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阐述结肠造口患者出院早期电话干预延续护理模式的构建.方法:对7家三级甲等医院的59名出院早期的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出院后1个月内的2-3次电话干预.由造口护士记录电话干预的具体时间、每次电话干预持续时间,59名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自评电话干预的效果.结果:3次电话的通话时间分别为(9.23±4.94)min,(8.15土4.93)min和(6,87+4.40)min,平均时间为(8.50+4.92)min;通3次电话的时间距离患者出院的天数分别为( 8.71±4.72)天,(19.85±6.07)天和(29.65+4.45)天.59名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对延续护理服务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分别占98.11%和96.30%;认为造口护士的支持很大和大的分别占96.23%和94.44%.结论:电话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电话干预的剂量和效果,对进行电话干预的护士应进行必要的培训,从而使电话十预的效益大化.
作者:张俊娥;郑美春;黄金月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明确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的核心能力.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与半结构访谈,参考专家协调小组的意见,自行设计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对全国10个省市来自医院管理、临床护理、临床医学、护理教育等4个领域的46名资深专家进行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的核心能力包括临床实践相关能力、教育咨询相关能力,协调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伦理决策能力.结论:明确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的核心能力,有助于为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的选拔、培训及考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赵艺媛;丁玥;庞冬;杨萍;金三丽;路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脊柱外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比较Braden和Norton两种评估表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压疮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脊柱外科后路手术患者100例,运用两种评估表对其进行测评,在术后的0h、24h和72h分别观察和记录压疮的发生情况,计算各个量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压疮发生率为7%,该研究中的患者Braden评估表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率较高,应用Braden评估表可以较好地预测压疮的发生.
作者:刘曼;王爱敏;韩晶;李桂芝;黄文静;徐海燕;王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青岛市养老院与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差别及其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明量表(WHOQOL-BRIEF)对青岛市养老院与居家年龄≥65岁的182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养老院组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低于居家组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养老院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年龄、自理能力、经济收入、慢性病和家庭支持.居家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相关因素为:自理能力、经济收入、慢性病、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家庭支持.结论;社会、家庭以及相关部门应关注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尤其应从主要相关因素方面着手予以改善.
作者:王月惠;朱秀丽;苗秀欣;徐静;王喜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运用操作视频培训模式,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水平.方法:将我院2008年和2009年培训考核的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带教老师分批分次在护理教研室进行技能培训的模式,对照组采用操作视频培训模式.观察两组操作成绩的均值情况及护士操作视频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10项操作考核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项操作考核均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操作视频能有效激发护士学习动力,提高其操作技能,为规范和统一操作流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丁飚;董芳辉;刘莺;张妮娜;许燕玲;胡三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根据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需要,每年在高职护生毕业实习结束前,我院带教老师和护理学院老师对护生进行毕业综合技能考核,以此来评价护生的实习效果,检验护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作者:许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经验和成效.方法:该院对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由原来的93.2%提升到99.5%,护士的职业价值感提高了.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和质量,增强护士服务意识,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钱瑞莲;张燕红;屠丽君;徐国彬;陈兆红;端木欣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方法:对工作人员实行规范化护理服务沟通培训,加强科室护理文化建设,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优化护理服务流程,落实优质护理服务举措.结果:病房、门诊、手术科室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有效提高了病房、门诊,手术科室的满意度,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服务品质及诚信度.
作者:刘启华;郭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为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引导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质,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目标,提高三级医院医疗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2010年国家财政部与卫生部决定设立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专科范围包括消化内科、骨科、妇科、儿科(重症)、药学(临床药学)、临床护理和专科护理等15个专科<'[1]>.
作者:陈长英;刘延锦;娄小平;屈清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普及、新护理观的推行,当代护士被赋予了多元化的角色,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量大大提高,提高护生临床实习质量是当前护理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1]>.
作者:陶巍巍;张新宇;丁淑贞;李晓环;卢建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护生参与基础护理的现况.方法:根据基础护理操作项目自行设计问卷,采用便利抽样对157名护生参与基础护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百分率描述、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护生基础护理的总体参与度较低,及格率为23.6%,良好率为1.3%,优秀率为0%;护生基础护理的参与度受其带教教师,对基础护理的态度及专业价值理念的影响,回归方程为:Y=37.582+2.319×5(带教教师)+3.821x6(对基础护理的态度)-1.223×7(专业价值理念).结论:护生生活护理参与度不高,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强护生职业道德及专业成就感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理念②完善临床带教制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②加强护生参与基础护理的监管,纳入出科考核之内容;提高护生基础护理的参与度及自觉性.
作者:彭幼清;姜金霞;杨欲晓;俞海萍;陈丽萍;马素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方法:将120名在呼吸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按年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使用自行设计的师生关系调查表对2组护生在出科时进行调查.结果:2组护生在出科时师生关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有助于师生关系更融洽,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杨晓荣;吴小玲;朱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对护理硕士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指导和论文评价等方面的特性进行了比较,以便为有针对性地培养高层次护理专门人才提供借鉴.
作者:刘东玲;张振香;杨培常;陈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对护理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为本科护生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6级护理本科生182名,随机分成两组,对实验组见习进行Seminar教学法干预,见习后对两组分别采用护理表现六维量表进行调查,同时对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单科病例分析成绩,总成绩及护理专业表现方面与对照组学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的实践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护生的临床护理、人际沟通,计划与评估等能力.
作者:王辉;孙红英;张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不使用生物安全柜的根本原因,为提高其使用率提出对策.方法:针对我院血液科病房护士配置化疗药物过程中不使用生物安全柜的现况,采用根源分析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原因包括护理人员、政策、工作环境、资源环境4个方面.结论:可以通过规范化疗药物操作流程、开展职业防护知识在职培训、加强化疗药物职业防护管理等方式促进护士使用生物安全柜.
作者:袁晓玲;赵爱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急救技术的发展,机械通气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抢救和术后患者的呼吸支持.在危重患者生命得以延续的同时,也导致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
作者:郭新荣;殷艳玲;司旭艳;李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ICU护理质量的横向,纵向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方法:采用三维质量结构的评价模式确立备选指标;用Delphi法对30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结果:确定了以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3大类指标为结构且具有层次的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77个三级指标.结论:确立了ICU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
作者:郭熙泱;周卫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规避风险、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开展连续性排班模式的6个科室,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及其关系;调整临床护士工作模式;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建立临床护理三级质控体系,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失误.结果:2010年各项基础护理质量指标较2009年明显改善,护理质量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使患者得到细致,安全、专业的护理服务,有效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对保证护理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美文;郑秀先;高咏萱;江桂素;周锦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从娩出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称为新生儿.新生儿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对细菌、病毒和真菌具有普遍易感性,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作者:要慧;李六亿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护理服务质量体系设计是获得良好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和保证.护理质量体系设计包括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岗位说明书,岗位职责、工作范围界定、工作流程设计、制度设计、制定工作手册等各项具体工作.
作者:张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的关系,探索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对社区234例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评分为(39.65±8.39)分,自我效能感总量表均分为(6.68+2.30)分,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1).结论: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密切相关,在社区慢性病管理过程中应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与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王莉莉;刘丽;刘淑梅;安秋月;杨晓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动脉血气分析(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ABGA)是指对动脉血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物质进行分析的过程.血气分析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对各种急,危、重症,尤其是呼吸衰竭的诊断,治疗和抢救,以及低氧血症的判断,指导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均具有重要意义<'[1-4]>.
作者:袁慧;姚兴荣;马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动脉血气缺陷标本所占的比率、类型及其产生原因,探寻提高动脉血气分析前期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对该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314 229份样本中的2594份动脉血气缺陷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间血气缺陷标本占总样本数的0.83%;每年血气分析不合格标本所占比率与前一年度比较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594份缺陷样本按原因分类,所占比率依次为:标本凝固(45.2%)、标本量少(22.3%)、气泡多(18.9%)、标识问题(10.3%)、渗入污染(3.3%).标本凝固几乎占缺陷标本的一半,但呈逐年下降趋势,与2007年比较,2009年及2010年逐年减少(P<0.01),但标识问题、气泡多所占比率却星上升趋势,与2007年比较,2009年及2010年均上升(P < 0.01).结论:血气缺陷标本所占比率逐年下降,标本凝固是标本缺陷的主要原因,应完善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操作规范与流程,减少缺陷样本的发生.
作者:张敏;李瑞兰;郭晶;刘洁;郭欣荣;姚卫中;张欣;王原桂;袁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动脉血气分析是通过对人体动脉血液中的pH值、血液氧分压(P0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指标进行测量,从而对人体的呼吸功能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作出评估的一种方法.它能客观地反映患者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重要的意义[1-2].
作者:张建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在危重患儿中,为提高患儿疾病诊治率,临床检验至关重要,尤其是血气分析是判断危重患儿病情的重要依据之一<'[1]>.临床上救治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严重心肺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外科手术治疗时,需频繁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
作者:胡晓鸿;孔万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前,各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如何开发现有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护理效率、效益和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院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每一个护理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1]>.
作者:任爱玲;李素红;薛小英;石会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定、测量员工在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和效果来评价员工是否胜任工作<'[1]>.美国国家绩效衡量小组认为,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达到目标的管理过程.
作者:曹洁;张玲娟;黄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以医院信息化网络平台为支撑,建立科学、高效的护理绩效分配体系.通过工时测定并参考技术含量、劳动风险等因素研制护理工作量统计软件应用系统.综合工作量、科室绩效和护理质量计算各护理单元津贴总额.通过人均绩效、岗位系数、年资职称系数和出勤天数等,发放护理人员个人津贴.护士绩效津贴的信息化管理使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责任重的护理岗位价值得以体现,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提高了现代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范玲;徐阳;王诗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形成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开发绩效奖励软件,为手术室管理人员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便捷、有效的手段.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国内外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方法与效果;采用Delphi法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筛选,采用计算机编程开发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软件.结果:绩效考核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6.30%提升至98.50%;医生对护理工作的平均满意度由91.40%上升至94.64%;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由原来的75.60%提升至100%;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时间由原来的平均(5.84±0.27)天降至(2.44±0.64)天.结论:科学系统的手术室护理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与护士职业满意度,节约了护理管理者的统计时间,提高了绩效考核的效率.
作者:王利丽;曹洁;张玲娟;余丽群;胡可夫;朱建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