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76/12岁,其母诉患儿自幼易患感冒,2岁时曾发现心脏杂音而来院行超声检查.患儿平素活动如正常儿.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超声所见:主动脉内径增宽,右室内径增大,右房、左房室及肺动脉内径正常.
作者:王苏平;孙燕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孕妇,24岁,因停经26周,阵发性腹痛3h,到我院就诊,临床发现孕妇子宫底位置高、腹围如孕足月,胎心未能闻及而要求B超检查.夫妇非近亲结婚,无毒物接触史,否认其双方家族中有双胎、畸胎史及遗传病史.孕妇平素体健,孕期中未发现患其他疾患,丈夫体健,无烟酒嗜好,从事油漆工作一年多.
作者:李丽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25岁,以胸闷不适多年就诊.体格检查: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2~3级收缩期杂音,考虑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彩超显示:左房、右房、右室扩大,左室腔内径正常.
作者:强剑颖;朱绍亨;黄晓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32岁,因上腹疼痛2d入院,体格检查:左上腹可扪及脾肿大,肋下5cm,有触痛,质软,即行B超检查,超声示:在脾脏的左后部位靠脾肾隐窝处见一约12cm×11cm×8cm左右的囊性包块,液体较粘稠,中间有较强光带分隔(图1),超声诊断: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囊腺瘤可能,结核待排).CT见:脾外缘可见囊性包块大小约13cm×11cm×7cm左右.后经手术病理证实.
作者:许建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50岁.因右下腹疼痛10天,加重1天入院.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隐痛、不适、伴恶心、无呕吐.体格检查:T 37.8℃、P 87次/min、R20次/min、BP120/70 mmHg.一般情况良好.急性痛苦貌,右下腹相当于麦氏点的皮肤色泽灰暗,下腹部均有肌紧,压痛,反跳痛,以右下腹为主.
作者:陈茂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儿女性,8岁,以右中下腹部疼痛伴腹泻、恶心、呕吐三天入院行B超检查,使用AU 3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线阵探头频率5.0~10.0MHz,超声所见:右下腹探及45mm×36mm强弱不等混合性光团(图1),边界不清,其下方可见20mm×12mm无回声区.左侧腹腔肠管内可见多个两明一暗条索状回声结构,偶见蠕动.超声诊断:右下腹混合性包块(肠道蛔虫团梗阻可能性大),腹腔少量积液.后经手术证实:回盲部肠管内有蛔虫团块,取出蛔虫44条、空肠、乙状结肠内取出21条,共取出蛔虫65条.
作者:盛桂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孕妇,26岁,孕1产0,孕21周行常规B超检查.B超所见:胎儿颅骨光环完整,双顶径5.1cm,胎心搏动规律,颈、胸椎排列尚规整,于腰椎骶尾部脊柱排列连续中断,不规整、成角畸形.胎儿腹腔内可见少量不规则液性无回声区(图1).
作者:左玉霞;于玉华;冯秀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药物流产后子宫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频率3.5MHz的超声诊断仪对460例药物流产子宫和附件作常规检查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有91%一次性药流成功,而对9%一次性药流不成功者通过超声检查诊断分析,从而指导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超声是药流子宫检查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汤增善;汤承舜;杨成虎;蒋云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双功能高频超声表现与病理及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用高频超声对93例受检者颈部动脉血管作横向及纵向扫查,观察和测量血管内径、内壁回声、狭窄程度、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有61例(61/93),占65.6%,轻度狭窄39例,中度和重度狭窄各1例,动脉壁有广泛的粥样硬化时血流速度增快,阻力指数>0.8.结论各种相关疾病的动脉粥样硬化声像图表现相同.不同回声的斑块,反映病变的不同时期、轻重程度,对病因分析,早期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新;宋建琼;陈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对照,以提高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对124例宫颈病变经阴道超声检查并与病理对照,分析误诊原因.结果宫颈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87.67%(66/73),宫颈囊肿、宫颈肌瘤、宫颈肥大声像特征明显,诊断符合率较高;宫颈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92.16%(47/51),且可提示宫颈周围的浸润程度.误诊原因影响诊断正确率.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宫颈病变,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谭旭艳;缪青;贾译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彩超对法洛氏四联症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价值.方法应用彩超测量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血流速度,主动脉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的比值,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结果65例手术对照病例中发现主动脉越宽,左房室越小,手术效果越差,彩超测量左向右分流速度越慢.结论彩超能为手术提供法洛氏四联症患者心脏解剖及病理生理学方面的资料,能准确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估计手术效果.
作者:李泉水;许晓华;李沿江;熊奕;张蒂荣;皮小兰;章春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儿童睾丸疾病的声像图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观察52例病变的形态、结构、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并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结果急性睾丸炎26例;睾丸扭转8例;睾丸肿瘤9例;睾丸血肿6例;睾丸微小结石症2例;多睾症1例.本文分析了各例的声像图特征.结论超声在儿童睾丸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无创伤,简便易行,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赵亚平;郑名芳;张庆;彭晶;高峻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卵巢肿瘤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蒂扭转36例,并对其超声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盆腔及下腹部发现异常包块;②包块多位于腹正中线、盆底及子宫正前上方;③包块中等大小(平均8.0cm);④患侧探头触痛试验阳性,与术后病理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82%.结论卵巢肿瘤蒂扭转超声检查是简便有效的首选方法,上述超声图像特征可做为超声诊断与鉴别的依据,并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凌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不同阶段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特点.方法应用Acuson 128XP/10超声仪检测83例DN患者及正常对照组72例的肾主动脉(MRA)、段动脉(SRA)、叶间动脉(IRA)的血流参数.结果Ⅰ组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及Ⅲ组的各级肾动脉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舒张末期低血流速度(Vdmin)、平均血流速度(Vm)与正常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Ⅱ~Ⅲ组肾血流量(Q)与正常组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作者:倪秋杰;朱昆生;张建立;张安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妊高征胎儿血液动力学变化规律,探讨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正常胎儿和妊高征胎儿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妊高征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标不同程度增高;大脑中动脉血流阻力指标不同程度降低;出生后Apgar分值不同程度降低,以上增高和降低幅度均与妊高征程度有关,即轻度低于中度,中度低于重度.结论妊高征胎儿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改变,产前多普勒超声检测对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及时预防和治疗胎儿宫内窘迫,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崔建华;王兴田;许怀英;鹿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溶栓治疗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对左室左房重构及功能变化的意义.方法对69例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36例与非溶栓组33例)治疗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各项指标,比较溶栓组与非溶栓组心梗治疗后各项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IVSTd和LVPWTd)、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EF)、等容舒张时间(IIRT)、左房内径(LAD)、左房面积(LAA)、左房射血分数(LAEF)、二尖瓣瓣尖处测量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峰)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峰)、E/A比值.结果和结论溶栓组心梗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较非溶栓组明显好转,溶栓治疗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对防止左室左房重构及其功能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良玉;朱稚丹;陈平;周佩芳;张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描述婴儿前8周胸锁乳突肌瘤样增大的不同超声表现.方法对有胸锁乳突肌肿块弥漫性增大或肌性斜颈的47例患儿在12周之前做超声检查,总结其超声表现特征,记录病史和随访资料.结果超声分析显示,24例婴儿仅在胸锁乳突肌中有单一肿块,其中20例表现为回声增强,4例表现为混合性回声;7例为胸锁乳突肌肿块同时伴有梭形肌肉肿大,均表现为低回声,16例仅有肌肉肿大,其中12例为混合性回声,4例为低回声.少见的几种超声表现包括:①胸锁乳突肌单一肿块在长轴上分裂为两个组成部分;②弥漫性肿大肌肉表现为强回声和低回声相间的条纹状改变,40例病人随访4个月,29例病人随访6个月,临床表现均有好转.结论胸锁乳突肌瘤样增生超声表现为回声增强团块或胸锁乳突肌弥漫性肥大的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其超声表现的差异并不妨碍正确诊断,因为这种差异仅表现在肌肉中,而周围软组织表现正常.
作者:殷春霞;张文云;李莉;张永珍;甄景琴;邓荷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54例涎腺肿块声像图的总结、分析及病理对照,进一步提高对涎腺肿块的认识和鉴别.方法应用高频探头对5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涎腺肿块进行二维及彩色血流分析.结果实性肿块37例,囊实性肿块10例,囊性肿块7例.病理诊断为:涎腺混合瘤41例;乳头状淋巴囊腺瘤3例;低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恶性混合瘤1例;囊肿7例.肿块的声像图表现与其病理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结论不同病变类型,声像图表现各有特点,应加以认识和鉴别.
作者:张敏惠;顾鹏;曹礼庭;陈欧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开发使用超声仪上的回声强度(EI)值测量功能,测定正常人肾实质超声(EI)值,为临床评价肾功能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探索超声诊断从定性到定量的可能性.方法345例受试者分三个年龄组.Ⅰ组:<20岁;Ⅱ组:20~59岁;Ⅲ组:>60岁.每例受试者双肾共取10区域测定EI值,经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分别得出正常人三个年龄组EI值的95%上限值、均数及标准差值、EI指数、组间差值作q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肾实质EI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说明EI值可以反应肾实质组织的细微结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用EI值变化评价肾功能是否减退打下基础.
作者:程印蓉;张幼嘉;李正;何兴权;郑素萍;刘安琪;王延辉;甘兰;戴宗耀;高佳;崔西振;张晓玲;李家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TE和TEE)在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的患者行小剂量华法令干预治疗中的随访价值.方法对22例风心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的患者行小剂量华法令(2mg/d)干预治疗3~7月,以TTE或TEE随访.结果除3例失访1例自行停药外,另18例治疗3~7月内血栓消失或机化均成功实施经皮二尖异球囊扩张术,其中8例(44.4%)经TTE随访,与TEE随访符合率为75%.结论小剂量华法令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疗效确切,并发症少,TTE随访仍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洁;李新明;章志娟;何福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婴儿心肌致密化不全(又称海绵样心肌)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例婴儿海绵样心肌的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表现.结果婴儿海绵样心肌具有严重的心腔增大、室壁增厚、心肌呈网状窦隙并与室腔相通及内膜回声极不规则的声像图特征.心脏收缩功能显著减低,可合并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或其他心血管畸形.临床表现呈进行性的充血性心衰.结论婴儿海绵样心肌罕见,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夏焙;邱宝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超声动态观察中晚期妊娠胎儿肾盂分离程度,区别胎儿一过性肾积水或器质性肾积水.方法应用超声动态观察胎儿肾盂分离的厚度及形态,同时仔细探查膀胱及输尿管.对肾盂分离持续存在者,出生后再次检查新生儿泌尿系情况.结果27例46只肾首次超声检查发现有肾盂分离者,经动态观察有37只肾盂分离完全消失.9只肾盂分离持续存在者,分离的肾盂形态变饱满,呈烟斗形或囊状;其中上尿路梗阻7/9只肾,下尿路梗阻2/9只肾,这9只肾盂分离者在出生后经超声、X线造影及手术证实均有泌尿系器质性梗阻性病变.结论超声动态观察肾盂分离厚度、形态,能在产前提示胎儿泌尿系器质性梗阻性病变.
作者:张茂惠;杨家翔;吴强;彭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对评估充盈限制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价值.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10例充盈限制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者的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进行检测,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充盈限制(RF)组与对照组比较,表现为二尖瓣E峰、A峰速度比(EV/AV)> 2,肺静脉收缩期、舒张期速度比(VS/VD)<1,肺静脉收缩分数(SF)<0.50(P<0.05),左房、左室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增大(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P<0.01),左房压力增高(P<0.01).结论结合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和临床症状,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充盈限制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郑建春;许建中;严威;何仲海;王国梁;张绍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临床资料显示,脾外伤发生率越来越高,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将危及生命.本文旨在讨论B超对脾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奕萍;董竹生;李克华;雷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在我院收治的60例泌尿系病病患者中,发现5例膀胱8个憩室.2例多发,3例单发,大年龄78岁,小40岁.便用百胜AU3、ALCKA SSD-63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病人平卧位,于耻骨联合上作横切,纵切扫查,发现膀胱轮廓线以外的囊性肿块时,细心观察是否与膀胱相通,并嘱排尿后再观察其变化.
作者:陈洪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肥厚性幽门狭窄(hypertrophic py1oric stenosis,HPS)超声检查近年来逐渐广泛用于临床,文献报告超声诊断符合率在95%以上,各组分别报告病例数都较少,误诊的经验更少提及,本文对HPS超声容易误诊的原因加以分析.
作者:全学模;白永虹;王荞;唐毅;张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淀粉样变是一种以异常嗜酸性纤维蛋白在身体各种组织和器官沉积为特征的疾病,心脏常受累,并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发现,故被称之为淀粉样变心肌病.重者引起心脏功能衰竭致死,本病在国内更属少见,本文报告4例心脏淀粉样变病人,进一步讨论其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表现.
作者:崔春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报告近3年来用高频彩超诊断睾丸扭转4例,年龄8~13岁,均因睾丸肿痛进行超声检查,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作者:邹娅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危害人民健康较严重的一种疾病,以往诊断肺心病一般采用X线协助诊断.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B/M互补的作用,对肺心病早期,即只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造成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压升高,导致的右室肥大,尚无心功能不全的情况,B/M超的应用,弥补了X线的一些不足,现将我们通过超声与X线对早期肺心病的检查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张大凤;曹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应用经腹超声诊断的子宫内膜癌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声像特点及诊断价值.
作者:高秀荣;迟玉花;章正广;陈运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echocardiography,MCE)是指将微泡造影剂经血管注入体内,使心肌显影,是评估心肌微循环有前景的方法之一.新型的微泡造影剂和红细胞有相似的血液流变学持点[1],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利用二次谐波显像,反向脉冲显像,触发显像,谐波能量显像及低机械指数下的反向脉冲显像可观察到微泡造影剂的分布,估计心肌灌注.
作者:凌智瑜;王志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利用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结合超声心动图方法对比研究家兔心肌挫伤后心功能的早期变化及其规律.方法选用健康兔24只,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制备家兔中-重度心肌挫伤模型,观察致伤前、致伤后1,4,8及24h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结果家兔中-重度心肌挫伤后,EF在伤后1h明显下降(P<0.05),伤后24h恢复到伤前水平.1/3EF在伤后1h即明显下降,至伤后24h未见恢复.PER、ESV、EDV、SV在伤后无明显变化.PER、1/3EF、1/3ER在伤后1h明显低于伤前,至伤后24h未见回升.TPF在伤后1h明显延长,8h延长为显著,伤后24h未见恢复.PFR/PER在伤后1h至伤后24h均明显低于伤前值.结论心肌挫伤后心脏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明显损害.左室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收缩功能恢复较快.超声心动图在胸部撞击伤后早期心功能损害的检诊中可能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作者:杜文华;闵家新;朱佩芳;王正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