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1756
  • 国内刊号:11-4979/R
  • 影响因子:2.54
  • 创刊:200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1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8期文献
  • 模拟教学模式在产前教育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探讨模拟教学模式在产前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将门诊定期产前检查并拟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104例运用模拟教学模式进行产前教育,对照组96例沿用常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孕妇的知识掌握情况及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保健知识测试平均分高,对教学模式的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教学模式能激发孕妇主动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孕妇掌握围产期保健知识,利于母婴健康及提高孕妇学校办学质量.

    作者:赖荣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应用操作视频提升临床糖尿病专项护理技能的实践及效果

    目的:糖尿病专科小组通过制作胰岛素笔注射、血糖监测、血糖仪质检的专项操作视频DVD光盘,并统一规范培训管理模式,提高临床护士专项护理技能水平.方法:将我院2010年和2011年临床护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带教老师分批分次在护理教研室进行技能培训的模式,实验组采用幻灯理论讲解、操作演示、操作视频培训等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专科操作、专科理论成绩的均值情况及护士对操作视频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3项专科操作、专科理论成绩均值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专科小组参与临床护士专科操作培训管理,能提高专科技能,为规范临床护士的糖尿病专项护理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戴莉敏;宋丽敏;方英;高毅娜;胡越;俞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门诊采血患者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采血患者投诉原因,提高门诊采血室护理服务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共6年间的门诊采血患者投诉情况,分析投诉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6年间共发生174例患者投诉事件,投诉原因主要涉及未能及时领取化验单、服务态度、就诊流程等方面.结论:通过良好的沟通,认真的处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进采血室工作流程,使护患双方得到共赢.

    作者:吴志琴;付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三级护理查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是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每位责任护士在护理病人时要知道“我该怎么做?我为什么这样做?”,为此需要对病人的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护理查房是一种能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评估护理工作的手段,而临床实践中,三级护理查房更是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三级查房,运用生物医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相关知识,可对病人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1].

    作者:韩修英;苏全志;李霞;胡丽霞;刘堂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成立中医专项小组实施压疮管理的实践

    目的:探讨压疮规范化管理方法,提高压疮预防、治疗和护理水平.方法:成立中医专项小组,明确管理理念,完善相关制度,加强专项知识培训,对压疮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发挥中医药和湿性伤口护理理念相结合的优势.结果:中医专项小组成立4年来,共收治压疮患者82例,治愈78例,显效4例,治愈率为95.12%,总有效率100%;积累病例资料80多份,图片资料160多张;发表论文4篇.结论:中医专项小组为临床提供了压疮管理、预防、治疗和护理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有效提高了压疮治愈率.

    作者:韦月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建立心理健康护理虚拟学组的实践

    建立心理健康护理虚拟学组,明确学组职责,建立标准化的评估、干预体系,开展专业培训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对护理人员、住院患者及家属实施心理护理.通过学组的建设,提高了学组成员的心理护理技能,优化了护士的职业心态,提升了护理服务水平,促进了心理健康护理的规范化发展.

    作者:吕红利;孙琳;达建平;胡林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基于主题学习的案例导人式教学在护士危重急救专项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主题式学习结合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进行专项培训,探讨其在提高护士危重急救相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基于主题学习的案例导入式教学对30名不同科室的护士进行危重急救专项培训.培训前后,采用危重急救相关知识理论测试和临床护理能力自我评价表进行相关知识和能力评价,对每个小组的案例分析汇报进行小组作业评价,培训结束后进行课程教学评价.结果:经过结合案例导人的主题式学习培训,护士的相关理论测试总分和能力自我评价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培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组作业总均分为(86.65±6.42)分,达到优良水平.结论:基于主题学习的案例导入式教学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学目标,是一种较理想的在职培训方法.

    作者:刘林;许勤;王蓉;林征;顾则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的高职护理教学实践与研究

    为适应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的要求,通过对2011年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我院高职护理教学及多年改革的实践,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护理教育教学质量,以促进护理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邵广宇;张朝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三向评价法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向评价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设立“带教科室及老师 -护生-学校”三向评价法,由护生对带教科室及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由带教老师对护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及由带教老师对学校的护生满意度评价分数、护生综合技能考核分数以及护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分数综合所得的学校实习管理效果评价,对评价得分分别进行年度统计,分析比较实施效果.结果:经一年的三向评价法实践,我院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11年度与2010年度相比,护生对带教科室及带教老师的教学效果评价、老师对护生的评价以及学校的实习管理评价明显提高.结论:三向评价法能加强学校对护生实习效果的管理及关注程度,充分发挥带教科室及带教老师的教学主动性,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规范临床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黄红友;黄惠根;黄蝶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国内外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与培养研究进展

    介绍国外ICU专科护士的资格认证与培养模式,分析和总结国内外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制度和培养模式.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ICU资格认证制度和培养模式,规范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制度,结合我国国情寻求佳的培养模式.健全临床师资培训制度,明确专科护士的职责和待遇,将是我国ICU专科护士今后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作者:魏建民;杨杰;薛婧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儿科门诊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我国儿科门诊护士工作满意度,稳定护理队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所医院的130名儿科门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科门诊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14±0.36,为中等水平.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福利制度,提高合同制护士的专业价值感,提高儿科门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壮大并稳定高学历护理人才队伍.

    作者:于静静;陈晓玲;姜贤政;郑虹英;王春花;范俊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男护士在手术室工作的优势及其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护理工作的发展,女护士一统天下的格局将被打破,有更多的男性加入到护理职业的队伍中来,他们凭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优势,在手术室、ICU、急诊科等部门受到重视[1].手术室护理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手术配合,手术室护士需要更主动地融入到手术治疗的全过程以及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去.男护士进入手术室,使手术室护理团队工作效率更高,手术患者需求得到更大满足,科室更具有生命力及活力,手术室护士队伍结构更科学、合理.

    作者:吴珺;段立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领导者管理能力岗位培训现状与思考

    本文对国内外临床护理领导者岗位培训现状进行了文献回顾和分析,为我国开展规范化、系统化、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领导者管理能力岗位培训提出建议,指出转变观念、加大投入,规范培训内容及形式,开展临床护理领导者培训和资格认证,重视高等护理教育中的管理实践是提高我国临床护理领导者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者:刘晓辉;单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从理论框架视角分析医护人员报告不良事件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

    在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从个人态度、主观规范、对报告系统的感知、对报告益处的感知4个方面系统地分析医护人员报告不良事件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为下一步构建权威性的医护人员报告不良事件行为意向测评量表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建立高效、畅通、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供参考模板,终实现保障患者安全、改善服务质量的目的.

    作者:孙晓;施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随着世界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老年健康问题引起了空前的关注.跌倒及其相关问题是老年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跌倒可引发或加重老年人原有疾病,引起心理创伤,降低其灵活性和独立性,进而减少自主活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跌倒已成为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针对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旨在为科学、有效地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张景兰;陈宏;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常用的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方法,在美国、我国内地和台湾地区分别有93.6%[1]、90%[2]和95%[3]的患者选择血液透析.尽管它能够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并且透析技术在不断提高,但是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依然不够理想[4-5].研究指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5 ~ 10年及10年以上生存率分别低于10%和2%,生活质量低于肾移植、癌症和白血病患者[6-7].

    作者:李慧;李慧;姜亚芳;朱宏伟;夏京华;石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护理工作环境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护理工作环境与护理人员的工作绩效、离职及流失等密切相关,对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和健康结局都有重要的影响[1].因此,医院和病区的护理工作环境应引起管理者的充分重视.本文对护理工作环境的内涵、研究发展过程及构成要素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陈竞萌;尤黎明;郑晶;刘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孝感市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孝感市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加强新生儿院内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查看、随机考核、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孝感市各级医疗单位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结果:各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均健全,但缺乏可操作性.约有82%的新生儿病房布局、洗手设施不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约有59%的新生儿病房不能正确清洗与消毒用物,29%的新生儿病房未规范处置医疗废物,20%的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未按洗手指征进行手卫生.结论:孝感市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尚存在诸多不足,亟待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监管,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整体水平.

    作者:王艳华;陆敏;杨树杰;温娅丽;汪珍珍;张萍;彭红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护士对精神病患者歧视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精神病医院及综合医院护士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评估量表对广州市精神病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种不同医院护士的歧视精神病患者量表总分和能力维度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精神病医院护士的隔离维度评分显著高于综合医院护士(P<0.001),而危险维度评分显著低于综合医院护士(P<0.001).对量表总分的影响因素为护士的年龄、性别、是否参加过精神/心理知识讲座、与患者生活联系程度.结论:虽然两组护士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总评分及能力维度歧视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精神病医院护士在社会交往方面对患者的歧视态度比综合医院护士严重,在对患者危险趋向评价方面的歧视态度比综合医院护士轻.男性、参加过精神/心理知识讲座、与患者生活联系紧密的护士,对患者的歧视程度较轻;年龄越大的护士对患者的歧视越严重.

    作者:周英;李亚洁;林建葵;黄美凌;关丽婵;陆新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供应室管理系统在消毒供应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体会

    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平台,依托无线网络、移动终端、条形码识别等先进技术,将供应室管理系统应用于消毒供应管理工作中,通过信息化管理及质量追溯系统,强化流程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完善的数据电子档案,实现消毒质量监控与实时追踪,提高了供应室的护理管理水平,使护理技术逐步走向科技化和产业化.

    作者:郭敬;白杨;迟艺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社区护理管理实践与人才培养探讨

    目的:通过社区护理管理实践,探索满足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建立社区护理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有限护理人力资源,建设护理人员队伍,培养护理人才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并形成了稳定的业务骨干队伍.结论:社区护理管理实践促进了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及社区护理学科的发展.

    作者:赵静;刘秀梅;宫彦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医护患对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评价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医、护、患三者对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评价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了解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的医生、护士、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相关问题的看法与评价及影响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的因素.结果:医、护、患三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整体评价较高,对优质护理服务相关问题的看法表现在关于无陪管理、由护士承担基础生活护理等方面有所不同,对影响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的因素评价大体一致,其中,护士认知不够,护理人力不足被认为是主要影响因素,但在收费与护士付出不符条目上,医生、护士、患者评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得到绝大部分医、护、患三者的认同与肯定,但要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更好地落实优质护理服务,需要各级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高度关注各种影响与阻碍优质护理服务发展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肖晓玲;张东华;胡秋秋;高建智;吴小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重庆市30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市30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以下简称“重点联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自制调查表对30家重点联系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的53.67%,非护理岗位占3.46%,病房床护比为1∶0.44,基本达到部颁标准(50%、1∶0.40),监护室床护比为1∶1.73,低于部颁标准(1∶2.5~ 3);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实际开放床护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护士结构中,学历以大专及其以上为主(84.38%),职称以初级为主(83.66%),工作年限以5年以内为主(51.79%),年龄以20 ~ 29岁为主(61.66%).护士长以中级职称、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年龄30 ~ 49岁占多数.护理部主任以高级职称、本科学历、年龄40 ~ 50岁、任职年限5年以内占多数.护士流失率在5%以内的有22家(73.33%),流失率为6% ~ 10%的有7家(23.33%).结论:重点联系医院病房护士配置数量基本达标,监护室配置护士不足.护士队伍以学历高、职称低、年龄轻、工作年限短、编制外占多数为主要特征.

    作者:刘玉馥;褚玲玲;王世纯;黄易;赵维仕;朱京慈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转变观念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将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常态化——访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评审评价项目办公室副主任陈晓红

    等级医院评审无疑是各地、各级、各类医院2012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护理管理者普遍关注的焦点.本刊编辑部围绕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的相关问题,对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评审评价项目办公室副主任陈晓红进行了采访.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国际儿科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关注儿童健康就是关注国家的未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儿科护理包括0~18岁年龄阶段所有人群的护理工作,这个年龄段涵盖了人生几个快速生长及发育的阶段,经历了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些变化正是儿科医疗与护理的重点.

    作者:徐丽华;赵婷婷;唐珊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儿科护理人员配置现状与思考

    本文从护理人员的编制、结构、使用方面探讨儿科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分析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产生的不良影响,阐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管理者、护理部主任及护士长在护理人员合理配置中扮演的角色与任务,以促进各级管理人员及社会对儿科护理发展的关注.

    作者:郑显兰;郭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场所,是个体的重要支持者.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与其有着共同文化、信仰、生活方式的其他成员生活在一起.个体健康行为的建立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儿童,家庭对儿童的健康起着正性和负性的双重作用.因此,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促进家庭对儿童健康的正性作用是护理人员重要的职责.

    作者:陈建军;张大华;马秀芝;张臻;于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儿科护士职责与培训

    随着医疗机构日趋系统和复杂,医疗技术日趋更新和高风险,医疗对象日趋个性化和高需求,作为医疗服务行为终端的护理人员成为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成员.儿科患者由于在生理、认知、心理、社会等层面的生长发育均不成熟,因而对疾病或伤害更脆弱和易感,而疾病或伤害又进一步影响其生长发育;同时,由于儿童和父母及其整个家庭的紧密联结,儿科患者遭遇疾病或伤害的过程也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困扰和影响.因此,儿科护士不仅承担着对不同年龄患儿的照顾,还要兼顾对患儿整个家庭的支持,岗位责任重,能力要求高,更需要在明确其岗位职责的前提下,提供相适应的系统岗位能力适任培训[1-3].

    作者:楼建华;沈南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