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 国际刊号:1672-5042
  • 国内刊号:50-1162/R
  • 影响因子:1.06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61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外科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5期文献
  • 经皮肾镜手术中优化护理流程的应用

    经皮肾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具有很多的优势,并成为了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1].然而,如何减少其手术的相关并发症(包括术中低体温、水中毒、感染等)以及如何提高手术效率仍是医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2012年11月至12月对在本院手术室行经皮肾镜手术患者128例施行优化护理流程,观察术中发生并发症、护理意外事件例数、手术时间、平均接台时间等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文秀;曾俊;卓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肾脏术后非出血性顽固性低血压2例护理

    经皮肾镜碎石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1];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等特点.观察血压是术后患者安全护理的重点.我院2例心肺功能良好、术中均无明显出血的患者,分别在左肾经皮肾镜弹道碎石术和后腹腔镜左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后出现低血压41 d和16 d,现将这2例肾脏术后非出血性顽固性低血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殿珍;鄢春艳;杨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人工耳蜗植入体排斥反应伴感染1例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重度和极重度聋人恢复听觉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植入排斥反应是其主要并发症.我科室自2003年成功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以来,首次发生1例人工耳蜗植入体排斥反应伴感染的病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患儿,男,3岁10个月,因诊断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于2012年5月3日在全麻下行左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恢复于5月11日出院.出院时耳后切口甲级愈合,外耳道皮肤及鼓膜完整,耳蜗摄片示耳蜗电极位置正常,人工耳蜗刺激接收器无移位,其表面头皮无肿胀.

    作者:彭雪;黄茂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例妊娠晚期双胎之一胎死宫内自然分娩后的护理

    双胎妊娠晚期—胎宫内死亡为少见妊娠并发症,发病率为0.5%~6.8%不等[1].国外资料中,美国Enbom[2] 1985年报道为5.0%,日本今井史郎[3]报道为8.9%,波兰Dziechciowski[4]2000年报道为0.5%~6.8%.我院于2013年4月7日首次收治妊娠晚期双胎之一胎死宫内自然分娩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菊;余淘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弹力绷带在后腹腔镜手术体位中的应用

    患者的手术体位由手术的部位决定,安置手术体位不仅要便于医生操作,同时还必须顺应重要的呼吸循环功能[1].后腹腔镜手术所需要的手术体位为肾脏体位,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将弹力绷带运用于肾脏体位摆放中的100例手术患者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0例,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34 ~ 65岁,平均45岁,均诊断为泌尿系统肾脏疾病,均需行后腹腔镜手术,摆放肾脏体位.

    作者:陈瑶;甘晓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小肠多发憩室致肠梗阻1例

    小肠多发憩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症状体征无明显特异性,只是在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穿孔等时才会引起患者重视,常规检查又难以发现,因而易被误诊为其他外科急腹症,延误诊断和治疗[1].近期我们收治1例小肠多发憩室致肠梗阻病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患者,女,81岁,因腹痛腹胀反复发作20余年,加重13d入院.患者多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胃肠炎、肠梗阻,予胃肠减压、输液等保守治疗症状缓解.

    作者:戴观荣;江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先天性桡骨缺如1例

    先天性桡骨缺如又称club hand,早由Petit于1733年首次报告.先天性桡骨缺如属于少见畸形[1],其发生率很低.我院收治了1例右侧先天性桡骨缺如患者,更少见的是其左侧同时为拇指多指畸形,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男,3岁,发现右手腕畸形、左手拇指多指3年.查体:①右前臂短小,皮下未扪及桡骨,尺骨向桡侧偏曲,右腕关节向桡侧偏曲,与前臂呈90°夹角,被动桡偏可以与前臂平行.

    作者:龚继承;汪群力;邹重文;杨柏林;罗伟国;李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例3个月婴儿主动脉双弓畸形合并肺动脉闭锁的体外循环管理

    主动脉双弓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畸形,其发生率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 ~2%.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右背侧主动脉在第7段间动脉起始部及其与背侧主动脉交接处之间的部分均留存发育,则形成主动脉双弓畸形[1].左前弓通常位于气管的左前,右后弓越过气管和食管后,两弓汇成降主动脉,形成完全性血管环[2-3].血管环抱气管、食管,并对其进行压迫,从而可造成严重的呼吸和吞咽困难.主动脉双弓畸形常合并房、室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等多种心内畸形,对于未经治疗且伴有严重呼吸道梗阻的患儿尤其是出生后即有症状者,多在6个月到1岁内死亡,对于该类患儿一旦确诊,应该积极予以手术治疗,由于此类患儿普遍存在年龄小、体重轻、发育迟缓的特点,这对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陈祥舟;刘梅;王学锋;方骏;韦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上颌窦穿刺致眼球外突护理1例

    慢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周围组织炎症迁延、窦口引流阻塞、全身抵抗力减弱、齿源性感染等因素造成.其发病主要是由于周围组织炎性迁移所致,常用上颌窦穿刺冲洗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穿刺时向窦内注入抗生素,或注入替硝唑、甲硝唑溶液,甚至一些中成药制剂.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方法,既有助于诊断,又可以用于治疗,但操作不当或不慎可发生并发症,甚至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2011年9月1例患者在门诊在行左侧上颌窦穿刺时,致左侧眼球外突,经过及时处理,眼球恢复正位,未见其他并发症.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廖小琼;况维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吸引器连接管自制鼻部塑形器在鼻整形术后的应用

    鼻部主要由皮肤和软骨构成,组织偏薄支撑力量小容易造成畸形,先天性唇裂往往也伴随鼻部的畸形.患者实行手术后对鼻翼的塑形和鼻孔的支撑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为了避免传统塑性材料的缺点,我科运用吸引器连接管制作鼻部塑形器用于鼻整形术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婳;汪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女性尿毒症患者月经期接受肾移植手术5例报道

    肾移植不是择期手术,只要有配型合适的肾源,肾移植手术所需的肾源必须在离开供体后24 h内移植到受体,这对正处于月经期的女性尿毒症患者是风险也是生存机会.我院2002年至2012年5例患者在月经期接受肾移植术,且顺利度过术后月经期.本文探讨了肾移植术后对月经周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殿珍;鄢春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糖尿病性大疱病致足部溃疡1例报道

    糖尿病性大疱病是糖尿病皮肤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1%.患者会反复出现皮肤疱疹,继而破裂感染,是患者发生糖尿病足部溃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2011年收治的1例糖尿病性大疱病致足部溃疡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左踝关节大疱破裂致皮肤溃疡15 d,左足大疱形成2d,于2011年2月21日入我院治疗.有明确糖尿病史10余年,长期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较差.入院前3年起,反复在口腔、手、足、膝关节等全身各处皮肤黏膜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可自愈.

    作者:宋大宇;何龙江;李健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外伤性泪腺瘘管临床分析

    泪腺瘘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1-3],后天原因可以是泪腺囊肿破裂或囊肿切除不完全、泪腺 脓肿从眼睑皮肤穿破、外伤或手术等[4-5].其主要临床症状为面部皮肤长期溢液,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需要彻底根治.本文对近几年治疗的外伤性泪腺瘘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蒋炜;韩非;吴燕;张衡頔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例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外籍患者的护理体会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潜伏期短、发展迅猛的化脓性角膜感染,多继发于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或戴角膜接触镜后[1].该病以大范围的角膜溃疡形成及基质溶解为特征,发展速度极快,多可导致角膜穿孔甚至失明,治疗非常棘手[2].由于眼科病房中多为眼部手术后的易感人群,若对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不当,不仅影响患者的预后,而且还容易引起其他患者的院内感染.因此,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而患者的积极配合是取得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对于外籍患者而言,由丁语言、环境、文化的差异使得对其的护理更具特殊性.我科于2012年10月收治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外籍患者1例,经过积极治疗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带抽风系统的病理标本柜的设计与使用

    外科手术因各种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等,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病理标本,术后手术室要暂存手术标本,每天集中送检,以明确病理诊断.为了防止标本腐烂,一般采用4%甲醛浸没标本.然而,甲醛挥发的气体既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1-2],也污染病理标本室的环境.因此,为了降低病理标本存放室甲醛的浓度,改善室内环境,我院手术室设计安装了带有抽风系统的病理标本柜,经过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聂智容;刘宿;颜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先天性食管闭锁1例

    先天性食管闭锁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发病率较低,该病要求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否则预后不佳.我院收治先天性食管闭锁1例,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男,G3P2,母孕32周,经阴道分娩10 min后入院,患儿口中吐沫,唇发绀,可见三凹征,双肺闻及散在哕音.临床怀疑吸入性肺炎或肺透明膜病.行X线检查示(图1a):双肺透亮度可;上纵隔区见囊状低密度影,片内胃肠道未见积气;疑食道发育异常.观察2d示患儿口中吐沫,排便少.

    作者:李亭;王军;郭春梅;何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PMMA成品仿真义眼片个性化加工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总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成品仿真义眼片个性化加工及安装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眼科行义眼片安装的患者共225人(225眼),分别测量义眼和健眼的睑裂高度、眼球突度,水平动度和垂直动度,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义眼和健眼的睑裂高度和眼球突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义眼水平活动度(8.25±1.77) mm,约占健眼(20.23 ±2.86)mm的40.78%;垂直活动度为(6.16±2.05) mm,约占健眼垂直活动度(14.41±2.93)mm的42.75%.患者对义眼美容效果的满意度达92%,活动度的满意度达86%.结论 成品PMMA仿真义眼片个体化加工的方法简单,效果好,满意度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吴燕;罗涛;韩非;赵雅静;蒋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电磁辐射暴露后不同脑区的氧化应激反应

    目的 观察2 450 MHz的电磁辐射暴露后大鼠不同脑区的氧化应激反应.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1 mW/cm2组,5 mW/cm2组和10 mW/cm2组,分别接受功率密度为0 mW/cm2、1 mW/cm2、5 mW/cm2和10 mW/cm2的2 450 MHz的电磁辐射暴露,检测额皮质、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 额皮质MDA含量在1 mW/cm2组、5 mW/cm2组和10 mW/cm2组均可见增高.海马组织MDA含量升高见于5 mW/cm2组和10 mW/cm2组.额皮质和海马组织CAT活性在5 mW/cm2组和10 mW/cm2组均可见降低.纹状体和小脑MDA含量升高及CAT活性降低仅见于10 mW/cm2电磁辐射暴露组.结论 2 450 MHz的电磁辐射暴露引起了大鼠额皮质、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电磁辐射暴露后,皮质和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反应较纹状体和小脑更为敏感.

    作者:卢永辉;何旻蒂;刘川;王源;周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应用第二代Wallis系统治疗34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中期疗效.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月和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计算JOA改善率评估手术疗效;通过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椎间盘平均高度及腰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病变相邻节段椎体间活动范围的变化,评价腰椎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31例患者经26~ 38个月随访,VAS评分末次随访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改变(P>0.05);JOA评分末次随访较术前有显著上升(P<0.05),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改变(P>0.05).DH值及ROM值末次随访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Wallis系统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能缓解症状、延缓置入节段高度丢失和维持椎间稳定.

    作者:石健;汤逊;徐永清;普有登;余鹏;陈兵;唐辉;李阳;王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难复性腹股沟疝超高位结扎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嵌顿性或绞窄性腹股沟疝经腹入路行疝囊内翻超高位结扎悬吊术的价值及疗效.方法 对19例经手法复位治疗腹外疝失败的患者经腹行疝囊内翻超高位结扎悬吊术,对其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所有19例患者,手术中无副损伤,手术后无阴囊积液、血肿形成及严重疼痛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4年,元复发病例,无睾丸上提、睾丸萎缩及腹股沟区疼痛病例.结论 难复性腹股沟疝超高位结扎术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对手术者要求不高,易掌握.

    作者:吴耀禄;贺晓斌;姬乐;曹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视神经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 通过视神经管(OC)的解剖学观察,为视神经管减压术切开部位提供参考.方法 成年头颈部标本20例,观察OC的形态及测量相关数据,OC与筛窦和蝶窦的关系,眼动脉的走行等,寻找并确定手术标志.结果 OC的走行是从内上至前外下方向呈倒“八”字形,左、右侧OC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36.54°±1.98°)、(36.52°±1.73°).OC与筛蝶窦的关系分为蝶旁型、筛旁型和筛蝶型.OC分内侧壁、外侧壁、上壁和下壁,有颅口、眶口.内侧壁长、薄;颅口呈横椭圆形,眶口呈竖椭圆形,OC中部横截面近圆形,是视神经管狭窄的部位.沿OC的眶口向后,可见一条反光带即OC,32侧可见视神经管隆突,8侧未见明显的视神经管隆突.眼动脉在OC内与视神经的关系为:在颅口位于视神经内下方占80%,在管中部均位于视神经正下方,在眶口位于视神经外下方占85%.结论 OC内侧壁薄,眼动脉穿行在OC内,位于视神经的内下方、正下方、外下方.视神经管减压术切开部位宜选择在内壁与上壁交界处,尤其在接近颅口处,以避免术中损伤眼动脉及颈内动脉.

    作者:邓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婴幼儿体外循环期间尿液氨甲环酸浓度的研究

    目的 应用核磁共振波谱研究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体外循环期间尿液氨甲环酸浓度及排泄率.方法 5例先天性法洛四联症患儿,年龄(11±6.3)月,体质量(7.36±2.08)kg,在开胸前应用氨甲环酸100 mg/kg,单次静脉缓慢注射(注射时间10 min以上),体外循环开始前再次注射100 mg/kg.应用核磁共振波谱方法,检测不同时间段尿液氨甲环酸浓度.结果 体外循环开始前、体外循环期间、关胸期间的尿液氨甲环酸浓度分别为(5.03±2.93)、(4.85±2.68)、(3.48±2.24) mg/mL.体外循环开始前、体外循环期间、关胸期间氨甲环酸量分别为(199.7±142.1)、(341.6±302.3)、(400.1±357.0)mg.至手术结束(用药后约3h)氨甲环酸排泄量为(57.48±19.66)%.体外循环开始前排泄率为(6.5±4.8) mg/min,体外循环期间排泄率为(4.5±4.9)mg/min,关胸期间排泄率为(13.1±9.6)mg/min,总排泄率为(6.2±3.4) mg/min,各时间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甲环酸在0.03 ~ 6.0 m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平均回收率为99.6%,相对标准差为0.39%(n=6).结论 核磁共振波谱能够检测出尿液氨甲环酸的浓度.该法灵敏、准确、迅速、重复性好、尿样品处理方法简单.

    作者:文仁国;齐萍;彭晓波;马瑞岩;孙国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利用输精管切除术建立附睾管腔酸性微环境破坏大鼠模型

    目的 探索采用输精管切除术建立大鼠附睾管腔酸性微环境破坏的方法.方法 SPF级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选取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5只、手术模型组35只.2组动物行输精管切除术后于相同条件下饲养8周,采用敏感的pH试纸检测附睾各节段pH变化并通过HE染色检测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大鼠附睾头部、体部与尾部的管腔结构变化差异显著,表现为管腔直径增大或扭曲,管腔间隙狭窄,精子密度增高,管腔液pH值均显著升高而酸性环境被破坏(P<0.05).结论 输精管切除术能够成功建立术后附睾管腔酸性微环境破坏大鼠模型,方法简单可靠,可应用于男性不育与避孕及相关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

    作者:冯潇;程胖;赵洁;李伟;张远强;李臻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3M医用胶带在模拟设计重睑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重睑线更有效的设计方法,以确保患者手术咨询成功率及减少其术前设计过程中的不良刺激.方法 将临床100例要求重睑成形整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取一段3M医用胶带,修剪出重睑的形态,将胶带贴于眼睑部,医患双方达成共识后,用记号笔在胶带上缘进行重睑线标记.对照组用细画签或注射针头在预重睑画线处将皮肤向上挑起,出现上睑皱褶后,用记号笔标记.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睁眼保持时间、术前设计不良刺激率及手术咨询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可以长期保持睁眼状态,且睁眼保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睑线设计过程中无意外伤害发生,不良刺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咨询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3M医用胶带应用于模拟设计重睑线能起到有效固定,在一定时间内有助于患者了解手术预期效果,减少了不良刺激的发生,同时避免了因意外伤害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作者:李娅萍;汪丽萍;柴琳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参照腋毛范围行腋臭根治术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腋臭大汗腺的分布范围和解剖层次,评估参照腋毛分布范围进行腋臭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在局部肿胀麻醉下采用沿腋窝皱襞平行切口直视修剪大汗腺治疗腋臭的患者临床资料,了解腋窝顶泌汗腺解剖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腋窝大汗腺肉眼观察为粉红色粟粒状颗粒,位于真皮层深面,浅部与真皮紧密相连,深部突入脂肪层,与脂肪层连接疏松,局部肿胀麻醉下术中易分离;腋窝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毛区域内,腋窝中央皱襞处密集,超出腋毛范围后大汗腺明显减少,离腋窝中央越远大汗腺越少,大汗腺呈不规则减少趋势,腋毛范围1 em外已无大汗腺分布.结论 参照腋毛分布范围进行腋臭根治术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昊;雷泽源;刘婷;刘晓伟;毛彤春;李翔;樊东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腮腺导管和叶间导管的应用解剖

    目的 为腮腺导管、叶间导管转移治疗干眼病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过氯乙烯为填充剂,逆行灌注腮腺导管及叶间导管制作铸型标本5具(10侧),并进行相应观察和测量.结果 腮腺导管长度为(22.13±6.28) mm,内径为(3.82±1.21)mm,腮腺浅部有叶间导管3~4支,第1叶间导管长度为(37.51±1.23)mm,内径为(0.53 ±0.14)mm.结论 腮腺导管和叶间导管解剖资料对临床腮腺导管或叶间导管转移治疗重症干眼病的手术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罗特坚;刘冬强;曹妍群;易德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异氟醚和卡托普利联合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酶学的影响

    目的 通过心肌酶学等检测指标评估异氟醚、卡托普利联合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成6组(n=8),假手术组(S组)仅开胸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组(Ⅰ/R组):缺血30 min后再灌注120min;缺血预处理组(IPC组):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循环3次后处理同缺血组;异氟醚组(Ⅰ组):给予1.1%异氟醚吸入30 min洗脱15 min后处理同Ⅰ/R组;卡托普利组(C组)24 h给予卡托普利片25 mg/kg后处理同Ⅰ/R组;联合预处理组(Ⅰ+C组)24 h给予卡托普利片25 mg/kg后处理同Ⅰ组.各实验组分别检测不同时点的心肌酶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在再灌注结束即刻取血检测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各处理组心肌酶学指标均高于S组(P<0.05或P<0.01),但增高程度低于Ⅰ/R组(P<0.05),IPC组和Ⅰ+C组又较Ⅰ组和C组低(P<0.05).各组MDA均增高,SOD降低(P<0.01),但与Ⅰ/R组比,各药物处理组MDA降低,SOD较高(P<0.01).IPC组和Ⅰ+C组MDA和SOD分别较Ⅰ组和C组降低和升高(P<0.05).结论 异氟醚、卡托普利联合预处理明显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酶学改变,较单独应用异氟醚、卡托普利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增强,其效果与缺血预处理相似.

    作者:田毅;柳培雨;田国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骨科建立无痛病房对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骨科建立无痛病房对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 对骨科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进行前瞻性、非随机的对照研究,分为项目实施前(223例)及项目实施后(223例)2组,以数字等级评定量表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用自编的“骨科疼痛控制及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对疼痛控制及服务质量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与实施“无痛病房”前相比,实施“无痛病房”后术后1~3d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1),患者对疼痛控制各方面的满意度及服务质量满意度均明显上升(P<0.01).结论 实施“无痛病房”项目能显著提高骨科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及服务质量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尹芝华;高征;唐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9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宫腔纱条填塞及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实验组予以子宫背带缝合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子宫背带缝合术手术操作简单、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迅速止血,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夏崇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52例女性假两性畸形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女性假两性畸形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随访资料.方法 回顾总结52例女性假两性畸形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52例住院患者手术选择女性性别46例,男性6例,手术治疗时年龄平均7岁,术后每6个月随访1次.选择女性的患者术后无尿失禁及排尿困难,再次行手术治疗的3例,其中阴蒂肥大的2例,尿道阴道瘘1例;阴道狭窄需定期行阴道扩张18例;对治疗效果不满意6例.选择男性的患者术后阴茎平均长度2.6 cm,4例尿后滴沥,再次行手术治疗的3例(1例因尿瘘再行手术修补,2例因尿道狭窄行重吻合术);尿道狭窄需行定期扩张的4例;对治疗效果不满意的4例;4例男性担心阴茎小.选择女性社会适应良好的40例,选择男性社会适应良好的2例.结论 女性假两性畸形治疗的目的是让患者能适应社会生活,性别的选择上需要有经验的医生为患者进行指导并根据患者及家庭意愿慎重选择,选择女性会比男性手术并发症少和社会适应更容易.

    作者:张恒;卢根生;季惠翔;沈文浩;鄢俊安;王永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全麻开胸术中彩超检测膈肌厚度对呼吸动力学的评价

    目的 为了探讨膈肌厚度与呼吸功能的关系,对全麻开胸患者术中进行膈肌厚度检测并评价其呼吸动力学参数.方法 选择110例肺叶切除手术病例在开胸术中采取直视下彩超测量膈肌厚度,术前后检测呼吸动力学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膈肌厚度在4 mm组和5 mm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膈肌小于3mm组和大于6 mm组的病例,5 mm组的肺功能达到佳,大于6 mm组差(P<0.05).结论 膈肌厚度是影响呼吸功能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肺脏功能受到损害条件下是评价呼吸动力泵代偿能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强华;周钢;杨秀娟;邢宇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NPWT联合bFGF技术在缩短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技术在缩短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程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伤口门诊处理和会诊治疗的病例共52例.结果 NPWT联合bFGF治疗组26例腹部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19.63 ±4.96)d,单纯NPWT治疗组26例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23.47±6.59)d.结论 NPWT联合bFGF技术对缩短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冯欢;王亚玲;李洪艳;唐棠;黄婧琼;宋彩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浓度大肠杆菌制作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探讨

    目的 采用不同浓度大肠杆菌制作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方法 选取SD大鼠36只,每组1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高浓度及低浓度组给予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注射大鼠前列腺,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切片观察并做炎症评分及细菌检测.结果 高浓度组4只大鼠死亡,高浓度以及低浓度组炎症评分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低浓度组使用的细菌浓度更符合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理表现,且动物死亡率低,适用于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江川;刘城城;韩广玮;叶钢;易善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家兔显微血管横断优先吻合动静脉选择的对比研究

    目的 采用家兔的股动静脉为模型进行血管吻合,探讨在断肢或断指时优先吻合动脉还是静脉通畅率更高,为临床外科医生在动静脉吻合优先选择上提供参考.方法 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幼龄家兔56只分为优先吻合股动脉(A组)与优先吻合股静脉(B组)2组,每组各28只.每只家兔切断股动脉和股静脉,血管断端暴露20 min后再行血管端端吻合术;记录所用时间和针数;72 h后观察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A组中动静脉均通畅者16例;动脉通畅静脉不通畅8例;动静脉均不通畅者2例;术中致死2例;手术总用时间平均(51.21 8.46) min.B组中动静脉均通畅者22例;动脉通畅静脉不通畅者4例;动静脉都不通畅者2例;手术总用时平均(42.42 2.90) min.A组总通畅率是71.43%;动脉总通畅率是85.71%,静脉总通畅率是57.14%.B组总通畅率89.29%;动脉总通畅率是92.56%;静脉总通畅率是85.71%.B组静脉通畅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无论动脉先吻合还是后吻合对动脉通畅率无影响,但是优先吻合静脉血管比后吻合静脉血管的静脉通畅率要高.本实验提示在断肢或断指手术时应优先吻合静脉,可以保证通畅率和血管吻合的质量.

    作者:王立宇;孟镔;崔英健;张丽康;徐江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干燥方法对手术用宫腔吸引头使用寿命的影响

    在器械的清洗灭菌中,器械的干燥是进行灭菌操作的前提,不合格的干燥可能会导致灭菌的失败[1].管腔器械由于管径小,腔体长,普通的干燥方法难以进行彻底干燥,长时间干燥不彻底会使管腔器械内壁受潮,被腐蚀而生锈,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2].国产管腔器表面有一层镀层,具有防锈、防腐蚀的性能,而其内部材料与镀层的材质往往不同,当镀层脱落后,里层材料往往凹凸不平,容易藏纳污垢,容易生锈,也给清洗造成难度,极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为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管腔器械使用寿命的影响,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从2012年3月开始对管腔器械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并对其使用寿命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晓梅;魏静蓉;易斌;陈迪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面神经炎中的应用

    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90%为2型糖尿病患者[1].2型糖尿病患者多会伴发微血管病变及神经损伤.急性面神经炎为临床常见病,确切病因尚未确定.面神经水肿为其早期临床表现[2],面神经受压程度与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缺血、水肿的情况成正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修复功能弱,发生面神经炎后疗效小确切,治愈时间长.2008年5月至2013年3月收住我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伴发面神经炎患者4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疗法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流沙;吴娟;吴克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士工作量化表的设计与应用

    随着外科技术迅猛发展,微创手术及高、新、尖手术大量开展,新仪器新设备层出不穷,手术室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建立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标准,用数据客观地对护士工作情况进行评价[1],如何充分发挥护士们蕴藏的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提高护士们的工作积极性[2],全面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人员综合素质,已成为手术室管理者密切关注的课题.我院手术室自2012年1月以来,采用Excel软件,自行设计了手术室工作量化登记表,以达到公平、公开、准确、客观地量化体现手术室护士的护理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俊;周娅颖;王莉;朱娅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留置胃肠减压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患者的插管出现意外脱落或在医护人员未同意的前提下患者将插管拔除,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管道脱出等[1],临床上很常见.留置胃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在临床发生率较高,而胃管是科室内应用较为广泛的导管,对患者鼻饲营养和胃肠减压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留置胃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后,会直接增加患者的痛苦,延误病情[2].本文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留置胃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作者:米娜;李洪艳;覃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治疗是根治性治疗措施之一.结肠癌手术创伤大,手术创伤及应激给患者带来各种不适,严重影响了术后恢复.舒适护理是力争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及灵魂上均达到愉快的状态的整体性、个体化的有效护理模式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的各个环节[1].然而,舒适护理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文总结了结肠癌手术患者舒适护理的实施方案,对比分析其对患者满意度程度、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易秋岑;周骏;黄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早期活动对促进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

    乳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房疾病,且每年以5%~ 20%的速度增长[1].在我国乳腺癌居全身恶性肿瘤第三位(7%~10%),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2].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仍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着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术前化疗中的应用以及腔镜下乳腺癌手术的开展,缩小了乳腺癌手术创伤范围.但无论哪种手术方式都会不同程度损伤乳房组织、皮肤,腋窝淋巴管及相关的血管、神经,影响患侧上肢的静脉、淋巴回流及运动功能,使患者术后出现患侧上肢肿胀、麻木、疼痛、肩部僵直、活动受限.为促进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早日恢复,我们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活动指导,取得明显效果.

    作者:陈显春;王泽惠;谭璇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腹腔镜根治术治疗Ⅱ~Ⅲ期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1].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得到很大发展,在腹部外科领域取得了理想的疗效[2],但目前对于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在肿瘤根治性及疗效方面仍有很大的争议,本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Ⅱ~Ⅲ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诊治的128例均经病理检测证实为Ⅱ~Ⅲ期结肠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50例,年龄43~78岁,中位数年龄65.8岁.

    作者:朱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95岁以上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置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水平进步,9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不断增多,老年人社会活动增加,长寿老人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但长寿高龄老人由于自身生理特点,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难度大,极易发生并发症.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我院对6例9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无1例发生并发症,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畅;张玉梅;杨昌凤;易鑫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栓钉植入术前后对比分析

    羟基磷灰石(HA)义眼台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术后是否植入栓钉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近些年来我们给部分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的患者实施了栓钉植入,并对栓钉植入前后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于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共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栓钉植入术45例45眼,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19~55岁,平均30.2岁.眼球摘除原因:眼外伤38例,跟内炎4例,绝对期青光眼3例.所有HA义眼台均为天然珊瑚加工而成,球体相连孔径500 μm(美国IOI公司),手术方式均为眼球内容物剜除加义眼台植入,钻孔手术于HA义跟台植入后6个月进行.

    作者:韩非;吴燕;任意明;邱敏;罗涛;蒋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足跟内侧弧形小切口在跟腱炎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跟腱炎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性疾病,大多数患者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但对于顽固性跟腱炎患者往往需要手术.传统大切口清理术局部并发症多,我科近年来采用足跟内侧弧形小切口进行微创手术,并发症少,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39 ~ 60岁.病程8 ~48个月.体质量73~ 98 kg,平均79.6 kg.均有跟腱止点肿块,局部压痛,穿鞋时明显,踝背伸受限.X线片:均有跟骨后上角凸起,根据磁共振记录跟腱病变的位置、长度和横断面病变面积的百分比值(本组病例跟腱病变小于50%横断面直径,长度小于6 cm).除外其他后足疼痛的疾病.均经正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效果不明显.

    作者:杨学桥;潘洪阁;王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47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护理配合关键点探讨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是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微电机系统、传感器技术、生物制造与临床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多学科交叉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不但改变手术治疗模式,打破了传统手术室护理配合模式,也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新视野、新角度、新技术、新突破.我院于2010年3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共实施47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通过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经验总结,保证了手术顺利完成,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程勤;张玲琳;王家玲;卢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肋骨骨折后迟发性血气胸20例诊治分析

    近年来,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其中10%~15%的事故外伤为胸部外伤[1].钝性胸部创伤及可能伴随的肋骨骨折是胸外科医生去急诊科会诊的常见原因,在所有胸部外伤中占70%[1].胸部损伤导致外伤性血气胸的病例,临床治疗中很常见,但外伤性迟发性血气胸却不多见.本文回顾性总结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20例迟发性血气胸患者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现将相关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陈燕;吴洪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外科手术学中隐性知识的教学

    知识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种存在形态,显性知识指已经格式化、文本化的知识,它的传播比较容易,而隐性知识存在于个人的脑子里,它可以表现为一种智慧、经验甚至感觉,传播难度大.20世纪60年代,波兰尼(Michael Polanyi)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提出和研究了隐性知识的概念,并指出:“在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意识到的东西与他所表达的东西之间存在着隐含的未编码的知识”.他认为隐性知识来源于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判断和感知,是源于经验的.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外科手术学更是如此,有学者称之为技能学科.在手术学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对于这些知识或技能,如何进行教学,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是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之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摸索出一些方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窦贺荣;周连生;韩景田;曲爱娜;张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解剖学知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epidemiology,NCDE)主要探讨基因/环境因素对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为代表的一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NCD)影响以及防控措施的学科[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NCD已经取代传染病,成为健康和生命的大威胁.不同的环境和基因因素在引起机体慢性损伤效应时,通常具有明显的靶向性.只有熟练掌握解剖学知识,才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暴露因素作用的器官靶点和组织靶点,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内暴露损伤的代谢途径和转归[2].NCDE教学中,我们注重从靶器官的解剖特征出发,讲解具体病种中外暴露、内暴露的作用特点和规律,以帮助学生理解疾病发生的“黑箱理论”,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马翔宇;林辉;许斌;张耀;向颖;吴龙;邬娜;熊鸿燕;李亚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基于BasicMed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探讨

    目的 将BasicMed(基础医学教学资源网)应用于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探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方法 2010级临床专业部分班级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BasicMed,学生在该平台提交实验报告和实验作品,教师对标本解剖结果实地检查及在BasicMed平台批阅实验报告和实验作品,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学生在BasicMed展示的实验作品标本解剖内容清晰,实验报告条理、规范.结果表明,学生熟练掌握标本解剖操作要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绝大部分同学对结合BasicMed教学非常满意.结论 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BasicMed,对激发学生学习局部解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发挥重要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尸体标本的利用效率具有很大帮助.

    作者:景爱红;司传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双语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章节中的应用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奠基和支柱课程.人体解剖学的宗旨是帮助医学生掌握常见临床疾病所需的正常的解剖结构知识,并在临床病理实践中具体应用.消化系统的解剖组织结构复杂,为帮助初学者在更短的时间内提高对消化系统的认识,扎实掌握其形态结构,我们计划通过双语教学的方式,在这一章节来训练强化学员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作为一名双语教学的参与者,本文就双语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章节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冯潇;赵洁;李伟;张远强;李臻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局部解剖学知识在军事训练伤讲解中的应用

    军事训练伤是指军事训练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的组织器官功能阻碍或病理改变,简称训练伤[1].从训练伤所包括的种类来看,主要有肌肉、骨骼系统的急性、慢性损伤,比较常见的军训伤包括职业性骨骼肌肉疾患或称腰背痛、应力性骨折及肌肉、韧带与关节伤[2].训练伤内容的讲解需涉及众多损伤部位局部解剖学知识,教学实践表明,将局部解剖学知识与训练伤的讲解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陈纯海;李敏;周舟;钟敏;余争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启发式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1-2].人体解剖学是以形态描述实践感知为主的学科,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其知识点多而复杂,难于记忆是其主要特征.笔者在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强化学生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宏伟;乔国军;唐兴国;李斌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ERK1/2对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和血小板生成的调控作用及研究进展

    血小板由骨髓巨核细胞经过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过程而终生成,在此过程中巨核细胞受到不同细胞因子及信号途径的有序调控.属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家族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也称p44/p42)是一类在细胞增殖和分化等重要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号传导分子.大量研究表明,ERK1/2与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血小板生成密切相关[1-3].本文主要从ERK1/2对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血小板生成以及与其他信号转导途径的协同作用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血小板生成的调节机制提供更深刻的认识,也为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张舟;王军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出血的进展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以及人工流产率的渐升,产科出血(obstetrics hemorrhage,OH)的发生率亦有相应上升.产科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2].减少产科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临床治疗的首要目标.以往保守治疗效果不确切,而外科手术治疗因创伤大、并发症高、甚至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而不被患者接受.自1979年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首次治疗产科出血并取得成功后[3],UAE以创伤小、操作灵活、保留子宫等优点得到迅速发展[4].本文就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出血的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朱静;李幼飞;李真;杨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胰腺移植手术方式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晚期并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造成患者致残、致死.在糖尿病的所有治疗手段中,胰腺移植分泌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的模式接近于生理,可长期稳定地控制血糖,尽量减少血糖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延缓或改善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Kelly和Lillehei早在1966年就开展了世界上第1例胰腺移植手术,经过数十年的的发展,目前该手术已被美国糖尿病协会接受为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ESRD)的标准治疗.本文就胰腺移植主要手术方式、手术过程进行综述,探讨胰腺移植手术中供胰的修整及内、外分泌的引流方式的处理.

    作者:黄蔓;刘胜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诊治单纯性腹部锐器伤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技术在普通外科单纯性腹部锐器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普通外科用腹腔镜诊治单纯性腹部锐器伤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均明确诊断,其中胃裂伤2例,肝裂伤3例,脾破裂2例,小肠破裂14例,大网膜损伤4例,腹壁裂伤12例,肠系膜血管破裂1例,大肠破裂1例,单纯腹膜后血肿3例.腹腔镜下直接缝合修补、结扎、电凝、止血等治疗20例(47.6%,20/42),未特殊处理19例(45.2%,19/42),中转开腹3例(7.1%,3/42).结果 患者均获痊愈,无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诊治单纯性腹部锐器伤具有安全、准确性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凌云;何沙;卢永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在胆囊切除术中胆囊三角显示的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术前B超测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壁厚度与术中胆囊三角显示之间的关系,指导手术时机与方法的选择,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4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以术前B超提示胆囊壁厚情况分为壁厚大于或等于4 mm组和小于4mm组,分析术中胆囊三角显示情况与胆囊壁厚之间的关系.结果 44例术中胆囊三角可显示率为54.54%,但其中术前B显示囊壁厚大于或等于4 mm显示率仅为12.5%,胆囊壁厚小于4 mm显示率为78.57%,2组在术中胆囊三角分离显示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B超测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壁厚,可间接提示胆囊三角显露难易程度,指导临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时机与方法的选择,避免因胆囊三角显示不清而造成胆道损伤.

    作者:胡根德;格桑次登;李仁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盆腔及宫腔内病变引起的女性不孕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在诊治盆腔及宫腔内病变引起的女性不孕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行宫腹腔镜检查和治疗的68例不孕女性患者的检查结果、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受孕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经宫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粘连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多囊卵巢8例,子宫息肉或肌瘤6例,子宫纵膈及宫腔粘连各4例,子宫内异物2例,合并以上2种病变者共6例,均给予相应的内镜下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16.2%;术后1年内总受孕率为75%.结论 宫腹腔镜不仅能够直接发现不孕女性患者的子宫及盆腔内病变,并且可同时进行相应治疗,及时祛除不孕病因,使患者受孕.

    作者:傅亚均;曾雪影;王以容;左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腹腔镜拖出式阑尾切除术的初步经验

    目的 总结两孔法腹腔镜拖出式阑尾切除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29例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患者行腹腔镜拖出式阑尾切除术,并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进行比对.结果 29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拖出式阑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0~ 20 min,平均12 min,术后恢复顺利,平均住院日4d,术后随防3个月,无并发症发生,切口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腹腔镜拖出式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操作简单易学,对腹腔的探查更具优势,美容美观效果好,设备要求不高,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曹正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照其气管切开时间不同分为早期气管切开(ET)组和晚期气管切开(LT)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各时间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等,对比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ET组患者PaCO2、DO2、VO2以及PaO2水平明显优于LT组(P <0.05);ET组患者其PDT后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LT组(P <0.05);ET组患者其ALI或ARDS、难治性肺炎、MODS的发病率以及重残及死亡率明显少于LT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的肺通气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廖开友;王胜强;徐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肝性脊髓病7例颅脑MRI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肝性脊髓病(HM)患者颅脑MRI表现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确诊为HM男性患者7例,年龄33~58岁.有慢性肝硬化病史1 ~11年,乙肝后肝硬化4例,丙肝后肝硬化1例,慢性酒精性肝硬化2例,其中曾行脾切除及门脉分流术4例.所有患者均行GE 1.5 T超导MRI常规扫描、颅脑CT、MRI、肝功能和血氨等检查,4例行脊髓MRI.结果 7例患者中颅脑CT有轻度脑萎缩2例,脊髓MRI无异常信号4例.MRI扫描结果,7例颅脑对称性双侧苍白球、3例于中脑大脑脚及内囊前肢T1WI像不同程度的高信号,7例T2WI像和FLAIR无异常表现.结论 HM时颅脑MRI苍白球特征性改变是T1WI高信号,脊髓MRI变化不明显,这一变化有助于HM的诊断.

    作者:付学锋;万东君;张新宇;李玉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146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出血性脑梗塞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46例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发病后4h内进行CT/MR检查,并于溶栓治疗后进行CT/MR扫描,以确定继发性出血现象,并进行止血、脱水和脑保护等对症支持治疗,有14例患者还进行了颅骨瓣减压手术.结果 出血性脑梗塞146例患者中,症状明显缓解128例,病情恶化12例,死亡6例.随访4~12个月,完全康复120例,肢体功能障碍14例,语言障碍6例.出血性脑梗塞Ⅰ型86例,病变区域无占位效应,轮廓上存在点状密度;Ⅱ型60例,病变区域存在占位效应,存在较大融合点状密度.结论 老年出血性脑梗塞血压不稳定、溶栓药物使用不合理等是老年出血性脑梗塞的主要诱因,掌握脑梗塞的发病过程,及时诊断和合理用药可以降低出血性脑梗塞死亡率.

    作者:林允信;王恒辉;付学锋;许昌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固定正畸治疗矫治前后错颌畸形严重程度与患者满意度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矫治前后错颌畸形严重程度与患者满意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科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治疗的96例固定正畸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患者矫治前后错颌畸形严重程度和调查患者满意度,探讨矫治前后错颌畸形严重程度与患者满意度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后牙咬合关系、中线关系矫治前后错牙合畸形严重程度评分差值均明显低于牙弓拥挤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中线关系矫治前后错牙合畸形严重程度差值与后牙咬合关系差异无显著性(P>0.05),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矫治前后错颌畸形严重程度总值与医患关系、医师处理、推荐他人治疗、综合满意、牙齿现状、再次治疗、矫正时间、矫正费用呈现正相关(r=0 ~1).结论 口腔固定正畸治疗是治疗错颌畸形的重要措施之一,错颌畸形患者满意度较高,患者矫治前后错牙合畸形严重程度与患者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

    作者:郑学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种植义齿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种植义齿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将我院30例种植义齿行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6例采用活动义齿种植,对照组14例采用固定义齿种植,对基牙出血指数变化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3年,观察组修复后基牙出血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修复后基牙出血指数(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 本组资料显示,在口腔修复中活动义齿种植疗效显著高于固定义齿种植,可以有效地提高种植治愈率,应广泛应用.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在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8例行去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另选择25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生存质量及预后.结果 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能正常生活人数及轻中度病残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重度病残、植物生存及死亡人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早期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能显著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刘继新;依斯哈尔;王志丹;迪里夏提;李春丽;熊志刚;李文娟;庾建英;赵鼎 刊期: 2013年第05期