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宝洁公司作为一家拥有510亿美元资金的成熟公司,在全球日用品行业都可算作是领军企业,2005年更是一举夺得了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这样一家具有如此规模和实力的公司,其运作除了一贯注重的行销和广告外,在产品研发、专利申请、商标保护、维权打假等方面也不遗余力,丝毫未曾懈怠.
作者:兰子;小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星圆宣是华南地区很有影响力的美容连锁机构,公司成立6年,由初的一家店逐渐成长为由40家店构成的中型化妆品连锁集团公司,这40家店全部为直营店.进入2005年,公司步入快速成长期,以每月2~3家店的速度开新店.公司制订了在未来8年内开1000家店,成为中国大的美容连锁机构的战略目标.
作者:金本一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曾几何时,走出国门还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梦想.如今,走出国门已成为大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美容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在这样的情况下迈出国门,需要怎样破茧重生的智慧呢?
作者:小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2004年12月12日,是重庆奥妮营销总部正式迁往广州的日子.与之前的几次重磅出击相反,奥妮几乎是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完成这次具有战略意义的迁移.同时,这也意味着曾经三足鼎立的洗发水基地(武汉、重庆、广东)开始土崩瓦解.广东,再次成为行业的聚集地.
作者:小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国美容化妆品行业历经20多年的大浪淘沙,从初始阶段的快速发展,近些年的急速膨胀,到今天的稳健前进,这表明,经济规律这只无形的手正发挥着它的魔力,调控着美容行业的市场走向.随着美容消费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产品的同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代理商、经销商对产品、对品牌的选择越来越谨慎、警惕;消费者的选择也已不再仅是看重产品本身的功能,更加追求品牌能带来的附加值、愉悦的心理感受及精神满足.
作者:江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每年我们都可以看到层出不穷的美容品牌穿梭于大小美容展览,可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真正能打持久战的品牌并不多.美容化妆品行业让许多创业者轻松入门,但是如果不能找准方向,把握时机,企业很快就会因失去重心而停滞不前,品牌的发展之路自然也就走不下去了.
作者:王德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厂家和代理商的关系非常微妙,一方面是利益的共同体,另一方面却又要追逐各自的利润空间.所以如何管理和协调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令厂家头疼的事情.现对目前行业代理商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找到一种更为妥善的处理两者关系的方法.
作者:陆达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在日常管理中,让品牌经营者耗费心智的困难有两个,一是创业,二是守业.一个企业的崛起是从区域代理市场的兴旺开始,而市场的问题也是从区域代理市场的兴旺开始.当一个品牌兴旺后,区域代理市场的渠道标准管理就成为品牌经营者首先要完善的第一个挑战.而窜货更是令企业大动肝火的问题.3年前某品牌在10天内,以标准执行文件成功遏制了近10个代理商的恶性窜货联动行为.标准和规范,在10天内就让一场突降的窜货灾难化险为夷?在这里,笔者将这起真实案例中关键的管制规定方法与读者分享.
作者:谭邦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不久前结束的美博会上,各种减肥项目的火爆场面不禁让人想起了二十世纪90年代祛斑霜卖断货的情景,这种快速升温的项目,在近几年的专业市场已经难能可贵了.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减肥市场的突然启动昵?
作者:林家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对于品牌力较弱、依靠业务人员个人魅力运作的行业企业尤其是规模不大的专业线美容品经销商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难题,长久以来制约着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作者:蒋柯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若想在行业内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发展品牌.想要突破重围得以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使品牌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通路中,连锁经营凭借其众多优势成为各个行业的首选:
作者:李光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随着目标消费群的日趋成熟、理智和行业监管的严格约束,以女性功能诉求为主的美容保健品正朝着症状细分、定位细分、目标细分、终端细分的方向发展,通过差异化的推广求得目标市场,以新的卖点来挖掘潜在消费群中的现实需求,才是突出市场重围的出路.
作者:于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2005年春节刚过,千惠北服的学生们惴惴不安地返校了.这个春节是她们入学以来的第一个假期,刚刚入学时的新鲜与兴奋已逐渐平息,通过假期,他们在自己家中将几个月学来的知识进行了一次验证.但是,验证结果却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惑.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色彩业的光环褪去,人们普遍对它产生了怀疑.看来,媒体当初对于色彩的过度渲染,在推动其发展的同时,也严重误导了从业者.如何矫正这个局面?记者采访了理岩色彩公司总经理李岩.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我们生活在五彩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颜色,而不同颜色的搭配又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觉,可以说,色彩是人传达情感的一个载体.任何事物都有其一定的规律性,能给人们带来愉悦或烦躁的色彩也一样是有规律可寻的,但在没有形成规律之前,人们只能通过感觉来使用各种颜色,如衣服颜色的搭配、彩妆的选择,几乎没有什么讲究,只是凭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直到色彩四季理论的发明出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中国市场之所以有了色彩咨询业的概念,完全得归功于于西蔓女士,正是由于她的执着,中国的色彩市场有了扫盲性的改观.但由于国人传统消费观念的根深蒂固,虽然早的一些色彩人用尽了全力,市场却依然处于半盲目状态,能接受此项服务的只是时尚上流社会的一小部分人.色彩咨询业,像天际的星星神秘而充满诱惑,让淘金者既向往又面露怀疑.于是,伴随着第一批色彩人,色彩咨询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市场上:学校加设色彩课程、美容院增设色彩咨询、商厦里的色彩工作室……新兴的事物,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一时间色彩业犹如一场即兴上演的舞台秀,极尽风光而又华美无限.
作者:吕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在国内,关于销量重要还是品牌重要的争议常常不绝于耳,似乎要销量就不能要品牌,要品牌就一定会失去销量.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区.例如宝洁的许多推广活动,就既是一次促进销售的行为,也是一次为品牌价值加分的过程.销售力与品牌形象力的兼备,凸现了宝洁高明的策略功底和精明的销售能力.
作者:曾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经常困扰营销总监的一个问题,大概就是如何实现既定的销售目标.虽然也按照营销8:2原则精心制订了销售计划,将80%的销量分解给了20%的重点客户,并为这20%的客户配置了80%的资源,行动方案详尽,目标层层分解,可为什么终的结局却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作者:田友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自从陷入与李世民、媚娘之间的三角关系后,唐僧的烦恼与日俱增.这种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一直持续了将近一年,这年夏天,经过一段时间的前思后想,唐僧毅然与媚娘划清了界限.
作者:刘波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以前不时听说有人去国外考美容文凭,其中不乏一些已具有高级美容师资格证的多年美容从业者,而今,越来越多的国际美容考评机构与国内教育机构建立了联系,学生及从业者不需走出国门,便可学习与国际接轨的课程或参加国际美容学历考试.
作者:筱雨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百莲达美发美容学校在广州已有12年历史,学校始终处于一个上升的轨道中.2004年,全国美容教育机构招生量普遍下降,但该校仍有20%的增长.目前,百莲达已拥有60多间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每周开新班十几个,每年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1万多名,且多数学生都能成功创业.
作者:林家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毕结礼:教育的效益不能仅以经济效益来衡量,主要的还要讲求社会效益.
作者:花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话题一:近年来,许多美容美发学校开发出了自己的产品品牌,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刘智鸿:由学校来进行产品品牌动作,我认为条件达不到,多是出一些产品卖给学生而已,而品牌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出化妆品品牌,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但是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虽然目前培训市场不景气,但我不认为这个市场在缩小,相反是在不断增大.
作者:林家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天骄:会议营销仍是主要模式美容行业作为一个处在充分竞争阶段的朝阳行业,在未来10年内,将不可避免地由产品概念大战向营销模式大战演变.其实,美容业作为一个小众市场和奢侈消费品行业,在主流营销模式上可能说法不一,但实质都是会议营销模式.无论招商还是终端推广,离开了会议营销这个法宝,举步维艰的例子举不胜数.
作者:林家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