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玲;张振香;杨培常;陈静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普及、新护理观的推行,当代护士被赋予了多元化的角色,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量大大提高,提高护生临床实习质量是当前护理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1]>.
作者:陶巍巍;张新宇;丁淑贞;李晓环;卢建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急救技术的发展,机械通气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抢救和术后患者的呼吸支持.在危重患者生命得以延续的同时,也导致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
作者:郭新荣;殷艳玲;司旭艳;李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对护理硕士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指导和论文评价等方面的特性进行了比较,以便为有针对性地培养高层次护理专门人才提供借鉴.
作者:刘东玲;张振香;杨培常;陈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阐述结肠造口患者出院早期电话干预延续护理模式的构建.方法:对7家三级甲等医院的59名出院早期的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出院后1个月内的2-3次电话干预.由造口护士记录电话干预的具体时间、每次电话干预持续时间,59名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自评电话干预的效果.结果:3次电话的通话时间分别为(9.23±4.94)min,(8.15土4.93)min和(6,87+4.40)min,平均时间为(8.50+4.92)min;通3次电话的时间距离患者出院的天数分别为( 8.71±4.72)天,(19.85±6.07)天和(29.65+4.45)天.59名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对延续护理服务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分别占98.11%和96.30%;认为造口护士的支持很大和大的分别占96.23%和94.44%.结论:电话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电话干预的剂量和效果,对进行电话干预的护士应进行必要的培训,从而使电话十预的效益大化.
作者:张俊娥;郑美春;黄金月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在危重患儿中,为提高患儿疾病诊治率,临床检验至关重要,尤其是血气分析是判断危重患儿病情的重要依据之一<'[1]>.临床上救治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严重心肺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外科手术治疗时,需频繁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
作者:胡晓鸿;孔万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脊柱外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比较Braden和Norton两种评估表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压疮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脊柱外科后路手术患者100例,运用两种评估表对其进行测评,在术后的0h、24h和72h分别观察和记录压疮的发生情况,计算各个量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压疮发生率为7%,该研究中的患者Braden评估表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率较高,应用Braden评估表可以较好地预测压疮的发生.
作者:刘曼;王爱敏;韩晶;李桂芝;黄文静;徐海燕;王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方法:将120名在呼吸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按年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使用自行设计的师生关系调查表对2组护生在出科时进行调查.结果:2组护生在出科时师生关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有助于师生关系更融洽,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杨晓荣;吴小玲;朱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动脉血气分析(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ABGA)是指对动脉血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物质进行分析的过程.血气分析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对各种急,危、重症,尤其是呼吸衰竭的诊断,治疗和抢救,以及低氧血症的判断,指导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均具有重要意义<'[1-4]>.
作者:袁慧;姚兴荣;马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定、测量员工在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和效果来评价员工是否胜任工作<'[1]>.美国国家绩效衡量小组认为,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达到目标的管理过程.
作者:曹洁;张玲娟;黄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以医院信息化网络平台为支撑,建立科学、高效的护理绩效分配体系.通过工时测定并参考技术含量、劳动风险等因素研制护理工作量统计软件应用系统.综合工作量、科室绩效和护理质量计算各护理单元津贴总额.通过人均绩效、岗位系数、年资职称系数和出勤天数等,发放护理人员个人津贴.护士绩效津贴的信息化管理使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责任重的护理岗位价值得以体现,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提高了现代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范玲;徐阳;王诗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护生参与基础护理的现况.方法:根据基础护理操作项目自行设计问卷,采用便利抽样对157名护生参与基础护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百分率描述、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护生基础护理的总体参与度较低,及格率为23.6%,良好率为1.3%,优秀率为0%;护生基础护理的参与度受其带教教师,对基础护理的态度及专业价值理念的影响,回归方程为:Y=37.582+2.319×5(带教教师)+3.821x6(对基础护理的态度)-1.223×7(专业价值理念).结论:护生生活护理参与度不高,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强护生职业道德及专业成就感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理念②完善临床带教制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②加强护生参与基础护理的监管,纳入出科考核之内容;提高护生基础护理的参与度及自觉性.
作者:彭幼清;姜金霞;杨欲晓;俞海萍;陈丽萍;马素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明确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的核心能力.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与半结构访谈,参考专家协调小组的意见,自行设计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对全国10个省市来自医院管理、临床护理、临床医学、护理教育等4个领域的46名资深专家进行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的核心能力包括临床实践相关能力、教育咨询相关能力,协调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伦理决策能力.结论:明确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的核心能力,有助于为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的选拔、培训及考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赵艺媛;丁玥;庞冬;杨萍;金三丽;路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运用操作视频培训模式,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水平.方法:将我院2008年和2009年培训考核的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带教老师分批分次在护理教研室进行技能培训的模式,对照组采用操作视频培训模式.观察两组操作成绩的均值情况及护士操作视频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10项操作考核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项操作考核均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操作视频能有效激发护士学习动力,提高其操作技能,为规范和统一操作流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丁飚;董芳辉;刘莺;张妮娜;许燕玲;胡三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经验和成效.方法:该院对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由原来的93.2%提升到99.5%,护士的职业价值感提高了.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和质量,增强护士服务意识,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钱瑞莲;张燕红;屠丽君;徐国彬;陈兆红;端木欣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护理服务质量体系设计是获得良好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和保证.护理质量体系设计包括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岗位说明书,岗位职责、工作范围界定、工作流程设计、制度设计、制定工作手册等各项具体工作.
作者:张黎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从娩出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称为新生儿.新生儿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对细菌、病毒和真菌具有普遍易感性,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作者:要慧;李六亿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动脉血气分析是通过对人体动脉血液中的pH值、血液氧分压(P0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指标进行测量,从而对人体的呼吸功能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作出评估的一种方法.它能客观地反映患者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重要的意义[1-2].
作者:张建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形成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开发绩效奖励软件,为手术室管理人员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便捷、有效的手段.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国内外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方法与效果;采用Delphi法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筛选,采用计算机编程开发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软件.结果:绩效考核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6.30%提升至98.50%;医生对护理工作的平均满意度由91.40%上升至94.64%;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由原来的75.60%提升至100%;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时间由原来的平均(5.84±0.27)天降至(2.44±0.64)天.结论:科学系统的手术室护理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与护士职业满意度,节约了护理管理者的统计时间,提高了绩效考核的效率.
作者:王利丽;曹洁;张玲娟;余丽群;胡可夫;朱建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ICU护理质量的横向,纵向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方法:采用三维质量结构的评价模式确立备选指标;用Delphi法对30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结果:确定了以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3大类指标为结构且具有层次的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77个三级指标.结论:确立了ICU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
作者:郭熙泱;周卫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规避风险、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开展连续性排班模式的6个科室,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及其关系;调整临床护士工作模式;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建立临床护理三级质控体系,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失误.结果:2010年各项基础护理质量指标较2009年明显改善,护理质量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使患者得到细致,安全、专业的护理服务,有效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对保证护理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美文;郑秀先;高咏萱;江桂素;周锦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