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3-6350
  • 国内刊号:46-1025/R
  • 影响因子:1.15
  • 创刊:1989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海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84-1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海南医学杂志   2010年2期文献
  • 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孕妇的产程特点及其对孕妇和围产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的产程特点及其对围产儿预后、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孕妇共138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枕前位的138例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胎儿体重过大、宫缩乏力的比例明显增加,产程各期时间均明显延长,各产程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手术产率明显增加.枕后位总手术产率为91.75%,枕横位为70.73%,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 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处理不当,围产儿预后欠佳,宫缩乏力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增加.

    作者:曾成英;耿蔷;郭遂群;刘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等离子电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盐酸罗哌卡因重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在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ASA Ⅰ-Ⅱ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择期手术患者,年龄65-78岁,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腰麻加硬膜外麻醉.术中输液10 ml·kg-1·h-1,输入胶体液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1:2).观察EA组和CSEA组局麻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阻滞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同时观察两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不良反应.结果 CSE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EA组(P<0.05).两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术后镇痛效果、术后恢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罗哌卡因重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除手术中有效、安全,麻醉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

    作者:俸如全;铁爱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地孕酮改善化疗期间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观察

    目的 观察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服用甲地孕酮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 54例接受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治疗组(化疗加甲地孕酮)27例,对照组(单用化疗)27例.治疗组化疗前1天开始服用甲地孕酮160 mg,每日一次,直至化疗结束后7 d;对照组单用化疗,两组化疗均用两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食欲、体重、骨髓抑制情况、karnofsky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较对照组轻,食欲、体重和karnofsky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髓抑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辅予甲地孕酮,可改善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

    作者:郑俊琼;陈志勇;罗惠煌;邱陈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虫草制剂治疗初诊断Graves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虫草制剂(百令胶囊)对初诊断Graves病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50例初诊断Graves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虫草制剂联合甲巯咪唑治疗,对照组用甲巯咪唑治疗,连续用药18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甲状腺功能差异不显著,治疗组甲状腺自身抗体(TRAb,TPOAb)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停药1年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虫草制剂(百令胶囊)联合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效果显著.

    作者:毛林浩;余健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3M RelyX纤维桩系统修复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3M RelyX 纤维桩系统在磨牙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36颗需进行桩核冠修复的磨牙,经完善根管治疗,用3M RelyX 纤维桩系统加全冠修复,观察1个月-2年,通过临床和X片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36颗患牙修复体完好,未发生根折和桩折.结论 3M RelyX 纤维桩系统在磨牙大面积缺损修复治疗中,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韩仕斌;潘璐;朱利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改良式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32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式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对32例(40眼)确诊为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行改良式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术后随防3个月-2年.结果 矫正良好29例,基本矫正3例,无过矫、欠矫者.结论 改良式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符合生理解剖的特点,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矫正重症上睑下垂安全可靠.

    作者:张高玲;杜成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分析早期血糖变化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根据空腹血糖和既往有无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分析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急性缺血损害程度、好转率与死亡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正常血糖组治疗好转率较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以糖尿病组高.结论 血糖水平的变化影响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及时地控制高血糖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昀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纤溶酶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微循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纤溶酶针剂对糖尿病微循环的疗效.方法 选择1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纤溶酶针剂150 u静滴,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针剂30 ml静滴,1次/d,疗程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微循环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纤溶酶针剂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

    作者:秦朝晖;汪家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抗生素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支原体性非淋菌性宫颈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抗生素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支原体性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 把符合配对条件的53对支原体性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分成两组,B组根据药敏实验应用抗生素,A组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A组治愈率96.23%(51/53),B组治愈率77.36%(41/53),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比单用抗生素更能有效治疗难治性支原体性非淋菌性宫颈炎.

    作者:张晓燕;刘芳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期前收缩60例

    目的 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期前收缩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服步长稳心颗粒,每次9 g,每日3次,共4周.两组患者入选时和入选后4周分别做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监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7.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对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影响.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期前收缩安全有效.

    作者:郑长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步长脑心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步长脑心通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步长脑心通治疗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基础治疗均采用静脉滴注丹参以及口服尼莫地平,治疗组加用口服步长脑心通,均治疗两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观察组在临床症状好转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步长脑心通胶囊能有效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作者:蔡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砂连和胃胶囊治疗慢性胃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组方-砂连和胃胶囊对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镜下胃黏膜炎症的改善情况.方法 以随机平等对照方法,按1:1比例将慢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硫糖铝片治疗)30例,治疗组(予砂连和胃胶囊治疗)30例.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炎症状况有无好转.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砂连和胃胶囊改善慢性胃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明显优于硫糖铝片(P<0.05).结论 砂连和胃胶囊能很好的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邹路路;刘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剂量多巴胺静脉预注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静脉预注多巴胺对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低血压的干预性防治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成两组:观察组(A组)在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后立即预防性给予多巴胺20-30 μg/kg;对照组(B组)在患者血压明显发生改变时给予多巴胺20-30 μg/kg.结果 观察组血压较为平稳,发生低血压的例数及比率较低,对照组血压下降明显,低血压例数及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发生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头晕等临床表现较观察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后预防性给予多巴胺可以稳定患者的血压变化,使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平稳,明显减少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心慌胸闷等不良反应.

    作者:谷建华;玄淑娟;黄美玲;贺玉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手汗症QT离散度改变与心脏自主神经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手汗症患者胸2-胸4(T2-4)Q-T离散度(QTd)变化与心脏自主神经的关系.方法 用同步12导心电图测定112例手汗症患者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前后R-R间期即心率(HR)、Q-T间期、小QT间期(QTmin)、大QT间期(QTmax)和经心率校正的QTmax(QTc-max)、QTmin(QTc-min)数值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2-4 d QT间期和R-R均较术前缩短,QTd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3年QT间期、R-R间期与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T离散度较术前延长,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手汗症患者T2-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后Q-T离散度(QTd)变化与交感神经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吴蔚;杨希立;杨劼;郑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新磺棕小儿止咳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研究

    目的 消除新磺棕小儿止咳合剂的抑菌作用,以检查其微生物限度.方法 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的中和法和薄膜过滤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后,按常规法进行菌回收率试验.结果 通过人工污染5种代表菌株的菌回收率均高于70%,控制菌检查试验组检出,阴性菌对照组未检出.结论 中和法和薄膜过滤法能有效地去除新磺棕小儿止咳合剂的抑菌活性,用该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可行.

    作者:陈德坚;黄春新;陈萍;王芳;林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胆总管切开并左肝外叶切除联合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评价(附126例报告)

    目的 比较胆总管切开并左肝外叶切除联合取石术和单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两种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第1组66例采用胆总管切开并左肝外叶切除联合取石术的方法;第2组60例患者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方法,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第1组术后近期效果优良率为92.4%,第2组为80% ;第1组患者在术后残石率、胆道感染率和再手术率方面明显低于第2组.结论 胆总管切开并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能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作者:李恩;吴祖光;李思荣;刘宏涛;吴青松;徐泰;陈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生大黄高位保留灌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46例

    目的 观察生大黄高位保留灌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生长抑素及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生大黄高位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血、尿淀粉酶复常时间及自主排气排便时间亦短于对照组.结论 生大黄高位保留灌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A P疗效满意,恢复快,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郭伟昌;黄君;易先武;陆昌友;芦灵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原发性小肠肿瘤4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原发性小肠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 小肠肿瘤多位于十二指肠,占38.6%(17/44).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为主,恶性肿瘤以腺癌常见.检查方法可采用X线钡餐、内镜检查、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CT和B-US、PET-CT检查.结论 小肠肿瘤缺乏简单易行、价廉及无创性的诊断方法.治疗上,对恶性肿瘤力争做根治性切除.

    作者:邵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阿尔茨海默病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关系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脑脊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变化,以及外源性BDNF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8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24名AD患者和26例非痴呆脑梗死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他们脑脊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并对其中的12名AD患者经椎管注入外源性BDNF进行治疗,以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差值来评估疗效.结果 AD患者脑脊液BDNF浓度显著低于非痴呆脑梗死患者(t=-4.927,P=0.000),并且外源性BDNF能提高MMSE的评分(F=56.067, P=0.000),且不受年龄的影响(F=1.667,P=0.211).结论 脑脊液BDNF可作为AD的诊断标志物,并且BDNF能很好地改善AD患者的认知能力而不受年龄的影响.

    作者:张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的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大剂量厄贝沙坦组,300 mg qd,n=34)以及对照组(小剂量厄贝沙坦组, 150 mg qd,n=34).于开始治疗前以及药物治疗3个月后行尿白蛋白、血压、血肌苷(Scr)、血尿素氮(BUN)、血清钾(K)等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血压都有降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白蛋白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尿白蛋白下降更为显著,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300 mg qd 降尿白蛋白优于厄贝沙坦150 mg qd,对DN患者有独立于血压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安全性好.

    作者:杜小丽;杨大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术中氩氦刀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肝癌82例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行术中氩氦刀冷冻治疗(Ar-He targeted cryoablation)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对82例患者行术中氩氦刀冷冻治疗,均予加置肝动脉泵术;直接行肿瘤氩氦刀冷冻术加置泵术55例;手术切除癌灶加氩氦刀冷冻治疗加置泵术15例;肿瘤氩氦刀冷冻术加转移淋巴结氩氦刀冷冻治疗加置泵术12例.结果 成功治疗82例,病理学检查证实受冷冻处癌组织变性坏死.并发症有穿刺孔出血、胸腔积液、肝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均治愈.病例均获随访,术后生存时间为6-12个月18例,12-18个月30例,18-24个月14例,>24个月20例.结论 术中氩氦刀冷冻治疗为中晚期肝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途径,安全性好,虽有合并症发生,但可以有效防治.

    作者:胡远超;寇昌华;田庆中;郭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育龄妇女意外妊娠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育龄妇女意外妊娠的影响.方法 调查865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20例和观察组4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按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文化程度高比文化程度低、常住人口较流动人口对避孕知识的了解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组内、组间比较避孕知识水平和紧急避孕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为干预后好于干预前,健康教育路径组好于对照组.结论 按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传统教育效果好,可提高育龄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避孕知识水平.

    作者:刘越红;王晓枚;刘向倩;冯承芸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疑难配血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疑难配血原因及解决方法,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血提供指导.方法 分析回顾近三年来柳州市、县9家医院因各种原因配血疑难,而送本中心输血研究室进行疑难配血51例样本的输血前检查及配血记录.结果 51例样本中,因血型鉴定困难导致配血疑难3例,占5.9 %;盐水介质配血不合17例(包括自身冷凝集14例,IgM抗-M 1例,串钱状假凝集3例),占33.3 %;自身冷凝集合并IgG抗体15例,占29.4 %;IgG温抗体14例,占27.5 %(其中温自身抗-e抗体1例,其他温抗体13例,其中抗-Ce 1例,抗-Ec 1例,抗-C 1例,抗-E 1例,抗-D 1例);药物性抗体2例.结论 输血前试验发现ABO正反定型不符时,应先进行血型确定,确定血型后输入同型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在配血试验中,应尽可能检出37°C反应的抗体,排除37°C不反应的抗体对配血的干扰.对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应作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者应进行抗体鉴定,为患者找到对应抗原阴性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输入.

    作者:杨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测定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P选择素的水平以及其与UC病变程度和范围的关系,探讨其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经临床表现、肠镜及病理诊断的UC患者30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0例的外周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浆P选择素水平.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显示:UC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UC组患者血浆P选者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UC患者血浆中P选择素呈现高表达;血浆P选择素可能成为判断UC严重程度以及临床诊断简单易行的外周生物学指标.

    作者:杨权;陈守国;许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腕部骨骼血管数字化虚拟

    目的 应用数字化腕部技术构建腕部骨骼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建立虚拟腕骨及其滋养血管结构和形态.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手标本经灌注处理后,通过CT扫描获得数据集,利用MIMICS软件重建腕部的外形、骨骼、动脉等,并对相关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建立了基于解剖结构的可视化腕部骨骼血管模型并精确显示腕骨及其滋养血管结构和形态,各结构可单独、联合显示,可任意旋转,模型透视及多剖面显示.结论 腕部骨骼血管可视化模型为临床提供三维形态学资料,也为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数字化模型.

    作者:张远华;黄潮桐;陈隆福;李敬矿;陈冬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左上腹网膜囊区肿块病变的诊断初探(附97例报告)

    目的 探讨位于左上腹腔网膜囊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病理证实的网膜囊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胰腺层面作为参考层面,大层面位置作为定位方法,并分析定性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结果 左上腹网膜囊区占位中,胃来源肿块41例;胰源性肿块23例;网膜囊内肿块18例;肠源性肿块11例;脾源性肿块4例.不同来源占位大平面各不相同.术前误诊23例(24%),各组定位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瘤的密度和形态无特异性.结论 左上腹网膜囊区肿块主要来源于胃底和胰尾的恶性肿瘤;病变大层面的位置及周围脏器形态对定位有一定价值;病变误诊主要由定位误诊造成;术前定性诊断较难.

    作者:汪溪;陈宽仁;李建业;卞正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先天性泌尿系畸形的MRU与ce-MRU评价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MR水成像(MRU)与分泌性ce-MRU的方法,并讨论其适应证,评价其优缺点;描述101例泌尿系先天性畸形在两种方法中的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5月至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1例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同时作MRU及ce-MRU检查.结果 101例MR共发现11种泌尿系畸形.无论有无排泌功能,MRU均能显示有尿液或囊液充盈或扩张的部位;ce-MRU能显示有功能的肾脏并与之相连的正常或病变的泌尿管道.结论 MRU能清楚显示所有尿液或囊液充盈的正常或异常结构;ce-MRU能显示有血流到达并有对比剂排泌的肾组织和与之相连的结构.ce-MRU能独特地显示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MRU与ce-MRU相互结合应用方能够提供完整的诊断信息.

    作者:李顶夫;雷益;侯严振;王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在唇腭裂患儿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与七氟烷在唇、腭裂患儿麻醉诱导插管时的相互作用.方法 选择ASAⅠ级唇、腭裂患儿82例,年龄6个月-3岁,随机分为全凭七氟烷组(A组);咪达唑仑复合七氟烷组(B组).以气管插管时有无体动反应为指标,采用序贯法分别测得两组气管插管时七氟烷的半数有效量(ED50),并比较两组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结果 全凭七氟烷组的ED50为4.2%,95%的可信区间为4.1%-4.3%;咪达唑仑复合七氟烷组的ED50为 3.7%,95%的可信区间为3.6%-3.9%;咪达唑仑复合组在诱导期间对呼吸的影响更小.结论 复合咪达唑仑可以降低七氟烷在小儿吸入诱导插管时的半数有效量(ED50),并减少了呼吸抑制.

    作者:苏国宁;邓敏;李贇;何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打造肿瘤科护理品牌提高医疗质量

    恶性肿瘤给病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累及其家庭.患者一下从家庭支柱转换成家人的包袱,如此角色的转变容易造成病人的恐惧、疑虑、忧郁、绝望等情绪反应.若能及时给予病人亲切的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对提高免疫力、战胜癌症有着重大的意义.我院肿瘤科针对肿瘤病人这一特点,设立了爱心之家,创造出自由、和谐、友爱的就医环境,形成独具特色的护理品牌,收到了良好效果.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作者:黄晓珊;勘萍;谢俏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心脏术后心包纵膈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总结心脏术后心包纵膈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169例心脏术后心包纵膈引流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正确的引流管挤压法.结果 术后发生脑梗塞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其他原因死亡4例.结论 169例心脏术后病人通过护士严密的观察护理均无心包填塞发生.

    作者:黄朝芳;王小为;陈鸣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晕厥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晕厥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分娩产妇652例为对照组,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实施健康教育、一对一责任助产、预防产后出血等护理干预措施后的分娩产妇886例为观察组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晕厥发生率为5.5%,对照组晕厥发生率为12.3%.结论 通过认真做好卫生宣教,加强预见性护理,预防产后出血,及时控制和处理产后出血等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预防产后晕厥的发生.

    作者:许玲;谭建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躁动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躁动病人的护理措施及体会,以期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方法 对我院颅脑外科36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躁动的病人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和精心护理.结果 康复26例(占72.2%),好转6例(占16.7%),死亡4例(占11.1%).结论 严密认真仔细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和精心护理是减少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躁动病人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王梅英;冯妙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尿毒症脑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尿毒症脑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37例尿毒症脑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进行分类总结,分析和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加强对尿毒症脑病患者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提高了疗效,改善了预后.结论 加强了对尿毒症脑病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眼科巡回护士在围术期中的角色功能

    目的 探讨眼科巡回护士在围术期护理的多种角色功能.方法 通过巡回护士多种角色功能的转换,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结果 病人以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安全地渡过住院手术期和康复期.结论 眼科手术室专科化管理的实施,既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又促进手术室护士向专科护士发展.

    作者:梁丽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呼吸功能训练器对胸外科病人疾病康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开胸术后、胸部外伤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在使用呼吸功能训练器时对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78例开胸术后、胸部外伤致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按住院的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使用呼吸功能训练器组146例和无用呼吸功能训练器组132例.所有病人均按临床常规进行治疗、护理,使用呼吸功能训练器组特别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器使用指导.观察记录两组病人恢复情况.结果 使用呼吸功能训练器组恢复快,胸管留置时间短,呼吸道并发症低,出院时间快,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呼吸功能训练器参与训练,可减少病人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恢复.

    作者:何丽展;钟小晶;姜镭;文金铃;张伟兰;招瑞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无基础疾病,无呼吸道感染现病史的需无痛人流终止早期妊娠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n=50)接受常规术前术中护理;心理护理组(n=50)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运用心理护理技巧与患者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介绍无痛人流手术特点及手术、麻醉医生,并加强患者家属支持系统的作用,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等.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进行体征监护及相关项目的观察及记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理护理组术前患者情绪平稳,术中手术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术中麻醉用药少,术后疼痛承受程度较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应用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作者:陈鲁;李长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饮食指导对食管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特定的饮食指导对食管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化疗的同时给予特定饮食指导,后者化疗的同时仅接受责任护士一般的饮食指导.化疗后两周对两组患者血象检查结果、恶心呕吐的症状及体重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血象检查结果、恶心呕吐的症状及体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化疗配合特定的饮食指导比单纯化疗更为有效,可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赵修芬;黄赛娥;陈珠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用于医疗物品的灭菌体会

    目的 总结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技术的效果和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对使用美国强生STERRAD 100 S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1 195次的结果进行监测统计.结果 1 161次灭菌循环运行完成,34次灭菌循环被取消.完成灭菌循环的生物检测培养均为阴性、所有化学指示卡均变色完全.结论 STERRAD 100 S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具有安全、效果可靠、灭菌期短且无毒的特点,为临床手术器械灭菌较好的方法.特别适用于不耐高温、高湿等精细医疗器械的灭菌.

    作者:楼之刚;闻军;王慧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水中分娩会阴保护手法探讨

    目的 探讨水中分娩的会阴保护方法对产妇会阴损伤的程度.方法 将2006年10月至2009年4月180例水中分娩的产妇分成两组,其中采取传统的会阴保护组89例,托肛保护组91例,比较两组产妇会阴损伤程度.结果 两组产妇会阴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不同身高的助产士采用不同的会阴保护手法,可降低会阴撕裂的程度.

    作者:李志彬;李丽梅;萧慧华;周玉梅;倪丹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一例急性化脓性胃炎并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化脓性胃炎又称急性蜂窝组织胃炎,其病情严重,临床上十分少见,多由化脓菌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播散至胃壁所致.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1].其临床表现为:以全身败血症和急性腹膜炎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常有上腹剧痛、寒战、高热、上腹部肌紧张和明显压痛.早期确诊后可经内科保守治疗,胃肠减压、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若内科治疗无效,全身中毒症状重或伴有休克者,应立即手术治疗[2].2008年8月我科收治1例急性化脓性胃炎并出血患者,采用胃肠减压、大剂量抗生素等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欧华妙;袁秀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一次性医用输液贴袋使用体会

    临床上静脉输液时常使用一次性医用输液贴,这种输液贴由纸质制作,经过环氧乙烷灭菌后独立包装在一个袋中,每次使用后输液贴袋都会被扔掉,这样既浪费,也不利于环保.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还可以再利用,报道如下:

    作者:黄媛;江群;景小艳;奉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手术室泌尿外科护理专科组的设置及培训

    目的 探讨手术室泌尿外科护理专科组的设置及培训方法.方法 在手术室设立泌尿外科护理专科组,按专科化模式培养手术室泌尿外科护理专科护士,建立培训考核体系.结果 该法提高了工作质量,手术医生和病人对手术室的满意度得到提高.结论 手术室专科护士和专科组长的设置培养,能适应外科手术日益专科化发展的需求,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秀霞;杨兵;赵惠娟;杨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从3个版次《新编药物学》看降血糖药近十年的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降血糖药有较大的发展.笔者对<新编药物学>第14-16版(1997年-2007年)中降糖药的品种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近十年降糖药的发展状况:前六年口服剂型发展较快,增加了磺酰脲类的第3代产品、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等,而近四年则是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涌现时期.降糖药的快速发展,使糖尿病人有了更多安全、有效的药物,减少了糖尿病带来的各种危害.

    作者:张勇;卢雪梅;张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丹红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等功能,能明显改善微循环,改善组织供血,广泛应用于全身脏器供血不足.它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等梗塞性供血不足效果显著,近年来在其他疾病治疗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了近年来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更深入地研究丹红注射液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董立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时的水平观察与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前白蛋白(PALB)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时的浓度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收入儿科的100例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病儿出生30 min时进行血清中胆红素(TBIL)、HS-CRP与 PALB测定,并分别于出生后7 d再进行上述项目的测定.同时把100例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病人根据TBIL分为轻组、危重组、极危重组.结果 100例新生儿黄疸病儿30 min时的HS-CRP、 PALB和 7 d时的比较,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HS-CRP、 PALB基本上都正常;危重组与极危重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时HS-CRP的值增高,PALB降低,7 d后随着黄疸的逐渐消失HS-CRP也基本恢复正常,而PALB值明显上升.结论 动态观测HS-CRP与 PALB的变化可用于评估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病儿的感染和是否存在能量摄入障碍.

    作者:宋红美;曹学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一例

    动眼神经麻痹并非单纯的眼科疾病,眼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要进行全面的考虑与检查,以免误诊和延误治疗.我科1例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在多家医院眼科保守治疗1年无效,后行脑动脉造影后确诊为后交通动脉瘤,行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佳;毕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先天性肝内胆管囊肿(Caroli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对先天性肝内胆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例先天性肝内胆管囊肿超声图像,超声观察囊肿的部位、大小、形态、结石及癌变情况.所有病例均经MRI复查,部分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先天性肝胆管囊肿18例,肝囊肿2例,合并结石10例,癌变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18/20).结论 超声检查不仅是诊断先天性肝内胆管囊肿的可靠方法,而且对明确囊肿有无结石,特别是癌变,以及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作者:尹明;王春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影像学鉴别及评价

    目的 分析肺内孤立性节结(SPN)的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节结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21例肺内SPN中11例为恶性,10例为良性.结论 肺内孤立性节结的定性诊断在影像表现上没有确切的特异性.

    作者:颜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6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全腹探查,观察淋巴结的数目、大小、形态、回声、分布及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结果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纵横比>2,呈椭圆形或肾形,边缘光滑,以低回声为主,呈簇状分布,无融合,大部分于右下腹探及,治疗后淋巴结数目减少,大小缩小.结论 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肿大的淋巴结定位、定性准确,并能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是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易寅华;高洪波;张志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64层螺旋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 156例患者分别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由两位不知造影结果的医师进行阅片,并以CAG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层螺旋CT判断近段血管狭窄(管腔狭窄≥50%)的灵敏度是:左主干(LM)99%,右冠状动脉(RCA)93%,左前降支(LAD)89%,左回旋支(LCX)82%,判断远段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RCA 56%,LAD 45%,LCX 43%(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其三维重建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通过经静脉增强造影,64层螺旋CT可以清楚显示冠状动脉并判断管腔的狭窄,尤其是近段的重度狭窄.

    作者:高智耀;马立青;高峰;刘兆英;高慧;马小川;刘卫生;常文雄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57例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57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7例患者在先行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终非手术治疗有效的73例,需手术治疗的84例.结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腹部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12-48 h,症状、体征无缓解的,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作者:吉巍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10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形成和预防.方法 回顾了102例钢板固定Sanders Ⅱ、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总结其原因及预防方法.其中男性85 例92足,女性17 例19 足.年龄23 -72 岁,平均36.5 岁.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18 d.手术取跟骨外侧入路,复位后用可塑形钛板(跟骨叉型异型板)置外侧壁固定,11例未行人工植骨,2005年5月后所行手术均有行人工骨充填植骨.术后常规橡皮条引流48-72 h并棉垫加压包扎,术后1周内及4周均行X线检查.结果 共发生手术并发症13足,占11.7%,其中切口并发症8例(浅表的坏死、感染5例,深部感染取出内植物2例,取出内植物后行皮瓣转移术1例);腓肠神经损伤1例;骨折复位丢失1例;畸形愈合3例.结论 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规范操作、引流及术后处理、人工植骨等是减少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可靠方法.

    作者:林岩生;李陕华;刘云箐;张启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抢救心跳骤停的体会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抢救心跳骤停的经验教训.方法 确诊心跳骤停后,立即行心肺复苏术、电击除颤、药物治疗.结果 ≤39岁1例,抢救成功;40-49岁1例,抢救成功;50-59岁1例,抢救成功;60-69岁5例,抢救成功2例,复苏无效3例;70-79岁7例,抢救成功1例,有效2例,复苏无效4例;≥80岁1例,无效.结论 推广人人掌握心肺复苏术,具备一台除颤器是基层医院必需的.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是关键.危重病人,要行心电监护.

    作者:王海龙;王雪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68例高危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提高高危BPH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总结分析68例高危BPH的治疗过程.结果 68例病人经过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后完成手术,痊愈出院.结论 做好高危BPH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穗青;严共全;裴广华;黄海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臭氧(O3)关节腔注射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48例56个膝关节,每个病变关节腔内注射浓度为60 mg/L的O3气体8-10 ml,术后运动关节,使O3在关节腔内充分弥散,给予补钙、保暖、适当功能锻炼等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4个月,治愈15膝(25%),有效55膝(98.2%),无效1膝,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 O3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方法.

    作者:沈长青;郑小令;林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57例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诊治顽固性鼻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7例非外伤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出血点后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结果 54例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经电凝治疗一次性成功,其余3例鼻内镜下经针对性填塞止血.随访1-3个月无复发,无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诊治顽固性鼻出血效果好,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小东;米丽云;付静静;李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地震伤致急性肾功能不全一例救治体会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德阳市人民医院作为距离地震前线近的国家级三甲医院,在地震伤员的救治中起到了支撑性的骨干作用,其中ICU在危重病员的救治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现将我科参与抢救的一例地震伤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陈霞;张雅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磁力声控导航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15例

    目的 讨论磁力声控导航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及疗效体会.方法 15例A、B型股骨干中上段骨折患者予以闭合/切开复位以及磁力声控导航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术中声控导航下一次成功完成钻孔、完成远端锁钉,术后随访8个月-2年,平均随访13个月,无术后并发症.关节活动满意,股四头肌无萎缩;骨折愈合时间正常,无一例出现迟缓愈合或不愈合.结论 磁力声控导航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操作简单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术后功能锻炼顺利,患者满意.

    作者:陈璟昆;罗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肝源性溃疡出血7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肝源性溃疡(HU)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肝源性溃疡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HU出血患者经早期综合治疗,获得止血者67例,有效率为89.3%.其中69例进行系统治疗,溃疡愈合35例,治愈率为46.6%.结论 HU出血患者应早期进行综合、系统治疗,可防止其复发.

    作者:金凤香;刘松;东雅杰;王悦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手术更换部分腹膜透析导管治疗难治性隧道炎二例

    我科采用手术更换部分腹膜透析导管治疗难治性隧道炎2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一:女性,30岁,2005年5月于我科植入Tenckhff导管鹅颈直管并开始长期维持腹膜透析.9个月前出现出口红肿伴流脓,行脓液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生长.B超示:腹膜透析引流管周围见不规则无回声暗区,大小约1.3 cm×1.2 cm.门诊予局部用络合碘、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出口,每天换药1-2次.

    作者:胡伟平;张燕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0例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仅5例术前明确诊断,术中确诊14例,术中漏诊、术后诊断1例;治愈18例(90%),术后并发症4例(20%),死亡2例(10%).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易漏诊.早期诊断,选择合理术式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作者:黄明柱;黄艺雄;黄居朴;农永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10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和探讨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 采用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患者106例133只眼,观察6-48个月.结果 106例患者133只眼中无感染病例,2例复发,1例结膜息肉,1例结膜植入性囊肿.结论 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是降低胬肉复发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蔡笃儒;曾凡英;黄纪媛;黄秀珠;杨玉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内镜下氩气刀治疗上消化隆起病变34例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内镜下氩气刀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样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 5月至2009年 5月采用氩气刀治疗34例上消化道隆起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慢性炎症 15例 ,增生 12例,腺瘤 7例.结果 均为一次灼除,治疗成功率为 100%,无出血及穿孔发生.结论 内镜下氩气刀治疗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是一种操作较为简便、安全、疗效明显、创伤及痛苦小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无蒂、广基隆起病变及成熟型疣状结节病变.

    作者:叶勇;李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6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ess plate,LCP)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复位、LCP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6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及HSS评分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定.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及下肢深静脉栓塞.膝关节功能使用HSS评分法,术后平均91分.结论 LCP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固定稳定、膝关节功能满意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黄凯;刘展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艾滋病继发隐球菌脑炎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艾滋病继发隐球菌脑炎的疗效.方法 对32例艾滋病继发隐球菌脑炎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硬膜外穿刺,常规穿刺成功后,将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间隙10-12 cm,固定引流管,引流管末端通过专用三通接头接无菌引流袋;术中引流根据脑压高低调节流速和流量,24 h引流量不超过250-300 ml,并给予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静滴.结果 治愈17例,好转13例.结论 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艾滋病隐球菌脑炎具有微创、简单、易行、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焯彬;姚钦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31例体会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31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效果好,患者生存质量高.

    作者:梁民;张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状腺手术中预防甲状旁腺损伤的体会

    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和处理甲状旁腺损伤的方法.方法 切除甲状腺时注意保留腺体背面部分的完整,切下甲状腺标本时要立即仔细检查其背面有无误切下甲状旁腺,发现时设法移接到胸锁乳突肌中.结果 3672例甲状腺手术中,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47例,大部分患者在术后4 d-2周功能恢复,少部分在4周-6周功能恢复正常,无一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论 术中切除腺体时注意保留腺体背面部分的完整,有助于减少甲状旁腺损伤.

    作者:洪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发病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诊治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盆腔炎病史、宫内节育器及盆腔手术史是其好发因素;血β-HCG检测率100%,阴道B超及血β-HCG结合后穹窿穿刺术等技术综合应用是诊断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结论 异位妊娠发生率居高不下,与近年来人工流产、重复性宫外孕、盆腹腔内手术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预防异位妊娠的发生及治疗盆腔炎是关键.

    作者:颜珠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年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8月我科收治的40例老年人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结果 40例老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2 d,GOS分级评估:良好20例,中残5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残死率50% ,其中死于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3例,死于缺血性脑梗死、肺挫伤并感染致呼吸衰竭各1例.结论 老年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致残率、病死率高,预后不佳,临床上应早期观察、早期治疗,以提高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蒲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地奥司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地奥司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2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将患肢周径变化值作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35名患者,在治疗后的第1、7、14天的小腿周径变化值分别是(8.0±7.5) mm、(26.8±9.3) mm、(43.4±16.0) mm.对照组的变化值分别为(5.1±6.4) mm、(20.5±9.5) mm、(35.0±11.0) mm.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奥司明能够明显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肢体肿胀体征.

    作者:张永康;刘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小医院检验科自建LIS系统及使用体会

    目的 在中小型医院检验科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将检验结果数据及时、准确地反馈到医生工作站为目标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方法 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包括服务器1台,检验科客户端7台,条码打印机若干,条码扫描仪若干.采用Oracle 8.1.6对数据进行管理,军卫一号为客户端界面.结果 运用LIS系统,实现了检验数据的实时自动接收,报告的无纸化实时发送,使医生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检验结果.结论 通过自建LIS系统的使用,使中小医院检验科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方便了医生和患者,并有助于加强医疗管理.

    作者:吕杨;郝家明;吴川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50例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采用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的安全性及应用意义.方法 2006年 6月至2008年11月为50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观察其并发症.结果 50例病人共进行穿刺55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100%,一针穿刺成功率为 90.9%.结论 颈内静脉中间入路进针穿刺置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帅锋利;李慧;苏代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夯实基础遵循规律奋力推进——海南省中医药事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构拟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省中医药事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我省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保健的总体需求,从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实际出发,谋划中医药发展思路,构拟中医药事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作者:黄更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提高免疫安全接种的策略

    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安全接种则是免疫接种的前提和保证.如何提高免疫安全接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方法,关系到免疫接种水平的提高和免疫接种工作的推广.本文从免疫接种的多方面提出安全接种的工作要求和策略,包括疫苗的安全、接种环境的安全、接种过程的安全、接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接种的宣传,为进一步规范免疫安全接种工作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免疫接种的安全.

    作者:钟庆文;张红霞;苏毅仪;杜奕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经验,以期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祖庙街道所有医院MV强化免疫报表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次MV强化免疫共计接种8月龄-14岁目标儿童62 672人,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全街道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大幅度下降;广泛宣传动员、政府支持参与、严格技术培训和操作、扎实摸底等是MV强化免疫顺利实施的保障;同时通过MV强化免疫工作的开展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对全市免疫规划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结论 本次MV强化免疫达到了预期目的.

    作者:陈宇辉;汤有贤;李巧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