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联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黄芪、脉络宁注射液,对照组单用脉络宁,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0%,对照组有效率6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脉络宁注射液.
作者:徐丰;朱铁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弥可保治疗化疗后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58例化疗后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在化疗后24 h予弥可保500 μg静推;对照组28例,予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3%,对照组有效率35.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可保可以明显改善化疗后的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梁进;何文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硬膜下积液在颅脑损伤中发病率2%[1],既往手术治疗失败率较高.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5年1月采用颞肌瓣置入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2.6~57.8岁,平均41.2岁,都有明确的外伤史.病程3.6~19.4个月,平均10.3个月.5例有头痛、恶心、轻度视乳头水肿以及一侧肢体乏力,3例有智能下降、精神异常、二便失禁、一侧肢体偏瘫.全部病例中,3例曾先后行双侧颅骨钻孔硬膜下积液外引流术,2例行额颞剖颅积液腔脏层包膜剥脱术,1例行蛛网膜撕开术,术后均复发.
作者:王燃;刘后良;朱炜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36例药物治疗欠佳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6个月内随访时判断疗效.结果:显效19 例(52.78 %),有效14 例(38.89%),总有效率91.67%.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欠佳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彭秀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脑瘫的高危因素及其与脑瘫发生的关系,以及脑瘫与头颅影像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儿童康复中心治疗的318例脑瘫患儿的高危因素及头颅影像学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瘫的高危因素涉及产前、生产过程、新生儿期多个环节多种因素.脑瘫高危因素中占前三位的依次为窒息、早产、低体重,分别占总人数的43.08%、36.68%和24.84%.318例中无明确高危因素的10例(3.14%),单一因素45例(14.15%),非单一因素263例(82.70%).头颅影像学检查中异常率为83.16%,常见的为脑发育不良,占所有异常结果的59.51%,头颅影像学改变的严重程度与脑瘫的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结论:脑瘫高危因素众多,窒息、早产、低体重仍为脑瘫发生的重要原因,综合因素在脑瘫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脑瘫患儿头颅影像学检查的异常率高,有利于脑瘫的早期诊断,但对治疗及预后的指导作用有限.
作者:孔勉;董晓丽;周红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病例1,男,19岁.因右肩部包块切除术后7年并右肩部包块渐增大1年入院.患者于12岁时不明原因发现右肩胛骨上方长有一核桃大小无痛性包块,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未作病检).术后约3个月,患者自感切除处有异物感,触之有一指头般大小包块,未予重视,近一年来感包块增大明显,遂来院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好,右肩部肿块约25 cm×20 cm,质较硬.实验室检查正常.右肩胛骨X线片未见异常.手术切除肿块,见其包膜较完整,仅蒂部粘连较重,细心剥离后完整将其切除.瘤体重约3.2 kg.瘤体剖面见脂肪组织.病理报告为右肩部巨大脂肪瘤.术后1年随访,患者肩部及上肢功能无影响,肿瘤无复发.
作者:徐帆;游应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患者,女,2岁,2006年4月7日就诊.发热1+周,并行走困难5 d.1周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39.4℃),在省级某医院输液后热稍退,体温38~39℃.5 d前患儿行走时诉腿软无力,逐渐行走困难,终致不能行走.现症见:患儿不愿行走,强迫时则蹲地不行,若家长扶助前行,患儿迈步困难,无扶助则不能站立.否认患病期间有下肢疼痛史.夜晚烦躁易惊醒,入夜汗多;手脚散在红疹,并瘙痒;纳差;大便前干后稀,小便稠.唇红,舌红苔白微腻,指纹青.体温38.2℃ ,心率115 n·min-1(n=次), 呼吸25 n·min-1.下肢痛、温觉正常,肌力2级.
作者:林艳;刁本恕;周家骧;李小嘉;黄映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AEC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9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第1秒用力呼气肺容量(FEV1)的变化.均7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PaO2,PaCO2,FEV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PaCO2,FEV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群英;胡谦;陈云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部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以期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至2006年8月资料收集完整、诊断明确的住院患儿的X线胸片120例.结果:湿肺40例,吸入性肺炎34例,感染性肺炎43例,未成熟肺5例,特发性呼吸困难综合症1例.新生儿湿肺与择期剖宫产关系紧密,胸腔积液为其较特征性X现表现,吸入性肺炎出现胸腔积气的几率大.未成熟肺与特发性呼吸困难综合症多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X线胸片征象无特征性.结论:X线胸片对新生儿肺部常见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诊断需要紧密结合临床围产期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康敏;刘莲花;徐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胸腺肽联合小剂量顺铂胸腔内注射对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将60例恶性胸水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胸腺肽和小剂量顺铂;对照组30例单用胸腺肽胸腔内注射,观察治疗前后胸水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腺肽联合小剂量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水疗效肯定、安全.
作者:谭兴超;邓中华;金勇;何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患儿成长过程中全身痿软无力,四肢关节柔软,腰无力不能坐,不会爬,头项软不能抬头,手软不能握举,足软不能独立行走,属于脑瘫范畴.我们对12例患儿进行穴位埋线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吴丽辉;朱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成型补片,对105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活动时间、伤口疼痛、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等情况.结果:105例患者手术平均历时43.5 min,24 h内均能下床活动并恢复饮食,术后均未使用镇痛药.无切口感染,术后出院时间3~7 d.随访3~60个月,1例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的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是目前修补腹股沟疝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王光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伽玛刀治疗中的剂量-容积效应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Logistic综合方程分析边缘剂量42 Gy的容积-风险概率关系和风险概率为3%的剂量-容积关系;并应用Logistic综合方程回顾性分析57例原发性肺癌伽玛刀治疗的风险概率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边缘剂量为42 Gy的容积-风险概率呈直线关系,风险概率为3%的剂量-容积呈反变曲线关系.57例原发性肺癌伽玛刀治疗后,在平均8.7个月的随访期内,3%警戒线以下28例无并发症发生;3%警戒线以上29例中8例(27.6%)发生并发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肺癌伽玛刀治疗剂量按照病灶容积大小分组选择可以提高原发性肺癌伽玛刀治疗的安全性,3%等效应线可以作为原发性肺癌伽玛刀治疗的警戒线.
作者:李宏斌;李迎春;冯怀志;彭海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射频治疗仪和红外线治疗仪治疗Ⅲ°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中心确诊的363例Ⅲ°宫颈糜烂患者,据患者自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射频治疗和红外线治疗,术后两月复查并评价疗效.结果:1次治愈率观察组为98.67%,对照组为88.9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射频治疗Ⅲ°宫颈糜烂安全、高效,优于红外线治疗.
作者:严金莲;高玮玮;鲁红珍;严华美;杨玉芳;赵永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尿毒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容易继发感染,并同时存在透析通路易感染的问题,抗生素的使用不可避免.现将2001年至2005年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在使用头孢唑啉钠期间诱发脑病的8例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柯翌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868例使用非离子造影剂患者的观察,分析其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和程度.结果:868例中无不良反应者838例(96.5%),出现变态反应者30例(3.5%),其中轻度反应13例(1.5%),中度反应17例(2%),无重度反应.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是较为安全可靠的血管造影剂,但仍可发生不良反应,应予以重视,谨慎使用.
作者:刘玉茹;方旭华;银文杰;罗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麻经口腔气管插管时可变头位对声门显露质量的影响.方法:180例全麻插管病人(ASAⅠ~Ⅱ)诱导(咪达唑仑0.2 mg·kg-1,芬太尼0.004 mg·kg-1,维库溴铵0.1 mg·kg-1),成功后分别在头简单过伸位下和可变头位下用macintosh喉镜显露声门,记录Cormack and Lehane评分.结果:Cormack and Lehane评分Ⅰ、Ⅱ级头简单过伸位下所占比例为86.1%,可变头位下所占比例为98.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可变头位能显著提高声门的显露质量.
作者:李信明;魏安宁;蒋鹏飞;何静;李定明;吴光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患者,女,65岁.2004年12月,因面色苍白,并头晕、心累、气促半月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2 cm.血常规WBC 3.6×109·L-1,RBC 2.33×109·L-1, Hb 68 g·L-1, PLT 84×109·L-1;间接胆红素31.6 μmol·L -1,直接胆红素 7.4 μmol·L -1;血清球蛋白正常;清蛋白电泳结果正常,γ带未见M蛋白(monoclonalprotein,MP,M蛋白)单株峰;血IgG 、IgA、IgM正常.B超示脾左肋下 2 cm;骨髓增生活跃,粒系、红系增生受抑,淋巴约占83.7%,其中幼淋8.7%,成熟淋巴63.9%,变淋11.1% ,示淋巴细胞增生性骨髓象.骨髓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19(+)、CD20(+).Coobms 试验阳性.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溶血停止,血色素恢复正常出院.
作者:张正伟;王小渝;郭海鹰;张西;陈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植入化疗药盒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宫颈癌患者采取经股动脉入路性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然后于植入式药盒连接埋置于右下腹部皮下,经药盒对患者行规律性灌注化疗.结果:25例患者中CR 16例,PR 9例;获得Ⅱ期手术18例.结论: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治疗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显著.经股动脉植入化疗药盒可使动脉内化疗更简单、方便,并且减少了手术费用.
作者:曾宪强;丁小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用盐酸氟桂利嗪加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阳义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羊水胎粪污染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对1 463例足月、单胎、头位产、无妊娠并发症产妇中的327例不同程度羊水粪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及其预后与羊水粪染的关系.结果:羊水Ⅲ度粪染的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羊水轻度粪染及无羊水粪染者(P<0.001).结论:羊水粪染程度越重,新生儿窒息率越高,对羊水Ⅲ度粪染者,应尽快采取措施终止妊娠,可降低围产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作者:丁秀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6例诊断为心绞痛并使用传统方法治疗效果较差的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继续使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前列腺素E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3.3%,对照组有效率42.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列腺素E联合传统方法治疗心绞痛值得推广.
作者:游建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肌腱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困扰手外科及骨科医生的难题.以往治疗方法是从病人身体取功能次要的肌腱去修复主要功能的肌腱.这不仅给病人自己造成新的创伤,还损害了原有的肌腱功能,尤其是病人有多条或长距离的肌腱缺损的时候难度更大.针对这一难题,自2003年7月以来,我们采用经过深低温处理同种异体肌腱,治疗四肢肌腱缺损,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王宣生;张旭强;李庆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68例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别及药敏试验,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标本124例,阳性率73.8%,药敏试验结果顺位:耐药前三位分别是氧氟沙星(58.1%)、四环素(34.7%)、阿歧霉素(19.4%).结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与支原体密切相关,提示疑有生殖道感染者应及时做支原体检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支原体感染患者对一些常用药物耐药,如氧氟沙星、四环素等,提示支原体培养时应同时做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毛燕群;颜霞;肖雪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医院前期伤残及死亡率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救护车参与院前急救的空返率居高不下,严重浪费院前急救的人力物力.因此分析院前急救空返的原因及其相应对策至关重要,对提高院前急救救治率和成本--效用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小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新、旧(新:指2005年9月及以后,旧:指2005年9月以前)两种排班模式对夜班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寻求更适合护士身心健康的排班模式.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内、外、儿科50名一线夜班护士在2005年8月和2005年12月夜班身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夜班护士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8项因子评分在实行新夜班后,明显低于旧夜班(P<0.01).结论:说明现行的新夜班模式,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下,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有利于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姜晓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自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的这一阶段的救护.院前急救工作要求救护人员在短的时间内,在有限的条件下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因此,作为急救护士要熟练掌握全科护理知识和业务技能,掌握各科常见疾病抢救程序及急救.现代医学认为,可能猝死病人抢救的佳时间是4 min以内,如果没有院前争取到的分分秒秒,即使院内的设备再好,医师技术再高,也可能因耽误了抢救时机而难以使患者起死回生.针对此类情况,我科急救组加强了院前急救各环节的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作者:陈伦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CT增强扫描时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经CT增强扫描的210例患儿的护理要点.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87.1%(183/210);增强效果满足诊断要求者达97.6%(205/210);轻度不良反应4例,经及时处理和治疗后24 h内恢复正常.结论:在小儿CT增强扫描中,充分的检查前准备工作,精心细致的护理支持,能够有效增加增强扫描的成功率.
作者:葛纪林;陈丽君;朱乙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2~3 cm小切口胆囊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对665例2~3 cm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5例中625例(94.0%)手术成功,术中操作困难延长切口40例,术后漏胆2例,引流3周痊愈.全组无因护理不当而发生手术意外及死亡病例.结论:2~3 cm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是该术式安全、有效的保证.
作者:魏晓芸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分析18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临床资料,结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率和呼吸频率进行对比.结果:18例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下降,心率降低,PaO2明显增加,PaCO2显著下降,pH值改善,好转出院.结论:重视必要的通气前准备,严格气道管理及并发症的监护是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的护理重点.
作者:吴海燕;张钦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处方是重要的医疗文书,它反映了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和医疗行为,具有法律稽凭作用.处方质量是提高医疗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1].因此,处方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院医疗水平高低,也反映了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的力度.所以规范处方书写标准,减少处方书写缺陷,提高医师的法律意识,对加强处方书写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的门诊处方质量抽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刘英;冯怀志;彭志红;黄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6例患者症状均控制出院,住院期间无各种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规范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作者:代国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假性球麻痹是脑血管意外后较为常见和复杂的病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其中吞咽困难可引起误吸、气道堵塞及肺部感染等临床危症.为保证药物及营养的摄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促进身体康复,需要进行鼻饲以供给病人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但留置胃管护理不当将导致胃液反流误吸,长时间可致营养不良、腹泻等.
作者:邓敏;蒲承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脊柱对脊髓神经起保护作用,临床上脊柱骨折是骨科较常见的创伤,尤以胸椎或腰椎的压缩性骨折为多见.脊柱骨折后无论采用手术还是非手术疗法均需较长时间的卧床治疗.现将本组49例脊柱骨折患者护理要点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我科收治胸、腰椎骨折病人49例,男26例,女23例.非手术治疗30例,18例行后路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AF钉内固定术,前路钢板内固定术1例.有5例入院时即有程度不等褥疮,经皮肤移植和肌皮瓣转移治愈.6例并有大小便失禁,术后1~5周恢复.
作者:王俊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对晚期食管癌并食管、支气管瘘和重度食管狭窄患者进行食管内支架置入治疗44例,取得了一些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44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食管鳞癌或腺癌.其中男39例,女5例;年龄48~76岁.临床表现:食管-支气管瘘并肺部感染16例,食管重度狭窄28例.本组完全不能进食25例,只能进少量流质19例,病程21~164 d,入院后均进行了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其中16例安置带膜支架.
作者:肖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的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例IPF住院患者在心理、生理、药物应用、通气功能改善等方面采取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结果:12例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各种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IPF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钦芳;吴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乙醇湿敷缓解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52例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出现静脉红肿的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用云南白药加乙醇湿敷,对照组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24 h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有效率观察组84.6%,对照组46.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云南白药加乙醇湿敷对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疗效好.
作者:周露;赵红琼;冯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出生前肺泡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出生后早期易发生的呼吸系统并发症.补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可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科对20例早产儿使用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收到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唐瑶;谢惠琼;杨则秀;杨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供神经导航下颅脑微创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总结86例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术中实时导航(小皮瓣锁孔微创手术,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的护理经验.结果:86例手术过程安全、顺利,无术中、术后死亡病例.结论:手术室护士做好护理配合有利于手术过程的安全、顺利与手术成功.
作者:李福宣;胡平;郭力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高等学历护士在工作、学习、科研等方面的心态,探寻适合其继续成长的条件和方式.方法:采用高等学历护士心态调查问卷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89.8%的高等学历护士喜欢或比较喜欢护理工作;24.1%、65.7%的人愿意、可能离岗;84.3%及以上的护士有再次深造或继续提高业务水平欲望;52.8%的护士有科研题目的设想,74.1%愿意利用业余时间撰写论文,但只有11.1%的人有论文发表.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当帮助高等学历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正确自我剖析与定位.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营造学以致用的环境,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满意度.加强高等学历护士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培养.
作者:郑晓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先天性主动脉血管畸形,约占先天性血管畸形的5%~8%[1].病变通常发生于主动脉峡部,手术治疗是矫正畸形的有效途径.术后正确、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生存率.2003年2月至2006年7月我院对21例主动脉缩窄并畸形病人实行了矫正手术,现将其术后回到重症监护室(ICU)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查桂珍;廖大成;周庆显;钟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常见病之一,发病率高达 30%~50%,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按糜烂面积的大小,可分为轻、中、重三度.根据糜烂程度的不同可分为3型:单纯型、颗粒型及乳头型.目前临床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以局部治疗尤其是物理疗法为主.笔者就近年来国内物理疗法治疗宫颈糜烂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阻塞的主要因素有平滑肌收缩,气道壁增厚,肺弹性回缩,粘液高分泌,粘膜水肿等.粘液高分泌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认为气道黏液高分泌(airway mucous hypersecretion)已成为影响COPD 病情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在COPD的后期,而且气道粘液高分泌同时伴随其他临床症状,尤其在外周气道存在咳嗽感应器和易形成粘液栓,其临床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的可重复性很差,所以在临床治疗方面得到统一的认识也很困难.本文将对其临床研究和中医治疗现状作一简述.
作者:李文;毛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发生在多种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漫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症.常见病因: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病理产科和创伤等.其中感染占首位.在不同疾病所致的DIC发展过程中,纤溶活性的表现有所不同,临床表现、处理策略亦有差异.纤溶系统活性在DIC所致多器官功能损害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作者:袁凯锋;廖小梅;郑素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王静安为吾等老师.随老师学习临症,多年来,深感师之所以成为医术精湛,经验丰富,独具特色的一代名医,是由于具有严谨的治学思想和宝贵的治学经验.
作者:刁本恕;周家骧;李小嘉;黄映君;林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