组(均P<0.05).结论 俞原配穴针刺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俞原配穴针刺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心肌受损程度有关.
作者:温勇;尹家琛;李燕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吸虫病所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报告肝吸虫病所致皮肤瘙痒症1例,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患者以面颈部皮疹伴瘙痒为主要表现,大便常规未见异常,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偏高,给予抗过敏止痒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患者有进食鱼生史,复查大便常规提示肝吸虫卵阳性,给予中药驱虫方及吡喹酮口服治疗后,皮损治愈,复查大便常规肝吸虫卵阴性.结论 肝吸虫病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肝吸虫病所致皮肤瘙痒少见,对疑似感染患者应该增加粪检的次数并行相关检查,吡喹酮驱虫治疗可缓解肝吸虫病所致皮肤瘙痒.
作者:于丽源;方险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Caroli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报告2例Caroli病患儿(为同胞姐弟),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结果 2例患儿以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痛或腹胀为主要表现,查体有肝脾肿大,CT提示有肝内胆管扩张呈囊状、肝硬化并脾大、门脉高压,病理特点为肝细胞水肿变性,汇管区大量纤维及胆管增生,胆栓形成,符合Ⅱ型Caroli病的诊断,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建议肝移植.结论 Caroli病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目前手术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肝移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黄国升;吕自力;陆力坚;唐清;杨梅雄;周虹均;单庆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特殊医疗环境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报告1例我军远望测量船上发生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经积极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并减少手术台晃动,患者病情得到迅速控制并恢复.结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可导致青年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其中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的内毒素释放入血液、全麻麻药的副作用、术中手术台晃动及牵拉内脏神经可能是导致休克的原因.
作者:杨松;杨灵杰;龙集智;洪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2008~2012年广西7个死因监测点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将2008~2012年广西7个死因监测点恶性肿瘤死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将标化死亡率与电子地图相关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从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等小尺度上对广西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进行时空及其在交通网络中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区7个死因监测点2008年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高发区在交通较为发达的西部区域,围绕国道、省道、县道以及乡道的肿瘤标化死亡率较其他地区高,其他地区呈零散状分布;2009~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率高发区由西北和东部区域转移到了东南区域;2011年高发区多为围绕各类级别道路的交汇区呈现出带状分布;2012年高发区为东南和西北区域,其他地方则呈散点分布,且主要围绕道路发生.结论 2008~2012年广西7个死因监测点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存在高死亡率聚集区,交通网络分布和恶性肿瘤的标化死亡率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作者:李艳;唐忠;罗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