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9-8291
  • 国内刊号:61-1374/R
  • 影响因子:1.10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陕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52-244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评为优秀进步奖(02)
  • 泌尿科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1年1期文献
  • TGF-β1在UPJO患者肾盂、UPJ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为更好地了解UPJO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检测TGF-β1在UPJO患者肾盂、UPJ及输尿管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TGF-β1在25例UPJO患者及10例肾肿瘤病人的肾盂、UPJ及输尿管中的表达.结果正常肾盂、UPJ、输尿管的粘膜上皮及肌细胞内有少量表达;UPJO患者肾盂和UPJ的肌细胞TGF-β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粘膜上皮细胞TGF-β1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UPJO患者输尿管的粘膜上皮和肌细胞TGF-β1表达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TGF-β1在UPJO患者的肾盂、UPJ高表达与急性期梗阻及纤维增生显著相关.结论在UPJO患者TGF-β1表达上调可能是引起肾盂、UPJ肌层中纤维组织大量沉积的重要因素.TGF-β1在UPJ、肾盂的高表达主要是机体对梗阻的急性期反应,慢性梗阻时TGF-β1表达较急性期下降.

    作者:张贤生;党建功;南勋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P16基因转染对人膀胱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P16基因修饰后人膀胱癌细胞体外培养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将携带P16基因的腺病毒体外转染人膀胱癌T24细胞,观察腺病毒对T24细胞的转染效率以及P16基因修饰的T24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在多重感染度(MOI)值为50,转染时间为12h时,能够达到75%~80%的转染效率,并获得目的基因P16蛋白的高效表达.转染P16基因的T24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Fas和MHCI类抗原表达增高.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细胞阻滞于G0/G1期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5%比62%).结论人膀胱癌细胞中外源P16基因的表达不仅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还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同时能增强肿瘤细胞的自身免疫原性.

    作者:王林辉;孙颖浩;杨庆;钱松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肾移植术后环孢素向硫唑嘌呤转换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环孢素向硫唑嘌呤转换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60例术后1年以上、肾功能稳定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免疫抑制剂从环孢素向硫唑嘌呤的转换.结果60例病人平均血清肌酐在转换后1个月明显下降(148±58.5至132±86.9mmol/L,P<0.01),并在以后几年内继续下降,转换后6年时平均血清肌酐为112±39.8mmol/L.转换后平均血压也明显下降,并且抗高血压药物数量逐渐减少(P<0.01).分别有9例(15%)和3例(6.7%)病人在转换后3个月内和3个月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转换后1年、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5%/81.7%、86.7%/78.3%.5例(8.7%)病人因药物副作用和慢性排斥反应从硫唑嘌呤再转换为环孢素.结论肾移植受者在术后一定时间将免疫抑制剂从环孢素转换为硫唑嘌呤是一种安全的免疫抑制方案,具有较好的移植肾长期存活.

    作者:邢俊平;周华;石根玉;武小桐;陈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良、恶性前列腺组织中SOD、CAT和MDA含量的变化

    目的探讨自由基损伤与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将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及正常前列腺(NP)组织匀浆,检测组织中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Pca组织中T-SOD、CAT活性均较BPH组织和NP组织高,而T-SOD、CAT活性在BPH和NP无显著差别;三种组织中MDA的含量差别显著,依次为BPH>NP>Pca.结论活性氧和羟自由基与Pca、BPH发病过程可能有一定联系.

    作者:刘庆勇;党建功;南勋义;贺大林;王明珠;陈兴发;王继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肾包膜下积液1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肾包膜下积液的成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例肾包膜下积液,其中12例因尿路梗阻,4例因肾实质感染而形成;3例原因不明.均经CT明确诊断.结果19例肾包膜下积液中,15例针对病因治疗,即解除梗阻,控制肾实质感染后,积液均有吸收减少;原因不明者予以对症治疗,积液亦被吸收.结论尿路梗阻是肾包膜下积液的常见原因,增高的肾盂压力使得尿液经静脉、淋巴管或直接返流到肾周;急性肾绞痛因肾盂压力的急剧升高,更易形成包膜下积液.肾实质的感染也是形成积液的重要原因.在对因治疗,解除梗阻,控制感染后,肾包膜下积液均可逐渐被吸收.

    作者:甘卫东;孙则禹;李笑弓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附35例报告)

    目的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影像学检查对RAML具有特异性,RAML的组成成分也 影响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结论脂肪含量低或混有血凝块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误诊的主要原因,可通过加密扫描或螺旋CT加以解决.影像学检查对肿瘤定位及成分的分析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梁朝朝;王晓为;王克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腹膜后纤维化引起的肾积水11例报告

    目的提高腹膜后纤维化引起肾积水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986年2月至1999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11例腹膜后纤维化引起的肾积水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原发性者6例,继发性者5例,3例行输尿管内支架治疗,8例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加用激素治疗,随访6~38个月,术后肾功能均有改善或恢复正常,原发性者预后良好,3例继发于恶性肿瘤者于术后3~8个月死亡.结论对于腹膜后纤维化引起的肾积水,逆行肾盂造影、B超、MRI等检查可明确诊断,采取手术等治疗措施尽快解除梗阻、引流尿液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飞;李红梅;曹栋威;李建兴;赵谦;黄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PCN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不同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59例膀胱癌、32例癌旁组织和6例正常膀胱粘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CNA在不同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膀胱组织.PCNA表达强度随着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加(P<0.05).在肿瘤乳头状和浸润状两种不同生长方式之间PCNA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癌和癌旁组织PCNA表达与复发有关(P<0.05).结论PCNA表达与膀胱病理分级、生长方式和复发有关,PCNA可作为判断膀胱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强;王武生;南勋义;党建功;贺大林;郭定国;王明珠;张越;刘润明;王鸿雁;张学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游离包皮内板尿道成形的动物实验

    目的研究游离包皮内板作为尿道成形材料的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3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的阴茎部尿道游离并切除1cm左右,取0.8~1.0cm×2.0~2.5cm大小的游离包皮内板卷成管状,分别与尿道的远、近断端吻合,放置尿道内支架管.分别在术后3~5天、1、2、3、4、6周将动物行腹主动脉插管,墨汁灌注后处死,取其阴茎部尿道行病理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34只动物,感染死亡3只,成活率91.2%,发生尿瘘8例,移植物不成活4例,手术成功率61.3%.结论该方法在尿道成形术的实验研究中是可靠、可行的.

    作者:朱晓应;刘春晓;郑冬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P16、Rb、C-myc基因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P16、Rb、C-myc基因在肾癌中的表达以及肾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发生,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癌组织中的P16、Rb、C-myc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用TUNEL法观察肾癌中细胞凋亡现象.结果在肾癌中,P16总阳性率为61.3%,Rb总阳性率为64.5%,C-myc总阳性率为48.4%,它们的阳性表达与细胞凋亡有相关性.结论肾癌中P16、Rb、C-myc基因促进肾癌细胞凋亡的发生,在机体抗肿瘤机制中起积极作用.

    作者:周鹤同;郭震华;苏长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尿道电汽化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Pca)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并发症.方法应用TVP治疗40例中晚期Pca所致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其中35例同时行双侧睾丸切除术.结果术前平均Qmax5.6ml/sec,25例尿潴留.平均手术时间:单纯TVP为55分钟,TVP+双侧睾丸切除术为135分钟.未发生术中大出血和TURS.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2例死亡,余38例均排尿通畅,平均Qmax为17.8ml/sec,2例后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治愈,无尿失禁.结论TVP能迅速、有效、安全地解除Pca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

    作者:孔良;叶敏;陈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附31例报告)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有关文献对1980年10月~1999年10月收治的3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及各种检查方法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31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常见,术前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凡原因不明的血尿患者,经B超或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发现肾积水或肾不显影时应考虑到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可能.认为在各种检查中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及输尿管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

    作者:郦俊生;唐来坤;杨银才;李立;潘良;沙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TGFβ受体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的Ⅰ、Ⅱ型受体(TGF β-R-Ⅰ、TGF β-R-Ⅱ)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对72例膀胱癌,14例正常膀胱组织TGF β-R-Ⅰ、R-Ⅱ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GF β-R-Ⅱ在膀胱癌组及正常膀胱组织中均表达:TGF β-R-Ⅰ在膀胱癌中阳性率较正常膀胱组织阳性率低(P<0.01),TGF β-R-Ⅰ在高分级膀胱癌中表达阳性率较低分级膀胱癌低(P<0.01);在复发癌的阳性表达率较初发性癌的阳性率低(P<0.01).结论TGF β1对膀胱癌是一种重要负性调节因子,可抑制膀胱癌进展,TGF β-R-Ⅰ缺失使TGFβ系统完整性受到破坏,TGF β1失去负性调节作用,TGF β-R-Ⅰ表达可做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林震;陈仕平;杨发端;林秀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及疼痛治疗体会

    前列腺增生症系男性老年性常见病,其治疗方法较多,但手术治疗仍是其主要方法之一.术式常为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患者常伴切口疼痛、憋胀及膀胱痉挛等,有时伴膀胱出血,影响术后恢复,口服或肌注镇痛药疗效不佳.我们应用杜冷丁(或吗啡)与布比卡因混合液间断硬膜腔注药,效果良好,现就1996年以来我院50例前列腺摘除术止痛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刘孝民;毛远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膀胱侧壁造瘘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中的应用33例报告

    我科于1997年3月至2000年10月间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中采用膀胱侧壁造瘘33例.临床效果满意,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伍柒;赵卫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氯丙咪嗪延长射精时间56例观察

    我院自1995年1月以来,应用氯丙咪嗪治疗因各种原因要求延长射精时间的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2~44岁,平均33岁.均有固定性伴侣,性交时间小于2分钟32例,2~6分钟15例,大于6分钟9例.均诉阴茎勃起正常,体检无器质性病变.

    作者:程广东;苏云;杨晓;刘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尿道电灼术治疗后尿道狭窄(附17例报告)

    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采用尿道电灼术治疗外伤后或尿道会师术后膜部尿道闭锁或膜部尿道狭窄17例,治愈率88%.术后恢复生理排尿,尿流率正常,随访6月~18月,无需行尿道扩张,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学军;刘哲;贺焕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尿道电汽化治疗骨盆脂肪增多症伴发膀胱、尿道病变(附一例报告)

    我院于2000年4月收治骨盆脂肪增多症伴后尿道息肉病人一例,采用经尿道膀胱颈、后尿道增生组织电汽化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青;李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15例临床分析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迟发性出血临床不常见.我院自1997年7月开展TURP术以来,出现迟发性出血15例,置双腔导尿管冲洗膀胱失败后均经急诊行尿道电切及电凝止血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祥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药列息胶囊加电切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120例临床研究

    我院从1998年开始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经尿道电切汽化同时服用中药列息胶囊,以提高患者的机体的应激能力,增加对手术的耐受性,减轻合并症,促进机体康复,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全鸣;何福平;杨鹏;陈萍;段晓刚;李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高能冲击波致肾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高能冲击波碎石已在国内外广泛临床应用,并成为有症状结石首选治疗方案,但由冲击波所致全身各脏器并发症被大量报道.本文主就高能冲击波对肾脏的损伤以及由于肾源因素引起的其他脏器相关症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盛斌武;刘学军;陈兴发;贺大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膀胱肿瘤

    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癌基因的激活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起到重要作用.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亦参与了这一过程.由于MSI可反映肿瘤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在预测肿瘤发生及肿瘤检测中显示出诱人的前景.

    作者:杨林;贺大林;南勋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皮质醇症

    皮质醇症亦称库兴氏综合征,系指体内慢性皮质醇增多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库兴氏曾于1912年对一例女性患者作过详细的描述并于1932年发表了他的经典论著介绍库兴氏综合征,8例患者中6例发现垂体有嗜碱性肿瘤,但当时ACTH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均未确定,对库兴氏综合征尚缺乏完整的认识.

    作者:鲍镇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儿童肾移植临床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近年,世界各国施行器官移植的例数增加甚快,疗效显著提高.根据美国UCLA的Terasaki统计,截止1997年底肾移植总数达41854例,1年存活率达95%左右,长有功能肾存活34年.但其中儿童肾移植开展较少,16岁以下者约占7.3%,5岁以下者仅1.6%.Goodwin(1963年)为一例双肾发育不全的6天婴儿施行肾移植,但未成功.Starzl(1966年)报告一例3岁肾移植儿童,术后移植物功能良好.我院于1979年曾为一例1岁半的双侧肾胚胎瘤切除术后的病儿移植了成人供肾,随访五年以上存活良好.

    作者:章咏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第三届全国尿动力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原位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16例

    膀胱全切除病人常需行尿流改道,常用的Bricker膀胱及Kock膀胱因需佩带尿袋或自家导尿,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原位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建立了一种更接近生理状况的新膀胱,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于1990年2月至1998年2月间共行膀胱全切原位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1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美顺;文兆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46例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小管坏死分析

    腹膜透析是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掌握好透析时机以及做好透析的管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我们总结46例用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史东;刘岩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上尿路结石治疗三年回顾(附3218例报告)

    近年来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合理的临床分类和多程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尿路结石的治疗质量[1].本文就1997年~1999年三年间我科收治的3218例上尿路结石病人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分类,提高上尿路结石治疗质量的办法和措施.

    作者:张永良;林瑞祥;张燕生;陈建德;余丰;陈钦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学》

    作者:《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沉痛悼念俞天麟教授

    作者:《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